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七课《回声》

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七课《回声》

时间:2024-03-25 07:20: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七课《回声》

  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七课《回声》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材分析

  1.无伴奏合唱《回声》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2.管弦乐《羊肠小道》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3.歌曲《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4.歌曲《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回声》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的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8、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三、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二、复习力度记号的知识,并且运用到演唱当中去。

  三、学习新的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二、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大家策划创编。

  文章录入:骆春霞责任编辑:jtf

【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七课《回声》】相关文章:

回声的教案03-04

《回声》的教案03-06

《回声》教学反思03-08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学计划13篇03-25

苏教版第七册教学反思04-15

小学音乐教案03-01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7

小学音乐说课稿(荐)09-19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11-09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