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习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路,他们多么遵守交通规则啊!请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多少人?(10人)
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干什么的人?(略)
让我们一起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师指屏幕示意:先数马路这边的,再数马路那边的。)
问: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互相说一说)
想一想,19人再添上一个人是多少人?
谁知道多少添上1是20?
学生回答。(19个人再添上一个人是20个人。)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上还有什么?(树、汽车、自行车)师:赶快数一数有多少棵树?自行车呢?有几辆汽车?
师:刚才我们一齐数了图中所有的人和物,大家数得非常准确。小精灵听说你们数得这么好,也想和你们一块儿学数数,看一看它要和我们数什么呢?
2.教学例1
出示课件3
(全体学生随着课件显示过程,一根一根地数小棒。)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问:一捆小棒有几根?它表示几个十?
学生回答。
小结:一捆小棒有10根,它表示1个十。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4-7
(全体学生接着“10”后面继续数,数到“20”。)
问:图中有几捆小棒?这是几个十?
学生回答:有2捆小棒,这是2个十。
问:2个十是多少呢?(指名4人回答)
学生回答:2个十是20。
师:请同学们学着小精灵的样子,迅速地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数10根也捆成一捆。(生动手操作)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8
生动手操作,照样子数小棒。
问:1捆小棒表示几个几?1根呢?(让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
问:这些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根小棒?(告诉你的小伙伴)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生齐读“11”)
问: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答略)课件出示9
师:同桌互相说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课件出示10:数字卡片13.15
教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教师: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课件出示11:数字卡片:20
师:谁会读这个数?2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是20?
师:下面请大家先读数再摆小棒,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课件12依次显示各数:18、12、14
(同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摆)
4.教学例3
电脑显示课件13:
问:图上的数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齐读:0——20、20——0。
问:10的后面是多少?(悄悄地告诉同桌小朋友)
问:谁知道,排在15和17中间的是哪个数?
学生回答。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大家知道20前面一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9)
三巩固练习
1.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课件出示14的数字卡片。同桌位之间可以合作。
2.猜数游戏。课件依次出示15-20.
注意:第二十张课件让学生仔细看有什么错误?
3.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
课件订正:第87页练习十四第2小题
4.翻书游戏。课件出示21.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分组交流)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音乐是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通过音乐活动,教育幼儿关心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让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即兴表演中。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并学唱歌曲《好娃娃》。
2.体验关心老人,尊老爱幼的感情,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重点难点
理解歌词,学唱歌曲,创编歌曲,体会尊老爱幼的美德。
活动准备
1.一幅全家福的图片;图片上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2.细纸条做成的胡须和头发、拐杖,纸杯等。
3.录音磁带《好娃娃》。
活动过程
一、课前教育:
尊老爱幼的美德。
孝敬老人时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小养成爱老人,学会办了个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出示全家福图片,幼儿欣赏。
2.师:教师带领幼儿念歌词,理解歌词。
(1)师:你怎么知道爷爷的年纪大了?老师出示白纸制作的胡须。
(2)师:你还从哪里知道爷爷年纪老了呢?幼儿:爷爷老了,头发白了。
(3)师:小朋友都帮爷爷做了些什么事呢?幼儿:爷爷老了,牙齿掉了。
(4)师:爷爷额头上长什么呀?
3.师:小朋友在家,都为爷爷做什么事呢?
