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4:35:5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9篇【优选】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9篇【优选】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

  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

  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

  (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

  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四、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活动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午餐的汤又是排骨木耳汤,部分幼儿只喝汤并不想吃木耳,运用“好孩子,吃饭不挑食”思品教育的方法,其教育效果收效甚微。为了让幼儿爱吃白背毛木耳,我们开展了认识家乡的白背毛木耳的系列活动,旨在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多种食用方法,使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白背毛木耳与其他木耳的异同点,了解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探索木耳吸水会膨胀的现象,并尝试用多种方法加快其膨胀的速度。

  3、品尝多种烹饪方法的美味白背毛木耳,逐步养成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幼儿参观木耳厂棚,了解白背毛木耳的特征、生长过程与环境;知道白背毛木耳是南靖的特产之一。

  2、为幼儿准备各种调味品及炊具、餐具,浸泡过的木耳。

  3、新鲜木耳、木耳干;其他黑木耳若干。

  4、冷、热水盆、筷子;记录表、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比较白背毛木耳与其他黑木耳异同。

  共同点——形状像耳朵,正面都是黑色的.,都是属于食用菌。

  不同点——白背毛木耳的背面是白色的,有长绒毛。

  2、比较新鲜木耳与木耳干的异同点。

  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掂掂比较新鲜木耳与木耳干的异同点。

  3、科学小知识:新鲜的木耳含有一种有害菌,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种有害菌最怕太阳光了,所以科学的食用方法是把新鲜的木耳先晒干再经水浸泡后才烹饪食用。

  二、探索加快木耳膨胀速度的方法,并动手验证。

  1、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使木耳膨胀速度加快呢?

  2、幼儿讨论与交流,与教师共同确定加快木耳吸水膨胀速度的几种方法。

  (1)加水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不断的加水,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2)搅拌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不断的用筷子搅拌,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

  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

  (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

  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深秋正是季节交替进行的时节,幼儿园里原先的一些树叶都纷纷掉落下来。在平时外出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落叶的草地上打着落叶仗,观察着树的变化。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这个活动内容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的内容,在整合精神的引导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来激发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与优美的音乐和诗歌渲染成的一个有意思的活动。

  活动的难点在于孩子们需要在具体的树叶间做对比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下位概念——落叶树和常绿树两个特征的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ppt,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2、诗歌小结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xxx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结: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活动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动,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主动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快乐。引导孩子们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

  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关注树木变化,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知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一下子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教学活动重过程、重情感体验、重能力的培养。

  活动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准备,要充分考虑材料能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形式。那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整个活动围绕着“叶子”,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感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如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倾听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性的学习要求。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叠次数越多越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活动难点: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桥的承重力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PPT、纸盒若干、AM纸人手一张、雪花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回答完后,集体观看PPT,教师小结: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都很牢固,可以行走,可以跑车。那今天大家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座小桥?老师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做桥墩,纸用来做桥面。做好后这座桥必须能够放一个雪花片玩具在上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提问:你们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刚才大家做的纸桥都很成功,接下来你们要在桥上放三个雪花片,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放上?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老师:刚才经过大家的努力,做出的纸桥都能够放三个雪花片,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谁做的纸桥上面放的雪花片最多?(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雪花片)。操作结束后,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做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雪花片?

  3、教师小结:“当纸弯曲(折叠)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折叠)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也就越大了,纸桥也就越牢固。

  4、给每名幼儿发一张新的纸,用弯曲折叠的方法重新做一座牢固的纸桥,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变牢固的?(瓦、折叠扇、瓦楞纸等等)。教师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大班科学《有趣的纸桥》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在进行部分环节时孩子的反应和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刚开始带领孩子观看各种桥的图片时,我没有向孩子介绍桥的基本结构,导致部分幼儿在操作时不知道桥墩应如何摆放。在幼儿操作前没跟幼儿讲明白雪花片应放的位置,导致很多幼儿将雪花片放在桥墩上。在学生制作纸桥的过程中,我注意有效的巡视。对于学生们所做的纸桥形状不去干预,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部分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幼儿给予引导。当孩子们第一次全部完成了纸桥作品后,我及时、大面积的表扬,让幼儿在课的开始阶段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激发幼儿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能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篮子、一块磁铁;积木、积塑、螺丝帽、钥匙、回形针、硬币、纸张、布条、茶杯等物品。

