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通过对不同物品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探究,感知水变热与盛水的容器的质量和表面颜色有关。
适用对象:5~6岁幼儿。
活动所需资源:温度计、铅笔、记录图表、四个易拉罐(分别涂上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有盖子)、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
活动过程
说一说太阳的各种用途。
(1)可以利用太阳晒盐、晒衣服。
(2)植物能长得绿油油的、很茂盛。
(3)可以利用太阳取暖。
(4)人们晒太阳能使身体健康。
(5)可以利用太阳能做洗澡的热水器。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温度,哪种测定方法比较准确。
(1)用体温表来测量温度。
(2)用手来测温度。
(3)用活动室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试验后得出用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最准确。)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什么东西做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幼儿讨论。
(1)用塑料罐做个热水器。
(2)用易拉罐做个热水器。
(3)用玻璃罐做个热水器。
试一试,在有盖子的易拉罐、玻璃杯、塑料杯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中加入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什么颜色的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分别涂上黑漆、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的五个易拉罐装上同样多的水,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涂黑漆的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怎样放置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装入同样多的水,加上盖子,放在太阳光下,摆放成不同的位置,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平放的易拉罐水温最高。
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在每个容器中加入同样多的水。
2.每一步实验过程要在同等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主动探索,感知物体会滚动的原因及特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两个海洋球、一大一小圆柱体、方形、三角形积木各一);两大篮各种可滚动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请你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请你仔细看看这些东西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
3、讨论:“刚才玩的时候,这些东西怎么样啦?”(动起来了),“它是怎么动起来的?”(幼儿讲述并上来演示)。
二、幼儿滚动物体,探索会滚动物体的特征及原因。
1、幼儿讨论:这些东西都会滚动吗?(幼儿讨论,教师不做正面回答)。
2、请幼儿把筐子里每一样东西都滚动一下,相互交谈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会滚动,有的东西不会滚动。
3、幼儿讨论;那些物体对滚动,那些物体不会滚动?为什么?(幼儿讨论)
a、请幼儿分别摸一摸会滚动的物体和不会滚动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区别。
b、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圆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讨论:你是怎么是圆物体滚动起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用力推了一下,圆的物体就滚动起来了。
三、幼儿继续操作试验,探索物体滚动时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滚动实验,探索不同物体同时滚动的`速度差异。
请小朋友左、右手各拿一件不同的物体,同时滚动发现了什么?
2、幼儿第二次滚动实验。探索相同物体同时滚动时的速度差异。
请幼儿左、右手各拿一件相同的物体,同时滚动,观察有什么发现。
3、幼儿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幼儿自由讨论)
4、别幼儿讲述并操作自己的发现。(幼儿发言并行操作)
5、小结:同时滚动不同物体,它们的速度不一样;同时滚动相同物体时,用的力越大,速度越快;用的力越小,滚动速度越慢。
延伸活动:探索会滚动物体的其他特征。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观察筛豆子现象,感知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不能将豆子撒在地上或放入口、鼻、耳中。
准备:
1.将两种及以上大小差异明显的豆子(如芸豆、黄豆、绿豆)混装在箱中。
2.各种有孔容器(如筐子、漏勺、蒸笼等),容器的孔径比小豆子大,比大豆子小。容器大小适宜幼儿操作。
3.铲子、勺子等舀豆子的工具。
玩法说明:
幼儿利用有孔容器将混装的不同种类的豆子分类。
指导要点:
1.出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不同的豆子混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们分开”,从而引发幼儿的探索和操作。
2.活动前,帮助幼儿明确“箱是豆宝宝的家”,了解筛豆子要在箱中进行。活动中,对幼儿及时捡起豆子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避免将豆子撒到外面。
3.活动初期,观察幼儿是否有使用工具的意识。若发现部分幼儿用手拣豆子,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关注的.工具、材料。
4.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和操作后,引导幼儿关注用有孔容器装豆子时出现的“漏豆子”现象。用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豆子大小、容器孔径大小与豆子能否漏下之间的关系,如:“什么样的豆子从洞里跑掉了,什么样的豆子留在了筐子里”
5.当有孔容器中仍有小豆子却不再漏下时,观察幼儿能否用晃动、拍打容器等方式促使小豆子漏下去。
6.待全体幼儿都参与过活动后,让分得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使用工具的经验。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的食品,有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活动准备:
木耳、茶叶、饼干、方便面、温水、透明玻璃杯、搅拌棒等。
活动过程: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手)对,老师的'手能做很多事情,它还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现在请你仔细看一二三变,看老师变出什么了?(活动前在大拇指上画出小娃娃)好玩吗?
