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3、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影子与光源、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能够通过改变光源、物体的位置、方向改变影子的大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引导孩子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猜猜迷导入,是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迅速的集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来.接着让孩子从实践感悟出真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弄明白影子的奥秘。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的道理.接着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我进行引导小结,最后引导幼儿讨论。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主动的实践探索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盐水、清水每组各一盆;土豆每人2个;装有清水的盆子每人一只、勺子每人一只;每组一盆盐;记录纸、笔。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发现土豆沉浮的现象,知道土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
活动难点:
感知盐的多少与土豆沉浮的关系,在实验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对比操作,了解土豆沉浮,激发幼儿兴趣。
1.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今天老师请你们去做一个小实验,后面的桌子上放着两盆水,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土豆,分别放进两盆水里,仔细观察土豆在水里会怎么样?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你们刚刚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土豆在水里怎么样了?
5.小结: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土豆放在两盆水里有浮上来和沉下去的两种不同现象。
5.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让土豆浮起来的水有什么秘密呢?
二、做一做土豆沉浮的实验(探究操作盐的多少与浮力的关系)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土豆、清水、盐,这些材料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想试试吗?
2.交待实验规则:用勺子取盐时,取满满的'一勺,然后用筷子刮平,放入水中,多搅拌几下,让盐溶解到水里,把土豆放进去,仔细观察土豆能否浮起来?如果浮起来用“↑”(往上的箭头)表示,如果沉下去用“↓”(往下的箭头)表示,并记录你用了几勺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展示记录结果,交流、讨论。
5.小结:原来要让土豆浮起来,加一点点盐是不行的,要有一定量的盐。
三、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1.刚刚我们没有让土豆浮上来的小朋友你可以在去试试看,让你的土豆也浮起来。其他小朋友可以去帮帮他们。
2.这次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3.展示记录结果,交流。
四、延伸
1.那除了盐,还有什么溶化在水中,也会使土豆浮起来?
2.请你们回家用你们刚才说到材料回去也做做实验,明天把结果告诉我们。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并记录物体通过振动会发出声音。
2、体验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动现象的有趣过程。
活动准备:
1、新年敲钟视频,一段优美的钢琴声,一段吵杂的声音、goldwave软件
2、操作材料:
(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
(2)橡皮筋绑在长方形一次性塑料碗上 6份
(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
3、记录表18份、笔18支
4、汉字:声音、振动活动过程:
一、视频“敲钟”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进入探索声音的话题。(材料准备:敲钟视频、汉字“声音”)
1、看看说说视频内容
2、小结:对了人们一敲,钟就会——发出声音,不敲,钟就没有声音。
二、探索
1:初步了解声音因振动而产生。(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及记录纸、笔)
1、交流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会发出声音
2、设疑猜想:为什么这么多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3、探索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2)操作前设想:怎样让以上材料发出声音?
(3)提出操作要求及记录要求:
a.每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b.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
(4)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a.大鼓:雪花片怎么样了?
b.橡皮筋发什么了变化?
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一敲,你会发现什么呢?(碗里的水怎么样了?)。
4、交流讨论:让哪些材料发出了声音?发现了什么?
5、进一步感受振动后发出声音的状态:两两幼儿边打招呼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不发出声音说“你好”,边摸摸对方的脖子,并交流感受。
6、小结:原来生活中的物体因为“振动”发出了声音,出示汉字“振动”。 当我们不让它们动时,声音就停止了。
三、听生活中的声音,辨乐音和噪音(材料准备:钢琴声+吵杂声的音乐,goldwave软件)
1、交流讨论怎样的`声音好听?
