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5 08:08:2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通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一)、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重点难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2、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

  1、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

  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出示课件:5 爷爷和小树)

  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师指“ye”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

  1、师:自己先读读课文。

  2、(点击课件)

  师: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点击课件)

  师:你看,小树上的字没有拼音了,现在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

  4、师: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认识了吗?不认识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5、师:咱们做个猜字游戏好吗?老师来指这十个生字中的一个,由一位在台上的小朋友通过问台下的同学从而猜出老师指的`是哪个字。咱们试试看。(找两个学生分别上台做猜字游戏,猜“开”“穿”两个字)

  6、(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再看汽球上的五个字,谁愿来读。

  师:你知道这五个字的偏旁是什么吗?(学生认识哪个说哪个,老师相机指导认识学生不知道的偏旁。)生分别说出“父字头”“立刀旁”“四点”“两点水”“人字头”。

  7、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下面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请小朋友猜猜看是哪个字。(树上--结果子。)

  生:是“棵”这个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棵”这个字左边是个“木”,右边是个“果”,果子都长在树木上,所以我猜是“棵”这个字。

  师:对,老师就是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编的谜语。谁也能根据“暖”“爷”这两个字的字形编个谜语或者儿歌,老师看看谁最聪明。

  生:编谜语、儿歌。

  生:太阳出来暖融融。(暖)

  生:爸爸老了,拄拐杖。(爷)

  8、师:大家可真聪明,生字和偏旁全认识了,还能编出谜语和儿歌。(点击课件)同学们看,远处开来一辆辆汽车,汽车上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导学生认读词语,另外解决“暖和”和“衣裳”的轻声读法及多音字“和”,词语还应读的连贯、有情。)

  (三)、朗读、理解课文:

  师:范读课文;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第1句话?

  师:(教师引读)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师:小朋友们看,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在给小树穿暖和衣裳,给它围上稻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借助实物图片学习积累词汇,初步分清画面上的几类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了解。

  3、认识太空、了解太空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太空知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与太空和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你有过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吗?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乘坐“希望号”火箭飞向太空去旅行。

  二、创设情境,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我们的火箭速度可真快呀,一转眼就来到了外太空,请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出示课件:(76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并相机介绍学生查到的相关资料。人类正是借助这些航天探测器观测到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出示课件:(77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介绍相关资料。

  同学们快看呀,宇航员和机器人向我们走来了,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请你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宇航员和机器人的图片)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此次太空旅行就要结束了,现在,“希望号”火箭已经回到了地球上,还记得刚才看到的.图片内容吗?读一读词语。出示课件。

  3、了解了这些航天知识你有什么体会?

  三、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这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你认为哪些是形或者音重点,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课件连接。

  重点强调音重点的字:贞、侦、宙

  形重点的字:贞、侦、讯、彗、察、器

  四、巩固生字;

  读词语,课件出示:

  五、质疑:

  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

  用搜集的图片和资料制作《飞向太空》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4

  《翠鸟》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第六课,课文内容如下: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分解课目内容,将课文内容划分成三个知识点。

  课目内容分解表 表1

  课目

  名称知识点学习水平知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翠鸟1“鲜艳、小巧玲珑、注视、锐利、疾飞”等词语√

  √

  2

  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

  3

  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定下各个知识的学习水平等级,如表1所示。

  学习水平描述表 表2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1知识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疾飞、小巧玲珑、注视理解2知识理解指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理解指出3理解概括课文内容,说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概括说出

  2、具体描写各个知识的.学习水平等级,如表2所示。

  选用媒体情况表 表3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分)资料来源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1知识理解文字投影重点理解的词语自备在情境及语言文字中理解词语观察讲解VCD翠鸟的表态及飞的动态2知识理解文字投影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热键显示表特点的词。自制加深理解读、划

  议、说电脑动画按描写顺序写出翠鸟外形各部分自制激发兴趣

  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看、说3理解图画投影音乐翠鸟外形图自备展现外形

  突出特点看、说VCD翠鸟飞行、等鱼、捕鱼动态自备显现动态

  在情境中

  理解特点看、想

  说、文字投影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文字,热键显示重点词自制加深印象

  帮助理解读、划

  议

  3、媒体的选择及使用。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选择多媒体辅导教学(CAI),主要运用了图画投影、文字投影、VCD、动画设计及翠鸟标本等媒体。各种媒体共同协调,相互补充,从而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如表3所示。

  4、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如表4所示,在设计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课时安排。为完成本课教学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导学,学习1—3节;第二课时,学习第四节,总结课文,简单运用,巩固字词。之所以把教学的重点段放在第一课时,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兴趣正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更好地突破。