2.老师还有一个本领,会把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相信吗?现在请你仔细看。
3.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木耳)它们两个一样吗?现在老师要把这两块木耳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然后在一个杯子里放上水,另一个杯子不放水,你们猜木耳会有什么变化?(幼儿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木耳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4.小朋友,我们看了木耳用水泡发后就会变大,这就叫泡发。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经过泡发后会产生变化呢?(幼儿回答)
5.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现在就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他们泡发后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还可以用搅拌棒来搅拌一下帮助它们泡发。
6.我们的实验做完了,那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泡发的是什么?它和没泡的时候一样吗?它是怎样变大的?刚才你搅拌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你来学一学它搅拌时的样子。
7.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变了变了”现在请小朋友当木耳和茶叶,开始的时候木耳和茶叶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老师开始加水了,现在木耳和茶叶怎样了?(慢慢变大了,越来越大,变到最大)现在老师开始搅拌了(幼儿翩翩起舞)。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洞洞是随处可见的,家里、幼儿园、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对孩子来说一点不陌生,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上一些洞洞的名称和功能,知道需要保护它们。
2.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变出洞洞,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已经有一定了解,会唱歌曲《网小鱼》。
2.材料准备:白纸、彩纸、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机、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魔术激趣,发现洞洞
1.用实物引出洞洞。(硬币钻进储蓄罐里)
2.面具上变出洞洞。(教师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纸卷成洞洞。(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
(评析:魔术充满神秘与期待,以游戏"变魔术"导入活动,能让每个孩子很快进入角色,投入到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出示三类具有洞洞的典型实物:可以放东西的洞洞、可以钻进钻出的洞洞、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关洞洞的现象和事物与"洞洞"这个概念链接起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3.观看视频,记录结果。
观看拍摄的三个、四个、五个幼儿手拉手变洞洞的照片,数一数、记一记:3~5个小朋友分别围成了几个可以让大球钻的洞洞。
(评析:个体自己变--两人互动--多人变大洞是活动的重点,不断提高变化的难度,使幼儿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充满探索的趣味,是一个跳一跳的发展过程。孩子创造洞洞,老师拿着大小球钻洞洞,这种有效的师生合作,渗透了大小、数的逻辑、社会性发展等,非常有挑战性。多媒体的适时介入解决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变的洞洞就越多,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是一次提升。)
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游戏:网小鱼。
请小朋友想办法.一起变出一个大的洞洞(手拉手围成一个洞洞网),少数幼儿扮小鱼,在洞洞网里面游来游去,跟着音乐一起游戏。
2.游戏:钻山洞。
请大家动脑筋和好朋友合作,变出能让老师钻过去的大洞。
老师钻过"洞洞",搭洞洞的幼儿就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直到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评析:创设让孩子亲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体验一起合作变洞洞的有趣、好玩,又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洞洞游戏的乐趣。)
延伸活动
小朋友变出了可以让小球钻来钻去的小洞洞,又合作变出了可以让大球钻来钻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变洞洞,还有什么能帮助我们一起变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墙壁有洞洞吗?小朋友去试一试吧!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信号》选自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上册主题六中的《特殊信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本活动注意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了幼儿的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旗子和手电筒创造自己的信号。
活动准备:
手电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知道信号时传递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信号。
难点:幼儿大胆利用工具创编自己的信号。
活动过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导入:
刚才歌曲中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打电话)
小结:原来我们是通过电话与太空传递信息的。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呢?(幼儿自由回答)
2、观看课件对比古代、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现代的进步。
小结:正是有了这么多的信息传递方式,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
3、由电话铃声引出生活中的信号,重点学习不同的信号。
(1)请一老师帮忙打电话,幼儿听到铃声知道来电话了。
告诉幼儿电话铃声是我们知道来电话的一种信号。信号也可以给我们传递信息。
(2)幼儿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信号。
你们还见过或听过哪些信号?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3)播放课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号。
光信号 声音信号 动作信号
幼儿可以集体模拟一下动作信号。
小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光信号、声音信号、动作信号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该做什么或该怎样做了。
4、利用旗子、手电筒创编不同的信号。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旗子,哪个小朋友能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信号?(幼儿自由创编)
出示手电筒,请幼儿创编手电筒信号:一关一开表示遇到危险;传三圈表示我爱你。
5、设计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信号。如:早操信号,入厕信号,午餐信号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戏展现信号的现场应用结束本节活动。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的头饰、皮球、大箱子、小箱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球的大小
老师最近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老师想要把这两个球放在这两个盒子里,谁愿意帮助老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球,并出示两个小盒子)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装球,大球装不进小盒子里,为幼儿制造矛盾从而设疑揭示课题"大和小"。
二、变魔术:感知物体大小
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看哪个皮球不见啦?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我数三声数,我们一起睁开眼睛,看~咦!哪个皮球不见啦?(反复进行)
实际操作,感知物体大小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把手伸出来,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的'手和你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说出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
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大小杯子;大小手套;大小桌子等)
三、玩游戏: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四、玩游戏:大猫和小猫
1、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头饰,引导幼儿辨别大和小。
2、游戏:大猫和小猫。大猫的音乐响起,大猫到猫妈妈身边,小猫的音乐响起,小猫到猫妈妈身边。
五、游戏:小兔子回家
皮球宝宝今天出来玩,可是忘记了回家的路,你们能把他们送回家吗?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皮球,大皮球放回大的箱子里,是小皮球要放回小的箱子里。如果你送错了皮球宝宝们会伤心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排好队,每人拿一个皮球按顺序把皮球宝宝送回家。
六、结束活动:播放歌曲《大大的小小的》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33页。
教学反思
1、有的孩子将小饼干放进大箱子。平时在园利用玩具等让幼儿多次复习所学内容。课件上面吸引幼儿注意。
2、环节清晰,但语言不够精练。应该多思考孩子会怎样说,更加合理的问出自己的问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科学教案07-27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精选)科学教案08-26
科学教案(经典)08-13
【经典】科学教案08-23
[精选]科学教案08-18
科学教案【精选】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