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0 11:15:1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8篇【推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8篇【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声音不仅能听到还能看到,声音是有力量的。

  2、技能目标:使用看得见的声音实验。

  3、情感目标:由探索声音力量,体验到自我学习的满足感和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抽象的、无形的,通过科学游戏把看得见的声音变得具体且直观。难点:把抽象无形的声音,通过材料及教具变成直观的具体科学实验。

  活动准备

  1、活动ppt、音乐、小音响。

  2、若干泡沫小球、纸屑、剪好的吸管圈、透明塑料盒。

  3、猜测记录表、铅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科学游戏知道声音是听得见的

  1、教师和幼儿一起进入活动室。

  2、玩听音乐找凳子游戏。游戏规则:小音箱发出声音,幼儿用耳朵听声音,声音停止就要快速的坐下来。幼儿用眼睛看,小男生找蓝色的凳子,小女生找黄色的凳子。

  3、得出结论声音是用耳朵听到的`。

  二、引出活动主题,进行猜想声音是否看得见

  1、幼儿猜想声音是否看得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师:声音是能用小耳朵听得到的,那能用小眼睛看到吗?

  2、教师展示猜想表,幼儿观察猜想表。

  3、幼儿完成猜想表。师:请小朋友们把猜想结果用铅笔画在猜想表上。

  三、幼儿动手操作并且完成记录表

  1、教师介绍材料启发幼儿,幼儿触摸操作材料。师:这里有音响,扭动这个按钮就可以发出声音。这是透明的塑料盒里面装有泡沫小球、纸屑、剪成小圈的吸管。

  2、分组幼儿自主探究。幼儿透过亲身操作体验到声音的力量,能够观察、比较、分析操作材料(泡沫小球、纸屑、吸管)发生跳动。(有声音和没有声音造成材料跳舞)。师:请小朋友们把音响打开,找找声音能不能看到。

  3、幼儿完成记录表。师:小朋友们要是把声音找到了,请用笔把记录表填好吧。

  4、分享观察结果及记录。

  四、求证声音是看得见的,比较猜想与实验

  1、师幼共同完成看得见的声音实验。教师此时播放音乐,至使透明塑料盒里的操作材料跳舞。

  2、对比猜想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师:通过小朋友的不断探索感知学习,我们发现声音不仅能用小耳朵听得到还能用小眼睛看得到。(过渡语)师:生活之中还有许多看得见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五、活动延伸:看得见的声音—生活化的具体呈现播放呐喊喷泉,声音沙画等小视频。师: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不仅听得见还能看得见的声音,那请小朋友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听看得见的声音吧。

  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生活化,探索化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声音的力量。幼儿实际尝试音响发出的声音让不同材料的碎物品跳动,进而培养幼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实验精神和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情感,并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所带来的乐趣,也让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日常生活或周围事物中,时时隐藏着不同的科学主题,需要自己观察及探索。5—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我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发展幼儿的初步探究能力,幼儿通过动觉、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发现声音是看得见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能控制声音的变化,用优美的声音形象的表现"原声"和"回声",发展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2、了解山谷回音的现象,明白简单的道理。

  活动准备:

  1、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磁带。

  2、回音录像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看回声录像。

  2、讨论回声现象,让幼儿明白简单的道理,能用声音形象的表现"原声"和"回声"。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回音产生的'条件。

  师:刚才看到、听到了什么?教师再次放录像验证幼儿的说法。

  小结:人在对着障碍物,大约17米的距离时大喊,可以听到回声。

  (2)了解"原声"和"回声"的区别,请幼儿进行模仿。

  (3)幼儿尝试模仿"原声"和"回声"。

  教师强调原声和回声是一样的,但原声声音要高、强,回声声音要小、弱。如:唱的"啊",回声也是"啊",不能变。

  3、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听到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

