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11:28:2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如何开好运动会,经过了前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策划和筹备工作中,他们活动目的性不断增强能力在逐渐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工作进行到此时,孩子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实际情况中运动员的人数较多。如何设计比赛场次?这时,我们为孩子架起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经验。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通过与同伴共同协商、记录等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场次,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

  1、制定表格:“我选择”、“项目一览表”、“比赛场次”。

  2、笔、秒表、大小号数牌1-36、所需得比赛器材。

  活动过程:

  一、 共同回顾开展运动会已准备的工作。

  二、邀请邻班小朋友当运动员,为运动员贴上号数牌,请运动员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

  三、商量比赛场次。

  1、看场景录像,“这是哪一个比赛项目的场地?”“有什么材料?”

  2、提出问题:每组有6位运动员,根据你们的比赛场地,进行多少次比赛才能让每一位运动员都参加完比赛?

  四、小裁判带着自己得运动员到实地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结果。

  1、小组共同商量设计,记录在“项目一览表”上。

  2、进行比赛。

  五、回顾比赛情况。

  1、 小组回顾比赛过程中出现得情况。

  2、集体分析。

  问题一:你们组都比赛完了吗?分了多少次?(小组长汇报,教师记录在“比赛场次”表上)

  问题二: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问题出现?

  问题三、你们组有多少运动员?都是6个人,为什么比赛场次不一样?

  六、共同归纳: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跑道和器材越多,比赛场次越少;跑道和器材越少,比赛场次越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一次在科学《沉与浮》课时,我班允正突然问我“老师,那油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我当时告诉孩子“油放在水、、、”但是我想孩子没有操作实验不能够探索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油和水》这个问题设计本节课,和孩子共同探索。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蓝黑钢笔水、一杯油、一根竹签、几张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蓝黑钢笔水,水和蓝黑钢笔水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蓝黑钢笔水,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蓝黑钢笔水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二、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三、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五、延伸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合作涂色。并能够说说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融在一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油和水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这样的实验。

  第一次科学实验方法公开课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主动探究风的奥秘的愿望。

  2、初步会运用多种途径获取有关风的信息。

  3、能大声清楚的用语言进行表述,大胆交往。

  准备活动:

  1、幼儿每人一个记录本。水彩笔、小篮子若干。

  2、“小记者”采访证,采访表。

  3、“风”的多媒体课件一个;有关“风”的图片、图书资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风的情景,激励幼儿探究的愿望。

  提问:羽毛为什么会摇摇摆摆飞上天?

  二、幼儿互相交流风的经验,进一步了解风。

  1、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对风的认识及体会。

  提问:你们发现过风吗?怎样发现的?

  2、引导幼儿了解风的特征。

  提问:这些风给我们的感觉是相同的`吗?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感知风的类型。

  提问:风还有哪些名字呢?

  三、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了解风的利用。

  1、引导幼儿说出获取信息的方法。

  (1)翻阅图书、图片资料。(2)询问客人;。

  (3)与同伴讨论。(4)记录信息。

  2、幼儿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风的利用并记录。

  3、幼儿讨论风的作用,交流经验。

  (1)请幼儿看记录本或使用投影仪介绍风的利用。

  提问:风有什么作用?

  (2)幼儿互相交流风的作用。

  4、教师介绍电脑查询信息的方法,揭示风的利弊。

  5、启发幼儿想象风的利用。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愿望。

  提问:你想请风娃娃帮助你实现什么美好的愿望?

  (2)幼儿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愿望。

  四、幼儿扮“小记者”采访客人,了解有关风的问题。

  出示记者证和采访表,介绍采访的内容。

  活动结束:

  幼儿主动提出风的问题,询问客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会用语言讲述收集的废品及收集中发生的趣事,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拓宽幼儿的思维。

  2、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填写的“废品调查表”。

  2、“奇妙的商店”的场景;大象、小猴、小猫、小猪、小狐狸、小鸡的图片及相关的礼物,各种废物自制的玩具等。

  3、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品。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平时吃桃子、西瓜、葡萄时会将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如何处理?有位大象伯伯可能干了,它将这些废品变成一件件的礼物送给它的动物朋友,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听故事“奇妙的商店”。

  (2)提问:小动物们用什么废品制作了哪些礼物?大象伯伯开的“奇妙的商店”有什么用?(利用废品,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2.幼儿讲述收集的废品及收集趣事。

  (1)在我们生活中每天也有许多废品,前几天我们还做过“收集废品”的调查,请与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收集了哪些废品,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好玩的事也可以说一说。

  (2)请2-3位幼儿介绍调查表,说说收集中发生的趣事。

  3.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

  (1)你们看,这些纸箱里就是小朋友从家中收集来的废品,这么多摆放在一起很乱,有什么好方法让这些废品摆放整齐?

