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8-27 12:02:0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8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8篇【合集】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设计、制作绿色家园。

  2、培养幼儿以物代物、变废为宝的能力。

  准备:

  1、收集各类废旧物:废报纸、蛋糕盒、纸盒、牛奶盒、酸奶瓶、可乐瓶、果冻盒、废旧泡沫等。

  2、丰富有关知识经验

  过程:

  1、谈话:你喜欢的绿色家园是怎样的?(幼儿大胆想象、设计)

  2、分组具体造型:

  (1)、“绿色小区”(造型各异的`绿色住宅)

  启发幼儿想象未来的绿色住宅,住宅要体现创新意识、环保意识与趣味性。如麦穗式住宅(腾出更多的地面来布置公园、花坛等场地)、一幢幢彩色的牛奶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小区周围环绕着一棵棵小树,(洋溢着绿的气息)、垃圾箱、废电池回收箱(提醒人们不乱丢垃圾)等。

  (2)、“杭州新貌”:主要表现雷峰塔、三潭印月、钱江三桥等美丽的景色。

  (3)、其它制作如“欧式城堡”、“高楼大厦”等的制作,也是别具一格,体现出我们小朋友的智慧。

  4、讲评:(1)集体参观,评比最有创意的作品。

  (2)能在生活中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创建绿色家园出力。

中班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1、感知服装的简单特征,了解服装的基本构造。

  2、了解服装与人类的关系。

  3、启发幼儿大胆设计服装,体验活动的乐趣。

  4、懂得互相谦让,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提供各种各样款式不同的衣服。

  提供几件款式、颜色相同的衣服。如:校服设计区:油画棒,图画纸,记号笔。

  剪贴区:塑料袋、废旧图书,彩色腊光纸,固体胶、双面胶

  喷画区: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空着哩瓶

  拓印板、服装模型、白板纸

  水粉区: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大张卡纸、刷子、袖套

  2、聪明屋:

  串珠、带子、报纸、帽子、各种颜色腊光纸制成的蝴蝶结、小花等、发卡、项链等。

  一、综合活动《小小服装设计师》

  活动一:常识《美丽的服装》

  指导:

  1.师扮演“服装学院的教师”,以参观服装城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自由观察,了解服装的特征。

  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服装的不同特征。

  分享交流:

  “你发现这些服装上面都有什么?”

  “这些服装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引导幼儿从图案、颜色、大小、面料、款式等寻找不同这处)

  “引导幼儿比较棉质、牛仔、羊毛等质量的不同,丰富词汇:柔软、粗糙、舒服。

  3、师小结服装的不同特征。

  4、再次观察,寻找服装的相同特征。

  5、分享交流:

  “你发现服装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引导幼儿从服装的基本结构寻找特征,如上衣一样都有领口、袖子,衣襟等,裤子都有裤腰、裤腿等)

  6、小结:服装的相同特征

  7、游戏:服饰配配对

  玩法: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衣服配配对。

  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配对的?

  8、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二:美术分区活动《我会设计服装》

  指导:

  1、欣赏“时装秀”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了这么多漂亮的.服装表演,如果让你当一回服装设计师,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服装呢?”

  2、介绍各个区的制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你想用什么材料设计服装?

  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服装?

  3、师提出活动要求

  发挥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服装

  活动时懂得礼让,不与同伴争抢

  废弃的材料不乱扔,放置在指定位置

  4、师组织幼儿选择区域活动,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设计,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材料制作服装,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积极动手制作。

  5、幼儿互相欣赏、交流自己设计的服装,师小结评价。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古诗挂图、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2、儿歌:《捡米粒》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幼儿在与环境、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此活动时我对教材内容全面、透彻的分析,从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多方面分析 ,抓重、难点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较好的发挥作品的功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和韵律美。

  2、积极参与故事情节讨论,愿意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的美好心情。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在交流中感受快乐能相互传递。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引题。

  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二、结合PPT,理解故事内容

  1、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动物客人,瞧,小兔波力的心情怎么样?

  2、小兔快乐的时候会做什么事情?

  3、结合PPT,讲述小兔快乐时候的表现。

  4、猜测小兔为什么会这么开心。

  5、想办法化解不开心。

  6、分享快乐。

  三、 完整欣赏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四、在音乐的互动声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提高幼儿的判断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小猴、小猫、小熊图片各一张。桃子图片12张。

  2、运动会跑道图片、电影院、飞机、火车等座位的图片。

  3、一幢房子的图片、提前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

  4、《小朋友的书》第19页“值日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从前有一只小猴下山去玩,玩了很久感觉肚子饿了,就到处找东西吃,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棵大大的桃树,树上结了好多的桃子。小猴马上爬上树去摘桃子吃,吃了一个又一个。当它吃到第八个桃子时终于吃饱了。(小猴吃一个老师从树上拿下一个贴在树下一排排)最后小猴说:“早知道我就吃第八个就饱啦”。

  请小朋友思考后举手回答:小猴只吃第八个桃子会不会饱?经过讨论后有的幼儿说会饱。但大部分幼儿说 不会饱。

  老师小结:第八个桃子只表示小猴吃的桃子是排在第八,并不是代表小猴吃了八个桃子。8和第8是不一样的意思。我们把排在第几第几的数叫做“序数”。那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序数呢?

