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1、喝过可乐吗?知道可乐的来历吗?
2、今天我们带来了一组饮料,一种是苹果汁、一种是蜜糖水,来配一种饮料。
出示配制表。并要求:不要太贪,配起来之后不要喝完,每个人品一点,再留下一点样品,作好记录。(板书:配 记 品)
学生小组工具:苹果汁、蜜糖水、量杯、配制表、纸杯若干。
饮料配制记录表
类型 数量 品评
第一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味道最好的是第 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二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第三款 苹果汁 ml
蜜糖水 ml
请代表向大家推荐自己配的饮料
师记录: 苹果汁 蜜糖水
(1)20ml 20
(2)30ml 20
(3)20ml 10ml
(4)30 30
(5)30 30
(6)30 30 ——看来30:30还是最受欢迎的
(7)30 20
选一个研究一下:
用质量代表苹果汁,用水量代表蜜糖水
按20、10的配法,总量是30。如果要配60的话,怎么配?
(我认为总共是3份,质量占2份,水量占1份。现在是6份,一个占4份,一个占2份,实质还是2份1份)
(两个30合为一个60)
要配90的话,怎么配呢?
假如要配少一点,配15的话,怎么配?
假如要生产的话,怎么告诉厂家配制的方法?
生1:告诉他,如果水是1,汁是2。
生2:告诉他,汁是水的2倍。
生3:告诉他,汁与水的比是2:1
生4:告诉他,水占汁的1/2
生5:告诉他,汁的量比水的量多1倍。
生6:水量是汁的百分之五十。(板书到生4边)
生7:水量比汁的量少一倍
生8:汁是总量的2/3。水是总量的1/3。
师:汁的量是水量的2倍,你怎么看出来的?
……
师:都在变,就是倍数关系没变
再问:2/3、1/2是怎么来的?
再问:汁量和水量的比是2:1,是什么意思?
汁量是2份,水量就是1份。
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具体怎么变?
把10看作1份,20就是2份。………………
60和40的配法是不是按刚刚的方法配的?为什么?
变的过程中关系不能变。
那么60和40按生3的写法就是几比几啊?
3:2 怎么想的?
把这些叫配方。
2比1通常写成2:1,这个号和冒号不一样,叫比号。前面叫前项,后面叫后项。
比可以用多种写法写,可以写成2/1。指着说各项。
写3:2,再改写,再说各项。
把自己配方写成几比几。再按这个配方去配。
走出自己的位置,去品尝一下其它组的饮料,猜猜他们的苹果汁与蜜糖水的量的比是几比几?
了解生活中的比
出示(有图):
(1)桌子与椅子的数量比是1:4
(2)婴儿头长与身高的'比是1:4
(3)这种棉麻混纺布中棉与麻的重量比是1:4
选一个比向同伴解释它的意思。
(1)生用倍数关系、份数、分率去解释,师即时理出头绪,小结方法。
(2)假如婴儿的头长是…………厘米,身高多少厘米?
如果是4米呢?生疑,师指出不切合实际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看看是不是1:4
又指出1:4不能随便用。
出示划船图:
看划船图你能写出哪些比?
1:6 1只船,6个人
1:1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1:1
1:1 西湖与船的比是1:1
1:2 划船的人与坐船的人的比1:2
4:6 划船浆的支数与人数
1:1 左右两边划船人的比
1:4 让同学猜一猜 1 船与船浆的关系 船与坐船人的比
所写学生揭示答案
在生活中有哪些(比如衣食住行、家里、学校里……)地方有比?
手与头 2:1
衣与裤 1:1
砌房时水与泥土 1:2
爸爸与妈妈 1:1
手与脚 1:1
师引:黑板长与宽的比大概是多少?(2:1、3:2)
倒底哪个对,量一量看。
拉一学生,你们看我和这个同学体重的比是多少?
(3:1、4:1、)
哪个对呢?我是60千克,生是25千克,几比几?
晚上睡觉时,床和我的比是1:1
……
生活中的比是无所不在的。
出示:我国有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记载了各种器物铸造的器物——
火药 ——配制黑色火药原料是火硝、硫磺和木炭,它们重量的比是15:2:3。
看看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板书:生活中的比
有什么感受。
(好几个学生提到比例,师问:你们头脑中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意思?指出生活中的比例和数学中的比例不一样)
还想了解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复习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习。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20×620×413×32×4200×49×50120×240×72×323×2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10.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6×10=60(个)
答:10盒有60个。
室: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12×20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xx×1014×20xx×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 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
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 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教学反思:
在水果超市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在复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对比中总结出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探索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
2。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流程:
一、学情调查
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
0。2元 0。3元 0。6元 0。4元 0。05元
2。填空。
5角=( )元
8角=( )元
10角=( )元
1。58元=( )元( )角( )分
4。06元=( )元( )分
2。4元=( )元( )角
6角5分=( )元
二、质疑探究
1。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师引领提问题。
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为:( )
生3:乘法算式为:( )
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 ),乘法是加法的( )。
(2)师:你能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
[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
生4: 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 )元。
生5: 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 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 )元。
生6: 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
生7: 4个0。2就是( )个0。1;8个0。1就是0。8。
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
生8:一样。我认为( )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 )
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
2。 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 )角 3个0。4元=( )角
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 )
生:同组交流。
0。4是( )个0。1,3个0。4是( )个0。1
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馈)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
探讨:0。011000=( )
3。
0。6+0。6+0。6+0。6+0。6=( ) ( )
0。3 4可以看成是( )个0。3连续相加。
0。08 3= ( )+ ( ) + ( )
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
☆ 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几的表象,会读写简单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圆形纸、正方形纸、毛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挖掘潜能。
师:孩子们,都说数学课是最有趣的一门学科!因为在数学课堂上总能发生有趣的事!下面我们就来玩个小游戏,不用说话,只要拍手就行,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看谁反应的快又准!准备好!
