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选【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多层次的观察和提问,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蚯蚓、蚂蚁、蛇、青蛙、喜鹊、燕子、熊、猫等常见动物的卡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1、观察提问
“小蚂蚁找朋友”是在巡访蚂蚁的基础上,更宏观的观察活动和有意识的提问。阅读这个小故事。
小蚂蚁在找什么朋友?
找到的都是那些朋友?
朋友们在干什么?
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2、分类
同学们大家真是太棒了,通过搜集资料与小组交流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动物们过冬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打我们搜集到的动物的过冬方式进行分类吧!
动物的过冬方式可以分为几类?你们是怎样考虑的?
冬眠:熊、青蛙、蝙蝠、蛇……
备粮:蚂蚁……
南飞:大雁……
换毛:猫、狐狸……
3、游戏:卡片竞答
每组两人,轮流抽取卡片,讲讲每张卡片上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看谁知道得最多。
4、角色扮演
通过学生喜欢的活泼的方式,激发对已知事物的感受,展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来排练一个小节目,扮演准备过冬的动物。
看那一小组的表演最棒!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
【教学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
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二、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
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
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汇报: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观察注意事项:进入到草丛中,观察大树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把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短的词语、画画等方式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3、研讨: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四、课外延伸
1、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2、课外作业:观察跟课堂中不一样的大数并做好记录。
3、准备材料:记录本、一张纸,一支铅笔(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内容:树枝、树干、树瘤等等
观察方法:看、摸、闻、听
借助工具:绳子
科学教案 篇3
小班科学活动:
好吃的花生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若干盘、人手一只小碗内置花生一颗。
2、各种积木、剪刀。
3、花生统计表、每人身上贴好一个标记、小旗标记。
4、花生做的'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你们高兴吗?礼物就放在椅子下,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这个礼物是什么呀?
二、观察花生外壳。(运用投影仪)
师:那小朋友来看看花生长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壳特征)
出示“花生统计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在相应数量的圆点表格下贴上自己的标记。
教师轻轻地打开花生。幼儿集体点数。并在相应的点子下做标记。
三、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师:你想不想也看看你手里的花生妈妈里面有几个花生宝宝呢?那我们就一起自己动手吧!
四、认识花生米。
师:我们来看看花生宝宝长什么样?(穿着一件红衣服)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你们知道吗?花生宝宝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生米。
五、再次巩固剥花生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剥花生的?(引导小朋友自己说出方法,并做示范。)请你来剥给大家看看。
四、结束活动
出示花生作品,宝宝们,花生好吃吗?你们知道吗?花生还会变魔术呢?看,花生变成了什么呀?(小桥),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那我们一起去变一变吧!
科学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关系
3.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
4.了解自然发生说的含义及其相关的实验
5.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实验各步骤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1.人类面临的问题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
3.了解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主要过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
三、知识梳理
(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
1、细胞的癌变
⑴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⑵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①物理致癌因子:该类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包括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亚硝胺、黄曲霉素、煤焦油等,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等。
⑶预防措施:
①避免接触物理、化学、病毒等各种致癌因子:
②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⑷细胞癌变的特点:
①能无限增殖;②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糖蛋白物质减少,使得细胞之间黏着性减少,导致癌细胞在有机体内的分散和转移。
2、传染病
⑴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玻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20xx年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80.14/10万,死亡率为0.35/10万,病死率为0.20%.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麻疹;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依次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和流脑。
⑵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⑶其预防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基因诊断的几种方法(初步认识)
⑴核酸分子杂交法(DNA探针法)
该方法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互补的双链DNA解开,把单股的DNA小片段用同位素、荧光分子或化学发光催化剂等进行标记,之后同被检测的DNA中的同源互补序列杂交,从而检出所要查明的DNA或基因。
具体步骤:抽取病人的组织或体液作为化验样品;将样品中的DNA分离出来;用化学法或加热处理法使样品DNA解旋;将事先制作好的DNA探针引入到化验样品中。这些已知的经过标记的探针能够在化验样品中找到互补链,并与之结合(杂交)在一起,找不到互补链的DNA探针则可以被洗脱。这样通过遗留在样品中的标记过的DNA探针进行基因分析,就能检出病人所得的病。
⑵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
PCR技术可模拟细胞核内DNA复制的天然过程,可在3~4h内使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达到肉眼可见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就能分析、检测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
具体过程:首先,研究者把DNA加热,使双链分开,然后人工合成一段单链核苷酸,即DNA引物,把人工合成的引物粘附到DNA单股螺旋上,之后按照DNA复制规律就能够复制出DNA来,重复放大50倍后就可以制成10亿个DNA分子。在PCR放大过程中的关键是利用耐热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内即能扩增数百万倍,便于分析、检测。
2、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的原理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某种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重组受体细胞因导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观点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关键(或缺陷)
雷迪相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来源于生殖。
腐肉上的蛆是从哪里来的?
