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小学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2个偏旁“八、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
2、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形象思维,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一图上的动物和文中的12个生字,学习句子词语。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猜谜语(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一) 森林里,小动物们要进行一次特殊的比赛,它们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当评委,你们愿意吗?(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课件出示图片和带拼音的动物名字。)
和你最喜欢的几个动物朋友打声招呼吧!
1、找找你喜欢的动物拼一拼它们的名字。(
2、火车认读词语,注意正音。
3、去掉图片和拼音认读词语。
4、出示要求会认读的'生字。(猴、松、鼠、公、鸭,其中新认的偏旁“八、鸟”用红笔写)
(二)小动物们到我们班里来要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呢?(小黑板出示带拼音课题)
过渡:请小评委们仔细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怎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训练说话能力。在说中学习生字“短、把、最、扁”)
学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过渡:小动物们分成两组比尾巴,你知道是哪两组吗?
你想参加哪一组的活动呢?(以多数学生的意见为主)
(二)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可以先学一、二小节,也可以先学三、四小节)
1、学习一、二小节。
(1) 说说猴子、兔子、松鼠它们分别提出怎么比尾巴?引出问句。
(2) 试读问句,教师点拨。(第一句重点指导)
(3) 看图试回答每个问题。(你是评委你来说说谁的尾巴。。。。?)
(4) 采用赛度读形式朗读课文。
(同桌对读;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互相正音)
3、师生对读。
4、学习课文第三、四节。
(1) 说说“公鸡、鸭子、孔雀”它们会提出怎样比尾巴?
(2) 采用赛读形式朗读课文。(分组赛读;男女生对读;自愿请朋友对读,互相正音)
(3) 分组对读三、四节
过渡:小动物们比完赛,都去休息了,我们打开课本来读读课文吧!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小动物们休息回来了,咱们去看看吧!
游戏:贴尾巴、名字(出示六种没有尾巴的动物)
小动物们真贪玩,把尾巴丢了,这可怎么办啊?咱们帮它们找找吧!
生字复习(含拓展)
比一比 尾巴 长短 扁扁的 一把伞 最好 老公公
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牛、妈、鱼三种尾巴)
看比赛的时候,老师捡到了三条尾巴,是谁那么粗心把尾巴丢了呢?你来动动脑筋把它送回去好吗?(学生根据课外得到的知识,自由发言。)
小动物们的尾巴都长的不一样,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咱们下节课再来研究,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记”等七个生字。
2.正确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了解短文的意思。
5.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识字方法,认识七个生字,正确读词语,读句子,会看拼音写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资料。
2.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3.春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互相鼓励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出上面三行和下面两行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两种字,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前提下,引导其发现两种识字方法。)
4.小组赛读。
5.出示含有“评”、“访”、“记”等七个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词句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一)我会读
1.开火车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好。
2.出示春景图课件,感知词语大意,可以鼓励学生选词语说句子。
(二)我会写
1.自由拼读,读后工整书写。
2.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者在班内展览。
3.全班齐读书写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2.指名读,说说短文写了什么?
3.教师出示花园、果园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
4.自由练背。
5.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优美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唱春天
教师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学生自由跟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口语交际。
二、看春天、听春天
1.一年之际在于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春天,你知道哪些词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词,教师板书。)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请大家快速记几个,一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学生看大屏幕,边读边记。)
2.教师出示春景图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倾听,然后同桌互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3.除了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以外,在春天里,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看到的春天,收集的图片或画的图画,说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三、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1.学生动手贴、画春景图(可以课前布置学生画春天,以便课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贴画材料,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可以独立做画,画出美丽的春天。
2.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内容。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宫( ) 秤( ) 住( ) 像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教学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
2.师准备生字卡片(带情境的)
3.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引导学生提出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
1.“字──词”大拼图:从课文中选出五个自己喜欢的,要求会认的字各组两个词。最好先把字词都写在剪好的彩色小花上,然后把五组字词摆成一个大的.五角星粘贴在一张纸上。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简介《三字经》导入课文学习。
2.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
二、感悟课文,朗读表演
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学生可面向全体提出不懂的地方,也可在小组内提出交流。(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给予鼓励)
3.教师范读课文。
4.教师采用多种形式领读课文。
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6.全班交流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对于本课中的平翘舌音、后鼻音、三拼音等生字做重点强调)
7.采用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做适当引导。例如:“尊长辈”的“尊”可用组词“尊重、尊敬”的方法理解;“即改正”的“即”可由老师讲解;“承担”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干、做)。
8.说说课文内容。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演出来。
9.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三、强化识字,加深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将本课的生字用互读、互考、组词、找方法等形式进行交流识记,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认读,以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选用找朋友的方式为这些字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4.师生互动,共同交流识记方法。如:
(1)“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
(2)编谜语、儿歌识记法。
