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激发要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在看看、说说、议议、做做中初步了解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
3、 学习用做记录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笔、和表格人手一份。
2、 猴子的手偶一个。
3、 多媒体课件。
4、 小红旗人手一面。活动流程: 猴子求救——幼儿帮助猴子找家——进行环保教育,同时 介绍猴岛及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讨论——当个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猴子求救
1、“孩子们,你们看猴子哭了!”
2、让孩子们看: 猴子哭着说 “我没有家了,请大家帮帮我好吗?”
二、幼儿帮助猴子找家
1、“猴子为什么没有家呢?”让孩子们讨论
2、“你们能不能帮助猴子呢?”
3、“那好,请你们把想出来的办法用标记记录出来,看谁的办法最多。”
4、让孩子们分组画标记,想办法帮助猴子。
(二)基本部分:
一、 让幼儿说说谈谈自己的好办法
1、“请你们把自己的`好办法说一说”
2、让幼儿说各种各样的办法。
3、“你们可真棒,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二、 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介绍猴岛及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
1、 “猴子喜欢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那它喜欢生活在海南岛吗?为什么?”
2、 让幼儿说出各种原因。
3、 放VCD,介绍猴岛。
4、 我们海南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吗?
5、 让幼儿说出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
6、 我这里也有一些美丽的风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 让幼儿了解一些美丽的海南风光。(放课件)
8、这么美丽海南,也有一些地方受到了污染,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 讨论:环境遭受到污染怎么办?
1、让孩子们讨论:这里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没有游人呢?
2、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 让幼儿分组画标记做记录,然后再说一说。
(三)结束部分:
1、 从今天开始,你们愿意当环保小卫士吗?
2、 那老师给你们发个小红旗,我们一起去宣传,告诉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
3、 走,出发吧!
延伸活动: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环保小卫士。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 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
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自己身体的运动机能。
2、感知自己身体的很多地方都能运动。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一幅画有完整的人的正面大图
●音乐、课件
●彩色笔
活动过程:
1、"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导入,初步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能动。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1)教师做带领者,边做边说:请你跟我╳╳╳其他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说:我就跟你╳╳╳。
请幼儿说说刚才我们的身体哪里能动呢?
师:"谁来说一说刚刚玩游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哪个地方动了呢?"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身体能动的`部位,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动一动呢,哦,原来是这里有关节,所以会动。"
根据幼儿的发言用彩色笔在大图上圈出身体上能动的部位。
师:"请你把身体能动的地方用彩色笔圈出来。"
(2)让个别幼儿做游戏的领导者,引导幼儿探索还有身体哪个地方能动。
师:"谁来试试看,我们身体还有什么地方能动呢?"
根据幼儿的发言用彩色笔在大图上圈出身体上能动的部位。
师:"请你把身体能动的地方用彩色笔圈出来。"
(3)教师小结:我们身体上有很多关节,所以身体能动。
2、跟随音乐,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身体还有哪些部位能动。
师:"孩子们我们来玩个音乐游戏好不好?听着音乐动一动我们的小身体,看看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地方能动?音乐停,你们也要停哦。"
引导幼儿探索人体各部位肌肉的运动,鼓励幼儿交流探索经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台演示。
师:"谁来试试,我们身体还有什么地方能动?"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根据幼儿的发言用彩色笔在大图上圈出身体上其他能动的部位。
教师小结:人的身体除了各部位关节能动,还有肌肉能动。
3、观看录像,探索身体内部运动的秘密。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身体有这么地方会动,其实我们身体里面还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啊?"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口、颈部感觉心脏的跳动。
师:"这是什么在动?身体里还有什么也在不停地动?"
帮助幼儿理解身体里有许多能动的部位,有些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如关节、肌肉的运动,有些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如心脏、胃肠蠕动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初步发现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
2、仔细观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PPT三份——傍晚、变化的太阳;下雨和四季问题图片;雨、季节循环;
2、书(自制两份)——雨和四季
3、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4、循环记录纸、青蛙图片
5、增强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了解幼儿对四季与水循环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价值分析:引发幼儿对自然事物的关注)
提问:你仰望过天空吗,看到了什么?
