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5 12:48:0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汇编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汇编4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小汽车在不同斜坡上的下滑速度的不同。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天天和乐乐、佳佳和宁宁各自组队,开始了斜坡开车的探索,天天拿着小汽车,放在斜坡的最高处,用力往下一滑,小汽车“嗖”的一下就滑到了桌面上,佳佳也拿着小汽车,放在在他们的斜坡上,松手,小汽车也顺利的滑到了桌子上,这时候,乐乐说:“我们的小汽车滑的快,我们的快,你们的.好慢哦!”宁宁不甘示弱:“不对,天天是用力让小汽车滑下去的,而我们是把小汽车放在斜坡上,让他自己滑的,你们用力的不算,要不我们再来比比,同时松手。”乐乐听了爽快的答应了,这次,乐乐和宁宁各自把小汽车放在了斜坡的最顶端,数“1、2、3”后两人同时松手,之间两辆小汽车同时顺利的向下滑,并到达了终点,宁宁说:“你看吧,我就说,我们要同时松手这样才能比出快慢,我们的斜坡是一样斜的,所以我们两辆汽车同时到达。”乐乐说:“那我们现在来比比不用力看谁的小汽车下滑速度快。”宁宁爽快的答应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之间两组人不停变换斜坡的斜度进行比赛……

  活动反思

  活动中可看出,幼儿对科学探索还是相当感兴趣的,由于经验的缺乏,每个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都不同,就像第一个画面,天天是用力将小汽车向下滑,所以才让小汽车快速到达桌面,可是这一问题被宁宁发现了,宁宁说要在同一高度同时松手这样比才公平,因此在第二次操作的时候天天与宁宁同时松手,发现结果两辆小汽车的下滑速度差不多,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就不停变换斜坡的斜度进行比,这里也能看出两队小朋友对探索有趣的斜坡这一实验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下次可提供些布、沙子等材料,让幼儿选择的空间更多,探索相同的汽车在不同材质的相同高度斜坡上下滑的速度是否一样。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知道这些工具的用处。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注意用时的安全,体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水果刀、苹果分切器、镊子、卷笔刀、剪刀、订书机、鞋刷、笔、梳子。

  2、苹果、小口瓶子、铅笔、纸、本子、鞋子、娃娃等若干。

  3、图片:锄头、蒸蛋器、扫地车、智能轮椅。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苹果想请小朋友吃,你们看看有几个?

  师:只有3个苹果,但我们有这么多小朋友,够不够分?

  师:那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每个小朋友都吃到苹果。

  师:你们是不是想到用刀这种工具来帮忙?老师今天还带来一种工具(出示苹果分切器),这个也是用来分苹果,你们猜猜哪种工具切苹果更快更方便?(幼儿猜想,请另外一位老师拿刀和苹果分切器比赛)师:你们想想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果刀、苹果分切器外,在学习中、生活中你还见到过那些工具?

  2.操作体验,交流分享。

  师:你们讲的真棒,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出示工具),里面有些工具比较危险,你在拿时应该怎么样?现在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你喜欢的工具,然后坐到座位上。

  师: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工具可以干什么?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小朋友用你手上的工具来给老师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困难(介绍操作对象,如:老师想把这个瓶子里的棉絮拿出来)。

  师:你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要注意什么?在使用工具时遇到困难怎么办?现在请你们试试吧!

  师:谁来讲一讲刚才你用什么工具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工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怎么样?