  (2)再次欣赏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幼儿跟教师一起唱歌。

  (2)教师与幼儿分组唱,教师唱原声部分,幼儿唱回声部分。教师强调幼儿唱回声时,声音要弱、要小。

  (3)教师与幼儿交换演唱部分,幼儿唱原声,教师唱回声。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5、幼儿演唱歌曲。请幼儿分两组进行表演。一组唱原声,一组唱回声。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演唱技巧。

  6、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空旷的地方,远距离对着墙大喊,进行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有弹性的物品在我们的周围非常的普遍,孩子喜欢玩一些利用弹性的原理制作的小玩具,但是他们只是觉得这类玩具好玩并不知道它的一些科学原理,而作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适当地对其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操作等来理解物体的弹性。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制作等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

  难点: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活动的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目标: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二、活动准备

  1、刺猬球、羊角球、皮筋、丝袜每人1份。

  2、乒乓球、夹子、橡皮泥、手链。

  3、石头、海绵、毛衣、弹簧、弹力球、玻璃珠、气球、记录表每组1份。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初步感知弹性——请幼儿自选玩具,玩耍中初步感知弹性。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小秘密, 请小朋友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玩一玩,可以压一压,拉一拉,去发现他们共同的秘密。

  幼儿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分享:说说你玩了什么?你是怎样玩的?

  归纳:像刺猬球,羊角球,丝袜,皮筋这些物品,我们一用力,它们有的会变大,有的会变长,还有的会凹进去一些,我们不用力了,它们又都回到原来的样子,这些物品都有弹性。

  (二)比较尝试,认识弹性物品和没有弹性的物品。

  教师出示夹子,乒乓球,手链,橡皮泥,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注意验证认识有弹性的和没有弹性的物体。

  (三)分组实验,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讨论说说并记录。

  2、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卡。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 ”。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们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幼儿园里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蹦床、皮球、羊角球……)在你们的身上有哪些弹性物品?(松紧裤带、袜子、皮筋、皮肤……)

  (五)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本堂课气氛活跃,孩子兴趣很浓,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对于弹性的极限没有阐释清楚,以后备课需要思考的更全面一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餐巾纸、香烟、粉笔、砖头、马粪纸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大小不同)若干。

  2.塑料、铁钉、玻璃等不吸水的材料若干

  3.吸了红墨水的萝卜、生菜、花菜、莴笋等蔬菜。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环境

  教师无意中打翻一杯水,问:

  1、“谁能帮老师把水弄干净?” (小朋友帮忙拖地、用抹布抹)

  2、“说一说刚才的水都到哪儿去了?”

  3、“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吸水?”

  (棉花、纸、植物等。)

  二、幼儿探索实验

  1、请你把桌上的东西慢慢地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教师提问:“抹布为什么会吸水?”(幼儿讨论)

  3、蔬菜会吸水吗?鼓励幼儿找一找白菜、萝卜吸水的原因

  教师总结:像抹布之间细小的缝或者是蔬菜中的细小的管子就叫毛细管。

  三、迁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地方存在着毛细现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附:

  知识背景:

  毛细管:指很细很细的管子,人们通常还把物体的细微缝隙也认为是毛细管,如棉花、海绵、纱布、毛巾、吸水纸纤维间的缝隙。

  毛细现象:酒精灯里的酒精由棉纱灯带吸上来供点燃;桌上茶杯打翻了,放上一块抹布,水很快就被吸干,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再通过许多极细的`管道向上输送水分到叶和花朵中,这也是毛细现象,土壤深处的水分则靠土壤的毛细作用升到土壤表面,使泥土表面保持湿润的。

  把直径很细的管子插到液体里,当液体的内聚力大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下降,表面凸起;当液体的内聚力小于附着力时,管内液面上升,表面凹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3、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投影仪、课件、录像、地垫。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木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积木,想玩吗?去玩一玩。

  二、老师演示推多米诺骨牌,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排出8块,轻轻推第一块,你们猜这些积木会怎样?是这样吗?我来试试。你们想玩吗?

  三、幼儿玩多米诺骨牌。

  1、你成功了吗?为什么会倒?你的为什么没有倒?

