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09:50:0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10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第3、5、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 5/8×5 3/7×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

  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

  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 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3/5 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页~第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1、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一次上数学课,请大家想一想,你认为数学课会学一些什么知识呢?

  2、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数数的知识。

  小朋友,你有几个手指头?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3、同桌互相数数。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郊外游玩。

  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郊游情境图:郊游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郊外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在郊外,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蓝蓝的天空中有飘荡着朵朵白云,在灿烂的阳光下,鸟儿展翅飞翔,风筝快乐的飞舞,绿树成荫,小兔子、小青蛙欢快的歌唱,鲜花怒放,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郊外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 提问:1个……学生接:1个太阳;2朵……,学生接2朵白云……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棵大树……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太阳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白云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大树、风筝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小鸟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找朋友

  课件出示:

  要求:把同样多数目的用直线连接,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用直线随机连接。

  2、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件创设情境:练习

  [创设学生熟悉的'景物情境,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3、 数身边的事物。

  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92~93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二、新授。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6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5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4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2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螦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三、小结。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四、教学后记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预设充分意图明显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⑴教学内容。

  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信息窗)第几页。

  ⑵教材简析。

  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

  ⑶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⑷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5)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

  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

  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注意,设计意图不是教学环节。

  5.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教案右侧,有专门写预设与设计意图的地方,写的时候请注明预设:设计意图:几个字)

  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

  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3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精品)08-13

小学数学教案【精】06-26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8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8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