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9:23:2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10篇[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10篇[荐]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班数大学活动:认识“>”和“<”

  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

  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

  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设计思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设计思路: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

  幼儿说出数量,

  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对中班幼儿来说,“>”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活动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

  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

  ,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初步学习分类统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1、小熊商店背景图一副,帽子、围巾、口罩标记各1个,图片若干张,数字卡片;

  2、水彩笔、白纸,幼儿操作材料〈一〉〈二〉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小熊商店里有许多东西,都藏在小椅子底下,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看一看有几种?每种东西有几个?

  2、幼儿自由探索分类统计的方法,分组记录。

  (1)师:每组东西都不一样,把它记在你桌子的白纸上;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

  (3)交流小结。

  3、幼儿初步学习分类统计方法

  (1)幼儿送商品回商店;

  (2)引导幼儿说出将商品分类的方法;

  (3)教师操作、演示分类统计的方法。

  (4)小结。

  4、幼儿操作,巩固练习分类统计的方法

  (1)介绍操作材料(一);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小结。

  5、延伸活动

  (1)介绍操作材料(二);

  (2)幼儿操作;

  (3)个别幼儿介绍统计表。

  6、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帮助小熊和小猫统计了商品,这种方法还可以帮我们统计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部分幼儿对10以内的数的排序混淆,数前后爱颠倒,遇到抽象的数学就只能呆呆地看着你,设计这节课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快乐的学科。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5的相邻数是4和6,6的相邻数是5和7,7的相邻数是6和8,8的相邻数是7和9,9的相邻数是8和10。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数字填写卡(人手一份)、电话、1—10的数字卡

  2、贴绒教具:十间房子、十位动画客人卡片(孙悟空、葫芦娃、米老鼠、黑猫警长、奥特曼、小一休、圣诞老人、天线宝宝、蓝猫、哪吒)、课题《1—10的相邻数》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制造悬念,以找客人的方式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1—10的相邻数》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1、分别展示十位动画“客人”2、点一名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10的数字贴在房子上,再点十名幼儿给卡通人物分房子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个幼儿参与表现的欲望都很强,说明了幼儿是非常热情好客的,从而增添了幼儿亲和力并且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从中获得良好的性情)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3—10号房的邻居,从而引导幼儿找出它们的相邻数。

  4、老师讲解:相邻数就像邻居一样是挨在一起的。

  2、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我总结了以下心得体会:

  1、设计活动应考虑多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

  2、部分幼儿在下面表演时,要注意带动下面幼儿一起参与其中

  3、通过加入游戏在其中,符合了幼儿边玩边学的心理。

  4、如果下次再上这样的课,我会把卡片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排序,感受数与人排序的相同点。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进行左右位置关系的判断。

  2、尝试根据图意,运用涂色讲述的方法区分左右。

  3、知道注意倾听教师的语言要求,善于分析和领会题意。

  活动准备:

  1、手腕花人手一分。

  2、红黄紫等各色气球若干。 水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套手腕花,区分自己的左右手。

  教师:小朋友,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漂亮的手腕花,请你们把它套在自己的左手上好吗?小朋友,现在你们哪只手上套了手腕花,哪只手上没有?

  引导幼儿正确区分自己的左右手。对棒的幼儿进行表扬。

  二、游戏:涂色比赛。

  让幼儿注意倾听教师的语言要求,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左右位置的判断。

  1、知道游戏名称和比赛规则,调动幼儿注意倾听的积极性。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涂色比赛"的`游戏。

  (2)出示挂图问:看图中的小朋友左右两只手上都拿了一个气球,不过两个气球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好要求,帮助他们涂上颜色好吗?好,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能仔细听懂老师的要求,准确,快速地涂色。

  2、尝试倾听要求,根据图意,运用涂色方法区分左右。

  (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先看看第一排左边的女孩在哪儿?

  这个女孩的左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右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引导幼儿说出这个女孩左手拿的是红色的气球,右手拿的是蓝色的气球。边讲解,边涂色。教师检查幼儿涂色情况。)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快速确定第一排右边的女孩和第二排的男孩,并且为他们手上的气球准确地涂上颜色。

  三、游戏:你说我拿。

  让幼儿注意倾听,以客体为中心,进行左右位置关系的判断。

  1、师出示画片,引导幼儿游戏方法,注意倾听同伴讲述。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张画片上有几个小朋友?

