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8 08:32: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经典(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字。理解“受难、收集、招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安妮对昆虫的喜爱,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和体验安妮对昆虫真挚的感情,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当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来时,就会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活跃在大自然中!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快来跟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蝴蝶、蜻蜓、蜜蜂等)

  2、师:它们都是昆虫。你喜欢昆虫吗?为什么呢?快举手说一说吧。比一比,看谁的话说得最通顺,用的词语最美。

  (出示“我喜欢……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3、师:有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她和大家一样,特别喜欢昆虫,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我喜欢昆虫”

  师:再读课题,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的课题相比,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有一个引号呢?因为这里直接引用了文中的主人公安妮的一句话作为课题,所以要用引号。这也是课题出现的另一种形式。那么,为什么这一课要用安妮的这句话作为课题呢?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习完课文再来回答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师:现在老师将文中的生字藏在生词里,你们还认识吗?来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读词语。(指名读,师生纠错,分组读,齐读。)

  安妮蜕皮简直扁的白网灯蛾短的

  一辈子爱护培养梦见招待客厅

  ②师: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读课文的情况,看看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

  读后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各种昆虫收集爱护招待

  四、学习1、2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感受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一、二两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安妮特别喜欢昆虫?

  2、交流,读悟第一段。

  ①、出示课件:“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同学们,现在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总之,这种被关在瓶子里的感觉很难受。那么,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不愿意。)

  师:这些感觉我们体会到了,安妮也体会到了。因此,每次看到小孩把小昆虫抓走,她都会这样问。

  我们也来问问那个关昆虫的小孩!(请多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如能换位思考、质问、或劝告劝说)

  师: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②出示课件:“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师: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师: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师: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③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方法自己学懂了第一节,你们真了不起!下面大家接着汇报,还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好吗?

  3、交流,读悟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有关语句。

  师: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板书:不管……只要……都……)

  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再指名读,注意后面的省略号,说说她还会喜欢什么样的昆虫?

  师: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师: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4、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师:现在我们来仿照第二自然段说上这样一段话,把一个人的一种爱好说清楚,说具体。

  ①小红真的很喜欢读书。不管是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只要是XXXXXXX,她都XXXXXXXXXXXX。

  ②我真的很喜欢体育运动。不管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只要是XXXXXXX,我都XXXXXXXXXXXX。

  ③我真的很喜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2

  说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

  1、能用简洁的语文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

  说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地1—2自然段,抓住中心句了解主要意思,结合描写安妮具体行动的句子,感受她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激发心中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说学生分析:

  孩子们天真无邪,都很有爱心,也很喜欢小昆虫,但是像文中的安妮那样热爱昆虫的还真找不出来。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喜欢这篇课文,被安妮对昆虫的爱所吸引,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认识到安妮的善良、热爱生命、众生平等的优良品质,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安妮那句发自内心深处的话“我喜欢昆虫”带动更多的孩子们投入到保护昆虫、保护动物的行列。

  说教学媒体: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同学们欣赏各种昆虫的图片,大的蝴蝶、小的瓢虫、长的竹节虫、发光的萤火虫、会飞的小蜜蜂等等。这样就很容易的让学生知道省略号的内容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昆虫的千姿百态,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些什么呀?有一个小女孩,叫安妮(板书:安妮)她喜欢的东西可和同学们不一样,她说——“我喜欢昆虫”(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课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引号?看到安妮这么说,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这些疑问都会迎刃而解的。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卡片检查生字字音。

  ②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收集爱护招待

  4、精读课文,领悟体验。

  (一)精读第1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写安妮救助小昆虫?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安妮是怎样救助小昆虫的?

