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同伴的动作做出相应的镜面动作。
2、感受和同伴相互模仿动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照镜子的感性经验。
2、落地镜。
三、 活动过程:
1、照照镜子。
——听音乐《小鸟飞》进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镜子前翩翩起舞。
——幼儿自由对着镜子做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观察并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2、游戏:我是你的镜子。
——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一人做照镜人,摆出一个姿势,另一人做镜子,边说“看我学得像不像”,边迅速模仿“照镜人”的动作,摆出相应的镜面动作。“照镜人”根据“镜子”模仿的姿势做出反馈:“像,像,像,你真像!”
——幼儿两人交换角色,反复进行游戏。
——组织幼儿互相观看同伴是怎样结伴游戏的,做了些什么动作。“镜子”模仿得像不像。
——幼儿交换伙伴继续游戏,鼓励“照镜人”做出更多的动作来。
四、 活动建议:
1、这个活动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动作模仿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2、鼓励幼儿摆出与他人不一样的动作,让同伴模仿。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嫩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形状。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所证实,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复习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感知图形的特点。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感知图形的特点。
活动难点: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画和模型,红、黄、蓝水彩笔若干。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观察法、比较法、引导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送来的'请柬,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图形王国的聚会”,我们去看一看吧!
出示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王国城堡的模型,并提问: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身呢?窗户呢?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教师引导幼儿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总结其特点。
师:“图形国王”给我了一个“奇妙盒子”,奇妙盒子里面东西多,我请几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他们吗?
(1)复习认识圆形,总结其特点。
教师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呢?(这是圆形。圆形的边是光光的,没有角)在水果盘中看看那些水果是圆形的?
(2)复习认识正方形,总结其特点。
教师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呢?(这是正方形。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它的4条边一样长。)找找我们活动室里面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3)复习认识三角形,总结其特点。
教师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哪些特点呢?(这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图片上是由多少块三角形组成的花朵?
教师小结: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一样长。圆形没有角。
三、寻找图形。
1.师:小朋友,仔细看看,今天,“图形王国”给小朋友们又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机器人)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是一个机器人图片,它是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组成的。)
2.增加图片难度。让幼儿不仅能够找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并给圆形涂上红色,三角形涂上黄色,正方形涂上蓝色。(请幼儿上台操作)
四、游戏:自由拼搭。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五、幼儿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延伸活动: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由图形组成的东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于图形,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兴趣,而《找图形》这个活动正好迎合了小朋友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幼儿能够认识图形,了解图形,感知图形的特点。我精心准备了这个活动,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通过“图形国王”送来的礼物这一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引导他们根据礼物的特点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首先为下面的“奇妙的箱子”游戏打下了一个基础,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的特点,利用图片、周边环境等让幼儿找图形。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又用“寻找图形”游戏(一个由三种图形拼接的机器人),让幼儿认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的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形体。在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做到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最后的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给每组小朋友都分配了任务,准备了可操作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操作的机会,最后完成任务。我发现我班的小朋友都掌握地较好,在幼儿动手操作时,小朋友完成的都比较好。
在每一次上课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已要改进的地方和注意的地方,于是为下一次的活动而努力。在本活动中,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和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各种图形。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语言不够生动,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在复合图形的识辨中却暴露了一些不足:我展示的是一个复合图形(机器人),由于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再加上勾勒线条的不太明显,之后让幼儿都难以数清楚机器人是由多少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组成的,所以我将自由练习改成了集体练习,让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做一做。本次《找图形》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漫漫成长,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随故事片情节练习发声。
2、专心倾听故事。
活动准备:
1、小象,象妈妈,小狗,小狗妈妈,小猫,小猫妈妈,小羊和羊妈妈的头饰。
2、故事录音带。
3、准备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听说活动·宝宝迷路了》。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提问:“这是哪些小动物,它们是不是都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呢?”
2、请小朋友分别找一找小动物的妈妈。
3、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叫的?
4、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宝宝迷路了》,并在故事中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
5、教师结合动作表演分段讲述故事,让幼儿配合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说句子:“我迷路了,找不到妈妈”。
6、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故事里共有几种动物的.叫声?