  二、出示一幢房子,让幼儿认认有几个单元有几层楼。

  (老师先把小猫和小熊的图片分别贴在101和302)现在有一只小猫想到小熊家去玩,可不知道小熊住在几零几。请大家帮它找出小熊的`准确位置。然后示范数楼层的方法,强调要从左往右数101、102、103数完第一层楼数第二层……

  老师小结:序数可以准确地表示我们住的地址,但是一定要注意数的方法。分别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家庭住址。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有用,还有那些地方用到过序数呢/?请看图片:

  三、逐个出示运动会跑道图片、电影院、飞机、火车等座位的图片。

  分别向幼儿讲解序数在这些地方的运用。

  四、请幼儿打开数学书第19页《值日生》。

  老师讲清题目的要求:每个班(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没来,请把他的序号写在上面的空格里。幼儿自由操作,强调要一列一列的去仔细观察,每一个班的看清楚,做个认真负责任的值日生。

  老师巡回指导,最后评价幼儿的作业。

  五、总结。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五月份,我园结合母亲节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与父母共同欣赏音乐时,心理处于安宁、愉快、积极和健康的状态,在这种最轻松、自然的情景中欣赏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效果非常好。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理发师》这个韵律活动,利用《动物狂欢节》中一段欢快、热情的乐曲,让幼儿和父母跟随音乐模仿理发师的动作,肢体动作与快速流畅的音乐相协调,让幼儿的身心感到既快乐又轻松。孩子跟随音乐做动作会有一些手忙脚乱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殊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韵律活动《理发师》的基本动作,体验与父母一起律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不同的速度、音高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父母结伴做律动练习。

  3.要求幼儿准确、合拍地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动物狂欢节》组曲,影片片段。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安定幼儿情绪。

  (2)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卓别林先生的影片片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去过理发店理过发吧,也都见过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和服务的。今天,老师为大家邀请来了一位非常有趣的理发师,看看他是怎么为顾客理发的。”

  播放卓别林表演的理发师片段,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欣赏音乐,注意片中人物的动作变化。

  2.基本部分

  (1)导入主题,教师随音乐表演理发师。

  教师:“大家刚才欣赏了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老师会邀请你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理发师》的游戏,先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老师的表演,看看老师是怎样随音乐表演的。”

  ①教师随音乐进行表演,表演时要求幼儿和父母注意音乐的变化和教师的动作表演。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教师表演时所做的动作,引导幼儿与父母一起跟着教师随音乐学习动作。

  (2)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重点处着重示范。

  例如捶背,随音乐的高低,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捶;捶腿,随音乐由慢变快,捶腿的节奏也由慢而快。

  (3)请幼儿与父母进行游戏。

  ①教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游戏,请小朋友做理发师,爸爸、妈妈做顾客。”

  活动过程中不限制幼儿的动作表达,让幼儿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表演。

  ②父母与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与父母相互间的服务,让幼儿了解及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幼儿有一颗感恩的心。

  (4)幼儿与父母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①请幼儿和父母根据已有的理发经验创编动作,教师总结。

  ②随音乐进行动作创编表演。

  活动进行中,教师强调动作表演时要注意音乐节奏的快慢及音的高低。

  3.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棒,爸爸、妈妈们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让我们再次欣赏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表演的理发师,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一起来模仿大师的表演,体验其中的快乐。”

  4.延伸部分

  教师将活动中运用的音乐复制给幼儿,让幼儿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很荣幸能代表幼儿园参加这次展示活动。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内心有些压力,担心课程设计不合理,在课的进行中出现衔接不连贯或和幼儿配合不好等情况。我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指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等,充分发挥和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整节课的施教中,我努力做到了:

  活动形式突出游戏性。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有趣的多媒体,播放卓别林先生的表演片段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带入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其次,通过开放性的建设,如请小朋友都来学当小小理发师,让幼儿大胆地参与,并用欢快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配合着音乐的强弱渐进,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也自然地扩大、增强或缩小、减弱,与音乐的这些强弱变化协调共鸣,幼儿身心感到非常愉快。