  (2)安妮说:“如果是你……吗?”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说)。这些我们都感觉到了,安妮更感觉到了,如果你是安妮,你会怎样劝告关昆虫的小男孩?(指名读出劝告语气)。会怎样质问关昆虫的小孩?(读质问语气)。安妮还可能怎样问?(生气、责怪…)。

  (3)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出示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①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②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③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④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⑤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安妮喜欢昆虫,尊重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再次读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安妮救助昆虫,我们已感觉到安妮很喜爱昆虫,那她究竟喜欢哪些昆虫?还是都喜欢?从哪一段知道的?

  (2)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划上波浪线,哪些句子看出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划上横线。

  (3)同桌交流。划好后与同桌交换意见,看你们想法是否一致,能否说出画波浪线或横线的原因。

  (4)全班交流。?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各种昆虫都喜欢从哪看出来?大的想到什么?(出示犀金龟图片并简介)小的?长的?(竹节虫,介绍比铅笔还长),有毛的?没毛的?爬?钻?跳?飞?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可能喜欢什么样的?(有眼、没眼、胖、瘦、花、黑、能发光、能叫、游、勤劳、懒惰、轻盈、笨挫……)总之一句话“只要是……都……”。

  (5)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6)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①“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②“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

  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爱好吧,把爱好写具体。

  (7)小结:安妮真的喜欢昆虫,不是因为它勤劳,美丽,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是安妮的好朋友。一起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齐读第2自然段。

  5、总结全文。

  安妮对昆虫爱得如此真切,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安妮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我喜欢昆虫”。下节课,我们将了解安妮是怎样收集、爱护、招待昆虫的。

  说教学策略:

  1、阅读中让孩子多设身处地地想。

  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也就是安妮救助昆虫这部分,我让孩子们转换自身角色,体会昆虫的受难,如果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玻璃瓶里,会是什么感觉?学生感同身受,联想到昆虫当时一定很难受,呼吸困难、运动困难……从而理解昆虫的“受难”,在安妮眼里,昆虫受到不自由对待就如同受到灾难般严重,不正说明安妮非常爱护这些小生命吗?只有设身处地地想,阅读才能接近与文中主人翁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和体验。

  2、在阅读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谈到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有毛的、没毛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动物来体会。比如,小的自然联想到小蚂蚁,长的想到蜈蚣,有毛的想到毛毛虫,钻的想到蚯蚓,飞的就更多了,蝴蝶、蜻蜓、蜜蜂……这么一来,这原本简单的一段文字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而且学生从中还会了解到我们一般只喜欢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之类,而安妮连毛毛虫,蜈蚣也喜欢,那才称得上“真的喜欢昆虫”。

  3、在阅读中渗透了读中学写。

  仿写训练,我觉得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在孩子们的作文生涯中,三年级是起步阶段,如同婴儿学走路一样,是需要人先扶着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准确把握训练点,让学生仿写,帮扶到位,效果是很好的。课文第2自然段明显采用“总分”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把某方面写具体。我由扶到放,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把爱好说具体”的练习,完成得很出色。

  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化能更有效的体现呢?还有待我去研究和解决。

语文教案 篇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冰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选字填空。(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人自然段。

  (2)小童觉得冰花怎么样?为什么?

  点名读。

  比较:(略)

  (3)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4)尝试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玻璃上开了这么多漂亮的冰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心里会有什么疑惑?小童问妈妈什么?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5)分角色朗读。

  (6)指导看图,说说冬爷爷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冰花,还给田野、树木、房屋带来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范写“说”、“时”。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细心观察冰花,看能不能帮小童找到更新的发现。

语文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我会说”:能正确读出平翘舌音,边鼻音八个声母,并感受它们读法的不同之处,能正确连线。

  2、“读读比比”:能说出每组字的异同处,逐步养成仔细看,认真写,牢固记的良好的`习惯。

  3、“我会找”:能找出图中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那些是走之底。

  4、“我会读”“读读说说”:能正确读出题中词语,会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画鸡》,试总结背诵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绕口令

  2、讲清要领:要想读得快准,就要弄清字的读音

  3、展示和比赛

  4、小结过渡

  二、我会连学字母

  1、出示卡片,齐读,抽读。

  2、齐读题中汉字

  3、教师黑板示范,完成第一组的连线

  4、学生自连二、三、四组。

  5、同桌互相纠正

  三、我会找,学偏旁

  1、板书三点水,走之底,学生自读两个偏旁。

  2、创设情景

  3、出示板贴画。男女比赛找“苹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喜欢当主持人吗?

