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2 09:08:5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中班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中班科学教案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树叶是城乡孩子最常见的自然物,从南到北,树的种类有许多,唾手可得的树叶其形状、色彩、纹理各异,其中还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可以说这个以"树叶"展开的主题是孩子们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主题。

  对孩子而言,枯叶、绿叶是两种最显性、最具有比较性的叶子特征。通过自主观察、说说发现可以呈现幼儿已有的一部分经验。通过看、摸、捏、撕等多种方式可帮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目的的'探索,为此设计此活动,引导孩子发现枯叶绿叶的细部特征。

  活动目标:

  1、区别枯叶和绿叶,发现绿叶中有水分。

  2、在观察、比较中对树叶进行进一步探索。

  活动准备:

  1、绿叶和枯叶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小石臼、碾子。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绿叶和枯叶。

  难点:探索绿叶和枯叶的水分。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枯叶和绿叶。

  ·自主观察。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筐子里有两片树叶,请你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自主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两片树叶中一片是枯叶,一片是绿叶。

  ·看一看

  --教师:你手上的树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种树叶一样大吗?(幼儿仔细观察比较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比较大,绿叶比较小。

  ·摸一摸

  --教师:请你摸一摸这两种不同颜色的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小结:黄叶子薄薄的、软软的、表面粗糙。绿叶子厚厚的、很坚硬、表面光滑。

  ·捏一捏

  --教师:请你捏一捏这两种树叶,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尝试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干干的,绿叶有点湿润。

  二、探索枯叶和绿叶的水分

  ·用手撕一撕枯叶和绿叶,说说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你撕一撕这两片叶子,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操作后回答。)

  --教师小结:枯叶没有汁,绿叶有汁。

  ·在小石臼里用碾子碾一碾枯叶和绿叶,说说发现了什么。

  --分组操作,幼儿轮流进行,一人操作时,其他幼儿仔细观看。

  --操作后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如:绿叶碾出绿色的汁水了。)

  ·教师小结:枯叶不能碾出汁水来,绿叶里有绿色的汁液。

  三、枯叶的作用。

  ·请幼儿讨论:枯叶有用吗?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落叶归根,最终能滋养树森木。树木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小朋友发现了一条壁虎尾巴,引起了小朋友的好奇,她们都来问是谁的尾巴,从而制定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形态及功能。

  2、利用对尾巴的了解,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故事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形态功能并能熟读儿歌。

  难点:利用对动物尾巴形态及功能的了解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尾巴形态及功能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有尾巴吗?”你知道谁有尾巴吗?

  2、借助课件逐个出示动物尾巴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的尾巴,然后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尾巴的形态及功能来引出儿歌。

  二、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1、欣赏儿歌

  借助课件让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

  2、学念儿歌

  a、借助课件,出示完整的儿歌。让幼儿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b、出示课件里面的动物动画形象让幼儿与老师一起朗诵儿歌,从而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巩固。

  c、让幼儿自由朗诵儿歌或个别朗诵儿歌等形式。

  3、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哪些动物都是有尾巴的?(教师:所有的动物都是有尾巴的,只是少部分动物的尾巴已经退化,我们看不到了,如,青蛙。)

  三、创编儿歌

  游戏:《找尾巴》

  给幼儿提供缺尾巴的动物卡片及相关动物的尾巴卡片,让幼儿给动物找尾巴。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看到的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这些尾巴有什么用处?

  教师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各不相同。每个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用处,有的尾巴能使自己平衡,比如松鼠;尾巴能掌握前进的方向;鱼在水里游,鱼的.尾巴能把握方向;牛尾巴能躯赶蚊子和苍蝇;猴子的尾巴能倒挂在树上。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活动结束

  幼儿与教师一起分享创编的儿歌。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与家长创编儿歌,结合儿歌内容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经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幼儿对动物尾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也已经进入了幼儿的知识结构。但是,光知道这些知识还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还要学会运用。因此,为了让幼儿对知识活学活用,我设计了一个是实践活动:创编儿歌。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幼儿对尾巴造型和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幼儿创编的儿歌都很不错,积极性也很高涨,掀起了本活动的第二个高潮。

  二、存在问题

  1、整个课堂上呈现出了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对于如何放和收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

  2、幼儿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的指导性体现还不够充分,可以让在交幼儿流中思考尾巴造型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3、在创编儿歌的时候,部分幼儿不会编,我让其他小朋友帮忙,但效果不佳,说明合作学习的模式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加以体现和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兼容性、发散性和跨越性。

  2.情感目标: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初步培养幼儿好奇心、冒险性。

  3.人格目标:通过让幼儿让孩子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体验创造的`喜悦。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自信大胆。

  4.动作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A.一瓶黄颜色的水。

  B.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C.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D.魔术师帽子。

  2.情境准备:魔术天堂

  3:经验准备:认识颜 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1)“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2)“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4)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

  变成什么颜色拉?”(绿色)

  5)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1)国庆节快到了,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活动准备:

  1、粘有磁铁的大灰狼和兔子的教具(要粘贴在同极的磁铁上)

  2、幼儿操作材料:大灰狼和兔子图片、双面胶、标有s、n极的条形磁铁两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铁、巩固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教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对了,这是磁铁,它不光能吸住铁制的东西,还能帮助动物们赶走大灰狼呢。

  二、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1、教师: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在这里生活的很开心,突然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它非常的凶恶吃掉了很多小动物。于是森林里的动物们就聚在一起想想个办法赶走它,兔子就想到了个好办法,于是他把大灰狼赶走了。

  2、提问:为什么大灰狼看到兔子就跑了呢?

  三、出示两块方形磁铁,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吸力和斥力。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两块方形磁铁,它们的两端分别是红色和蓝色,红色的一端叫n极,蓝色的一端叫s极,我现在把两块磁铁的n极碰一块看看会发生什么事?s极碰一块会怎样呢?一块n极碰另一块s极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2、幼儿自由操作。

  (1)将一块磁铁的s极对另一块磁铁的s极。(同极相斥)

  (2)将一块磁铁的n极对另一块磁铁的n极。(同极相斥)

  (3)将一块磁铁的s极对另一块磁铁的n极。(异极相吸)

  3、教师小结:磁铁是有吸力和斥力的,因此粘贴在大灰狼和兔子上的两块磁铁是同级的,当兔子靠近大灰狼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力量相互排斥,靠近不了,就赶走了大灰狼。

  四、教师示范制作“大灰狼”和“兔子”

  1、教师介绍制作材料。

  教师:老师这里各有一张大灰狼和兔子的图片,还有双面胶和标有s、n极的两块条形磁铁,一会老师要用它们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噢!

  2、教师示范操作游戏“赶走大灰狼”的步骤。

  (1)先把大灰狼的图片用双面胶粘贴在一块磁铁的n极上,然后放在桌子上。

  (2)再把兔子的图片用双面胶粘贴在另一块磁铁的n极上,然后放在桌子上。

  (3)最后用手拿着贴有兔子的条形磁铁的s极,用n极的一端去碰贴有大灰狼的条形磁铁的n极,这样就因同极相斥的原理将大灰狼赶走。

  五、幼儿动手制作,了解磁铁的吸力和斥力。

  1、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2、幼儿动手玩“赶走大灰狼”的游戏。

  附:科学原理:

  磁铁的磁力是同级相排斥的,不同级才能够相互吸引,所以粘贴在大灰狼和兔子上的两块磁铁是同级的,在相互靠近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力量相互排斥,靠近不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冲茶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

  小百科: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0-0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3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