7、幼儿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讲述和表演故事。
8、请一组幼儿表演,其他幼儿可自由发出动物的叫声和学说句子。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快跑、钻、敏捷的反应能力。
2、提高幼儿三人合作进行游戏的能力。
3、培养幼儿学会为别人取得胜利而高兴的良好心理品质。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兔头饰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兔子(幼儿)分散站在场地中间,在兔妈妈(教师)的带领下做自编的小兔操节。
2、队列练习:四队走——两队走——大圆走——左右分队走——一队一队走。
二、基本部分。
1、介绍游戏名称。
2、游戏玩法:选出两名幼儿分别当没有窝的小兔和大灰狼,其余的人按三人分成几组,两人围成圈,一人当窝中的兔,每组相距3—6步,游戏开始,教师与幼儿齐念“小朋友来游戏,我们来帮兔找窝,一、二、三。”喊一时,兔即刻逃跑,喊三时大灰狼开始追捕。这只兔为了自救,可以向任何一个窝里跑。这时窝里原有的.兔要马上向外逃跑,大灰狼继续追,如果被大灰狼捕到的兔,两人就另换角色。
3、幼儿进行游戏。
4、教师小结游戏情况,并表扬找到窝的兔子取得胜利,全体幼儿祝贺他们。
5、幼儿再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复习游戏“螺旋走”。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内容,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发准字音“李”、“梨”,理解“多少、大小、长短”。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书、积木、帽子和方巾、长和短的物体。
2、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对数与量之间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书,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大书,哪这是什么书呢?
问:封面上有什么?你们想想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观察大书,理解故事
1、阅读书2—4页
(1)师:一天天气很好,阿比到西山去,阿吉到东山去,你们看一看他们采来了什么?(认识“梨”和“李”)
(2)师:他们要来进行比较,谁来帮他们比一比?(幼儿用积木进行比较)
2、阅读书7—15页
(1)过渡: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是帽子大还是方巾大?(幼儿进行比较)
(2)师:好,哪让我们看一看阿比和阿吉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问:他们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4)小结:小朋友,方形和圆形能不能比?原来图形不一样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3、阅读16—23页
(1)师:接下来他们又要比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2)问:接下来他们又比什么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谁来比一比?
4、完整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大书。
三、幼儿观察,比较物体
幼儿操作,比一比。
【活动评析】
活动开始,我通过观察大书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我分段让幼儿欣赏,并在分段欣赏时发准相近字音、理解相应词汇。在理解每段内容的时候我还让幼儿进行简单的“比一比”,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幼儿在“比一比”的过程中情绪很高涨,很快就理解了词汇“多少、大小、长短”。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学习5以内数的相邻数。
二、提高幼儿探索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四、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一、3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各5个。
二、1——6数字头套
活动过程
(一)5的相邻好朋友。
1、 教师分别取3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各5个,一一对应排成3排,中间的1排不动,请幼儿讨论如何能让3排圆片一排比一排多1个。
2、 引导幼儿数一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扣子右边。请幼儿说一说比5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5多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
(教师让幼儿指出来)
3、 引导幼儿理解,5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5少1的是4,排在5的`前面,一个是比5多1的是6,排在5的后面。
(二)游戏:“找朋友”。
1、请幼儿头上戴上数字分组,每组6人。
2、请每组幼儿从1——6的数字宝宝中选一位数字宝贝站出来找出它的邻居。
教师:请数字5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4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3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2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
幼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和拍手的声音配合。
(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幼儿交换头套,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活动中环节一就是通过点子卡了解相邻关系,幼儿也通过点子卡认识了、理解了。而我想引导幼儿运用完整地话语表述而导致幼儿绕在了这一环节。由于幼儿怎么说都不完整,幼儿也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时我采用师示范的方法来引导。然而因为自己的示范的语言不够简练,太复杂,促使幼儿不能及时消化运用,如“5的相邻数是 4,4比5少1,6比5多1 ;5的相邻数是4和6,这样比前1个多1,比后一个少1的顺数称为相邻数。由此得出,师自己首先要有思考,要运用最简单的方式,适合幼儿理解表述的方式进行示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清晰地要求,有效地学习。
在活动中我太急于说出相邻数的关系了。没有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我以后上课时应该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让幼儿自己发现,达到熟练巩固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 课件。
2、竹子头饰2-3个,小笋娃头饰1个,小笋娃挂饰若干个。2、认识笋和竹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朗诵散文,幼儿欣赏。
1、老师结合身体动作朗诵散文。
2、提问:
1)这首好听的散文叫什么名字?