(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要领,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母:笔顺是母。
2.教师在田字格中做细致指导。
3.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编辑短评:A、B案都注重朗读,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培养识字方法,符合集中识字学习的方式,还算扎实。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词语积累6个,抄写1句句子。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沙滩上城堡和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4 激发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建议:
1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的欢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小伙伴们在沙滩上堆城堡,玩游戏的情景。语言亲切、自然、质朴,较适合朗读。
2 课文有4个生字。其中3个字是上下结构,3个字是土字底或提土旁,因此在自学和教学生字时,可以帮助学生找找字形规律。
3 本文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指导时注意,小朋友的对话是“你一句,我一句”,是在“商量着怎样攻下那城堡”。所以朗读时,尽量避免拿腔拿调的读,要读得自然些。
4 课后练习要抄写的句子,先要指导学生朗读并能积累。朗读中注意处理好3个“欢呼”的读法,不必读得过于强调,只要读出当时那种欢乐的气氛即可。 5 课后练习“想一想”,需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要根据课文内容想像城堡的样子,再根据孩子们的'对话,想像一下这个城堡里发生的故事。
6 课后练习“说一说”,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想像一下这个沙滩上的童话。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方面的童话故事,以积累语言素材,把“说”落到实处,真正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来,读一下)
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
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
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
3.还没有看课文内容,就能从一个课题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收获可这不小。
4.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题中的这个“我”,指的就是——“萨沙”,对呀,她只有——四岁(板书:萨沙)(四岁)
5.除了萨沙,这一家人还有谁?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 小学生)
6.我们一看就知道,萨沙是这一家人中最——(小),明明最小,为什么会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认为比她更弱小的是谁?——学生答“蔷薇”(板书:蔷薇)(指导书写)
二、学习二、三节
1. 本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的教育家,他写的许多小故事都会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也叫作“起因”。(板书:起因)
3.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3小节,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预设:假日。 假日,这个时间太笼统,而且许多国家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的。 点拨:雷声大作——“夏日里”会有雷阵雨 第一朵野蔷薇开放——开放的时间约在初夏 (从这一点上看,事情发生在初夏。)——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更确切的时间。
4.这时,蔷薇花开放了(出示图片),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蔷薇花? 野蔷薇开放了,—— 看看课文第9小节,也有两个描写描写蔷薇花的'词语(娇嫩、纤弱)
5.纤弱什么意思啊?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就是纤细而柔弱。那粉红粉红的的蔷薇花,那么娇嫩,纤细,让人们都不忍心去——触碰它。
6.你们喜欢这样的蔷薇花嘛,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读好。
7.一家人正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8.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读一读
(2)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突如其来、非常大)从哪里看出来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板书:大雨如注)
(3)“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先来看看“注”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几个解释,你们来选择一下。(注: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灌”――多且速度快。“大雨如注”就是雨大得仿佛是从天上灌下来的。形容雨下得很大。)
(4)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雨大的呢?(板书:滂沱大雨)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9.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点着板书中的起因)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这下,一家人就忙开了。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师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多希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啊!他们身边除了一把勉强可以遮挡的伞和一件雨衣。我们开看看,事情又是怎么样发展下去的。(请6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4-8小节)这一部分就是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2.看看,第4小节有几句话?(共有2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把这句长句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我们读读这句话。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分句,都只有“虽然”,那“但是”呢?但是的内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呢?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把它写下来。写第一句。 (生写在书上,师把问题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导分析,第二分句口头回答。
4.这么长的一句句子,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板书:互让)
5.这一小节讲的就是——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
6.看到这一切,四岁的萨沙不明白,于是问妈妈(出示5-8小节[连着4],然后句子画线。)“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表扬能联系上下文寻找到答案的同学)。
7.听了萨沙的问话,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对话(出示5-8节)
8.先同桌分角色来读读这两组对话。再指名几组读。
9.妈妈说的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10.这“每个人”对萨沙一家来说是谁?对我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来说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妈妈说的话,萨沙从半信半疑——到最后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看看后面她是怎么做的。 不明白――看看后面她怎么表现的。
2、读读课文的结果部分(9-11节)(板书:结果)。 说说:萨沙看到( ),心想( ),于是( )。 (板书:掀 盖)
3、萨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小节。
五、总结,指导简单复述
1.刚才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呢?注意,要说清一件事,就必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天,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玩。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萨沙。萨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萨沙看见暴风雨中的蔷薇花,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互让 掀 盖
大雨如注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瓢泼大雨 (小学生) ( 四岁) ( 娇嫩 纤弱)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2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06-25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08-20
小学语文教案【热】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