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形的运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形的运动教案1
课题名称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感知、理解和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现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教材在几何方面的内容还较少,再加上二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理解起来会有困难。
难点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时会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
2、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看一看、举一举、判一判、赏一赏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当中进一步理解和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你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平移和旋转。
二、活动探究,深入学习。
1、分一分。
请你用手势来模仿下面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想一想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呢?请把它们分分类。
2、说一说。
物体在做平移和旋转运动时,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请再次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一种现象。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物体的位置改变了。
旋转是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3、看一看,举一举。
课件出示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请同学们看一看,再举一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
1、判一判。
说一说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哪些是旋转的?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反馈。
风扇的转动是旋转。
篮球的转动是旋转。
水滴直直地向下落是平移。
帆船向前行驶是平移。
齿轮的转动是旋转。
鹿拉雪橇向前移动是平移。
火车向前行驶是平移。
(2)说一说下面哪些小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呢?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反馈,课件演示。
2、赏一赏。
出示各种图案,让学生欣赏它们的美和神奇,并想一想,它们是人们怎么样利用平移或旋转变化而来的?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一种是平移,一种是旋转。我们知道了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并懂得了如何去区分它们。
2、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能找到很多有趣、好玩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请你课后找一找并和家人、同学说一说。
图形的运动教案2
教学目标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
(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仔细观察,对折纸的次数和剪出的小人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要想得到16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将纸对折几次呢?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也可课后完成)
小结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图形的运动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运动的原理。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的.运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生: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作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注意什么?
生: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条直线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的过程,称作平移。
生: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作旋转。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即图形翻折),对折后如果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即图形沿一条直线180度前后位置所成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生: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各部分均要用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师: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教案4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征,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动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与用8个方向描述地图上两地的相对位置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的运动及位置有关的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谁能说一说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汇报。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幅不是)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三幅是轴对称图形,而第四幅不是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个体汇报:
生:因为前三幅图通过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图无论怎样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预设
师:大家能从学习过的图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生1: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有的京剧的脸谱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妈妈过年时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凡是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2)复习平移和旋转。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学生互相交流后个体汇报。
预设
生1:推拉窗户的运动是平移。
生2:风车的运动是旋转。
生3:电梯的升降是平移,自行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
生4:……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与同桌交流后个体汇报。
生1:物体平移的特征是沿着一条直线的方向运动。
生2:物体旋转的特征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运动。
生3:……
师小结
2.复习图形与位置。
(1)用方位词描述相对位置。
师:在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
学生个体汇报。
师:同学们还能在操场上找出东、南、西、北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个体汇报。
师:这四个方向按顺时针的顺序应该是什么?
生:东、南、西、北。
师:按逆时针的顺序又应该是什么呢?
生:东、北、西、南。
(2)在地图上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师:除了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外,大家还认识哪些方向呢?
生: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图形的运动教案5
课题名称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轴对称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教材通过举例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看一看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再通过折一折,认一认和说一说,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难点分析“轴对称”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常见,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地操作、实践,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现生活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去讨论,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生活图形进行“折叠”,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仔细观察课本主题图,你发现了些什么?
2.这些游乐场里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从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图形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探究新知
1.活动一:说一说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有哪些特点?
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一样,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对称,也就是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2.活动二:剪一剪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3)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活动三:画一画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画对称轴时注意:线是直的且是虚线,线的两边要出头。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知识应用
一.说一说这些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二.连一连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想一想下面的图形的对称轴有几种画法。
四、小结
课堂小节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认识轴对称: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2.如何画对称轴:画对称轴时注意:线是直的且是虚线,线的两边要出头
图形的运动教案6
设计说明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的旋转现象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能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在师生合作中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知的讲授中,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说出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还原成原图形,在这种学生互相交流的氛围中将每种图形的运动过程说清楚,从而让学生明确图形变换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七巧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你知道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每一个方块都能进行哪些运动吗?
(平移和旋转)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板书:平移旋转)
师:这两种运动你们还熟悉吗?平移和旋转时应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应说清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旋转时应说清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来进一步探索图形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俄罗斯方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既交代了学习目标,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探索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七巧板吗?这有一副七巧板,不过有两个图形很淘气,离开了家。你们愿意用所学的知识把它们送回家中相应的位置吗?(课件出示)
(1)学生拿出方格纸、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移一移、转一转。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3)汇报、交流变换方法。
根据学生的叙述,课件演示变换过程: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图②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
(4)评价:你认为他描述得怎么样?
