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
“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2、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1、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图片。
2、有条件的地方,带领学生玩一次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
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评议。
3、课文讲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四、学习生字、词
1、指名学生读。
2、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3、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看图,说图的内容,读一读:
⑴
说图上是一片什么景象?
⑵
指名读第一节:
(引导学生读准轻声。)
2、看图说图意,读第二节:
⑴
雪孩子怎么样?
⑵
男生读。
⑶
学生评读:
(引导学生读出
“漂亮”
一词的喜欢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有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看图、说图、朗读
1、交流三自然段:
⑴说图意。
⑵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
(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⑶理解又唱又跳:(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⑷说一说又( )又( )的词语。
⑸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三、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四──七自然段
1、教师指导,读出语气的变化。
2、小组质疑,互帮互学。
3、小组比赛读。
四、师生对话,学习八自然段
1、雪孩子化了,上哪去呢?(用本节中的一句话回答)
2、指导朗读: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话训练:假如你是小白兔,你的好朋友雪孩子为了救你自己却化了,你除了赞美他之外,还有什么要对他说吗?
(学生自由说。)
4、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5、全班配乐朗读。
五、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两个字: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2、学生练写。
3、展示作业本,互相评议。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语文七色光一”包括形近字和近义词选择两道基础知识的练习题;两道日积月累的题目,一个是词语积累,一个是古诗词的积累;还安排了知识窗和语文实践活动。这些内容多时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意知识的扩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4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
1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1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窗外事材料的搜集。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题和第二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字形,不写错别字。
2通过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同目标。
教学难点:第二道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流程:
1辨析形近字组词。
首先让学生看看每组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组词。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防止混淆和用错。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学生提高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这个子的意义有关,叫形旁;一部分和这个字的读音有关系,叫音旁。如“圆”,“口”表示形,“元”表示读音。对形近字的区别主要在意义上,所以要在意义上加以区分。如“惭”的形旁和心里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2、引导学生用词要准确,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养成用词要推敲的好习惯。
第一句:选“负”,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到“负”和后面“一纵一纵,使劲儿“相吻合,可以看出太阳生气似的奋发向上的情景。
第二句:选“镶”更符合当时太阳躲在黑云中,从黑云边上透出光的情景。
第三句:选“烧”,通过读让学生感觉到天空是变化的。感受的准确性。
第四句:选“沉静”,通过读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安静”是指环境而言;“冷静”是指一个人的情绪而言;“沉静”是指沉稳心情。
第五句:选“映”,“映”体现海的特点,水天互相映衬。
第六句:选“享受”,温暖一词只能用“享受”一词来修饰。
作业:搜集有关形容日、月的词语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日积月累”、“知识窗”、“窗外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2、通过“知识窗”和“窗外事”使学生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日积月累”和“知识窗”的学习
教学难点:“窗外事“材料的搜集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词语的积累:首先让学生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记下优美的词语。然后记住书上给的词语。
(二)诗句的积累:
(1)有感情的读书上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诗文意境。
(2)让学生找到原诗、原词读。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李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李商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三)了解古代作品中对太阳、月亮的别称。并记住这些别称,以便今后学习。
太阳(白驹、赤乌、金乌、曦和、阳景、光朱)
月亮(婵娟、玉桂、太清、蟾宫、银盘、玉兔)
(四)学生搜集到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例子进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深邃的读书精神,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教具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中每则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2、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3、整体感悟
(一)生字: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gdài不悱不发fěi举一隅yú奕之为数yì辟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 气势磅礴 广袤无垠 干戈扰攘 浑然一体 捍卫忠贞 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 泳 抢 员
瞩 脉 沧 贞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 铮 响 嗬 渤 海 嘉 峪 关 纵 缰 驰 马
广袤 盔甲 干戈 扰壤殷红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板书设计:
城楼
2、山海关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学习给对话加上冒号、引号、顿号、句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
2.学习质疑,解疑。能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地球清洁工。练习改写对话的表示形式,学习整理学到的科学知识。
3.知道海鸥、乌鸦、鱼儿、榆树和风保护地球环境的作用,认识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建议:
(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细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介绍了几位地球清洁工?分别是谁?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这样设计使学生既感知课文内容,又进行语言的训练。)
学生同位互相学习汇报:
第一位地球清洁工是:海鸥。海鸥把大轮船上旅客丢在海里的面包、饭菜和漂在水面的`死鱼什么的,统统吃掉了。
第二位清洁工是:乌鸦。乌鸦在啄食地上的蝇蛹、地蚕、腐肉什么的,把大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第三位清洁工是:鱼儿。鱼儿看到那些破坏水质的微生物,马上清除掉。如果没有鱼儿,河水会变成污水。
第四位清洁工是:风。风能驱散地球上污浊的空气,让地球保持清新的空气,为人类做些有益的工作。
学生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最大困难是转述课文中的话,把课文中的“我”,要用文中的人物人称直接代替,教师应指导学生练习把话说清楚,语言简洁准确,练习填写书后第二题。
(二)、深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比较:海鸥、乌鸦、鱼儿、榆树说的话的内容及几个意思的先后顺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进行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2)小组去掉提示语练读课文,直接读人物的语言,教师随机鼓励学生背诵积累。
(3)组织学生小组排演童话剧《地球清洁工》,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评委。
(三)、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A)召开“保护地球环境”的讨论会。
(B)制作“保护环境”公益广告牌。
(C)进行专题研究活动。如:主题为《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让我们的津河更美》等,撰写研究报告。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按劳取酬的道理,从中明白做人要有自尊的道理。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通过外貌、动作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
理解“尊严”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生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课题——《尊严》,你能说说你理解的'尊严是什么吗?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
尊严是你灵魂中的一部分。尊严是你活着的象征,人因为有尊严才会被人敬畏。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名为《尊严》的课文,看看它都说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事?
2。作者介绍:作者李雪峰,河南省西峡县人,生于1967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读者》第一届、第二届签约作家、《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报刊专栏作家,国家版权中心签约作家,教育部课题组十一五文学专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下册教案02-17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3
语文教案[精选]08-1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9-04
(精选)语文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