①苍蝇与肉接触-----肉上出现了蛆
②苍蝇与肉未接触---肉上不会出现蛆①苍蝇是由亲代苍蝇在腐肉上产的卵产生的
②苍蝇或蛆不会自然发生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尼达姆支持“微生物自然发生说”结构复杂的生物由亲代产生,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①煮沸羊肉汤杀死微生物,用软木塞塞紧瓶口,几天后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②改用植物种子和杏仁煮汤,结果相同。
微生物能自然发生缺陷:无法排除肉汤本来存在微生物的可能;瓶子未完全密封,微生物可能进入。
斯巴兰扎尼反对“自然发生说”对肉汤彻底密封和杀菌,还会自然产生生物吗?盛肉汤烧瓶实验后一段时间
A(塞上软木塞,煮沸2min)污染
B(塞上软木塞,煮沸1h)污染
C(熔化玻璃封口,煮沸2min)污染
D(熔化玻璃封口,煮沸1h)未污染`密封的肉汤长时间加热煮沸,就能阻止外来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会自然发生。关键:严格密封和杀菌,以排除外来微生物和本来存在的'微生物对实验的干拢。缺陷:严格密封不能排除有空气时微生物可以自然发生的可能。
巴斯德不同意“自然发生说”让肉汤接触无污染的空气,微生物能自然发生吗①盛酵母菌溶液的普通瓶子(消毒后带到山顶冰川处,暴露一会儿后密封,若干年后)多数瓶子保持无菌。
②盛酵母菌溶液的瓶子(消毒后拉成曲颈瓶,未密封)保持无菌。微生物不能自然发生
①瓶内先消毒,排除其内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曲颈使瓶内不会被污染。
(四)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
研究生命科学的程序:
①生命科学的研究大多数从观察开始。
②在观察中提出问题。
③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进而提出假说。
④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
⑤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在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计对照实验组,要考虑数量及重复性。
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论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说,也可能否定假说。
⑦修正假说并进一步观察,进入下一步认识周期。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工具玩沙,感知沙子的特征。
2、尝试用沙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体验玩沙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整洁无杂物的沙地或沙池。
2、玩沙工具:小铲子、小桶、筛子、模子、水、树枝、漏斗、木棍等。
活动流程:
一 、 幼儿自由玩沙,边玩边讨论沙子的特点。
1、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
2、用手摸沙子是什么感觉?
3、赤脚蹲在沙子上感觉怎么样?
二 、 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玩沙,并自由探索,用沙子简单造型。
1、筛沙子,摸一摸筛过的沙子和没筛过的沙子有什么不一样?
2、沙子里放点水,挖“隧道”“战壕”垒“燕子窝”建“城堡”等。
3、用木棍,树枝,手指等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比一比谁画的好。
4、用模子扣一扣,看一看沙子会变成什么样?
三、互相欣赏评价,体验创造的乐趣。
鼓励孩子用简短的'语句评价同伴的作品,并能用高兴、开心、有趣等词汇表达玩沙的愉快心情。 我的创新:
小结及反思 这节课通过让幼儿在自由玩中感知和老师的引导使孩子们了解了沙子的特性。并用沙子摆出了很多造型,想象力比较丰富。对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小班孩子分享意识比较差,再用玩沙工具时出现了争抢现象,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7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
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
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
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
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优)07-22
(合集)科学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