2、欣赏准备音乐,观察软件画面,说说看到的现象及感受。
3、小结延伸:那些听上去舒服,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而有的声音太响了,听上去很刺耳,这样的声音叫噪音。回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是悦音,哪些是噪音?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身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妙的好奇心。
3、教育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子宫和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视频仪、录音机、磁带、碟子,幼儿每人一张作业卡,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想一想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婴幼儿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议论并按自身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视频仪,了解婴幼儿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看一看
1、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婴幼儿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小婴幼儿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婴幼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婴幼儿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婴幼儿。婴幼儿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婴幼儿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婴幼儿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协助下婴幼儿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三、看碟子,观察婴幼儿在妈妈体内长大的实况过程:--议一议
讨论:"婴幼儿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婴幼儿做哪些事情呢?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教师小结。
四、幼儿做练习,巩固加深印象:--做一做
教师分发作业卡,幼儿标出顺序号,以标明婴幼儿在妈妈体内的生长变化。
五、听音乐扮演婴幼儿的生长、出生过程:--跳一跳
最后师生共跳《猜拳舞曲》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感知各种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体的下落速度跟重量、形状与掉落方向有关,学会做记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对物体下落的现象产生兴趣及探索欲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每组相同的普通纸两张,大小相同的黑卡纸一张,橡皮泥一盒,积木一块,石头一块,剪刀一把,笔一支,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物体都有下落现象。
(1)教师引导:教师手里拿着一块积木,提问如果松开手会怎么样,教师操作,并用多种方式抛、扔。提问,所有东西都会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朋友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是不是一样。
(3)幼儿分享结果,教师总结。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1)提问:刚才你们都扔了那些东西?它们落下来的速度一样吗?哪些快哪些慢?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教师引导要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
(3)幼儿再次操作,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4)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幼儿猜想为什么有些速度快有些慢。
3.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什么有关。
(1)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比较普通的纸和黑卡纸的下落速度不同,请幼儿回答发现了什么,验证速度与重量有关。
(2)幼儿操作,不增减东西,怎样使两张相同的普通纸掉落的速度不同,再交流讨论。验证速度与形状和下落方向有关。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内,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对生活中的落体运用现象进行新的设计,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小百科:物体,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一般分有气态、液态和固态。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人一份 (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五、结束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明暗的对比,增强对色彩的感受力,体验色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刮蜡画的成品几张。
2、画纸、油画棒、铅笔。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欣赏刮蜡画,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2、教师示范讲解刮蜡画的方法。
(1)教师先介绍作画工具。
(2)认识刮蜡画,熟悉作画步骤:先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浅色,再在浅色上涂上两遍深色;第一层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然后用笔把想去掉的地方刮画出来。
3、教师指导幼儿作画,提出要求。
(1)先涂一层浅颜色,涂满了再涂深色。在涂深色的时候,要涂得均匀,涂的'满,动作要快。
(2)想好了主题再刮画,错了可用同样的深色蜡笔盖上重画。
4、请幼儿交流讲述自己的作品。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具有特殊特征的植物。
2、知道植物跟人类的密切关系,能把收集到的有趣的信息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积极的参与科学活动,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收集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及相关资料。
玩过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物质准备:含羞草一盆、防盗草一盆、猪笼草四盆,课件(有配音的各类花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孩子兴趣。
1、教师:“智慧树节目又开始啦,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智慧树乐园。耶!’(师幼一起说)今天的节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播放有关课件,描述植物的特性。
3、提问:你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它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自由尝试探索。
1、出示含羞草、防盗草。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受植物的奇异特性。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幼儿四人一组,以含羞草、防盗草为例,用语言讲述植物的外部特征。
4、引导幼儿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接触防盗草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
含羞草:又名感应草,轻轻触碰这种植物的叶片会立刻紧闭下垂,呈含羞状。
防盗草又称植物猫,当人及猪、羊、禽、牛、马等动物触碰时,接触处就会像被电击火烧般的奇疼怪痒。将干草放在粮仓周围,老鼠碰到就立即逃之夭夭,所以也有“植物猫”之称。
5、拓展幼儿对奇异花草的认识。
※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本组同伴介绍。引导幼儿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植物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生长在哪里?
※每组推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三、操作感受
1、每组一盆猪笼草、瓶装小虫若干。
2、要求:将瓶中的小虫倒入捕虫囊,感受猪笼草的奇异特性。
3、操作指导:引导幼儿边观察边用图示记录猪笼草的捕食过程。
4、各小组代表介绍。
教师小结:猪笼草象一个彩色的瓶子,瓶里有又香又甜的蜜,苍蝇飞来了,掉进了瓶底,瓶子很滑,苍蝇爬不上来就被猪龙草吃掉了。
四、游戏:蝴蝶找花。
播放《化蝶》音乐,在蝴蝶静止时可以轻轻地触碰植物叶片,用身体语言的亲密接触,进一步感受花草的奇特。(教师根据情况暂停音乐。)
五、活动延伸。
※探索区放有捕蝇草、半支莲、大花草等图片,让幼儿观察交流,进一步产生对植物的兴趣。
※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资料,拓展对植物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气象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气象记录。
3、有对气象变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提醒幼儿注意近期的天气,能经常听天气预报。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将自己了解到的近期天气情况告诉大家。
2、观看老师做的一周天气预报的记录,了解一周的天气变化。
讨论: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看或听天气预报。
如:雨天外出要带伞,晴天注意防晒,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等。
3、学看温度计。
(1)提出问题:人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天的'不同气温的。
(2)提供气温表,教幼儿测量活动室外的气温。
(3)根据幼儿报的气温,用图示进行演示。
4、学习记气象记录。
(1)幼儿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听到的天气变化记下来。
(2)学习用图表的形式做记录,根据观看的一周天气预报做记录。
活动延伸:
每天做气象记录,一月做一次统计,使幼儿深刻感知春夏季的天气特征。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3.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参观材料: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可乐瓶降雨
(2)管小雨
(3)海绵雨
(4)树叶雨
(5)牙刷雨
(6)小手来降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手接雨,喜欢穿着雨具玩,喜欢雨敲打瓶子的声音,雨一停,他们就感到失落了。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在班级里准备了那么多制造雨的材料,在平时活动后或者午饭后的时间让孩子玩一玩水,降降雨,以满足他们活动的欲望。同时让他们了解花草树木也是需要水的,鼓励孩子用这些方法给小花小草浇浇水。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