  2、带有磁铁的文具盒、书包等实物及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寻宝,但是去寻宝时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寻到,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磁铁有什么用呢?人幼儿自由说说。

  2、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老师巡回指导。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

  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

  二、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1、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但是用手捡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谁来试试?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2、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和图片引导幼儿观看了解。

  四、活动结束

  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回家后河爸爸妈妈再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知道振动产生声音,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

  2、 乐于积极动脑实验。

  二、活动准备:

  1、小鼓、纸、小棍、瓶盖、玩具、音乐盒等。

  2、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激幼儿兴趣:在鼓面上放上豆子,教师敲鼓,让幼儿说说发现发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问:敲鼓的时候,豆子怎么样了?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来的吗?

  2、 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声音是怎么来的。

  ——幼儿摸着自己的喉咙,然后发出声音,看看有什么感觉,相互讨论。

  ——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用它们发出声音。请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声音。并相互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让这材料发出声音的?材料发出声音时,你有什么感觉?哪里振动了?

  ——这些东西放在那里的时候没有声音,可是我们敲一敲、抖一抖,它们就会发出声音了,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帮助幼儿得出结论:声音是由振产生的。)

  3、 引导幼儿懂得在什么场合应该发出声音什么样的声音,不要影响别人。

  ——教师:我们要知道保护自己的`嗓子,用自然的声音说话、唱歌,不要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影响别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物体的上抛、下落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经常遇见的,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问题,我选择和设计了“物体的上抛、下落”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主动获得物体上抛、下落的经验。在制作玩具的同时,为了让不同水平幼儿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自制玩具,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

  1.感知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抛、下落的不同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沙包、纸张、夹子若干

  2.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伞范样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与沙包上抛的不同现象

  2.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说出易抛与不易抛的物体

  3.探索纸与夹子上抛不同现象

  4.探索纸与夹子从同样高度下落的不同现象

  5.探索怎样使纸能快一点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兴: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儿自制玩具

  1.讨论:怎样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减漫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儿制作玩具,教师个别指导

  三、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小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真正相信到处都的空气。

  2、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3、激起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试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塑料袋和杯子、脸盆、水、毛巾、吸管、气球等。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杯子,请小朋友拿起杯子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2、老师请小朋友把小毛巾塞进杯子里,塞得紧一点,再放进脸盆里去,用手握紧,过一会儿请小朋友把毛巾拿出来看看,毛巾怎么啦?

  幼:有的毛巾干的,有的是湿的。

  3、老师做实验,请小朋友看好,拿出来请小朋友摸摸、看看毛巾是怎样的?(干的)

  4、老师再做一次实验,请小朋友看好,杯子放到水里有泡泡出来,这是什么?(空气)请小朋友猜猜,毛巾怎么样?(干的'、湿的)

  5、为什么毛巾是干的?(因为杯子里有空气)为什么毛巾是湿的?(杯子里没有空气)

  6、杯子是不是空的?

  7、请小朋友找找看,什么地方有空气?

  8、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空气抓住?

  9、请小朋友抓空气,抓空气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在什么地方抓住了空气?

  10、老师这里有一个吹气玩具,你们说说吹气玩具里面有没有空气?放掉空气,吹到脸上有什么感觉?

  11、再请小朋友把吹气玩具鼓起来,你们知道吹气玩具里面有什么?

  12、我们人身体里面有空气吗?

  13、用什么办法能使老师相信人的身体里面有空气?

  14、用吸管放在水里吹能看到什么?

  15、请小朋友自己吹,看看有没有泡泡?

  总结:我们教室里有空气,人的身体里有空气,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地方有空气?

  16、水里有空气为什么?天空中有空气为什么?泥土里有空气为什么?……

  结束活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空气。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06-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赛车》03-30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

大班科学教案(优)07-28

大班科学教案(精)07-28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07-28

大班科学教案(精)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