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03 10:15:49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精选(9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在一次玩沙活动时,幼儿光着小脚丫在沙地上高兴地玩着,几个幼儿对沙地上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脚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争论起来。

  ——像火车轨道

  ——像一朵花……

  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议论着,我被他们的议论声吸引住了,对这些脚印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有趣的脚印》活动诞生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从中培养愉快的情绪,喜爱美术活动;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启发幼儿在脚印上创造性地添画,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套绘画工具:水粉颜料、毛笔、彩笔、大白纸;

  2、音乐《小脚》、抹布若干;

  【教学理论依据】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做为教师应给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运用绘画这一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使他们的情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美术活动,并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观察小脚,了解脚的外形特征。

  *让幼儿脱掉自己的鞋子、袜子。

  师:瞧一瞧,我们的小脚上有什么?

  2、玩色游戏:小脚印。

  幼儿同教师在脚上涂上各种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随着歌曲《小脚》音乐,一起在大白纸上随意跳舞,使大白纸上留下各种颜色不同、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脚印。(在活动中,让幼儿尽情地舞蹈,积极调动他们的快乐情绪。)

  3、说一说:脚印象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脚印的不同及颜色的.变化。

  4、引导幼儿用辅助材料作画。如:彩笔、蜡笔、彩色纸等,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添添画画:幼儿自由添画把脚印变成其它物品。

  师:现在小朋友来当魔术师变脚印,看谁变出来的东西最多。

  (2)组织幼儿看小脚印变成了什么?(老师出示幼儿的脚印画,让幼儿欣赏)

  (3)引导幼儿用辅助材料再次动手操作,制作脚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量和别人创作的不一样。

  5、作品展示。

  6、活动延伸:

  (1)和父母开展“妈妈手、宝宝手”的印画活动。

  (2)围绕这次活动,开展其它材料印画活动。如:瓶盖、纸团、蔬菜横切面印画等。

美术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

  能在

  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 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 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

  2、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夸张、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拟人化的卡通作品

  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的塑造与表现。

  教学准备:关于卡通的图片、创作过程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探究拟人化卡通的造型:

  1、组织学生把搜集下马看花图片及实物在各组交流。

  2、研究文具或其他用品的形状、功能。

  3、研究拟人化的卡通形象的色彩。

  4、师生交流资料。

  三、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用品。

  小组交流信息情况并观看世界各地的多样文具及其他用品,引导学生产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爱护学习及生活用品的好习惯。

  四、实践活动:

  1、提示:我们认识的一般学习及生活用品与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设计卡通文具及其他用品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设计才更巧妙?

  2、倡议:个人或小组为自己或他人设计一件新颖有趣的拟人化的卡通文具或其他用品。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作业

  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述,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进行爱护文具、保护环境的教育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掌握创作规律(多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等)。

  借助多种媒体展示卡通形象与学生日常用品外形特征的相互关系,开阔学生思路。

美术教案 篇4

  陶器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彩陶纹饰的艺术特点。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3、 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3、 通过对陶器美的欣赏,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导入:利用图片或幻灯、录相展示各种陶器,让学生欣赏。 提问:老师在初中历史课讲过这些器皿,它们是什么?产生在哪个年代? 答:这些器皿叫陶器和彩陶器。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产生于距今约5000至90xx年的新石器时代。

  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讲 陶器

  1、 陶器的产生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产生与人类知道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讲,制陶可能是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无论是造型、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很显然是各自独立产生的。 制陶,除在造型上的要求外,对黏土及掺入材料和烧制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制造耐高温的炊器,需要在黏土中加入石英砂。另外,对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度左右,制品强度低吸水性强,到了商周时期,烧制温度达到了1100度左右,出现了原始瓷。