  活动中我也有一些疏忽和欠缺的'地方:课的开始部分没有具体谈谈对理发师的理解,致使幼儿有些一味地根据自己对理发师已有的经验进行活动;示范中,我的动作与节奏的配合出现了一点不协调;活动过程中在创造性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没有鼓励孩子创编出更多的动作。

  点评

  一、选题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

  目前,在幼儿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轻幼儿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忽视幼儿对艺术的整体感受、欣赏和理解,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把幼儿创造性的表现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幼儿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等等,这些严重地抑制了幼儿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欲望。可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时不我待。

  我认为,今天李老师执教的中班亲子韵律活动《理发师》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这个活动主要有如下特点:创造性教学,力求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发展为主线,让幼儿的学习成为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给幼儿提供积极思维、大胆想像的活动舞台,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支持构建幼儿、教师、家长、环境、教材之间的多维互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幼儿在唱唱、跳跳、看看、做做、欣赏等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慧潜能,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领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二、层次清楚,构思新颖、巧妙,教学效果好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大环节。

  谈话激趣法,导入活动。如,小朋友都看过理发师理发吗?理发师是怎么给我们理发的?现在我们请来了一位理发大师,请小朋友观看他是怎样为我们理发的。接着,教师以幼儿喜爱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法,引导创造。表演理发师游戏,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的同时引导示范,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巧和能力,克服了艺术教育活动中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训练,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协同活动法,实现创造。一方面让幼儿做理发师为家长理发,实现创造这一环节,教师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也是艺术教育活动中应提倡的;另一方面,对幼儿进行合作协调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一种亲家长、亲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培养。

  共同欣赏法,激励创造。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安排欣赏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巩固、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激发了幼儿对创造性韵律活动的兴趣及再度创造的欲望。

  角色互换法,体验创造。教师安排家长与幼儿互换角色,由家长当理发师,这一过程安排得非常巧妙,有利于相互学习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三、充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来完成教育目标

  这个活动不仅加强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而且也增进了家园联系,促进了家园互动,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理解、支持幼儿园,变家长被动参与为主动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的合力。充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来完成教育目标,这一做法值得提倡。

  如果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加重视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活动中鼓励幼儿创编出更多新的动作,那么这个创造性活动的效果会更佳。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2、幼儿在实践的基础上,试编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3、体会颜料作画的快乐,对调色产生兴趣。

  活动分析:

  1、重点:通过操作实践,理解诗歌内容。

  2、难点: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分组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棉签一支、调色盘一个。毛笔若干。

  2、图片教具:颜色宝宝(红、黄、蓝),记录卡,实物图片(橘子、叶子、茄子、轮子各一个),橙、绿、紫、黑色圆点各一(做成标志牌)。

  3、白纸、抹布若干。

  4、家长利用资源:寻找橙、绿、紫、黑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橘子、绿叶、茄子、轮子)

  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歌表演引出三原色宝宝。“小朋友,看看谁来了?用我们的'礼节欢迎它。”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出来了,出来了,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你好吗?你好吗?

  3、老师只有这三种颜色,怎么画出橙色橘子、绿色叶子、紫色茄子、黑色轮子呢?

  二、调色操作理解内容

  1、老师介绍工具,及使用方法(初次接触颜料、使用毛笔、调色盘,有必要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幼儿活动成功的保证。)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调色操作,并作简单记录。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魔术师要小心啊,两种颜料不要蘸得太多,要放在自己的调色盘里,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那会让别人发现你的小秘密的。最后,小朋友用棉签棒将变出来的颜色涂在没有颜色的宝宝上,懂了吗?颜色宝宝在欢迎你们哪,快去玩吧!(把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都记录在纸上,可以帮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颜色的变化,能便于幼儿的语言讲述。)

  (2)、幼儿操作记录

  (3)、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三、试编儿歌,学习儿歌

  1、试编儿歌内容。

  师:“我们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好看的颜色。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哪两种颜色宝宝手拉手变出来的?(请小朋友把相应的操作卡展示在版面上)老师这里的什么东西是用这种颜色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事先准备的各种颜色东西出示在黑板上。师生共同编出——“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2、探讨黑色的变化

  师:轮子的黑色是用什么颜色变出来的呢?

  3、尝试完整朗诵儿歌

  四、诗歌仿编

  师:“孩子们真能干,不仅变出了好看的颜色,还编出了好听的诗歌。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还能画什么?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绿色还能画什么?红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紫色还能画什么?红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黑色还能画什么?

  五、活动延伸

  师:红黄蓝宝宝真神奇,他们互相合作变出了美丽的颜色,老师也把这三种颜色奖励给你们,请大家一起动手,变出好看的颜色,画出美丽的图画好不好?”集体调色作画。

  附:儿歌

  颜色宝宝

  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