师:老师这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手势告诉我,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迅速做出反应。)
师:真不错!有2个苹果,也平均分给2个同学,请你用掌声告诉我们,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生拍一下手掌。)
师:还真不错!相信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抢答: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苹果呢?
生:表现得很尴尬!没法拍手!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①多媒体演示平均分苹果。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动手试验一下!现在就有1个苹果,我要分啦!(故意将刀子向外偏一些。)
生:(激动)不对,没有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平均分啊?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师:(重新分苹果,展示)苹果的一半,还有人说了什么?
生:(齐答)1/2。
师:(板书1/2)这1/2以前学过的知识可没有见过,1/2是怎么回
事啊?
生: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谁啊?(板书课题。)
认识分数
二、探索新知
师:(故做神秘)这一半苹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抢答)1/2。
师:(总结)这一半苹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
示。其实啊,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
打开书到53页,看书中的“涂一涂”中给了哪些图?
【评析:在此处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生汇报:花瓶、脸谱、六边形、圆形和正方形。
师: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师:对,刚刚我们说过“一半”就是1/2,对呀,可这一半怎么找啊?
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故做惊讶)你都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节课遇到的新问
题啦,真让我佩服。那我们只要找到这个图形的(生:对称轴),
平均分成(生:两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2,是吗?(生:对)温馨提示:为了更方便、更快捷,同学们可以像这样用画斜线的方法来表示。看懂了吗孩子们?
那开始吧!
师:刚刚在大家涂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六边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两种不同的对称轴。)(生说自己找对称轴的方法和原因。)
师:老师班级的一名学生是这样找二分之一的。老师想请大家帮忙判断一下。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老师将物体的数量增加你还能试着找到他的二分之一了吗?(出示课件)
师:能不能告诉齐老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我是用除法算式算出来的。
师:孩子,你很会学习,懂得将知识活学学用!
师:我们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了2份,这两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边说边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动手折一折你桌角资料袋里的正方形,先看清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
1.请将你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用你的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3.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你涂的这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准备好了吗?(学生操作,教师随机观察并评价。)
师:折完的同学,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贴在左起第一块纸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贴在第二块纸板上,以此类推。要求是贴得整齐一些。
师:睁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这块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啊?如果这4份中的1份用一个分数表示,该用哪个分数呢?
生:1/4。
师:(板书1/4)我发现点问题:怎么几个1/4不一样呢!不对吧?
生:对!只不过折法不一样。
师:(故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它们都是表示这个正方形纸的1/4。你发现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师: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1/4。
【评析:引导学生丰富对1/4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现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这个图形的?
生:(齐答)2/4。(师板书2/4。)
师:这个涂得真好玩。
师:那里还有两个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着3/4)这个涂法该
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齐答)3/4。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表示。
师:(纠正)应该是表示这个图形的3/4。
师:(指着4/4)那这个呢?
生:4/4。
师: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4/4。
师:通过刚才的折一折,我们真是收获的不少啊!我们又认识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师: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生:3/6、8/8、2/10。
师:能不能说完?
生:不能。
师: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以3/4为例,你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称吗?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师:那分母表示什么呢?分子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几分。
师:说的不错!很有概括性!
师:其实在远古时代分数是这样表示的“”,你来猜一猜,这个分数是多少?
生:3/4。
师:后来当阿拉伯数字产生以后,分数就演变成“3 4”。后来人们觉得这样的表示用意和我们学过的整数弄混了,人们就想出了用一个表示分数最大特点的——平均分这种方式来区分它们。于是在它们中间加上了一条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数的重要标志的分数线,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分数。那我们的祖先这么有智慧,都发明了分数,你能骄傲地读一读它吗?谁能来试一试?(2个学生分别读四分之三,一个比一个骄傲。)
师:孩子们,知道吗?欧洲使用这样的表示方式,要比我们中国晚了1 400年呢!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真让我佩服。那你们呢?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更神秘的地方!数学发现王国那里的国民都很聪明!看我们班的同学聪明吗?
师:下面的分数谁能读出来。(教材54页,“说一说”练习。)
师:快速的看一下,想一想你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啊?
生:这段线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随便的3份都行吗?怎么分都行啊?
生:(急忙纠正)是把这段线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师:(强调)就表示这段线的1/3。
师:那这样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五、总结
师:今天,祁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8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8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8
【精】小学数学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