  (2)每个小朋友手上气球的颜色一样吗?好,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字叫"你说我拿",

  (3)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图上第几个小朋友左手拿什么颜色的气球,右手拿什么颜色的气球。另一个小朋友不看图,自己按要求去拿气球,我们比一比,看一看,他们是说对还是拿得对,还是都对或都错。

  2、两幼儿示范游戏,进一步明确游戏玩法。

  教师:谁愿意找好朋友试玩一次?(教师引导幼儿交换角色再一次玩游戏,并且要一个说出要求,另一个拿气球。)

  3、请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教师利用手腕花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自由转身验证。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产生背景:

  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得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我班幼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总愿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事物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夹子,也是孩子们关注的物体,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夹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了我们身边的夹子千姿百态、各有所用。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色彩绚丽的花儿图卡、形象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来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紧紧相扣、环环相连。

  目标:

  ⒈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复习9以内的加减。

  ⒉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⒊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花蕊图卡若干、动物卡人手一份(动物卡上面分别贴有9以内的加减算式),规律图表卡、数字卡一套。

  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加减,幼儿按得数在花蕊图卡上夹相同数量的夹子宝宝。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⒈幼儿自由给夹子宝宝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⒉请幼儿按要求给夹子宝宝有规律的排队,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夹子宝宝排序的。

  四、幼儿游戏,复习9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学会比较大小并且知道大和小的概念。

  活动准备

  彩色绒线球,棉布,胶水

  活动过程

  [导入]

  1通过做手指操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展开]

  1、研究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比较一下宽度。

  这个是什么?

  大人的衣服和小孩儿的衣服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两件衣服的宽度有什么不同呢?

  2、比较其他物品的宽度。

  ①准备好各种不同大小的物品。

  ②把物品摞在一起比较一下大小。

  ③把物品按大小排列出来。

  ④比较老师的手和我的手的大小。

  ⑤在图画纸上画出我的'手。

  ⑥把画上的手剪下来,和其他人的“手”互相比较一下大小。

  3、观察活动纸。

  这是谁的衣服?

  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4、用活动纸上的材料画出条纹。

  ①比较爸爸的衣服和我的衣服,说说谁的衣服大。

  ②用绒线球蘸上颜料在爸爸的衣服上印出条纹。

  ③用棉布蘸上颜料在我的衣服上印出条纹。

  ④通过在大的衣服上印出大的条纹,在小的衣服上印出小的条纹比较出大小。

  [结尾]

  1、让孩子们把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

  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

  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 3-2=1 3-3=0

  ②3-1=2 2-1=1 1-1=0

  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以3-3=0这个算式为例:小猫太喜欢吃鱼了,它把所有的鱼都吃了,它吃了几条?(3条)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算式呢?(3-3)一条没剩用几表示?(0)3-3=0

  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小棒:

  3.听老师的口令摆小棒。

  摆1根小棒,拿走1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1-1=0)

  摆2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2-2=0)

  摆4根小棒,拿走4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4-4=0)

  摆5根小棒,拿走5根小棒,还有几根小棒,应怎样列算式?(5-5=0)

  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根小棒)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根)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还剩0根)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发现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4.游戏活动:玩“青蛙跳水”的游戏,拿5个乒乓球,一盆水,把球往水盆里投,看能投中几个,有几个没投中,(也可先预设自己能投中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投中1个,有几个没投中?5-1=4

  投中2个,有几个没投中?5-2=3

  投中3个,有几个没投中?5-3=2

  投中4个,有几个没投中?5-4=1

  投中5个,有几个没投中?5-5=0

  投中0个,有几个没投中?5-0=5

  青蛙跳水的游戏实际上是套圈的铺垫。

  5.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 4-( )=( ) 学生可能出现4-1=3 或 4-3=1

  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练习,体会加法和减法意义的联系,加减混在一起,也能提高学生兴趣)

  还有其他的可能吗?你能列出算式吗?和同桌说一说。

  6.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课件出示,(吹泡泡)。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 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

  三、练习应用:

  1.29页第1、2题,可以变换一些形式,比如说:小动物找家;找朋友;摘星星等方式来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29页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可能出现:5=4+1 5=1+4 5=3+2 5=2+3 5=0+5 5=5+0

  5-4=1 5-1=4 5-2=3 5-3=2 5-5=0 5-0=5

  3.29页第4题,有5个小朋友,桌上只有4个杯子,3把勺。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看懂题意,再列算式解决。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0,你能说几个?(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尊重和体现编者的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情境创设阶段,通过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建立数学模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游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手脑并用,自主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拓展阶段,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逐级分类。

  活动重点:进行二次分类

  难点: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胸饰、围栏围成“新家”、幼儿用书《小动物住新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

  “动物新村里造了几幢新房子,这下小动物们可热闹了。可是该怎么分房子呢?”