老师小结:我们还可以从老爷爷走路走时,驼背了或者走路慢悠悠的,都可以知道爷爷老了。爷爷老了,做事很不方便,小朋友在家要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开心。
二、学唱歌曲:
1.老师播放音乐《好娃娃》,幼儿欣赏。
2.老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3.幼儿跟老师的钢琴伴奏,自己创编动作学唱歌曲。
三、创编歌曲,创设情景表演。
把爷爷换成奶奶,或外公外婆等。
教学反思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一、这节课,我觉得效果很好。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很积极。我上《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选择五名幼儿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孙子,这种教育环境优雅而舒适,充满了童趣。音乐响起,“爷爷”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孙子”急忙给“爷爷”端了一杯茶。大家齐拍手:“我为爷爷端杯茶,爷爷笑哈哈!”(“爷爷”为“小孙子”翘起了大拇指)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内容,又十分贴近幼儿的生活。
二、创编歌曲:歌曲里的爷爷换成了奶奶。头发花白的“奶奶”走下台来(拄着拐仗),“小孙子”又急忙为“奶奶”搬凳子。大家齐拍手说:“我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孙子”的头)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完成了这首歌的教学重难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产生同感。
三、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让幼儿回到家后,已自的实际行动去关心老人。
不足之处,就是给孩子们解释尊老爱幼这方面有点笼统,孩子们不容易理解。在情景表演的过程中没有照顾到每一位幼儿,在以后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地阅读关于幼儿的书籍,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以增强自己的教育学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象孵蛋》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说白节奏,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大象为什么会孵蛋呢?”将会是幼儿学习的兴趣点。中班幼儿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已有所掌握。所以此次活动,我们将采用故事、游戏的手段让幼儿在熟悉说白节奏之后,尝试用已有经验分析出语词的节奏,并在活动中体验到说白节奏的诙谐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说白节奏的诙谐与风趣。
2、尝试分许说白节奏的语词节奏,并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3、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进行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幼儿熟悉说白节奏之后,能稳定固定拍。
难点:幼儿分析语词节奏
【活动准备】
说白节奏《大象孵蛋》
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卡片
呼啦圈 沙蛋 节奏格子 大象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节奏模仿大象有节奏地走路、洗澡。
二、故事引入。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
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大象是怎么孵蛋的?”
2、播放CD,幼儿完整感受童谣。
三、学念说白节奏,稳定固定拍。
1、教师边念童谣边将呼啦圈放在地上,感受固定拍。
2、教师跳圈,幼儿边念边用脚踏出固定拍。
3、教师敲节奏,请1名幼儿跳圈,其它幼儿跟跳。
四、幼儿尝试分析语词节奏。
1、运送鸟蛋游戏。
幼儿分组分析语词节奏,并将“鸟蛋”按语词节奏送入格子中。
2、师幼共同验证语词节奏。
3、复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引导幼儿用音符宝宝把语词节奏排出来。
五、身体乐器演奏。
1、幼儿用身体乐器表现语词节奏。
2、幼儿边念童谣边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3、幼儿分两组,一组用身体乐器拍节奏、一组念童谣。
六、肢体表现
1、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童谣。
2、分三组完整表演:一组(念童谣)二组(身体乐器)
三组(肢体表现)
七、教师小结,师幼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在幼儿稳定固定拍的环节,幼儿掌握较好,但实施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较长,应在发现幼儿掌握以后就不占用太多时间。此次活动难点在于幼儿分析语词节奏,因刚开始时讲述的不够准确,所以导致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运送鸟蛋”的方法是按语词节奏,在后来调整方法,教师又多加入了引导环节,说一个字,拍一次手,让孩子正确的理解语词节奏,并交代了正确的方法后,孩子们能够正确的按语词节奏完成。经过前面的铺垫,在用音符宝宝替换“鸟蛋”时,就很容易掌握。在后面的演奏环节,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结合自己的想象大胆创编故事。
2、培养幼儿互相帮助战胜困难的情感。
3、尝试设计路线图,创编不同情节的故事。
4、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线索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
2、设计路线图(每人一份)。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出主题。
师:今天,我请了两位小客人一起来跟我们上课,你们看,是谁呀?(出示小猫、小狗图示)。
师: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你们想听吗?
二、根据线索,想象讲述
师:小狗和小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俩个今天约好一起去参加小熊的生日晚会。小狗来找小猫,看见小猫家里的门锁着,小鸭子告诉小狗,今天一大早,小猫就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了。
1、师:小狗一听,急了,到处去找小猫,想一想,小狗可能会到什么地方去找小猫呢?
2、师:找呀找,哎呀,小狗一不小心,摔到哪里去了?
(1)小狗掉下去以后,心里会怎么想呢?