  2、 陶器的造型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其造型因用而异,用途不同造型也不同。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a、汲水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尖底瓶(见教材p8)。

  b、 炊器:有罐、鼎、鬲、(yang)、灶等。 c、 饮器:有斝(jia)、鬶(gui)、盉(he)、爵(jue)、角、觚(gu)、杯等(见教材p9)。

  d、食器:有碗、钵、豆、簋(gui)、盘等。 e、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罍(lei)、尊、盆、缸等,其中有盛液体的容器,有盛固体的容器(见教材p8)。

  f、 其他杂器有束腰的圆筒器座,用以放置尖、圆底的陶器,还有覆钵的器盖及其他用途的杂器。 陶器的造型是以实际用途分类的,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中,它们的造型细节差别很大,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同的群体生活方式。

  3、彩陶艺术 制作彩陶的三个重要条件:

  1、首先要掌握颜色的使用知识。

  2、要有较高的烧制技术。

  3、需要在质地光滑的细泥陶上才能显出颜料的色彩感,并且用笔得以流畅无阻。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一) 以意写形 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它体现出制造者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介绍人面鱼纹盆,幻灯)。

  (二) 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 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具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三) 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四) 彩绘纹样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的骨式和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介绍舞蹈纹盆,幻灯)。

  (五) 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 由于彩陶图案有明确的立意,于是有肯定的造型和简洁的艺术语言。动的图案格式给人以强烈兴奋的感觉,使图案具有扩张的力量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直觉吸引力。标志性强则是省略去被描绘物象的不明显的细节特点,而集中地表现具有鲜明特征的形象,使纹样的直观性很强,给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造型和纹样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整体的感受。由于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彩陶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从而有力地表现出氏族社会晚期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和美的观念,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雄浑强烈的表现力(介绍涡纹曲腹盆,幻灯)。

  四、课堂小结:中国的陶器造型和彩陶纹饰是传统艺术的光辉起点,在中国现存的原始艺术中,它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它是最早以造型和彩绘图案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反映出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陶器的意象表现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构成手法;研究造型、纹样图案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法则;研究器形与纹样的美和立体设计的规律;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发展伟大的艺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陶器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复习思考题:

  1、你喜欢我国远古的陶器吗?为什么?

  2、中国远古陶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什么特色?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显形内容与目标

  应知: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应会: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成头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分析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课程资源准备与开发羽毛、彩纸、胶水、剪刀等工具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一、 教师展示老虎、狐狸、蝴蝶的头饰,请学生进行造型设计。

  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威武,狡猾和轻盈神态 。

  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制作头饰的方法。

  二、 结合学生音乐、语文教材中的角色需要,由学生分组选择设计、制作的头饰题材。

  根据实物和教材,学生更深入地落实头饰制作的要领和细节。

  选择材料,分工、合作进行头饰制作。

  三、依据教材和教师的示范作品,其实学生进一步了解头饰的多种创作思路。

  布置头饰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新颖

  选择材料,分工、合作进行头饰制作。

  大胆设计,大胆创新。

  四、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设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结,展示,讲评

  五、学生戴头饰,摆造型,谈创作思路。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培养学生探究制作方法的能力。

  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选题,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体会协作精神,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

  记录学生能够做出各种各样的好看的头饰,有的老师也想不到,只要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制作材料和正确的'引导,他们会给我们意外的收获

  课后反思

  制作出一个头饰对于学生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要做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且想象力丰富的头饰来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他们想也想不到的制作头饰的东西,比如:可乐瓶、树叶、羽毛、毛线等等,学生拿到了这些材料,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于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也就不断地出现,这时,再加以引导,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肖像画。(了解、练习)

  (二)进一提高观察、概括、表现能力。(练习)

  (三)通过画爸爸、妈妈,激发学生的爱心。(初步肯有)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头型和五官的特征,并画出简易草图。

  爸爸、妈妈的照片。

  四、教学步骤

  (1)揭示课题,(2)引入谈话。

  教师问:怎样把人画好?