  (2)恰当安排媒体出现的时机,创设出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观察练说翠鸟外形,并将叙说顺序同作者描写顺序比较,同时利用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的翠鸟身体各部分动画图,加深理解按顺序观察翠鸟的方法。另外,还借助动画及图像,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文章的重点词,借助重点词体会作者抓翠鸟的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方法,从而使重点及难点得到突破。

  5、设计形成性练习,针对知识点2、3设计两道填空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图5所示。

  形成性练习题 表5

  知识点学习水平题目内容2知识理解 填空题:

  课文第一自然段2——5句,先总写翠鸟羽毛的颜色非常( ),再按( )、( )、( )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翠鸟羽毛的颜色。3理解 真空题:读句子,想想括号里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飞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表4 开始

  展示翠鸟标本、导言入课

  投影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方法

  学生质疑

  据疑板书导学

  学生再读,找出课文从几方面写翠鸟可爱

  学生读文,找出翠鸟外形特点的段落 学生读文,找出写翠鸟活动特点的段落

  投影翠鸟外形图 VCD翠鸟鸣叫、飞行、等鱼时画面

  学生看图、说图 文字投影描写翠鸟飞行、等鱼的语句

  投影文字 描写翠鸟外形特点读文、勾重点词,并联系图画及上下文理解

  读课文,勾句子,理解重点词 VCD翠鸟捉鱼时动作

  动画按作者描写顺序出现翠鸟身体各部分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对比体会作者描写顺序与自我说图的顺序 完成形成生习题2

  完成形成性练习题1 查标,对照学习目标,总结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 要求读通顺

  (2) 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西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说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绿 紫 很 好

  第三次 皮有细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

  2.感受标点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从文学的角度来了解北京叫卖口头艺术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

  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

  3.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些差异,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是重点之一。

  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材料安排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悟。

  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创造有新意的口头广告。

  课前准备

  学生

  课前对课文要有充分的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及作者的生平。

  教师

  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时期生活情景的VCD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叫卖吆喝声),以此作为导入课文的材料,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注意里面的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用多媒体投影仪器播放VCD,播放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大致回答的是两个特点:声音清脆响亮或吸引人,仿佛在唱歌似的;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教师针对影片中叫卖声的特点对学生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评价)

  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吆喝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见了,其实在当时,它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种艺术!

  (教师简介萧乾的.生平,主要介绍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学、居住的阶段)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默读,自我思索)

  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 多而且杂, 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b.课文也是按照“引入”(1~3)、“介绍叙述”(4~10)、“评论”(11~14)来安排结构的,脉络清晰。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的方法,导的艺术,把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及时总结,切勿包办)

  2.问题研讨、质疑:

  a.为什么作者要大量运用“京白”口语?罗列这么多的吆喝声,是不是繁冗了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落实情感目标)

  要点:作者运用“京白”的艺术语言,一是因为他对北京家乡的热爱,二是因为写的“吆喝”都是当地的口语,用当地语言来写更真实,更有表现力。

  b.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要点:因为各种的吆喝声实在太多,没必要一一描述,只要写其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就可以了,做到有重点、有目的地介绍,主题更突出。

  c.括号里的句子或词语有什么用?

  要点:里面的句子、词语是解释前面的方言或起补充说明的,如:“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这里是解释;

  “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这里是补充说明,方便了读者对课文的理解。

  赏析

  1.“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此句

  2.“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这句话也是一句过渡句,用浅显的比喻把街头吆喝声之多巧妙地写出来,又顺其自然地引出晚上的吆喝声。

  拓展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分小组到市场或街道、商店等收集有特点的吆喝并记录下来,每一条要注明卖的是什么,有何特点。

  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2.课后自己编一页《吆喝集》。

  3.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语文教案 篇8

  自读要求

  1.根据课文理解“空间旅行”“时间旅行”,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句,准确、迅速地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语文教案-《空间和时间旅行》自读教学设计。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吗?这个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问题,始终受到人类的`关注。本世纪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学者和宇宙学家霍金为此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时间简史》,而当代科普作家齐然尔曼运用科学推知法探索宇宙,试图引领我们去做“空间和时间的旅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做一次探秘旅行吧!

  2.快速默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a.标题与课文是如何对应的?有何特点?

  b.什么是“空间旅行”?请同学们集中速读课文有关内容,找出课文关键语句予以概括。

  3.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研究性精读“空间旅行”的三个章节,各组指定发言人讲解,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空间和时间旅行》自读教学设计》。

  a、与“空间旅行”相关的知识有哪些?

  b、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恒星旅行不易?

  c、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动力的方法?

