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统计图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统计图,加强学生阅读、分析和绘制简单统计图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三块小黑板,课前分别按照教科书第144145页画好某市两个工厂的产值、人员和销售情况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过的各种统计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我们已学过哪些统计图?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还学过扇形统计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三个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某市两个工厂的工业产值、 人员和销售情况。
1.出示第一块小黑板(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张统计图。这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折线统计图。从这张图看.一厂的产值增长得快些。)
为了使全班学生的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继续问一问学生是怎样看出来的:
例如,哪一条折线表示的是一厂的产值增长情况?怎样看出它的产值增长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块小黑板(各类人员人数统计图)。
教师提问:这一张统计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来看,哪个工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工厂的技术人员人数多?指名学生回答。(是复式的条形统计图。二厂的工人人数多,一厂的技术人员多。)
为了使学生更加熟悉条形统计图。教师还可以再补充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张统计图中一共表示出几种人员的情况?两个厂的管理人员各是多少人?哪个工厂的勤务人员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块小黑板(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
教师:这一张图属于哪一种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工厂都有 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内销是指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外销是指在向国外销售的产品。
谁能说一说,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是百分之几?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这是两幅扇形统计图。在每一幅图中,外销的和内销的产品合起来都是百分之百。因为工厂的产品不是销往国外就是销往国内。合起来就是工厂的全部产品,百分之百。)
谁能再说一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工厂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指名学生回答。(一厂的大。)
4.对以上几幅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根据刚才看过的三幅统计图,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工厂的生产搞得好一些?谁能试着说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学生回答。
可以多请几名学生分析,教师帮助综合与整理。例如,从第一幅图(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一厂生产产值的折线上升得快,说明一厂的生产搞得好;从第二幅图(条形统计图)中又可以看出。一厂的技术人员多一些,工人人数少一些,说明这个厂
比较重视技术开发,所以工作效率高,生产搞得好;另外,从第三幅图(扇形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一厂的`外销量占产品总数的百分比比二厂的高。也说明一厂的产品质量比较好。
二、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通过以上的复习,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在表示数量时各有什么优势?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概括和整理。
学生综合整理统计图的特点以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第146页上的表。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4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如何留好画横轴和纵轴的位置。
2.做教科书第146页做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审题,还可以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名请几个学生给全班说一说。(毛衣的销售量从七月份起里上升趋势。到十一月销售量最大:而衬衫的销售量从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趋势:)
四、作业
练习三十二的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始了学习,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识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交流,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及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出现不愿参与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老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大家来做几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进行通分?
2、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揭题: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乐留给我们的问题。(板书课题)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
1、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师:同学们,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分析题意,画图解决问题。
(1)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要想求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乐乐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师:乐乐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
生:能,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师: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不能)
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了吗?
生:发现了,关键就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画图表示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
师:下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也就是表示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②画图理解并汇报。
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杯,纯牛奶还是杯。
又喝了杯,这杯里,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画图提示: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预设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杯纯牛奶。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师: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那么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师: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乐乐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画图,直观地理解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东东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满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东东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还剩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
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的乘方法则。
2、 会计算积的乘方。
3、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法则。
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
自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一看
1、积的乘方法则:
2、完成课堂作业部分(写在预习本上)
二、做一做:
1、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ab)2=(ab)(ab)=(aa)(bb)=a( )b( )
(ab)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
(ab)n=(ab)(ab)(ab)=aaabbb=anbn
即:(ab)n=__________(n为正整数)
2、计算:
(1)(2a)3= (2) (5b)3=
(3) (xy2)2= (4) (2x3)4=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b3b3=2b3
(2) x4x4=x16
(3)(a5)2=a7
(4)(a3)2a4=a9
(5)(a3)2a4=a9
(6)(ab2)3=ab6
(7) (2a)2= 4a2
(8)x3+x4=x7
(9) y22y2=2y4
(10) (a2b)3=a6b3
(11) a42a3=3a7
4、计算:
(1)(x5)2+(x2)5=___________
(2) (3102)2=___________
(3) (x3)( )x2=x14
(4) (2a2y4)3=
(5) m2m3=
(6) (a2b2)m=
(7) (2104)2=
(8) (6xy)2=
(9) (x2y)3(xy3)2=
(10) (x2y3)4(x)8(y6)2=
5、( )20xx(-3)20xx =
6、0.12530(-8)30=
7、2444(-0.125)4=
8、若xn=2,yn=5,则 (xy)n=________
9、已知 48m16m=29 求m的值
10、已知 x+y=a
求(x+y)3(2x+2y)3(3x+3y)3的值
三、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展示:
1、根据乘方的意义(幂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46)3表示什么?
2、那(46)5,(ab)3又等于什么?
由特殊的(ab)3=a3b3出发,你能想到一般的公式吗?
猜想:(ab)n=anbn
(abc)n= (n为正整数),为什么?
应用探究: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D、
2.计算下列各题
3.计算下列各题
4、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5、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可以近似地看成球体。已知木星的半径大约是7104km,木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km3(п取3.14)。
拓展提高:
若n为正整数,且 ,求
的值.
堂堂清:
1. 若(9 ) =3 ,则正整数m的值为 .
2.若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切成8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若将棱长为3的正方体切成27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若将棱长为n(n1,且为整数)的正方体切成n3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则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_______倍.
3. 化简求值:(-3a2b)3 -8(a2)2(-b)2(-a2b),其中a=1,b=-1.
4. 已知xn=2,yn=3,求(x2y)2n的值.
教后反思 这节课又学习了一节新的运算:积的乘方,有了前面学习的过程,那么这几课也采用前面的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对于单独的一种运算还可以做的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多种运算在一起的混合运算就有点难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详细介绍:
课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算理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口算
(1)20+40+300=(2)300+400+20=
(3)60-20+300=(4)300-200+6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题
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谁积极动脑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2.学习例6
出示例6320+40=
师说:谁来给大家读读题?同时贴出直观图.
师问:谁能看着直观图,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
计算过程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
3.学习例7
引出例7
师说:320+40=360大家都会正确计算了,那360减40你们会算吗?
出示例7360-40=
师问:360减4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学生如说不出可看例6下的直观图.)(60减40得20,300加20得320)
师问:这道题不是减法吗?为什么300要加上20?
4.比较
师说:观察例6、例7,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然后几十加几十或几十减几十,再与几百合起来)
5.练一练
160+30=230+40=190-30=
270-40=60+120=180-6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过程.
6.学习例8
师问:这道题谁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300加上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
师问:那720减去400怎样算呢?
出示:720-400=
学生独立说计算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7.比较
师问:比较一下例8里面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加几百或几百减几百,再和几十合起来)
8.练一练
(1)150+300=240+400=450-300=
640-400=700+210=810-700=
(2)410+50=770-600=280-60=
630+200=300+370=490-80=
9.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和几百加减,几十和几十加减,最后再合起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老师看看谁最认真,今天的知识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140
40
350
200
440
300
560
30
650
40
360
200
6个小组比赛,把答案写在反馈板上,看看哪组全对的同学多.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0+80=360-200=550-40=400+450=
30+260=630-200=620-300=720+40=
40+430=760-60=190+200=890-80=
25+47=300+570=700-400=87-75=
给相同的时间,看谁算的题对的多,谁获得胜利,给予表扬,还可以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有什么绝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07-1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21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21
(精)小学数学教案07-21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