  幼儿说方法:如相同物品放一起.如瓶子一堆、盒子一堆等,幼儿动手摆放箱中

  的废品。你觉得还有哪些废品摆放得不合适?请1-2位幼儿检查摆放。

  (2)除了这样分,你还能想出其它更好的分法吗?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分法如:盒子分(糖盒、牙膏盒、鞋盒);瓶子(洗发瓶、药瓶、饮料瓶)等。

  (3)教师适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按废品材料进行分类。如幼儿说:可以把纸做的东西放一起。找找还有哪些是纸做的?看看还有的废品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说出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等,并找找相关的废品有哪些?商讨分别放哪更合适?

  幼儿按材料再次对废品进行分类。师生共同检查分类情况,对摆放不合适的废品,请幼儿帮忙送到该类废品材料中。

  4.说说废品的利用。

  (1)提问:收集来的废品怎样利用?(有的废品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有的废品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2)废品的作用真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学着大象伯伯用废品做了很多有趣的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奇妙的商店”有哪些玩具?看看他们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礼物?

  5.活动延伸:

  (1)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动手、动脑试一试,把我们收集来的这些废品变成各种有用的东西送到大象伯伯的商店呢?

  (2)幼儿手工,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相交流制作中的经验、协商遇到的难题想办法解决。

  (3)互相欣赏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在kt板上,互相交流,体验制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

  4多变的云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旋转的原因,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统计。

  3、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可以旋转的物品及图片:风车、陀螺、螺旋形滑冰场、竹蜻蜓、电风扇、洗衣机、水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展板,操作记录表。

  4、水桶,抹布,篮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和老师收集了许多材料,现在,你们可以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师: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转起来的?

  (2)师:谁到前面来讲一讲你的发现?

  3、引导幼儿根据旋转原因进行记录。

  师:请你再去试一试,把你发现的会转的.东西画下来,也可以画一画你是怎样使它转起来的。(老师简单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怎样转起来”记录表

  物品

  怎样旋转

  物品

  怎样旋转

  姓名:时间:

  4、请幼儿说出使物体旋转的原因有哪几种?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现在,请小朋友按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旋转的原因,将你的记录表上的物品进行分类。你觉得它们是一类的,就把它们画在一起。

  6、请小朋友把分类后的结果贴在展板上。

  7、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旋转,它们有什么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影子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亲手让影子动起来”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十分新奇,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实验、记录等操作能力,这些经验、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动画游戏形式的科学活动“会跳舞的乌龟”,让幼儿通过亲历—感悟—实践来发现、获得一些有关影子的感性经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单;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搭建感悟支点,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评析:这一激趣环节,旨在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会跳舞的乌龟”正是幼儿感悟的一个支点,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同时提醒幼儿把白纸的一面对着自己,手电筒放在对着乌龟的一面表演,鼓励幼儿互相表演,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你们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有光,当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3、引导幼儿再次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跳舞”。

  ①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②讨论:“为什么都用手电筒照了,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呢?”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小乌龟就会‘跳舞’了。”

  (评析:有思才会有疑,有疑才会有动力。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了学习的发展。)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

  教师进行示范“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是怎么动的,乌龟的影子又是怎么动的。”(手电筒往左,乌龟的影子就往右)出示记录表、红色和黑色箭头符号,让幼儿根据观察结果演示记录。

  2、幼儿两人合作,一起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向上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下;当手电筒向下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上;当手电筒向左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右……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探索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来突破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错误,验证错误,最终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

  三、迁移经验,实践提升——动物舞会:

  1、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让其他海洋动物“跳舞”,发现有关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最后集体随音乐进行欢快的动物舞会,(温馨提示)可以单独、亦可以结伴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评析: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经验转化为生活实践经验,这个环节的迁移实现了显性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活动反思:

  一、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有这么一句话:“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只有幼儿亲历真实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其掌握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遵循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战性的原则,以“会跳舞的乌龟”作为感悟的支点,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孩子们在做中思考,做中动手实验,做中创造,做中进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06-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热】08-13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