二、分段理解
(价值分析:激发幼儿探究大自然循环的.奥秘)
1、(1)出示PPT——傍晚的太阳
师: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看到过许多的东西,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太阳?为什么?
(2)出示PPT——变化的太阳
师: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看到答案了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3)师:小男孩看见天空渐渐暗了下来,白天就要消失了。他好奇的问妈妈:“妈妈,白天究竟去哪了呢?”,小朋友们:白天究竟去了哪里?它还会回来吗?
(4)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师:因为地球在转,太阳照到了地球的另一边去了。老师带来了一个地球仪,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地球仪、手电筒,贴上两个孩子图片。)
师:假设这是中国的小朋友,吧手电筒当做太阳,太阳公公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转动地球仪)地球慢慢地转,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那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
师:因为太阳公公没有照到,所以那里是黑夜,现在照到了外国,那边是(白天),地球慢慢转,又照到了中国,那现在中国(又是白天了),地球还在慢慢慢慢转,太阳(又照到外国了)……那白天是不是不见了呢?
小结:哦!原来白天过去了,黑夜就来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新的白天又来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循环着。
(5)出示字:循环
提问:什么是循环呢?
小结:循环就是运行一周在回到原处。
2、(1)出示下雨和四季的问题图片
师:小男孩谢谢你们告诉了他这个答案,让他知道了白天不是不见了,但他有两个问题要来问问你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他会问什么呢?
幼儿猜测第一张图片的问题,PPT给予答案:秋天去哪里了
幼儿交流讨论第二周图片的问题:雨水去哪里了
(2)师:小男孩提了两个问题,今天老师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了后面的书里,请你们轻轻地去书里找答案,说一说它到哪里去了?
分成两半,幼儿看书寻找答案(每人一本书,分别为下雨和四季)。
(3)你选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4)验证:出示雨—循环的PPT;出示四季—循环的PPT。
小结:小男孩说要谢谢你们,他知道了:原来这世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总是这样循环着。
三、拓展发现
(价值分析:进一步巩固对循环的理解)
1、出示青蛙图片,进一步思考:青蛙也能循环吗?它是怎么循环的呢?
提问:除了动物还有什么也是这样循环的?(根据幼儿回答记录)
2、提供记录纸,记录循环
小结:你们都有一双亮亮的眼睛,快去发现这个世界中的循环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小车制作,体验制作完成小车后的成就感。
2.大胆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积极参与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作车轮会转的小车,探索车轮与车轴连接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小朋友有玩过玩具汽车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辆会跑的玩具小汽车,在不同位置钻孔的牙膏盒和没有钻孔的纸盒,钻好孔的.瓶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各种圆形积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音乐《雪之梦》。
三、活动过程
1.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
(1)指导语: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小结:小车由车身和车轮构成。(该部分略作详细观察车轮与车轴之间的关系,车轮与车身的高度)2.幼儿思考怎样做一辆会跑的小车。
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一说,各种材料适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请你们亲手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请你们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边的朋友他说一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怎么做?
3.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第一次操作)教师按半成品车、部分零件已组装配套、单一的材料分为几组摆放,幼儿自愿选择小组,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
4.幼儿检查自己制作的小车。
(1)幼儿介绍自己做的小车。
指导语:你们的小汽车都做好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各小组在自己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车)(2)检查小车能否跑起来。
指导语:请同伴相互检查,你做的小车能跑起来吗?看看能跑的小车和不能跑的小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在相互检查和比较中,让幼儿发现车轮和车身位置、车轮之间距离的关系。
(3)小结:车轮要安在车身合适的位置上,车轮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小车才能跑起来。
5.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第二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
6.教师再次总结。
(1)先让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改造自己的小车的。
(2)教师做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03-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26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