  2、扮演角色(体验一次分类)

  (1)、幼儿戴上胸饰扮演小动物,自己商量该怎么分,住到“新家”里。(幼儿交流)

  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生活在水里、天上、陆地)

  按照野兽与家禽分

  按照动物翅膀的数目、脚的数目、是否是两栖动物分

  (2)、幼儿尝试进行分类

  主要让幼儿知道分类的依据

  3、贴贴玩玩(进行二次分类)

  (1)、幼儿将《小动物住新家》里的`动物剪下,依据特征贴在各幢房子里,进行第二次分类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类结果

  4、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生成:时间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对于即将进小学的学龄前孩子来说有一个正确的时间观尤为重要。在晨间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孩子不能按时入园,有些孩子来园时,左手拿杯豆浆,右手拿着面包,匆忙赶到幼儿园。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收拾玩具和学习用具时常拖沓,磨蹭这都是由于孩子时间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的;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孩子在家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起床、吃饭拖沓;贪玩、爱看动画片;不按时睡觉等等。针对这些现象,结合我园科研课题“优化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策略研究”的探索,我们及时捕捉孩子在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认识时间以后,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自己起床、入园、晚上睡觉的最佳时间,能合理安排从放学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拥有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能合理安排放学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时钟8:30、9:00、11:30、2:30 、4:30的ppt、孩子在家情况实录视频、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早上到幼儿园迟到了吗?谁来告诉陈老师平时你是几点起床的,起床后为准备上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幼儿姓名

  起床时间、示意图

  都做了些什么

  (师绘画记录)

  讨论适合自己起床的合理时间

  师引导幼儿通过比较、交流起床后朋友做了哪些事情,怎么做的,(磨磨蹭蹭的,还是很迅速的)讨论适合自己起床的合理时间(幼儿讲述,教师记录)

  师:你们的表现是不是像陈老师片子里的小朋友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幼儿观看对比视频)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说感受)

  师小结:如果家离幼儿园近,收拾自己时动作迅速嗯,晚点起床可以;如果家离幼儿园比较远,收拾自己时动作像片子里的哥哥那样磨蹭的话我们就起早点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总之得8:30以前,收拾好自己做足了上幼儿园的准备来带幼儿园就OK了。

  二、梳理一日在园生活,(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感知时间是流逝的,一去不复返。

  师:滴答滴答,时钟走到几点了?(出示ppt9:00)做早操了!(师幼一起做做早操)滴答滴答滴答,现在时钟走到几点啦?(幼儿读出时间)(出示ppt11:30)这个时候我们在幼儿园该干什么了呢?时间在悄悄地溜走,当时钟走到。。。(幼儿读出时间)(出示ppt4:30)哦,时钟走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给对方说(再见)幼儿园快乐的一天就结束了,明天继续快乐学习!

  三、幼儿讲述回家的`生活安排(边讲述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自己记录)

  1、师:放学回家吃晚饭前你都会做些什么呢?那晚饭后到你睡觉前这段时间你又做了什么呢?(孩子交流)你能像老师这样把你在晚饭前做了什么,晚饭后又做了什么,最后几点上床睡觉的,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吗?完了以后,我们都来当评委看看谁的安排最合理!(幼儿记录)

  2、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在对比、交流、评价中感受合理安排时间

  (幼儿相互评价,谁做的好,谁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为什么?师引导怎样安排这段时间才是合理的,强调晚上睡觉时间应在9:00——9:30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因为专家说,孩子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的睡眠时间必须得保持10个小时哦!所以如果睡晚了,对身体不好哦!而且第二天上学也会无精打采的,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活动了!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6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2-28

大班数学教案(精)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