  3.观看一些不常见的工具图片。

  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其他工具的图片,这里面有些工具是我们小朋友不常见的,我们一一看。(出示图片:锄头、蒸蛋器等)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工具,还知道了它们的用途,其实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工具,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明天我们再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已有经验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

  2. 通过对图片的操作去了解不同动物在四季中的习性特点;

  3. 乐意探究小动物并热爱它们。

  活动准备:

  1. 前期知识:已经认识浣熊、青蛙、蝴蝶、海龟、松鼠;熟悉春夏秋冬的特点,认识它们的标记(春天—小花,夏天—天阳,秋天—树叶,冬天—雪花,同课件上一样)。

  2. 课件《橡树湖》;操作匹配板人手一份,动物卡片人手四张(画有四季标记的排序板,青蛙、蝴蝶、海龟、松鼠四种动物在四季中习性特征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 熟悉课件中的四季场景,引出悬念

  1.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做橡树湖。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2. 师:“橡树湖边的春夏秋冬都一样吗?有一些春天里的小动物在冬天的湖边就找不到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二. 听小故事,打开思路

  1. 师:在橡树湖边,浣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根据课件讲述小故事)

  2. 关于故事内容进行浣熊在四季中习性的提问(春天来了苏醒---夏天会外出活动---秋天不停地吃东西补充养份---在树洞里睡觉过冬)

  三. 为动物卡片匹配正确的顺序

  1. 师:“可爱的浣熊是这样过一年四季的,我这里还有四种可爱的动物(出示图片)青蛙、蝴蝶、海龟和松鼠。它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课件关,请小朋友先自由说一说。)

  2. 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底版,上面有春夏秋冬的`标记,每位小朋友为一种动物安排它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海龟在冬天里是冬眠的,就把它冬眠的卡片放在雪花旁边,那么春天海龟做什么事呢?找找看筐子里有没有适合放在春天的标记旁的海龟卡片。”(小朋友进行操作,教师观察他们的匹配情况。每桌胶水,小朋友确定了,就可以把自己匹配的卡片粘牢在底版上。)

  3. 师:“谁来说一说他为小动物在春夏秋冬里安排了哪些生活?”(请小朋友带上他们的匹配作品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小朋友可以有反对意见并提出疑问。教师打开课件进行答案揭晓。)

  4. 师:“把自己为小动物的安排重新搭配一下。”(有条件可以让幼儿上机进行操作。)

  四. 思路延伸

  师:“瞧瞧地洞里有什么?(课件中的‘冬’里点击地洞后会出现一只土拨鼠)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老师将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帖在智慧栏,先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好吗?关于它的趣事可更多呢!”(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教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两块奇妙的镜片,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两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二、第二次尝试:

  引导幼儿发现:凹面镜、凸透镜的特征

  1、教师:两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

  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

  1、教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

  2、请幼儿看看这三面镜子里看到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3、引导幼儿讨论:

  这两面镜子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透镜有什么不一样?

  4、得出结论:

  这两面镜子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

  (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奇妙的透镜》实质上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这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极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时,我考虑到老师和学生合作,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就显得很关键,所以我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见过的镜子说出来并分类。这样可以让学生放松一下心情,问题简单了,方便学生回答。可实际教学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显现出来了,学生随便分组,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把学生引导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类。耽误了很长时间。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自由提出“透镜”的有关问题,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识别出老花镜和近视镜,老花镜是临时借来的,时间匆忙,也没准备出太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可没想到:学生拿到镜子就摸起没完。又耽误了不少时间。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光学这部分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它的现象不便观察,实验不好操作,很多实验都被老师用嘴代替了,而我考虑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画透镜光路图更是学生易混淆的地方,还是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设计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而光学实验应该在暗室中进行,对于农村中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实验,最后我发现:用烧杯装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没有平行光源怎么办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后,透镜怎么放又成了难题,我实施了很多方案,后来发现用一个烧杯,两个同学配合,现象非常明显。由于有了感性认识,透镜光路图也就好理解一些。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对学生以后画光路图有帮助。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课堂上要想学生实验到位,那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就想到时间的安排,由于用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焦距,学生在生活中有体验,所以我决定把它拿到课后进行,但我要求学生会叙述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

  我认为课件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它不应该主导教学,所以我只是做了几个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片。在一天的准备过程中难免出错,加上微机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这样设计的宗旨就是:重视学生过程体验、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考虑得再全面一些。

  3、微机水平亟待加强。

  4、工作还要再仔细一些,再忙也不能出问题。

  5、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