(5)思考:我们在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时,要说清什么?
教师小结:在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时要说清旋转时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平移时要说清是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6)课件演示,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两个图形的变换过程。
(7)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答出图①先向左平移10格,再向上平移4格;图②先绕直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图②先绕左下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5格,最后向下平移4格)
(8)师小结:图①变换时用的是平移的方法,图②变换时用的是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在变换时找的旋转中心不一样,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就不同。这说明图形变换时,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据要求灵活地选择变换方式。
2.动手操作:(课件出示教材32页下面例题)请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画一画,说说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拿出方格纸。
(1)引导学生先想象图形运动后的位置,再动手操作。
(2)和小组成员交流画法。
(3)汇报总结。
(4)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先找准旋转中心点o,再把短的直角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相对应的线段,接着把长的直角边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相对应的线段,再连接,得到图形B。然后找到图形B的顶点,画出每个顶点向右平移5格后的对应点,再连接,就得到图形c。
(5)教师总结:旋转时,先找准旋转中心,再找准与旋转中心相连的关键线段,通过旋转找到与关键线段对应的线段,再连接。平移时,要找准方向,数清格子,找好对应点,再连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图形的运动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9页情境图及做一做,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核心能力
轴对称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运动”部分的内容,借助生活中对称现象,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慢慢从具体到抽象,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比眼力”的游戏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和操作,会结合实例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通过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判断、连线等练习,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卡纸、彩纸、剪刀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用彩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作品
(二)课堂设计
1.导入:比眼力
思考1:根据看到的部分,猜出这是什么。
活动1:学生根据出示的提示,猜出物体名称。
思考2:为什么大家在猜的时候,最多给出一半就都能猜对了呢?
活动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理由,初步能说出两边一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说一说,学生感受对称的特点--两边完全一样,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做好铺垫。】
思考3: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活动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哪边和哪边一样,尽量说完整。
活动4: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对称的普遍性。】
2.认识轴对称图形
思考4:(将游戏中的图形抽象为平面图形)怎么能一眼看出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
活动5:学生通过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体现两边一样;引导学生利用对折的方法,观察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现象,通过交流体会重合的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思考5:能将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吗?
活动6:学生拿出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自主尝试对折,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折后的情况,进一步体会对折后重合是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比较、语言描述,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体会到对折、完全重合的含义。】
思考6:像这样对折以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你认为轴对称图形的“轴”是什么意思?能指一指吗?
活动7:学生尝试解释“轴”的意思,指出对称轴的位置,跟着老师的示范画出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比较、语言描述,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体会到对折、完全重合的含义。】
3.剪轴对称图形
思考7:这件衣服图案对折后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想要剪出这个图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思考8:剪出来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呢?
活动8:学生交流判断抽对称图形的'方法,用对折的方法验证剪出来的图形。
活动9:小组交流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理由。重点解释为什么要先对折,为什么只画出一半就可以了。尝试用彩纸剪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感受轴对称的特点,明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为后面的巩固练习做好铺垫。】
4.巩固练习
①谁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 √ × × √ √
【解析】考查目标3,能独立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②它们都是谁掉的?用线连一连。
【答案】第一行依次对应第二行的第3个,第1个,第4个,第2个。
【解析】考查目标4,能根据一半想象出完整的轴对称图形,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课堂总结
思考9:轴对称在我们生活中起到很大作用。结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10: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的作用。并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抽象成图形,发现它们对折后完全重合,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点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帮助我们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生活中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课时作业
1.说一说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0 8
【解析】考查目标3,能正确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来,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答案】长方形(2条)、正方形(4条)、圆(无数条)、特殊的三角形(1条或者3条)
【解析】考查目标2,能正确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并考查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剪一剪,剪出一个新颖的轴对称图形。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3,剪出轴对称图形。
2.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一张方格纸,怎样只剪一刀,得到一个十字形。
【答案】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剪一刀。
【解析】考查目标2、3、4: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轴对称知识,培养空间观念。
3.为了建设更美校园,学校需要建造一个正方形花园,花园中还需要设计小路。请你画一张设计图。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3、4,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图形的运动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实例,引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出示图片)想看嘛?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举例。
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三、学习探究新知
1、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板书
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板书: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表和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方向。)
3、我发现同学们眼力越来越好了,并且脑子也越来越爱思考问题了,下面我想再试试同学们的眼力如何?准备好了吗?
