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树叶进行拼图、粘贴,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粘贴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树叶、剪刀、胶水、彩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1、课前可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并进行采集
2、出示树叶拼贴作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形状的树叶,知道他们的大小、形状、颜色不一,可以组合成多种图形。
4、组织幼儿进行拼图、组合游戏。请幼儿将两片或几片树叶组合成不同的图形,说说它像什么。
5、教师讲述树叶拼贴画的方法。根据树叶的`形状选择要拼贴的对象,可根据需要进行修剪、粘贴、添画。
6、开始进行拼贴。教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指导。
7、展示幼儿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纲要》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以此同时我能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由浅入深地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物体下落的不同现象。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初步形象表现能力。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体验物体下落的美。
活动准备:小树叶、纸片、纸条、沙包、手绢、积木、小皮球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流程:
一、小树叶落下来
师:歌曲“小树叶“引起幼儿对树叶飘落的兴趣,幼儿将树叶从高举的手中飘落下来,自由观察树叶落下来的过程,问:“树叶落下来像什么?”“像在舞蹈”像蝴蝶飞……“还有的转呀转呀飘下来”
二、自由探索大胆尝试
师:引导幼儿寻找发现其他物品,(沙包、纸片、积木、小皮球等)进行落下来的尝试,老师重视幼儿的`发现。
1、第一次尝试:请幼儿将手中物品轻轻抛到空中,看它们会怎样?(会落下来)
2、第二次尝试:小朋友互换物品再次尝试,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落下来样子不一样)
3、第三次尝试:请幼儿自由操作比较各种物品下落时的现象是不同的。
三、大胆讲述发现的秘密
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的秘密,并演示一遍看。有的直直地掉下来,有的慢慢地飘下来,有的边转边落下来,有的落到地上会滚动或跳起来。
四、形象表征分类记录老师讲述:这些物品在地球吸引力作用下都会落下来,掉到地上,但落下来的样子确实不一样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继续探索游戏。
课后:
这节课幼儿对树叶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老师发现并引导,设计了“落下来”的游戏课程。幼儿回答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上得很好,幼儿很喜欢。
活动反思:
小树叶一开始飘呀飘呀落下来,就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树叶下落的过程,并生成课题--落下来。这符合幼儿创新的特点,老师帮助儿进行记录和形象表征,形成初步的形象表征能力。"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根据歌词做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能在转圈时不与他人发生碰撞。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
4、学习创编歌词。
二、活动准备:
图谱一份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教师戴上猫妈妈的头饰。
老师:宝宝们,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呀?你们喜欢我吗?愿意和我一起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游戏动作:叉腰、转圈、摸地、学小猫。
老师:宝贝们,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么好玩的的动作唱出来好吗?
幼儿跟着老师学唱歌词“转一圈,摸摸地”。
猫妈妈呀不仅想听到宝贝们好听的声音,还要看到你可爱的动作,可以吗?幼儿一边唱歌词一边表演动作。
2、学唱歌曲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1)一边出示图谱,老师一边按图谱清唱一遍。老师讲解图谱所表示的意思,用歌词说明。圆圈表示什么?泥土表示什么?小猫的头饰该怎么唱?“喵”又该怎样唱。
(2)老师带领幼儿共同演唱2遍。
(3)加上动作集体表演唱2遍。
(4)找朋友演唱2遍。
3、创编歌词老师:
小朋友,我们转一圈除了摸摸地,还可以摸哪里?把幼儿创编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老师:我们除了学小猫叫,还可以学什么叫呢?把幼儿创编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目标:
知道歌词内容,学习随着音乐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2.学会用其他肢体动作替换动作“摸摸地”。
3.初步体验不断变化的歌表演活动带来的快乐。
准备:
配套音乐磁带。
2.幼儿以学会歌曲“转一圈,摸摸地”
3.幼儿围坐成圆形。
过程:
理解歌词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先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和老师一起做。
(1)教师两手叉腰转一圈后,轻轻用指尖摸两下地,再做“小猫叫”。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模仿动作:转一圈摸摸地、转一圈摸摸地、转一圈摸摸地再摔个跟头,喵!
