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07 16:56:0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

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后记

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P30~3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找出计算的规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

  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交流,体验合作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讨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故事。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2、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高涨初步感受到规律的存在。

  二、自主探索,掌握规律。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算一算”并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1)学生口算结果,随机显示主题图片。

  (2)强调“50×10、30×20、12×40、120×40”的计算,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50×10表示50个10相加,看数位表是500、50×10=50×2×5=10 0×5=500。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每个学生都算一算,特别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分组出示有规律的算式。

  第一组:5×1、3×2、12×4、5×10、3×20、12×40。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上述算理的基础上,再探索每组中两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

  第二组:5×10、3×20、12×40、50×10、30×20、120 ×40。

  第三组:5×1、3×2、12×4、50 ×10、30×20、120×40。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发现的规律吗?现在让你来算“150×30”的话,你想怎样算?

  设计意图:“150×30”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明确:先计算15×3=45,再添上原来乘数中被省略的.0,即150×30=4500。

  2、试一试。

  问题一:你能根据所给的算式按照规律写出几个算式吗?6×3=15×4=18×2=

  生:生汇报6 0×3=6×30=60×30=。

  师:通过写算式我们发现,可以在第一个因数后面添0,或在第二个因数后面添0,也可以同时在两个因数的后面添0。

  问题二:根据16×3=48,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16×30=160×3=160×30=16×300=。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1: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一个0。

  生2: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一个0。

  生3:先算16乘以3等于48,再在48后面填两个0。

  生4:先算16乘以3等于4 8,再在48后面填两个0。

  三、初步应用,小结方法。

  1、算一算。(教材第31页“练一练”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校正错误。

  (1)这道题能看懂吗?请独立计算后把得数填在表格内,有困难的同学请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2)练习反馈。

  2、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先把乘数中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练习,熟练提高。

  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的观察、交流,归纳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接下来我们利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找规律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找规律》的说课稿11-18

找规律的说课稿12-20

找规律说课稿12-27

《找规律》说课稿01-12

《找规律》教案02-23

《找规律》教学反思07-17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07-05

《找规律》教学设计03-05

找规律教学反思02-23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