  2、幼儿再次玩。排成弯的。

  出示两条线,大拐弯和小拐弯。讨论哪种更容易倒。

  四、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1、看图片。

  多米诺骨牌除了排成直的和弯的,还可以排成各种图案呢,看。你们能排出其它的图案吗?

  2、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交代要求:我们一个人的木块不够,怎么办?怎么合作呢?找好朋友,5个人一组,选一个组长,讨论排成什么图案。最后请他来介绍后并且推倒。

  五、游戏:人体多米诺。

  生活中除了用积木,还可以用麻将牌、硬的香烟壳子来玩多米诺。更有趣的是还可以用我们的人体当多米诺骨牌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一次餐后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把纸杯当小电话,模仿着大人聊天,只见她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可高兴了。其他孩子们觉得好玩,也纷纷用纸杯当小电话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说:"要是纸杯真的可以当小电话传声音那该多好玩呀!"孩子们听这个提议可兴奋了兴致盎然地说着"用纸杯做电话"的不同看法,我马上捉住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特点,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一)了解声音能通过棉线、铜丝、塑料绳的震动进行传递。

  (二)学习对比观察,能对探索的问题进行预测与验证并作出准确的记录。

  (三)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初步知道"传声筒"的玩法。

  指导语:引导幼儿探索能让传声筒传声的方法。

  (二)材料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奇妙的传声筒》《电话屋》。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线绳连接的传声筒、细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操作记录卡)。

  3.场地准备:园内较开阔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

  (一) 出示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1.幼儿自由玩棉线连接的传声筒,探索传声筒玩法。

  指导语:老师今天带来什么?用棉线连接的传声筒能不能传递声音呢?请两个小朋友一组找个舒服的地方试一试!

  2.分组再次探索,发现拉直棉线震动才能传声。

  指导要点:两个小朋友合作探索,发现要把棉线拉直、话筒贴紧耳朵才能传递声音;传递声音时棉线在震动。

  (二)幼儿分组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传递,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1.出示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学习记录。

  指导语:瞧!老师还带来了两种不同的传声筒,一种用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另一种是用塑料绳连接的传声筒,请小朋友比一比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看看哪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大?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裁判员,一边做实验一边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要点:介绍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实验,比较三种不同连接物连接的传声筒那种传声本领最大,并把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指导要点:请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探索,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记录:连接物是否拉直、是否能感受到振动、是否能传递声音。

  (三)分享交流,启发幼儿把传声筒传声的探索与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1、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探索发现,那种传声筒传声的本领最大?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大胆说出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2、播放课件,了解声音传递的秘密。

  指导语:为什么铜丝连接的传声筒在拉直或不拉直的情况下都能传递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秘密。

  (知道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振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用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四)了解"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1、激发幼儿寻找传声筒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电话传声的秘密。

  提问: 请小朋友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应用了"传声筒"传声的原理?

  2、观看课件《电话屋》,初步感知电话传声的秘密。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电话是如何把我们说话的声音传递出去以及如何接收的全过程。

  四、活动延伸

  (一)将幼儿制作的不同的"传声筒"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声音传递的更多奥秘。

  (二)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传声筒,通过尝试和改进更多的"传声筒"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附资料:

  1、传声筒的小秘密传声筒利用的就是声波引起固体振动传播的原理。一般的固体的传声能力强于空气和水,线在拉直后与固体相似,可以提高传声能力,降低声波损耗,达到传声效果。声音通过连接物的振动进行传递,铜丝硬震动快,声音就容易传递到另外一只话筒,所以铜丝不管拉直或是不拉直都可以传递声音。而棉线和塑料绳软,松松的棉线和塑料绳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只有拉直的棉线和塑料绳才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让声音随着拉直的棉线或塑料绳的震动顺利地传递到话筒的另一端。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的重难点

  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1、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

  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的。

  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06-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7

大班科学教案《赛车》03-30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07-23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7-24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