(2)怎么办呢?小狗会想哪些办法来呢?
师:小狗转身发现洞里还有许多小东西,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狗爬上来呢?(展示陷进里的辅助物)
师:小狗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爬了上来,心里怎么想呢?
3、继续找小猫,想想看,他可能还会碰到哪些事呢?
4、师:最后,小朋友猜猜小狗在哪里找到小猫的。
5、师:小狗终于找到了小猫,这时天快黑了,两个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小熊的生日晚会了。
三、再次感知,完整讲述
师:其实,刚才小狗找小猫的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好吗?
四、制作路线,交流表述
1、要求幼儿画出小狗经过的路线图,并添画出故事情节。
2、根据自己设计的路线图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讲或讲给客人老师听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懂得让别人高兴是一种快乐,把快乐送给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理解散文所表达的团结友爱、和谐、欢乐的情感和小蜗牛的美好心灵。
3、依据散文中的对话格式学习仿编。
活动准备:
1、 图片:小鸟、大象、小兔、小蜗牛
2、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愿意为你的朋友做事吗?你为朋友做过哪些事呢?
实录:幼儿一:我看到教室的地上有脏东西,我会捡到垃圾桶里。
幼儿二:我会帮妈妈洗碗。
幼儿三:妈妈累的时候,我帮妈妈捶捶背。
幼儿四:我做小组长的时候,我帮小朋友拿筷子。
幼儿五:睡觉的时候,我会帮旁边的小朋友拉袖子。
幼儿六:做小组长的时候,我帮别人拿画画的笔。
幼儿七:我帮妈妈洗衣服。
……………………
评析:幼儿有不少互相帮助的生活经验,因此回答非常丰富,但不少幼儿存在想象与现实混淆的现象,如帮助妈妈洗碗、洗衣服等。这个活动是散文欣赏,诗歌、散文本来就有着浓厚的想象与创造的色彩,所以,我对这类回答未加评价。
(二)依次出示图片,引出散文前半部分内容。
1、 依次出示小鸟、大象、小兔的图片,引导幼儿分别说说他们有些什么本领。
实录:幼儿一:小鸟喜欢唱歌,他可以帮别人唱歌。
幼儿二:大象会帮别的小动物洗澡。
幼儿三:大象的长鼻子会帮别的小动物过河。
幼儿四:小兔子会帮人家拔萝卜。
幼儿五:小鸟的嘴巴尖尖的,会捉虫子。
幼儿六:大象还会砍树。
……………………
评析:这些动物都比较常见,幼儿对他们的特性也非常了解,因此幼儿的.想象都非常合理,可见,在引发幼儿进行创造想象时,教师必须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做一预见,幼儿只有在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很好的回答,否则的话,教师一定要预先进行铺垫。
2、欣赏散文前三句
师:小兔他们用什么本领来为朋友们做事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3、提问:小鸟他们是怎么说的?