  二、我会读,学词语

  1、学生自由读,教师强调要求

  2、同桌互读,强调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3、抽学生读,师生评

  三、读读说说,用词语

  1、读句子

  2、说句子

  3、扩句子。

  四、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1教师读《画鸡》,指导学生看图,简介诗意。

  2、学生读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学生背诗。

  5、请背得又快有准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样背下来的,总结背诵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⑷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邻居家种了许多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开满了雪白的'葫芦花,这些葫芦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们正盯着我们看呢!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学生对于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可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使学生生动形象的的感知内容。分角色朗读学生较感兴趣,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研、究、报、选、洋、物左、豪”8个生字,积累“研究、报告、今天、准备、海洋、动物、左挑右选、自豪”8个词语,学习新部首“牛字旁”。学写“研、究、物、选、左”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3、了解丁丁制作研究报告的整个过程,逐步养成乐于探究的精神。

  (说明:本课教学目标突出单元要求,继续以识字为重点。其中第3点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进行细化,即在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具体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么做的”“报告上有些什么内容”这三个要点。)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结合课题学习生字。

  1、教师引言:

  师:什么是研究报告? (板书:研究报告)

  师:人们对一种现象或者一种事物,经过认真地观察、调查等写出的文章,叫——研究报告。

  ( 确定研究对象,做好研究的准备:仔细观察,认真调查等)

  2、学习生字:研、究、报

  研:(注意前鼻音,左右结构的字)

  究:(注意音节中iu在一起调号标在后,上下结构的字,“九”字应先写撇再写横折弯钩。)

  (教师指导:重在识写结合)

  报:找朋友组词:报纸报刊(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先写竖,再写横折钩。)

  3、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的研究报告是丁丁小朋友写的。

  师:一个小孩怎么会写研究报告的?他对什么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补全课题(丁丁的——),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丁丁做研究报告的原因和研究报告的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

  2、学生分节朗读,做到字字音准。

  3、简单讨论:

  (1)丁丁为什么要做研究报告?

  (2)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样的?

  4、学习第一—三节,了解丁丁为什么要做研究报告。

  (1)确定研究的对象:蓝鲸

  (鲸后鼻音,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2)学习:洋

  物

  洋:三点水旁,形声字,揭示三点水的字的一般规律。

  物:学习新部首:“牛字旁”。注意“牛字旁”和“牛”字的书写笔顺的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物

  (3)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兴奋、奇怪)

  媒体出示:

  丁丁一出校门就( )地对妈妈说:“妈妈,快带我去图书馆,我要做研究了!”“做研究?”妈妈( )地问。

  (4)朗读第一——三节

  5、学习第六节,了解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样的。

  (1)读第六节,找到小节中写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

  (2)归纳研究报告分两部分:封面内容

  封面上有:题目

  研究人员

  背景画

  (注意:标题醒目;研究人员可写得小些;图画与内容相符)

  报告内容有:文字与图画(做到图文并茂)

  (3)重点学习:

  ①比较句子的异同:

  蓝鲸一天要吃很多虾,它的心脏很大,舌头也很大。

  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它的心脏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

  ②引导第二句注意:A 用数据说话

  B 打比方

  ③理解“同时”的意思。

  ④体会:写出研究对象蓝鲸的'特点——大。

  (4)指导有层次地、分部分(封面、内容)朗读。

  三、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丁丁研究报告的制作过程。

  1、了解研究报告的制作过程。

  师:那这份研究报告是怎样完成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4、5小节,找一找丁丁在制作过程中做了些什么。

  3、交流:借书

  买书

  看书

  写、画

  4、根据回答,教师作适当归纳。

  媒体出示:

  借书

  买书:寻找资料

  看书:筛选资料

  写、画:整合资料

  (注意:与第六节研究报告的内容建立联系:找了什么资料,写了什么,画了什么)

  5、重点理解:左挑右选

  (1)学习:左(与右相反)

  认识左边(如请学生举起左手,或看看教室的左边有些什么?)