(课件)请看大屏幕,请大家仔细观察,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
1)指针是按顺时针旋转的。
2)指针是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不动。(师补充;这个点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旋转中心,用字母o表示。
3)指针顺时针旋转30°,从12到1。(30°你是怎么判定旋转了30°)
(板书:旋转角度)
4)谁能把旋转的这三个要素完整的说一遍。(生答)
接着出示2、3个表,学生观察汇报。(可同桌互相说一说)
4、师: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了吗?(会了)
哦,小精灵看老师难不住你们了,也想考验你们一下,你们能不能经受的住小精灵的考验。(这一次咱们来个同桌比赛怎么样?)
请看大屏幕,仔细读题要求,看谁先拨出来。
咱们拨完以后,同桌互相对照一下,不一样的要勇敢地把手举起来,好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为后面学习旋转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铺垫。)
5、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般要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个方面去描述图形是如何旋转的,那么如果给你一个基本图形,该怎样去画呢?
你们想不想试试?
好,我们拿出提卡1,认真审题哟。
师: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答案不同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条线段的旋转,那如果给你一个平面图形,它又会怎么旋转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借助三角尺探究一下。(我们快速读题要求)
请拿出一个像图上这样的三角尺,摆好方格纸,在方格纸上摆好三角形,按要求旋转,在旋转的时候,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操作。(看屏幕)
注意事项:是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旋转,不是用笔画三角形,不拿笔。
同桌可讨论一下如何旋转?会的同学可以帮一帮不明白的'同学,看我们谁会当小老师,我们要互相帮助。
师:好,同学们旋转好了吗?观察一下你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旋转的?
(设计意图: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下节课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做准备,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
预设:1)我发现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
2)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是怎样判定三角尺旋转了90°呢?
(看三角尺连o点的两条直角边或一条边)
连o点的两条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相同。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
3)旋转后的三角尺,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预备环节,看时间。师:三角形旋转具有这些特点,那其它图形旋转是否也具有这些特点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在方格纸上试一试。
(逆时针旋转90°)生上台展示。说发现。)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纸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纸上操作,为下节课学习例3做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掌握有关旋转的知识了吗?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练习1题找出小图形。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了几个通过旋转运动形成的图案,让学生根据旋转变换的特征判断该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题带阴影的三角形是以原来三角形中的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3题道闸。
(学生举生活实例,问其旋转三要素)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五、谈收获,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妙的旋转无处不在,就让我们带着收获,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的旋转现象,更美的运动吧!
图形的运动教案9
一、教学内容:
教材P83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②过程与方法:
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正确地补充完整轴对称图形。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补充完整轴对称图形,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四、教学难点:
掌握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1条 1条 5条 无数条
2、你能根据对称轴,在方格 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吗?
3、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 第2题的空白处。
应该怎样想呢?
先找到对称轴,再根据轴对 称图形的特点来补全脸谱。
2、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A5格5格A'
第一步:标出点A和点B;
第二步:通过数格找到 对称点A' 和B';
第三步:顺次连线。
B 3格3格 B'
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3、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1) 先找到对称轴左边 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的对称点,再连线。
怎样画得又快又好?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吗?试一试。
(2)应该怎样想呢?
(三)布置作业
1、第84页,练习二十第4题。
2、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3)
3、轴对称的`特点
①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先找到对称轴,再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补全脸谱。
4、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①先找到对称轴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②通过数格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
③顺次连线。
七、教学反思:
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运动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通过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2是在方格纸上,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也就是在方格纸上补全五角星。例2是利用例1的知识解决问题。即先找到图上每条线段的端点,再借助对称轴,找到这些点的对称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称点,也可以画出一个对应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补全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即距离)相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精灵的提问,帮助学生梳理补全的过程,总结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着重从“对称轴的认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情况区分、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这些方面来展开教学。采用直观教具辅助,以引导发现为主,再利用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的`每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
重点: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磁贴多个;长方形纸条;剪刀;4个信封:①各种三角形②各种四边形③正几边形④五角星、五瓣花和紫荆花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1、欣赏、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所创造出的美。课件出示。
师: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都是对称的,有一种雄伟端庄的美。上课前,老师想带大家去各地看一看,好不好?让我们出发吧!对于赵州桥的设计你感受到对称美了吗?这些图片给了我们一种美的享受,那就是对称美。暂时欣赏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2、师: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和探索轴对称图形,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揭题并读题:轴对称图形
3、课件出示:
a、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儿?有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图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引:对折。观察课件的对折效果。 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了。 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b、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用虚线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画对称轴两头都要露出一点。师生共同完成前6幅图。剩下生独立完成,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
c、反馈、交流。
4、师:敢不敢来挑战一下呢?
