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81~84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 知识,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能力,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每个月的天数。
2、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1)三球运行。(2)1999年—20xx年年历制成邮票形式。(3)“地球绕日”动画。
2、学习报告单。
3、小黑板。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张年历(卡片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回忆儿歌《太阳、地球、月亮》,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太阳大、 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2、揭示课题
(1) 课件显示:(三球运行图)。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月亮绕地球转 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同时老师讲解: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板书:月),同时地球自转一周经过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关于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认识年历
师: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根据具体日子回答)看年历卡片知道的。
师:我们人类很早就对年、月、日有研究,并把它制成年历卡片,(同 时出示一张),这些年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
2、观察年历
师:请拿出你自己准备的'年历卡观察。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的天 数一样吗?有哪几种情况?把你的发现填在学习报告单上。(同时显示1999年—20xx年的年历卡片)
师:谁能用最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年都有12个月。
师:回答正确。
生2:我发现有些月是31天,有些月是30天。而二月有些年是28 天,有些年是29天。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3:我从学习报告单上可以看出:1,3,5,7,8,10,12这些月 份都是31天,而4,6,9,11各月的天数都是30天,二月的天数不一定。
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3、课件显示学习报告单
师:从这张报告单中我们发现:31天的月份有1,3,5,7,8,10, 12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大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我们把这些月叫小月。
师: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7月前什么月是大月?8月后什么月 是小月?
生: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生:7月前单数月是大月,8月后双数月是小月。
师:注意7、8两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3、练一练(出示小黑板)
(1) 一年有( )个月,其中大月有( )个,小月有( )个。
(2) 1月、( )(5月)、(7月)、()、()、12月都是大月。
(3) 5月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6月30的后一天是( ) 月( )日
(4) 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5) 4月和5月共有()天
(过渡)师:有7个大月,四个小月,还缺哪个月?
生:二月。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年和闰年
1、 认识平年和闰年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的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就不一 定,哪些同学的年历的二月是28天?哪些年的二月是29天?(板书:二月)二月即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月。
生:1999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的二月是28天。 生:20xx年 、20xx年的二月是29天,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
2、 平年、闰年的制定
(1)课件显示1996—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其中闰年一列显示为红色。
师:这是一组连续的年份,其中闰年的年份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通常每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看来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在这组年份任选一个闰年和一个平年的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除的结果怎样?
学生汇报: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平年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
师:我们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下面我们来看书上怎样制定平年、闰年的,把你学到的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通过自学,我知道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一闰。 师:你真会归纳。
生:我知道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你已会自学了。
师:请看科学家给我们的解释(一边演示课件“地球绕日”动画,一 边讲述有关的知识)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大约365天6小时,我们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过了4年就少算了一天(24小时),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称做闰年。由于我们设置闰年时,把5时48分46秒当做“6时”来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科学家是用“缺了补,多了减”的方法来调整平年、闰年的。(学生:“原来如此!”)
3、平年、闰年天数的计算
(1)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那么,你能很快算出一年有多少天?看谁的方法巧。
(2)学生分组计算、讨论汇报:
31×7=217(天)30×4=120(天)
平年:217+120+28=365(天) 闰年:217+120+29=366(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第1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一些练习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掌握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16 ()×5<41 6×()<338×()<65
23>()×73×()<19()×4<275×()<23
7×()<37()×9<426×8>5×()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列竖式计算
65÷7= 25÷5= 52÷6=
3.填上合适的数。
△÷8=□……☆☆最大是()
△÷☆=□……3☆最小是()
□÷4=6……△□最大是()
4.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完成,集体交流。)
(1)35个车轮最多能装几辆小轿车?
(2)19包牛奶,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包?还剩几包?
(3)46个同学要乘车去观光,每辆车限乘5个,需要几辆车?
(4)一星期有7天,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5)果园现在有55箱水果,每辆运输车最多能装8箱水果,
(提问题并解答)
(6)同学们排队做缆车上山,每辆缆车有4个座位,小红站在第5位,应坐第几辆缆车?小明站在第25位,应坐第几缆车?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指名板演。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2.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2)小题。
3.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综合练习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做练一练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思考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
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
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和相应的列方程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在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在分析解答
时易混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对这两类应用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 ,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 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1)题篮球比足球多 ,而第(3)题是篮球比足球少 ,计算进一个要加上多的数,一个要减去少的个数.
2.比较2、4题
教师提问:这两道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有什么不同?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篮球看作单位“1”,而且单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设单位“1”的量为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熟练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 2.
3. 4.
5. 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 ,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 ,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行比较,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有很大帮助,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五、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1、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离大约就是1000米。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 10千米;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8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8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8
【精】小学数学教案06-28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