  (2)指导写字:左:撇的起笔位置,“工”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理解:左挑右选:

  ①学习:选(半包围结构,先写“先”再写“辶”,“选的”意思就是“挑”)

  ②组成的词语:挑选

  ③例:左(挑)右(选)

  左(顾 )右(盼 )左(思)右(想)

  左……右……:表示强调同类行为;左挑右选的意思:反复挑选。

  (4)感受丁丁做研究报告的认真态度。(拖着妈妈;钻进房间;认真看书)

  6、有感情地朗读4、5、6节。

  (1)了解丁丁制作这份研究报告很不容易。

  师:丁丁制作这份研究报告可不容易了,还从哪里看出来的?

  (2)交流:

  预设:一星期后:时间长

  第五小节的省略号:筛选、整合、修改……

  一星期里做的事

  (做研究需要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

  (3)看板书:用“先……再……最后……”连起来说说丁丁制作研究报告的过程。

  7、学习第7节

  师:丁丁的研究报告完成了,完成的又是那么出色,难怪他要自豪地对妈妈说(师引读第7节)

  (1)学习生字:豪,结合课文理解“自豪”。(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伟大的成就)的事而感到无比光荣)

  (2)完成课后练习

  丁丁回到家,就一头钻进了小房间,( )地看起书来。过了几天,他( )地对妈妈说:“我可以在班上宣读自己的研究报告了。”

  (3)师小结:丁丁的乐于探究的精神

  (4)学做丁丁:说说研究报告上的内容

  四、回顾课文内容,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回归并梳理文本结构:

  (1)课文不只是写丁丁研究报告的内容,而是记叙了丁丁制作研究报告的整个过程,先写丁丁为什么要做研究报告,再写怎样做研究报告,最后才写研究报告的内容。

  (2)回顾每个时间段里丁丁做的事。

  2、分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制作过程、完成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相关内容。

  3、复习生字新词:

  (1)默记生字:研究报选洋物左豪

  (2)朗读词语:研究、报告、左挑右选、今天、准备、海洋、动物、自豪

  (3)写字:研究选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研读重点段落,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朴素纯美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作者有关生活哲理的提示。

  三、教与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屈指可数的著名女作家中,冰心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一个。她以朴素。流畅的笔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情美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近冰心,再次聆听她亲切的呼吸。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著译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主要译作有:(叙)凯罗·纪伯伦《先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1983年再版),《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59年),《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合译,作家出版社,1966年),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等。

  (四)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思考

  1、《霞》一文,选材上跨越了广阔的时空,表现在

  时间上———————— 空间上—————————

  2、文中说“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仔细揣摩这几句话,回答以下问题。

  (1)这句如何理解?(2)这两句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本文的神聚表现在全文处处围绕对人生的感悟上,且这种感情是不断深刻的。试以说明。

  4、<我的家在哪里?>中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作者为何要在”家”前加”灵魂深处永久的”几个字?

  5、<我的家在哪里?>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认为她真的”一无所有”吗?为什么?

  板书

  <霞>

  眼见——————云翳—————————————霞光

  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所想——————痛苦—————————————快乐

  <我的家在哪里?>

  梦(迷惘的精神)—————————————寻找家

  走过甜酸苦辣的生命路途后,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现——————————————————————寻找灵魂永久的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精选】语文教案12-29

(经典)语文教案10-30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下册教案02-17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