第一关课件:师板贴图形,完成挑战任务:
普通平行四边形1个、菱形1个、长方形1个、五角星1个。
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说出有几条对称轴。 根据反馈情况逐一标注。 五瓣花和紫荆花图形。
5、第二关课件:正几边形的对称轴。
6、师小结:在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 课件表扬。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新知识。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有方格图的小树图案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主探究。
除了对折,你还能怎样判断它是轴对称图形?大家想想办法。
引: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汇报交流。
课件动态演示证实学生的发现。
先找出2组关键性对称点:A——A’ B——B’ 明确: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
再让学生在书本第82页上找找其他的对称点 c——c’ D——D’ E——E’,照样子说,同桌互说。
每一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对称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5)师小结。数学上可以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实践探究,深化认识。
课件出示第83页例2。
1、自学例2,先想想怎样画得又快又好?学生想对策,再观察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2、汇报。汇报预设:
(1)因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重合,所以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应该相等。
(2)画图时,只要找到左边图形中几个转折位置的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仿照左边的样子顺次连起来就行了。
3、尝试作图。
提醒学生:要充分利用方格纸的特点,用尺子规范作图,并注意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4、展示反馈:两种画法
(1)画出一个对称点就连一条线,最后顺次连成图形。
(2)画出所有的对称点,最后连线。
5、再归纳操作步骤:找关键点——描对称点——连线。
师:还有其他的对称点吗?(引导发现其实有无数个对称点。)要想把图画得既准确又节约时间,我们只要找到转弯处的关键点即可画出另一半。所以在动手画之前,先想好画图的步骤和方法,这就叫胸有成竹。
6、完成“做一做”。
(1)试一试,画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3)作业本第61页第3题:如果对称轴是横着的,你还会画吗?
四、数学游戏,拓展思维。
1、下棋:下满为止获胜,如何取胜。自己先下,第一颗棋子下在正中间,然后对方下在哪里,你就跟着下在哪里。
2、师取出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三次,让学生跟着一起折,然后大家一起画半只蝴蝶。猜一猜剪好打开是什么图案?
学生尝试剪,有两种情况:
(1)4只完整的蝴蝶。
(2)三只完整的蝴蝶和两个半只的蝴蝶。
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复原后加以理解。
如果对折4次、5次、6次、7次呢?剪好打开是几只蝴蝶呢? 找找规律,课后去研究研究,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你们想考考老师吗?给大家两次出题机会,对折10次以内老师可以快速地告诉你答案,谁先问?
五、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再次感受对称美,学好知识,创造更多的美!
图形的运动教案11
章节名称
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策略
轴对称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图形的运动教案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及第33页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
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对折对比。充分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引导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彩纸、剪刀,青蛙、蝴蝶、京剧脸谱、天安门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有一只昆虫欢快的飞舞着,看!它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只有半个身影。“只要你猜对它是谁,它就会出现。”
师: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这只蝴蝶,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再现美丽的动画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老师还带来了三个图形(课件出示:青蛙、京剧脸谱、天安门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吗?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3、教师小结: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动画显示对称的特征(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4、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师: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对称现象呢?你能举例吗?
(1)学生举例,集体评价。
(2)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操作体验,初步认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观察蝴蝶、青蛙、脸谱的图片,发现它们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怎样的?(一样的)刚才是用眼睛观察出来的,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够证明它们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呢?
2、指名回答(对折)
3、分发学具(蝴蝶、青蛙、脸谱的图片),学生对折对比。
4、你对折以后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小结:像这样把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沿着直线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6、“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以上三幅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图片的对折,初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
(二)认识对称轴
1、引导:同学们把你们的图片打开,你发现中间出现一条什么?