  教师小结:如何表现人的面貌特征,抓住其特点。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表现内心情感的人物画。

  (2)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头型和五官的特征,(3)并出示照片。

  (三)让学生画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头像或胸像。

  (四)课堂练习。

  (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画。

  (六)作业讲评。

  先对能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的作业进行讲评。讲评可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课后录:培养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感情)

美术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恐龙,曾经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动物还未出现,人类远未诞生,恐龙则由较低等的原始爬行类动物进化演变而成。现又从地球上消亡了,人们为了不断了解恐龙,随着恐龙化石的不断发现和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恐龙的来龙去脉非常感兴趣,有关恐龙的影视、图书更是备受少年儿童的酷爱,使我们感到繁荣的恐龙时代仿佛就在昨天。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的消亡之谜对我们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尤显得神秘而重要。

  在教材编写上,《恐龙世界》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情景再现。其二,想像表现。情景再现选取画家的绘画作品为依据,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场景——恐龙时代是什么样子。画家所画恐龙及场景也是猜想的结果,是依据恐龙遗骨化石还原以及地质历史研究的成果,合理想像而成的。再现场景的主图是英国画家史迪夫·柯克所画,表现了白垩纪早期亚洲河流的一块三角洲地带的生态画面。由远至近画了乌埃哈龙、禽龙、准噶尔翼龙、盘足龙和苏铁树、针叶树及马尾草等。主图之外的各种恐龙是菲利浦·怀特菲尔德等画家所画,有吃昆虫的细腭龙、剑龙、奔龙、甲龙、跃龙和虚幻龙,既为了解恐龙世界设置了一个可信可观的`情景,也为画好恐龙提供了形象参考。想像表现以学生作业为主,加上提示,为画好恐龙及生活环境提供了不同样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大胆想像,也能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

  学情分析

  “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相关的模型、书籍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恐龙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完成一幅恐龙为主题的想象画。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美术教案 篇8

  执教人:齐聪利

  一、教学目标:

  知道树叶是一种可利用的材料。

  学习用绘制方法制作树叶,知道树叶与环境对人类生存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图片、律动磁带、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白纸、手工纸、彩笔、树叶、剪刀、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毛线。

  三、教学过程:

  1、 讲故事

  冬天来了,刮起了北风,呼——呼,天气越来越冷。渐渐的下起了雪。许多动物都躲

  进了洞窟,有的动物开始了冬眠,原始人也感到冷,他们躲进洞窟里,可是还是觉得冷。怎么办呢?有的原始人想出了好主意:他把地上的树叶拣起来,用树皮制成绳子,把树叶穿起来,披在身上。有的原始人把树叶堆成堆,睡在上面,几个人挤在一起,就感到暖和多了。

  我们已经知道,原始人吃的.果子是从大树上摘下的,冬天保温用的树叶是从大树上落下的。树是原始人的好朋友。

  师:你知道树还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吗?

  生1:遮风挡雨。

  生2:阻挡风沙、洪水。

  生3:绿化环境。

  生4:遮太阳、乘凉。

  生5:进行光合作用,给人们带来新鲜空气。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是的,书不但保护了人类,而且维护了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2、 观看

  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树叶,出示树叶。请你们说一说这些树叶的形状象什么?

  生1:像小山。

  生2:像王冠。

  生3:像云。

  美术教案-美丽的树叶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美丽的树叶,

  生4:像眼睛。

  ……

  每片树叶上还有叶脉,他们的走向不太一样。

  你们知道什么颜色的树叶?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褐色。

  欣赏树叶图片,欣赏小朋友的画。(出示课件)。

  欣赏老师制作的树叶。说一说是怎样制作的。

  3、 制作

  利用你身边的材料,如何制作树叶?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树叶,并把制好的树叶挂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大树。

  4、 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去画,认真去画。

  5、 律动

  播放音乐,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 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三、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四、学具准备: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五、教学媒体: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六、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 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1、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2、作用: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 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等不同的答案。

  3、作用: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1、 作用: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2、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三)评价阶段

  1、 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2、作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 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1、作用: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美术教案08-27

美术教案【经典】08-30

(经典)美术教案09-06

美术教案(精选)09-06

美术教案(经典)10-19

美术教案【精选】10-09

美术的教案02-28

美术教案07-20

[经典]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