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范例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核心导读:
活动目标:
1、感知55坐标格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的具体位置,学习坐标的书面记录方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喜欢使用数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1~5的数
活动目标:
1、感知5×5坐标格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用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坐标的具体位置,学习坐标的书面记录方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喜欢使用数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1~5的数字卡片两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认识单元和楼层。
1、设置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对认识坐标的期待。
师:动物园盖了一座新的大高楼,有很多房间。(出示没有楼层和单元数字标记的5×5楼房图片)小狗、小猫、小兔子、小狮子还有大象每人选择了一个房间搬了进来。(教师分别把动物图卡贴在相应的坐标位置)它们搬进了新房子,高兴极了。可是这下忙坏了门卫大叔叔,因为这些小动物的好朋友们来了他们的新家做客,门卫叔叔就要一个一个带客人上楼,一天要跑很多趟,累得都喘不过气来了。现在,又有一位客人要去小狮子的家,可是,门卫叔叔再也爬不动楼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门卫叔叔吗?
2、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种种想法,当有幼儿说到告诉客人小狮子的家住在2楼时,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是2楼,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数)
师:我们在旁边标上数字,好吗?从下往上分别是1、2、3、4、5,1表示第一层楼,2表示第二层楼。。。。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小狮子住在2楼,可是2楼有那么多房间,到底是哪一个单元呢?(幼儿说出第一个单元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是第一个单元的?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数的。)
师:我们在下面标上数字,好吗?从下往上分别是1、2、3、4、5,1表示第一单元,2表示第二单元。。。。
3、正确表达小狮子家的位置,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出小狮子家的位置,小狮子的家住在1单元2楼。
二、练习坐标位置的口头表达。
1、教师扮演客人要去X小动物家,请幼儿集体回答,
师:大象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呀?(重音放在“单元”和“楼”上。)
2、教师扮演客人去X小动物的家,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我要去小兔的家,他的家住在几单元几楼呢?
三、学习坐标位置的书面表达形式。
1、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帮了门卫叔叔很多的忙。有一天,又来了个特殊的客人,又让门卫叔叔为难了,你们还愿意帮助他吗?这位特殊的.客人是小鸭子,它又聋又哑,他拿着小狗图片比划着,门卫叔叔明白了他想去小狗的家,就大声告诉他:小狗的家住在2单元4楼。可是,他是聋哑人,不会说话也什么都听不见,该怎么办呢?难道只能带他上楼吗?动动脑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2、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种种想法。当幼儿没有写下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幼儿说:聋哑人虽然不会讲话也听不见,但他的眼睛是健康的,能看得见,而且还认识数字呀!
3、请一名小朋友尝试在黑板上写下来,教师鼓励他的想法,并适时引导规范的书写规范的书写方式,即先写单元数,再写楼层数,中间用逗号隔开,两边用括号括起来。
4、再请几名幼儿分别写出另外几种小动物的坐标位置,进一步巩固坐标的书面表达方法。
四、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大班数学课设计??复习2、3的加减法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小兔子回家(长度守恒)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有序数数的乐趣。
2、在配对游戏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板
2、水果蔬菜的卡片
3、蔬果、蔬菜的图片若干
4、人手一个小盘子。
5、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出示操作板,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活动。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引导幼儿从小红旗开始,进行不同要求的数数活动。
1、数数一行有几个水果?
2、数数一列有几个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行列顺数
5、行列倒数
6、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第一排第六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二列第五个水
果是什么水果?第五排倒数第一个水果是什么?
三、出示蔬菜操作板,幼儿自由出题,做题目。
小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蔬菜娃娃看见水果宝宝玩的那么开心,也想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拍拍手欢迎他们好吗?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这一次,我请小朋友们出题目,找到每个蔬菜娃娃的位置。
集体采用比赛的形式,将幼儿分成红队和绿队。请陆老师做裁判,给赢的那一队贴上一个五角星。最后集体数一数五角星的个数。
四、幼儿玩配菜游戏:
1、幼儿讨论自己准备配什么菜
这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怎么吃呢?如果请你做小厨师,用2种水果或2种蔬菜,你能做出好吃的东西吗?
2、教师讲解1-2个菜的配法。
3、请幼儿说说:你想做水果拼盘还是炒菜?那你准备用哪两种蔬菜做什么菜呢?那想用哪两种水果做拼盘?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每个孩子用两种原料来配一个菜或者是水果拼盘。要求总假不超过5块钱。请小朋友注意色彩和味道的搭配,做一个既好看又美味的菜。
请幼儿自由到操作板上去取原料,取好后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将两个菜上面的价格加一加,然后坐回到座位上,说说自己的菜打算怎么做。
5、集体检查幼儿操作。
请幼儿按自己做的菜的价格将盘子放到相映价格数字的桌子上。再集体检查。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4.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5.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6.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8.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尝试用3个数字进行排列。
2、同伴之间相互合作。
3、通过排列体验车牌在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数卡,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提问)
1、提问:小狐狸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的误会的事情呢?