2)你喜欢哪些好听的话呢?
(二)看课件,熟悉散文中的对话,丰富词“诱人”。
1、看课件,进一步熟悉散文中的内容。教师导语:散文中还有哪些好听的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2、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散文内容。
1)春雨带着带着春天的问候来到了大地上,唤醒了谁?他们怎么样?(他们使劲用尖尖的脑袋顶着头顶上的泥土)
2)谁第一个钻出了地面,是怎样钻出来的呢?(那个长得细细长长的小个子钻得最快)请幼儿学一学小笋娃钻出地面的样子。
3)小笋娃钻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美景呢?(大片诱人的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小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黄、蓝缀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刚开的小花)a、丰富词“诱人”,诱人就是很吸引人。b、请幼儿用“诱人”说一句话。
4)好多的小笋娃钻出地面后他们说了什么呢?(“妈妈,妈妈,你在哪里?”)竹子妈妈又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妈妈在这儿呢。”)幼儿分角色表演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
5)小笋娃们看到竹子妈妈后,心里是怎么想的?(难道那穿着绿衣裳、个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妈妈?她怎么和我们一点也不像呢?)幼儿一起复述一遍。
6)妈妈是怎么对小笋娃说的?(“好孩子,别奇怪,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和妈妈长得一样了。 ”)
7)听了竹子妈妈的话,小笋娃是怎么说的?(“是吗,那要过多久呢?我们好想快快长大,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好看见更远的地方。”)小笋娃为什么想快快长大?(好看见更远的地方。”)幼儿分角色表演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
8)你们想长大吗?为什么?
9)笋娃们在慢慢地长大,终于有一天,当笋娃们能拉到妈妈的手臂了的时候,他们高兴地怎么样啊?(高兴地叫了起来:“哦,我们长大啰,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啰。”) 我们学一学他们高兴的样子吧。
3、幼儿表演散文。请2-3个幼儿戴着头饰当竹子妈妈,一个幼儿戴着头饰当钻得最快的小笋娃,其他的幼儿当好多好多的小笋娃。 散文:笋娃“滴答、滴答”,小雨带着春天的问候,来到了大地上,唤醒了躲在泥土里的笋娃们,它们使劲用尖尖的脑袋顶着头顶上的泥土,都争着想看看大地究竟是什么样的。那个长得细细长长的小个子钻得最快,他使劲吸了一口气,用力一顶,哇,终于钻出了地面。小笋娃争大眼睛,看着眼前的美景:大片诱人的草地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小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黄、蓝缀在上面,那是一簇簇刚开的小花。没多久,好多好多的笋娃也钻出了地面。“妈妈,妈妈,你在哪里?”笋娃们大呼小叫着。“好孩子,妈妈在这儿呢。”笋娃们的头顶上传来了“沙沙沙”的声音,他们抬头一看,心想:难道那穿着绿衣裳、个子高高的竹子就是妈妈?她怎么和我们一点也不像呢?小笋娃们看着自己黑不溜秋、头上长着几根绿毛的身子,再看妈妈那一节一节圆圆的、长长的身子,非常奇怪。妈妈好像知道笋娃们的心思一样,低着头笑咪咪地说:“好孩子,别奇怪,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和妈妈长得一样了。”“是吗,那要过多久呢?我们好想快快长大,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好看见更远的地方。”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轻轻地抚摩着,笋娃们慢慢地在长大,黑乎乎的外衣太小了,已经包不住他们渐渐变粗、长高的身体了。不久,细细长长的竹枝上,又长出了绿绿的小嫩芽。阳光暖暖地照着,终于有一天,当笋娃们能拉到妈妈的手臂了的时候,他们高兴地叫了起来:“哦,我们长大啰,长得和妈妈一样高啰。”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知散文优美、宁静的意境美,感受小笋娃的活泼、稚拙美。
2、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散文内容,感受小笋娃和竹子妈妈的对话的亲切、可爱的情感。
3、丰富词 “诱人”。
中班教案 篇8
目标:
1感知不同充气方式的效果以及纸球大小与所需充气量的关系。
2学习折纸球,体验玩纸球的乐趣。
准备:
大小不同的彩色手工纸。
麦管若干根。
折好的大纸球、小纸球各一。
将折纸步骤图贴在每组桌上。
过程:
一、纸球鼓起来。
----教师出示折好的大纸球,远离吹气口吹气,引导幼儿发现因气流分散,充气效果不佳。
----引导幼儿观察纸球的吹气口。口子这么小,我们怎样把气吹进去,让纸球鼓起来。
----教师在肯定幼儿的方法后,演示在吹气口插上一根麦管,往里面吹气,让大二、纸球鼓起来。
----纸球里面装什么?(空气)大纸球和小纸球。
----教师拿出一个小纸球,轻轻吹一口气,小纸球鼓了起来。
----为什么只吹了一小口气,纸球就鼓起来了?而大纸球却要吹好几下?