小结:这条直线称为折痕,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称轴在数学当中是用一条虚线表示的。(板书:折痕→对称轴)
2、示范画对称轴,强调其长度超出图片。
3、学生画出课本第29页最上面三幅图的对称轴。强调用尺子画
4、集体订正。
四、剪一剪,深化认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教材第29页例1)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为什么要将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为什么只在一边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折痕”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4、学生实践,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了观察、操作、想象这样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五、练习巩固,运用新知(课堂或课后作业)
1、课本第2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1题。
3、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2题。
4、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3题(课后作业)。
小结:对折的位置不同,它们的对称轴位置就会不同。有时候图形的对称轴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六、课堂小结,欣赏对称。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最后,让我们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美吧!
课件出示生活中应用对称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它们吗?
生:美。(课件展示“美”字。)
师:的确,轴对称图形是美的,我们的数学是美的,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美的事物。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设计意图:在欣賞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沿着直线对称→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展示区
折痕→对称轴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教学设计遵循概念形成的“情境引入→观察感知→操作对比→抽象概念→深化认识→巩固运用”这一路径过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沿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这一本质特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学困生在剪一剪和练习巩固中花的时间稍长,影响整个教学的进程,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应强化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是“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不光指形状大小一样,还包括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
图形的运动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是骑电动车到学校来的,你们是怎么到学校来上学的呢?(走路、乘公交车、搭摩托车、搭自行车、搭三轮车┅┅)
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它们在运动。
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
小结: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在运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请你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课件出示游乐场画面(火车、滑梯、风车、跷跷板、缆车、转转盘)。
(2)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给它们分分类吗?
(3)前后4人为一小组,在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交流。
(5)小结:像火车、滑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风车的叶片、跷跷板、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它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6)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小结: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是很多的。
2、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现象。
(1)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物体运动时拍下来的图片,请你先跟着模仿做图片上的动作,一边做,一边想一想这个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依次出示9个平移或旋转运动的图片)
(2)现在老师把刚才的图片再重放一遍,你认为是平移现象的,就做这个动作(师演示:画线);你认为是旋转现象的,就做这个动作(师演示:画圆)
(3)(放课件)生做动作。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现象是旋转。
三、研究平移
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
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来看的呢?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感知平移的特征
(1)你们看这里有一条热带鱼,它就在做平移运动,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条热带鱼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左)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左平移了几格呢?
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有的说它向左平移了4格,有的说它向左平移了7格,那么这条热带鱼到底向左平移了几格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条热带鱼各个部分的平移情况吧。(出示一些点)
(2)我们先来数一数热带鱼的鳍向左平移了了几格?(师示范)哦,热带鱼的鳍向左平移了7格。
谁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热带鱼的尾巴向左平移了几格呢?(请一生上屏幕数:尾巴也是经过了7格)
热带鱼的嘴巴又向左平移了几格呢?请你在你的纸上数一数吧。(都是向左平移了7格)
我们再任意找一个点来数数吧,(就找这个点吧)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哦!热带鱼的每个点、每个部分经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它们都向左平移了7格。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条热带鱼向左平移了7格。
(4)是不是这样呢?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来想像以下,我们把热带鱼想象成在游动,你脑子里的热带鱼在游动了吗?下面我们来跟着热带鱼的游动想象它的平移。现在热带鱼的嘴巴向左平移1格,热带鱼的各个部分怎么样?(跟着向左平移了1格)热带鱼的嘴巴又向左平移了1格,整个这条热带鱼呢?(也跟着向左平移了1格)热带鱼的'嘴巴又向左平移了1格,这条热带鱼呢?(也跟着向左平移了1格),好,就这样往左平移,现在热带鱼的嘴巴向左平移了7格,热带鱼怎么样?(也跟着向左平移了7格)想通了吗?刚才判断这条热带鱼向左平移4格(或其它)的同学想通了吗?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小房子平移图
下面还有一座小房子,你会看它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吗?