2、回忆歌曲“转一圈摸摸地”师:下面我们一边唱一边做动作教师和幼儿共同演唱“转一圈摸摸地”,并伴着音乐做动作(2遍)活动时注意让孩子动静交替,教师及时鼓励与肯定幼儿。
3、替换“摸摸地动作”,创编歌词。
(1)讨论转一圈后还能做什么动作。
(2)把新歌词溶入到音乐中,并伴随动作
(3)集体练习新动作
(4)边唱边表演
4、结束活动:
替换歌曲末尾模仿动物的`叫声。
一、说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关于音乐要素和音乐经验的积累,他们更加喜欢音乐中的游戏活动,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游戏规则意识,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这些能力,提高幼儿用肢体展示音乐的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教学活动--音乐游戏《转个圈,摸摸地》。
这个音乐游戏通过主动探索游戏玩法,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创编与各系想对应的动作,帮助幼儿总结学习方法。而且该内容活泼生动,易学易唱,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新纲要》中指出:以幼儿为主体,制定相适宜的活动目标,结合音乐活动的特点及自身的思考,我制定了以下的三大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
2、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演唱的内容。
3、在音乐游戏中,感受与同伴一起随音乐边唱边游戏的温馨与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记忆歌词,我准备了一张比较浅显易懂的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学唱歌,同时给创编动作做准备。
四、说重点、难点
此节活动的重点是: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演唱的内容。之所以把这个作为重点,是因为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对于幼儿来说,还是一个有待于加强的过程,还需多多培养。难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玩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节活动教师除了以亲切、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演示法、交流讨论法、启发联想法、情绪体验法、奥尔夫教学法等。每种方法它在教学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本节活动最主要的方法是奥尔夫教学法和游戏法,本次活动主要是奥尔夫音乐活动,所有重在要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展示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音乐游戏的一个过程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完整欣赏一遍歌曲音乐,听之前提要求。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能说出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歌词,并加以理解。
2教师出示图谱,请幼儿看看图谱上有什么图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①边看图谱,边欣赏歌曲第二遍。
②逐句分析歌词,并鼓励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歌词。
③说说图谱上的小横线,代表了前奏和间奏。
这个环节,再次欣赏歌曲,而且是边看图谱边欣赏,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并逐步熟悉歌曲,从而能尝试用身体动作逐句展示歌词,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做准备。其中的前奏和间奏一笔带过,让幼儿有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3整首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幼儿学唱三遍。
①第一遍集体唱;②第二遍一半幼儿唱,一半幼儿做动作;③交换幼儿的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能学唱歌曲。这个环节中仅要求幼儿只唱歌或者只做动作,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4教师示范,幼儿集体学做音乐游戏。
①教师与一名幼儿示范。②幼儿两人一组做音乐游戏。③幼儿三人一组做音乐游戏。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前面一系列的步骤都在为这个环节做准备,所以这个环节也是检验幼儿在之前的各个环节中参与、掌握的情况如何。而且,幼儿集体进行的两组游戏在逐渐地增加幼儿间合作的难度,也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随音乐边唱边游戏的温馨与快乐。
5创编:
除了摸摸地,还可以做什么动作?第一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二段:第一二三句。最后一句。请幼儿开动脑筋想一想,转一圈之后除了歌词说到的动作,还可以做什么?逐句仿编,并尝试边唱边做动作。
6教师总结游戏的玩法。
师:这则音乐游戏可以两个人玩、三个人玩,还可以仿编很多其它动作来表演,下次我们再来玩。该活动之后,幼儿意犹未竟,教师给幼儿继续创编的动力,让幼儿对下一次奥尔夫音乐活动充满期待。
小班教案 篇4
名称:有趣的声音
活动目的:
1、感知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初步懂得保护自己小耳朵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玩具、录制噪声、多媒体制作
重点:感知声音
难点:分辨不同的声音
活动流程:
(一)听音游戏,感知声音 1、多媒体演示:
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用什么听到的?
2、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3、过渡:
前两天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会发声音的玩具,今天,老师先要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玩具发出声音来呢?
再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二)操作练习,分辨声音
1、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摆弄玩具,分辨声音。
2、交流讨论:
(1)你玩的是什么玩具?
(2)试一试:你是用什办法让玩具发出声音来的?
(3)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3、仔细分辨:这两个罐子是一样的啊,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
4、:
原来啊,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哦。
(三)经验交流,保护耳朵
1、播放噪音:什么声音啊?快来快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2、你们为什么都捂住自己的`小耳朵?(幼儿讲述)
3、:
保护自己的小耳朵,所以平时我们小朋友之间要轻轻的说话。
4、除了轻声说话,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耳朵?(平时妈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耳朵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
5、:
我们小朋友和妈妈都有那么多的好办法,以后要好好保护好耳朵,让我们的小耳朵变得灵灵的,能听得更清楚。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小雨滴。
2.了解各种颜色的名称,例如红、黄、蓝、绿等,并能与油画棒相匹配。
3.愿意选择多种颜色作画。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绘画纸、有关雨声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过雨天。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活动教师播放一段雨声的音乐,让幼儿倾听并思考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雨声,有时下大雨,有时下小雨)
二、学习小雨滴的绘画方法
1.教师示范用油画棒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
2.请幼儿说一说小雨滴的绘画方法。下雨了,小雨滴从天空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哪里是下大雨,哪里是下小雨呢?
