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数学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可以使学生感知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1~5各数实际意义的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只、孔雀、4只),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摆圆片)
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学生小组内讨论)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的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评:教师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入,创设了儿童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操作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提问:你能根据所摆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讲述: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提问: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1个)又添了几个、(1个)现在是几、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
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3、5、2、4、1,学生一起操作)
谈话: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学生重点练习书写数字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说一说。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
随着学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现实物图。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4号楼3单元)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初步感知1~5这几个数,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在写一写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写数水平上,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数,然后再重点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性强。同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现庆祝教师节图)
提问: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1个男孩拉琴,3个女孩跳舞,4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现数1、2、3、4、5……
2、抢答:看图说数。
出示图:3根黄瓜,5个西红柿,2段藕,4个萝卜,1棵、白菜、。(随着实物图的不断出现,学生站起来说数,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你们也可以与同桌互相玩一玩猜谜的游戏。
4、你们爱吃水果吗、
屏幕出现水果图:1个西瓜,2个菠萝,3个梨,4个草莓,5个香蕉。 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5、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画完后,用实物投影将图画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评: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层次清楚。特别是第3题猜数的游戏,实际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练习时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动手操作、看谁写得最好、猜数游戏、找找生活中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操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儿童“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的特点。在拨一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1~5各数以及它们的顺序,实际也渗透了这几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对这五个数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了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练习中的猜数游戏,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习完1~5各数之后,教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实例。此时,教师又将与1~5有联系的生活中常见的几楼几单元等实例呈现给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与这五个数有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复习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和应用。
教学重点:
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1、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通过平均分一些物体,有时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
其中,被除数23表示();除数5表示();商4表示();余数3表示()。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如:23÷5=4……3,其中(余数3﹤除数4)
3、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或被除数=商×除数
如:()÷()=7……7,除数最小应是(),
这时,被除数是()
解决
问题1、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列式:答:
2、十二月有31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列式:答:
一、计算题,要细心啊!
1、口算。
12×0=-174=80÷2=800-610=
295×8≈52÷7=400×2=38×4≈
2、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33÷8=18÷4=27÷5=40÷5=39÷9=54÷7=67÷8=
二、填空:
1、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图:()÷()=()……1
☆☆☆☆☆☆☆☆☆☆☆☆☆☆☆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57()×8﹤464×()﹤36
5×()﹤239×()﹤60()×6﹤32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小。
4、51天是()个星期零()天。
5、÷5=8……▲,▲最大是(),那么被除数是()。
6、有32盆花,5盆摆一组,可以摆()组,还剩()盆。
三、: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断对判错。
1、28÷5=5……3()
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
二、选择题。
1、下面的数中,除以6没有余数的是()A、34B、24C、44
2、有34个李子,每盘只能装5个,至少要()个盘子才能全部装完。
A、5B、6C、7
3、☆☆⊙⊙⊙※☆☆⊙⊙⊙※……像这样依次重复下去,第40个是()。
A、☆B、⊙C、
4、☆÷○=8……5,○最小是()A、4B、5C、6
5、下面式子中,计算正确的是()。
A、56÷6=8……8B、71÷9=8……1C、61÷7=8……5
三、解决问题:
1、有43人跳绳,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2、一根绳子长24米,剪7米做一个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几米?
3、四年级一班有44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每船可以坐5人,我们都玩激流勇进,最少该租几条船?
4、儿童读物每本5元,小红带了36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
5、刘老师给每8位小朋友发苹果,每位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老师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6、李老师有60张邮票,最少要加上多少张,才可以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7、马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将除数9错看成6,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2。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8、幼儿园搞活动,发给每个小朋友4个小面包、2瓶饮料和3个苹果。现有39个小面包、17瓶饮料和26个苹果,能发给几个小朋友?
9、用5枝康乃馨,3枝玫瑰,3枝水仙可以扎成一束花。31枝康乃馨,17枝玫瑰,8只水仙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10、○○○○●●○○○○●●○○○○●●……那么第21颗棋子是什么色的?第43颗棋子是什么色?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1、线段图的画法
2、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学习例3
(1)出示图片(画有5个书架,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学校想买5个书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书架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书架,标出一共75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个书架多少钱?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再求5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练习: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例3和例4,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图片(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老师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时间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钱。想一想,如果打电话时间用了6分,又会用去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的IC卡里现在只有3元5角钱了,我必须在几分内把话讲完呢?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2)先求每个书架多少钱?
75÷3=25(元) 75÷3=25(元)
5个书架多少钱? 200元能买几个书架?
25×5=125(元) 200÷25=8(个)
答:买5个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买8个书架。
归总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2页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归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够正确地解答这种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学习例5(为了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将例题进行了改编)。
(1)教师说:“小华读一本书,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学生各抒已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知道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3)小组展开讨论,并独立列式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4)小组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点拨,小组间相互质疑问难。
(5)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情况,边小结边进行必要的板书:
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72÷9=8(天)
(6)让学生根据分步算式,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如果小华8天读完,他每天读几页?)
(1)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列式解答出来。
(2)请一名学生汇报。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要求每天读几页?首先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遇到问题,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比较例题和改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先求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同点:例题是求几天读完,改编后的问题是求每天读几页。
4、教科书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和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并找出两个小题的异同点。
2、教师:小林从家往学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学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几分走到吗?
让学生说一说想法,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3、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4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2)先求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12×6=72(页) 12×6=72(页)
再求几天能读完? 再求每天读几页?
72÷9=8(天) 72÷8=9(页)
答:8天可以读完。 答:每天读9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5,( )?
【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
【差是多少?25-648】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集体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
(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
(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
(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2、引申、变化.
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连线.
3、列综合算式.
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五、作业.
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
(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
(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小学数学教案【荐】06-28
【精】小学数学教案06-28
【荐】小学数学教案06-28
小学数学教案【热】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