(三)出示小蜗牛图片,引出散文后半部分。
小蜗牛听了小鸟他们的话,可着急了,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好办法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完整地看VCD,只放图像,不放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小蜗牛画了好多的照片干什么?照片上小蜗牛是怎么样的?(微笑)
2、 欣赏散文后半部分。
师:蜗牛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问:小蜗牛把什么送给了朋友?为什么小蜗牛把微笑送给朋友,也能让朋友们高兴呢?3、教师小结:小蜗牛把快乐带给了大家。
(四)完整欣赏散文。
师:你愿意为朋友们做什么,让他们高兴呢?(引导幼儿运用散文中的格式仿编)
实录:幼儿一:蜜蜂说:我愿意为大家采蜜,大家喜欢我。
幼儿二:青蛙说:我愿意为大家捉害虫,大家喜欢我。
幼儿三:大树说:我愿意为朋友们遮太阳,让他们高兴。
幼儿四:花儿说:我给大家闻我的香味,大家喜欢我。
幼儿五:太阳说:我给人们带来温暖和阳光,让大家高兴。
……………………
评析:此前开展的活动“小花籽找快乐”中涉及了蜜蜂、青蛙、太阳等因帮助别人而体会到快乐的相关内容,幼儿在这一环节的创编活动中,能很好地将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存在的问题是,幼儿不能一次就将想好的内容以散文中的格式:**说:我愿意为朋友们**,让他们高兴。这样的句式说出来,有语言能力强、倾听习惯好的幼儿能一次就完整的仿编出来,还有的需要老师帮助归纳、提炼。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表演区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散文。
中班教案 篇6
内容与要求: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说明: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叶的变化、水果的成熟使秋天变得色彩斑斓。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有了收获,也因此使劳动变成了一份快乐,这是一个孩子、大人都开心的季节。这个主题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的活动从活动室走向广阔的天地,开拓他们的视野,也丰富他们的生活感受。“捡落叶”、“去秋游”、“摘果子”、“逗虫子”等一切活动,都让幼儿在玩中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发现自然,使他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思维变得活跃,性格变得开朗,生活变得有趣。
随着季节更换,孩子们在散步时就发现地上有扫不完的落叶;玩水的时候感觉到,风吹向湿湿的手会有凉凉的感觉。秋天到来了。主题从“捡落叶”切入,充分利用幼儿园丰富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寻找和观察的空间。孩子们发现,好多大树妈妈都在“掉头发”,很是心疼。区域活动中,将孩子们捡到的树叶收集到一起,提供多种材料和工具,支持孩子们利用捡到的树叶、收集的废旧物品等,着手为大树妈妈重新穿上好看的衣服。随着主题的推进,孩子们在捡落叶时候的故事、秋游时的故事都逐渐成为孩子谈论的话题。
当树叶纷飞飘扬,孩子们到处寻觅捡拾落叶之际,幼儿园里一棵结满桔子的树,引起了幼儿的注意。“我爱吃的水果”这一内容顺时推进。于是,活动室内秋天的大树上出现了一个个有趣的果实。从幼儿收集的各种水果,到教师收集的各种农作物,使活动室渐渐有了丰收的喜气。孩子们在观察、品尝、思索和表现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着秋天的美丽和快乐。
这时,在研读新教材中,一个小故事——《蜗牛和苹果》吸引了我,我发现,幼儿在品尝水果时,积累的经验往往停留于水果的外形特征、水果的味道等,很少有孩子关注到果核。故事却给我们展示了意欲丢弃的果核却变成种子、大树和果实的美好结局。于是,本次活动借用这一素材所制作的flash,以果核为对象,一方面在设问中促进幼儿的细致观察以及经验基础上的想象,另一方面让幼儿在“果核宝宝找妈妈”的情景中观察、比较不同的果核,体验秋天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幼儿初步感知植物生长变化、收获播种的轮回,以激发幼儿参与下阶段各种收获、劳作活动的'愿望。
活动设计:
一、名称:果核宝宝找妈妈
二、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了解果核的用处,发现果子里有不一样的果核。
2、能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体验收集的快乐。
三、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提供:
“蜗牛和苹果”的故事制作成ppt。
6种水果(每张桌子摆放一样水果,并遮盖住)、相对应的6种果核混合装在脸盆中。
盘子、消毒纸巾(与幼儿人数相等)、水果刀、垃圾筒等用品放在一侧。
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
四、活动实录 教师预设 幼儿回应与生成 教师的调整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蜗牛与苹果”
集体看无声的flash画面,设问:你看懂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到底谁是苹果妈妈的宝宝?
听了故事以后,你们觉得果核到底有用吗?
2、送果核宝宝回家
出示装有6种果核的脸盆给幼儿看,设问:今天我带来了许多果核,看看他们都一样吗?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动植物生长也需要水。
2.了解淡水是有限的,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认识相关的节水的标记。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有关水资源的录象2.挂图3.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水的.的用途。
1.看录象,了解水的用途。
2.出示池塘的干涸、土地的龟裂、万物枯萎的图片。
讨论:
1)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2)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我们的城市没有水会怎么样?
二、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懂得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1.观察地球仪,找找淡水在哪?