三、幼儿尝试用油画棒绘画小雨滴
1.幼儿选择一枝油画棒,教师放音乐,幼儿依音乐节奏的快慢,在绘画纸上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下大雨、下小雨的情景。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绘画彩色的雨滴。
四、集体欣赏作品
请幼儿展示作品,向同伴说一说自己让天空中飘下了什么颜色的雨滴。相互交流画线条画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二、编儿歌《水果歌》
老师告诉幼儿要根据水果的颜色来编儿歌。
1、给苹果编。
老师先编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告诉幼儿把老师编的一句和小朋友编的一句连起来,儿歌就编好了。
2、给梨子编。
由老师编第一句: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给葡萄编。
“现在我们给葡萄编。谁来编第一句?”请一能力强的
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6、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7、集体再念一遍,可边念边动作。
三、游戏:水果歌。
请幼儿戴上水果挂饰,练习儿歌。如老师(或个别幼儿)问:“什么水果红红的?”戴苹果挂饰的幼儿则站起来说:“苹果苹果红红的。”戴其它挂饰的幼儿则不可以站起来。
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1.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在语言活动区放置其它水果图片,引导幼儿为它们编《水果歌》。
2.与家长沟通计划
可请家长带幼儿认识更多的水果,了解其颜色,并将其编进儿歌,建议家长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背景
在进行主题活动“豆豆王国”中,提供了有关秋天的种子,开展了“分豆豆、豆豆艺术:等活动后,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豆豆艺术“中,发现所提供的黄豆由于太大,孩子们在粘贴时有些困难,同时,只是单一粘贴相框,对孩子们没有挑战性,粘上去以后容易掉下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这也给粘贴造成困惑,尽管这样,可孩子们仍是很感兴趣。因此,我选择了较小的豆子“绿豆、赤豆”,还为孩子提供了部分由老师勾画好的物体轮廓纸,这样兼顾到了能力差的幼儿,体现了材料的层次性,满足幼儿的创作愿望。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绿豆、赤豆,进行种子贴画。
2、体验创作的快乐。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每桌绿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画了物体轮廓作品、双面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种子贴画”范例。
师:“你喜欢哪幅画?它用了哪些豆豆?”了解可以用一种豆或两种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种豆贴出轮廓,细小的部分用另一种豆。
2、教师示范,勾画物体轮廓,要求幼儿画的要大。
3、教师提出要求:
(1)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纸来贴,也可以自己设计,勾画时要画的大一点。
(2)粘贴时,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拣起来。
(3)全部粘贴后,用手掌轻轻地压一下。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粘贴豆子时,手不要压到双面胶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作品。
活动反思:
由于原来的.“豆豆艺术”是区域化活动,给相片做相框、种子贴画,在提供的材料上没有兼顾到能力差的幼儿,所以在粘贴时豆豆是挤在一起,看不出所贴的物体形象;黄豆太大,粘上去后,当作品拿起来时,却掉了下去,而重新设计、组织的活动,有了较好的效果,当作品贴到柜面上时,孩子们看到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的“轮船、小熊、房子、火箭、蜡笔……真正体验到了创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提醒我们所提供的材料的难度要与孩子日常经验相结合,对幼儿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确的评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要是一个前提条件,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让他们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原来的粘贴相框的活动只是单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线条为主,这一操作任务对孩子已经不再具有挑战性了,这就向我们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要调整材料,作出应答。这正是《纲要》中提倡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小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区分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
了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多吃蔬菜营养好。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认识了常见蔬菜。
(材料准备)图片
重点与难点:知道蔬菜的不同食用部位
教学过程:
说说自己喜欢的蔬菜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吃蔬菜,你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小结:蔬菜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很丰富,所以多吃蔬菜营养好,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要吃。
按蔬菜的不同部位分类
“你们爱吃的蔬菜品种真多,谁知道萝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
“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
“其实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种子,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茎/叶,还有的是吃根,(边说边出示分类筐和蔬菜)这里有很多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呢?”
小结:食用种子:毛豆、花生
食用茎/叶: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油菜、韭菜、小白菜等
食用根:萝卜、胡萝卜、土豆、番薯等
食用花:西兰花、花菜等
食用果实:西红柿、辣椒、黄瓜、丝瓜、南瓜和茄子等
西兰花和花菜的茎和花可以吃。
样样蔬菜都要吃
“这么多蔬菜可以怎么吃?妈妈是怎么烧给你们吃的?”
“蔬菜的做法很多,可以炒、煮、拌、放在汤里……还可以把很多不同的蔬菜放在一起,放一些色拉酱,拌一拌,做成蔬菜色拉,香甜可口,好吃极了,回家可以让妈妈做一做,品尝一下。”
“蔬菜的营养很丰富,能让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而且样样蔬菜都要吃,可不能挑食哟!”
操作包《什么部位可以吃》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4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经典]07-28
(经典)小班教案08-05
小班教案(精选)07-20
[经典]小班教案07-24
【经典】小班教案08-12
小班教案(经典)08-09
小班教案【精选】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