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般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会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还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时训练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题的目标中都提到“关系”一词,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人、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我考虑此活动可以迁移这个目标,通过活动,一方面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在同伴互动、与消防员的互动中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同时了解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感知消防装备与消防员工作之间关系,了解消防员工作的了不起。
2、幼儿能大胆的与消防员对话,积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疑问。懂得着火时要保护自己的一些简单办法。
活动准备:
录像、照片、联系好消防员和装备、幼儿服装、录音、事先参观过消防队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
1、回忆去消防队参观的`情景。问题:你还记得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2、简单交流幼儿间的问题
预计幼儿的问题可能会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还做什么;不同颜色消防帽的用处;车尾上方的灯当中的小孔;消防车的车灯为何多;云梯车怎样救高楼上的朋友等。
:消防车和其他车有很多不同。车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叔叔灭火、救灾。
3、导入下一环节:想想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此环节目的是通过与叔叔间问答的形式,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激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对话
1、幼儿根据自己对消防员随身携带工具的兴趣,与消防员对话。
主要经验: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
教师注意在幼儿与消防员之间架起方便沟通的话语桥梁
:叔叔救火时需要这些工具保护自己、救助别人,这里每样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观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赛穿衣服。
1)听铃声,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关于铃声的经验
2)想想叔叔听到铃声会做什么?
3)和叔叔比赛穿衣服,观察消防服的特征
:放置和折叠的方法不一样,加上叔叔训练过,所以他们穿着快捷。
4)老师穿消防服,回忆需要的工具,问题:我是消防员了,可以救火去吗?
此环节重点是对关系的理解,工具与叔叔灭火救灾间的关系,发展观察、分析、思维的能力。在与叔叔的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三、“阅读”体验
1、观看录像:训练中的消防员。问题:看叔叔在做什么?
:叔叔的本领……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呢?
帮助幼儿叔叔教的方法,引导幼儿保护好自己。
此环节主要感受叔叔训练的不易的同时提高幼儿自主意识,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名称:《动物保护色》
讲课人《动物保护色》选自大班上册主题三多彩的秋天,是一节科学活动。
一、教学理论依据:
《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追随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特点,喜欢小动物,亲近自然,乐于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并能通过简单的判断你推理,了解事物的一些简单的本质特点。所以我让孩子围绕"动物与生活环境的简单关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动物保护色奥秘的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实施策略: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让幼儿自主愉快的发现问题。《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加尝试。"为满足幼儿对动物充满好奇的天性,本次活动我采取以下策略:
1、情景导入法:通过设置情景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2、发现法:通过为幼儿提供进行发现活动的图片材料,是他们自己尝试探索,发现知识,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次活动我以游戏"我来帮帮你"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既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目的,又能很好的巩固所了解的知识。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动物为了生存利用保护色来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
3、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了解有些动物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萌发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2、难点:理解什么是动物保护色。
五、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竹节虫,蜥蜴,北极熊,蜜蜂等动物图片;3、小动物卡片若干;4、花园背景图;5、教学资源。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
(森林里要开一场盛大的舞会,动物们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咦,怎么这么安静?动物们都去了哪里?我去打听打听,做听的动作。原来,动物们开舞会的时候,飞来了一只老鹰,老鹰饿的肚子咕咕叫,想要抓小动物吃掉来填饱肚子,动物们害怕极了,都藏了起来,藏在哪里了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动物保护色。
(1)、青蛙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藏在了哪里?
青蛙和草丛的颜色怎么样?
它为什么要藏在这里呢?
小结:青蛙藏在草丛里,青蛙和草丛的颜色很相似,老鹰不容易发现它。
(2)、枯叶蝶图片:
提问:这张图片里藏着一只小动物,你发现了吗?
它藏在了哪里?你认识它吗?
枯叶蝶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怎么样?
它为什么藏在大树上?
小结:枯叶蝶藏在了大树上,它身体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很像,老鹰来了没有发现它。
(3)、花螳螂图片:
提问:它是谁?
它藏在哪里?为什么藏在这?
小结: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螳螂,它藏在和自己身体颜色和相似的花朵上,老鹰来了发现不了它。
过渡语:青蛙,枯叶蝶,花螳螂,它们可真聪明,都藏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相似的地方来保护自己,老鹰来了都没有发现它们。那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也藏好了?
2、出示图片材料,请幼儿自己观察交流,感知发现动物保护色,萌发幼儿探索动物保护色的愿望,培养幼儿观察思考习惯。
指导语:还有那些动 物藏好了?请大家自己找一找,和小伙伴说一说。
个别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藏在了哪里?
你觉得它为什么会藏在这里呢?
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们可真神奇,它们身体的颜色和生活的环境特别相似,遇到危险时,它们会用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我们把动物身体的这种颜色叫做动物保护色。
3、游戏"我来帮帮你"
指导语: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小眼睛,可是,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安全的地方,它们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都藏好了吗? 小蚂蚁藏在了哪里?小青蛙藏在了哪里?
小结:小动物们都藏得很好,都能用自己的保护色保护自己,它们说谢谢大家。
4、播放教学资源,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其他方法。
指导语:小朋友们知道吗?动物们除了用保护色保护自己,还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小结:壁虎遇到危险时断掉自己的尾巴来救自己,刺猬会蜷成一个球,敌人不敢靠近,狐狸放臭屁,它们办法可真多。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科常活动,科学活动要求教师的语言更精准、更简明扼要,有丰富的知识的储备及很强的操作活动掌控能力。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我对动物的保护色的知识做了一次认真地功课,因此当幼儿说到某种动物保护色时,都能准确地进行判断。在目标与环节方面,我觉得目标与环节是匹配的,环节是很清晰的,一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动物的保护色;第二个环节就是通过分辨、讨论认识了解哪些动物是有保护色的,都有些什么作用;第三个环节就是经验的迁移,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让幼儿拼图找出动物,幼儿的兴趣很高,操作也很快乐,都能找出动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能细致的观察蚂蚁,大胆的表述。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 、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交*。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小百科: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
3、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硬板纸上有一张白纸,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话题。
1、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气候有什么变化?
2、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辉冬死吗?植物们准备好过冬天了吗?下面,我们带上纸板一起到户外,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冬天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
1、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2、师:请小朋友在指定范围内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
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①观察大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②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③观察小草: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4、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
三、回活动室后组织交流。
师:请小朋友跟同伴讲讲你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四、帮助幼儿了解植物过冬的各种方式。
1、师:冬天到了,落叶树的叶子纷纷掉下来,常青树的叶子仍然还是绿色的';落叶对树木过冬有帮助吗?(减少水分蒸发、落叶能化为肥料、营养树根)
2、师:小草是什么颜色?它冬死了吗?(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发芽。)
3、师:人们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为油菜、麦苗撒上草灰、干粪,把怕冷的观赏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
活动反思:
这样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开心。在老师与幼孩子们的互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体现了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树木的过冬方式,由于这方面的内容知识性较强,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用说教的方式幼儿肯定难以理解。因此在讲解落叶过冬的方法时,我先通过孩子们的感知觉,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具体感知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在讲解蜡质过冬时,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找出结果。在这样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孩子才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孩子们从讨论人们怎样保护植物过冬到自己画一画,并动手为小树包裹稻草,形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感到非常喜悦。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03-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3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