2.讨论:淡水越来越少了,应该怎么样保护淡水?
1)不污染水源
2)节约用水
三、认识中国节水标记,学习自己制作节水标记。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由来:
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最直接的联系。我班孩子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常说:我见到的小草是绿色不是这种蜡笔的绿色,孩子的一席话是我们产生了思考,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仅仅存在这十二种颜色,那么更多的颜色它们从哪里来呢?为此我们设计了《奇妙的颜色》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等活动,引导幼儿除不感知我们的世界有多种颜色,颜色是有趣、奇妙、会变化的。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使用颜色的能力。
4、尝试通过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过程
利用本班的墙壁,在瓷砖墙上上贴上与颜色有关的相片。
引导幼儿利用水粉的绘画工具,自己调制出的各种颜色。
公布《奇妙的颜色》的网络图。
为幼儿提供有关颜色小常识的图片、动物图片。
科学区: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了解这是三原色,以便幼儿做实验。
辅助材料:调色盘,笔,水等。
投放《颜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儿了解颜色“旅行”的方式等。
图书区:投放有关颜色的图书。
动手操作区:三原颜色的布偶球,引导幼儿利用布偶球进行有规则的'排序。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与颜色有关的图片、资料或物品,带到幼儿园后与其他幼儿工向有关的知识经验。
2、请家长与幼儿利用家中的材料(纸张、布均可),共同纸做一件彩色服装,参加班中组织的《颜色旅行》和《模特大赛活动》
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活动,比一比谁找出的颜色多。请幼儿欣赏大班幼儿的画展,引导幼儿感受五彩缤纷的颜色。
请家长和幼儿收集各种颜色的纸或布等。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基本了解故事。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2.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仿编并学说句型"我给奶牛吃ХХХХ的蔬菜,就挤出Х色的牛奶"。
重点难点:基本了解故事,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仿编并学说句型"我给奶牛吃ХХХХ的蔬菜,就挤出Х色的牛奶"。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来到我们中(5)班的奶牛,它是一头神奇的奶牛,它究竟神奇在哪里?引出故事《彩色牛奶》。
二、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牛大叔带来的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啊?
3.故事中讲到了哪几个小动物啊?
4.小朋友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下面请小朋友们再一起看看小动物们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后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啊?
三、演示PPT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小白兔小黑猫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蔬菜?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谁给奶牛吃了紫紫的茄子?灰狐狸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红狐狸?
四、讨论。
小动物还能变回以前的颜色吗?怎么变?
小结:原来小动物们让自己变成什么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想变回原来的颜色就只要再喝一杯和自己原来一样颜色的牛奶。
五、学习句式 我喂奶牛吃XXX挤出XXX的牛奶。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像小动物那样变变颜色啊,你想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六、结束这神奇的奶牛除了喜欢吃各种颜色的蔬菜,还喜欢吃各种颜色的水果。
教后反思:
从幼儿创编的情况来看,幼儿乐意尝试创编,但在创编时对于角色的转换模糊不清。我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种小动物,然后以小动物角色来创编故事。如:小黑猫给奶牛吃了缕缕的蔬菜,就挤出绿绿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小绿帽。这样幼儿创编起来比较容易些,也解决了角色模糊的困惑。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 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我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
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找到一粒豆,用尽力气搬不动,只是连摇头。) 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
3、出示图2:“让我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左思右想好一会,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合力抬着走。” 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我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
4)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提示幼儿蚂蚁形象可以蹲着走,手指代表触角)师:我们怎样表现蚂蚁很小的样子?蚂蚁用什么跟同伴交流的?
三、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表演规则:
大抱枕作为“豆子”,另一名幼儿当
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游戏反复进行。
师:xxx你等会请唱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跟你一起搬豆子
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10-11
中班活动教案:前面,后面_中班教案06-23
中班活动教案:面部表情_中班教案06-23
中班的教案03-10
[精选]中班教案07-31
【精选】中班教案08-17
[经典]中班教案08-17
中班教案(经典)09-20
中班教案【精选】09-21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