三、纸球真好玩。
----你们想做个好玩的`小纸球吗?
----幼儿每人一张手工纸,边看折纸步骤图,边折叠纸球,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折叠完后,幼儿边念"纸球纸球快快鼓",边把纸球吹鼓。
----幼儿尝试对着纸球口吸气和呼气,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
----幼儿两两结伴玩纸球。如:对拍纸球,滚动纸球,两人各拿一根麦管吹动纸球前行等。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观察并进一步了解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家。
2、感受家的温馨和家人的关爱,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家”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指导语:我有一个快乐的家,今天我请你们到我的家去看看。
2、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观察门牌,说说我“家”住在几零几。
3、让我们走到里面去看看。
二、了解“家”的`组成。
1、观察餐厅,从餐桌摆设上猜测我家共有几个人吗。
2、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每天吃饭时要摆几双碗筷。
3、讨论:你最喜欢吃什么菜,是谁为你们烧的?——初步感受家人的爱
4、猜猜小游戏:用小耳朵听听哪扇门后面是我家的厨房并说说厨房里有什么。
5、教师总结:家是香香的厨房,那里永远有家人为我们准备得可口的饭菜。
6、观察卫生间、客厅,说说自己家里的这两个房间里都有些什么?
6、请幼儿由结婚照局部图猜测所到的房间——爸爸妈妈的房间
7、讨论:爸爸妈妈在干什么?——感受爸爸赚钱的辛苦和妈妈照顾宝宝的辛苦
8、观察小朋友的房间,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小房间,并说说是谁为我们布置了这么棒的家。
9、总结:我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家,这么漂亮舒适的家都是我们的家人辛苦为我们创造的,我们要谢谢他们。
三、提升情感,朗诵诗歌《快乐的家》。
1、今天你们看了我的家也说了你们的家,现在就请你们听一首好听的诗——《快乐的家》。
2、放背景音乐,朗诵诗歌《快乐的家》。
3、请幼儿说说听完诗歌的感受,并尝试跟念诗歌。
四、延续活动:
鼓励幼儿回家感谢自己的家人。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2.运用对应方法观察10以内物体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PPT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比较两排大小不同的碗的多少。
(出示大图一)比较两排碗,小的10个在上面,大的10个在下面,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
师:图上有什么?就这样看,你觉得哪一排的碗更多?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觉得大碗多?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摆放才能一眼就看出两排碗谁多谁少?
2.比较图形的多少
①(出示图二)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哪种形状图形多,哪种形状图形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启发幼儿运用点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③点数出来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来记录。请个别幼儿操作,复习记录方法。
二、幼儿操作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这样的一张纸,纸上画了三排圆点。要请你们给点子数量最多的那一排打勾。
2.小朋友想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排子的数量最多呢?(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3.师: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这样一眼就能看出那一排点子的数量最多。
但纸上的.点子是画上去的,不可以移动,还有什么方法呢?用点数的方法。
那这里有三排点子,你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数过的那一排点子的数量呢?
4.小结:可以用排除法,数出了一排点子的数量就记住这一排有几个点子,然后数第二排点子的数量,如果第二排的点子数量比第一排多,那就只要记第二排点子的数量了,如果还是第一排的点子数量更多,就还是记住它的数量,再去数第三排点子的数量进行比较。
5.请小朋友用最快的方法去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三、幼儿用书练习
1.鼓励幼儿观察指定页的操作方法;
2.交流和明确操作要求;
3.幼儿练习,提醒正确的坐姿和握笔,个别指导正确点数。
4.交流操作结果。
四、收拾整理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