  4.导读、讨论“时间旅行”部分。

  a、什么是时间旅行?

  b、什么叫“时间膨胀”?

  c、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人类探索能力所不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5.重难点分析

  a.根据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积累有关宇宙学的科技知识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b、阅读“加快速度”与“时间旅行”两文段,抓住关键语句筛选信息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本文科学推断思维的梳理变为难点。

  6.表现手法解说:

  a、科学与想象的结合。作者在科学探索中其推断既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论数据上的,又处处包含神奇的想象和推测,使本文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b、论证与假定的结合。作者谈及“加快速度”几种方法时采用假定可以实现的方式,而又运用科学依据推恒星旅行的难度。“时间旅行”章节第4、7自然分别假定,并论证其结果。其中第4段用了引申法(反证法),第7段采用了假定推断。

  c、运用小标题分章节讲述,层次清晰,条理井然,思维严密,推断合理。

  d、全文渗透着勇于探索,大胆创造的思想,并且洋溢着强烈的追求真理的热情。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及“说”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能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作者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重 点

  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作者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

  难 点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人才观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1、重点字词

  ① 生字:骈pián死 槽枥cáolì 食sì马者 不外见xiàn

  ② 词义:只辱 于 骈 骈死 或 尽粟

  食 马者 是 马也 虽 有千里之能 外见 且

  与常马等 安 求其能 策 之不以 其道

  执 策 而临 之 无马邪

  ③ 一词多义:食、以、之、其、策(语文书p16-17)

  ④、通假字:《三级训练》p10 六2 (2)练习

  2、朗读课文至熟,初步疏通,注意语气词“也”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与孟郊齐名。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4、“说”的文体特点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注意句读,小组交流并解决生字词、词义

  2、疏通课文,难点句子,疑难点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3、讨论: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②、千里马的命运如何?遭遇怎样?“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那些?从文中找出来。

  ③、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千里马比喻什么?伯乐比喻什么?食马者比喻什么?

  ④、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它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⑤、文中哪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现文章的主旨?

  ⑥、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三、精讲释疑

  解决自主合作问题

  1、略

  2、注意重点句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排比)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结合文后练习四)

  3、讨论:

  ①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千里马的命运只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④、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暗示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无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实。

  ⑤、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凸现文章的主旨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愤懑与不平,对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的嘲讽与鞭挞。

  ⑥、作者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主要是因为:作者长期不得志,屡遭贬谪,而且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端。

  四、目标达成练习,三级训练,(P9-10第六大题)

  五、归纳总结

  1、文章结构:△(1——)正面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2——)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3——) 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2、写作手法:托物寓意(教参p42)。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人才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但通

  篇无一字直接谈到人才。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文章生动形象、含蓄深刻,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成功的作品。

  六、延伸迁移

  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在封建时代,如果没有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伯乐,确实什么样的人才也会被埋没。那么,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伯乐的作用?应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金子。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事,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布置作业:1《三级训练》 2 背诵课文并默写

  板书设计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论点) 借马论人

  辱

  名马 (现状 反证 ) 压抑人才

  骈死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结论) 埋没人才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认读“鹦”“鹉”“惶”“怔”4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体会作者劝告人们真心爱护鸟儿的情感

  重点难点: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

  教具收集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介“高山流水觅知音”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一词的含义,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3.板书课题

  4.质疑:到底谁是谁的知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2.分角色读课文中的对话,弄清分别是谁说的话。

  三.自学交流,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2.交流讨论:联系有关语句说说谁是鸟的知音?

  找出下列不同的句子,比较朗读:

  1)面对养鸟老人的问题:我这鸟叫的怎样?围观的观众和少年不同回答的句子。

  2)养鸟老人和围观者听到少年背古诗前后不同的表现。

  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少年才是画眉的知音。

  3.读句子,体会文中标点的用法。

  1)我这鸟儿叫的怎么样?

  2)我怎么听着着鸟唱的不是美歌呀!

  比较明确,第一句的问号表示疑问,需要回答,第二句的问号表示反问,不需回答,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3)第二组

  真实美鸟唱美歌呀!

  唱的是忧愁的歌,痛苦的歌!

  两句的惊叹都表示语气强烈,但第一句是赞扬的语气,而第二句是申诉的语气

  4.感情朗读

  朗读1`2自然段时,要读出清晨公园的热闹,画眉的惹人喜爱。

  分角色读时,读出画眉对笼外世界的向往和渴望,读出围观者从哄笑到没做声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

  1.教师

  2.拓展想象:老人最后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下册教案02-17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12-17

语文教案(集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