你准备怎么看呢?请你自己先在纸上数一数,填一填吧。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多问几位学生)
大家看了小房子的屋顶、屋檐、┅┅都向下平移了5格,我们就可以说小房子向下平移了5格。
(2)火箭平移图
火箭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上平移了4格,你就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4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哦,大家发现要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上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几格。当然,有的同学抓住一条线或一个部分来看也是可以的。
(3)是不是很有意思的,还想来看吗?拿出“练一练”那张纸,上面还有一些图形也请你看看它们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你可以吗?
1、试画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1)(实物投影仪)这里有一个三角形,题目中要我们把这个三角形怎么样?(请你画出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这个三角形大致移到什么地方,请在你的纸上指一指。
具体位置究竟怎样确定呢?
请你先试着画一画吧。(师巡视)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2)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画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2、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请你先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
(生画,师巡视、指导)
3、组图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想送给你们每人一幅画留个纪念,不过这幅画是个半成品,需要你们动动脑,动动手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愿意试一试吗?请你按照图形下的要求画出每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就能知道是什么了,赶快动手吧!
生独立完成。展示作品:一帆风顺。
四、全课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
图形的运动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
学生:剪刀、彩纸、尺子、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到这个字的呢?
生:对称的。
师: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走进对称的世界,和大家一起认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板书题目,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猜字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在教学平移、旋转课程时,学生就可以自然地联系到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在一个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现象。
谈话:我们先欣赏几张图片,并且请你将这些图片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呢?
预设:按照是否对称进行分类。
2、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想现场给大家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剪的,它有什么特征?
生:(折叠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
3、验证课堂开始欣赏的图片,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图片已下发到每个同桌的手中)。怎么验证呢?
生:对折。
4、即时练习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练习题。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印象,然后通过老师剪图形的过程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准确概念,最后通过学生亲自对折课堂开始欣赏的图片,验证自己的判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你想不想自己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呢?开始吧。
1、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2、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
3、观察自己的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打开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都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4、明确对称轴的概念。(板书)
我们把中间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对称轴。
5、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上画出该图形的对称轴。
师:我们把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剪出轴对称图形,目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本环节对称轴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在剪图形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经历对折的过程,其实这就是与对称轴的初步接触,等到学生自己观察得出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其实就是对称轴这一结论时,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对称轴的概念了。最后经历亲自画一画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对对称轴又一层次的理解。另外,这一环节在本单元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如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都为第三课时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对称轴。
【知识扩展】
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圆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作业布置】
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我用猜字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图片,了解对称图形;折一折,验证自己对轴对称图形判断的正确与否,加深理解;合作学习,剪出轴对称图形;探究发现,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四个环节,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虽然能快速的判断出轴对称图形,但不能准确地找出对称轴,证明对对称轴的理解只是表象。
再次设计本课时,我会在教学“对称轴”的环节,加入一个反向练习。如找一个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沿各个方向对折都不能重合,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对称轴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了。
图形的运动教案15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教材92页情境图)说一说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运动方法。(生回答,师板书)
2.导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回顾与整理
1.平移。
(1)什么是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叫做平移)
(2)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
(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电梯的上下运动、抽屉的推拉等)
2.旋转。
(1)什么是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叫做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
(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转动等)
3.轴对称。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预设
生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
生3: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生4: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典型例题解析
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先把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格。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旋转、平移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画图前要先找准规定的旋转中心,即点C,画出线段CA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线段CA′,C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线段CB′,然后连接A′B′,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即为三角形ABC按要求旋转后的图形。最后把三角形A′B′C的每个顶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得到点A″、B″、C′,然后顺次连接这三个顶点,得到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如下图。
解答
⊙探究活动
1.出示探究题目。
有5个同样大小的圆片,用其中4个摆成右边的形状,剩下的一个圆片摆在什么位置能使5个圆片组成轴对称图形呢?
2.小组合作试一试。
3.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预设
生1:要使原图形再摆上一个圆片后成为轴对称图形,首先要确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然后横着、竖着和斜着试一试,最后根据对称轴找到另一个圆片的位置。
生2:摆法一:
生3:摆法二:
生4:摆法三:
(加阴影的圆片表示后摆放的圆片)
【图形的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图形的运动》教案03-29
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04-02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04-08
《图形的旋转》教案03-29
图形分割教案03-25
图形王国教案03-03
《认识图形》教案02-22
轴对称图形教案11-01
图形宝宝找家教案03-28
中班数学图形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