2、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动物来区分它们的车呢?--引出设计车牌。
二、球球的车牌(排列组合数字)
1、出示三道题,让幼儿找出给定的3个数字。
2、操作规则和要求:
·两人一组,一人用数字卡排列, 一人记录
·用3个数字编车牌,前后排列的顺序不能重复,要不一样的
·5分钟内比一比,哪一组编的车牌最多
3、幼儿分组操作。
4、分享交流自编车牌。
(1)根据幼儿所说出示排列卡
(2)小结:三个数字可以编出6种不同的号码,每个数字都可以做领头羊,成为带队的数字,后两个数字变化,就会出现不同的排列
5、球球的车牌。
三、生活中的`车牌。
1、出示画面: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生活中的车牌(有汉字,英文,4个数字)
2、思考和延伸:用4个数字进行排列。可以编出几种不同的号码?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做到不重复不漏掉。
附:故事
狐狸球球买了一辆新车,"嘀嘀--"真神气。
一天,球球去邮局寄信,回家的路上,球球发现车后座上有一只摇篮,里面还有四只叽叽叫的小鸡。
糟了,开错车了!球球赶紧回去,鸡妈妈正坐在邮局门口哭呢!
球球说:"对不去,鸡妈妈,我错开了您的车,您的孩子都在车上呢!"鸡妈妈这才放心。
半路上球球被狗警官拦住了,警官说球球撞了猪大婶。球球觉得真冤枉。后来总算查清楚了,撞猪大婶的是和球球开一模一样车的大猩猩。
汽车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麻烦,球球不想开车了,可不开车,出门真不方便。球球想了个好办法,在车窗上贴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都跟着贴,没过多久,这个办法也不灵了,因为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
最后,大家终于想出了更好的办法:给车编上号。这下子,每辆车都挂上了牌照,再也不会弄错了!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统计。
4、培养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学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种子颗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有测量初步经验。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测量方法
(铅笔、白云豆、花生)“拿一种种子量一量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分析: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教案网出处>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分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小结和正确的示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分析:本环节将活动难点进行分散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延伸活动:
利用其他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兴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习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2、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
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
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二)第二轮:抢答题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三)第四轮:附加题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
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
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
(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
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
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于是我采用多种游戏开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在设计活动时,我就以游戏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充分考虑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一、活动前,导入环节我带领孩子们玩了“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知"单、双"的含义。
1、我先出示了一张小兔子的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小兔子怎么了?原来小兔子少了鼻子、尾巴、少了一只耳朵、一只眼睛。请小朋友帮忙添画上。
2、请小朋友们找找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是成双成对的?(眼睛、眉毛、手、胳膊、腿、脚)
3、请小朋友们再找找自己身体哪个部位不是成双成对的就一个?(鼻子、嘴巴)。
二: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1、我出示两张带有小红花的图片(一张单数图片和一个双数图片),让幼儿数数图片上的小红花的个数,并贴上相应的数卡。这让幼儿巩固了小红花与数的相对应。以要完成任务为由,让幼儿对小红花的图片进行圈画,要求是让图片上的小红花两个两个抱在一起。
2、我创设了“抽大小奖”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抽奖”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启发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东西上双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单双数。
3、我采用平时幼儿排队的方法,让两组幼儿到前面排成两队,看一看排到哪里时变成了一个幼儿,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接下来我又请幼儿玩雪花片,先给雪花片两个两个排队,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都能很好的告诉我答案,最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儿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单双数。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形状组合的特征。
2、学习计算作品形状与数量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海绵纸):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组合成一个火箭的造型。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呢?(出示图片)请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他是用什么形状组成的呢?用了多少个三角形?
2、教师提示幼儿思考更多的组合方法,并亲手用图形拼一拼。我们可以拼一拼(生活中的物品)、房子、树,拼我们生活中的看到的.物品,你喜欢的,都可以拼出来,好吗?(发材料给幼儿操作)说一说,你用了哪些形状?每个形状用了几块?
3、将幼儿创作的造型摆在图形中,鼓励幼儿继续自由地创作,完成后,请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共使用了那些形状、每种形状各有几个。
4、活动结束:请幼儿回家作一些三角形自由拼一拼,发挥自己的创意。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10-2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06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2-28
大班数学教案【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