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15 10:27:58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六的第6-13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

  a+ba×(b×c)

  (a+b+c)b+a

  (a×b)×ca+(b+c)

  a×ba×cc+b×c

  (a+b)×cb×a

  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黑板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

  教师: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做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再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3、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六的第11题和第13题。

  (1)第11题,做题时要让学生特别明确口里填的是同一个数后,提问:

  “等号左面的式子还能等于什么?根据是什么?”教师板书:3×口十2×口=(3+2)×口。

  想一想,5乘以什么数的积仍是这个数呢?“

  (2)第13题,是两个数的差同乘以一个数的规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依照乘法分配律类推,再提问:

  “等号左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

  “等号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

  教师: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起来,就表示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结果不变。

  “你能不能再用两个其它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规律?”

  四、作业

  练习六的第9、10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2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3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7教时备课日期11月8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学习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作业

  1.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什么叫乘法的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3.口算:

  15×2×12=25×4×17=35×2×9=

  125×8×3=45×2×8=4×15×13=

  4.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板书课题)

  1.学习例3

  (1)出示例3

  (2)学生讨论:如何计算能凑成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

  (3)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

  (4)指名学生板演。

  (5)请板演者讲讲是如何想的?

  2.学习“试一试”第1题

  (1)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3.学习例4

  (1)出示例4

  (2)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学生试着完成,指名学生讲方法。

  4.学习“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1.练习十七第5题。

  2.练习十七第6题。

  练习十七第6、7题。

  课后感受

  在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生们学得还算不错。

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答应用题的-般步骤,提高脱式记算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有的题要求学生说一说有没有简便算法。)

  2.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88页第(九)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四则运算指的.是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哪些是第一级运算?哪些是第二级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三条规定。)

  2.做教科书第151页第1题。

  先请四名学生说出这四道混合运算式题应当按什么顺序计算,再让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错误,注意纠正。

  三、复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51页第2题,教师巡视。做完后,请-、两名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用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复习应用题

  1.教师:“解答应用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在每个步骤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指名学生简单地说-说。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51页第2题。教师巡视,要求学生用最近新学的方法写出检验过程(即把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往回倒推的方法检验)

  3.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并画出线段图。然后,结合线段图逐个分析这三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教师归纳:“这是有关联的三道题,最后要求的问题是柑同的,第一个条件也都相同,只是其余的条件不同。有的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有的需要先算一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有的需要先算两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通过画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答步骤。解答以后,还要进行检验。通过以上的检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三道题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十六的第1-5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5

  一、单元要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二、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课时划分(9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1体育场1

  练习三1神奇的计算器1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1

  数学阅读计算工具的演变1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1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1

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2、使学生会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或复名数。

  教学重点:

  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化成低级单位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我们学过的计算量单位有哪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货币单位

  1元=10角1角=10分

  二、新授

  1、看书自学P138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自学你看懂了什么知识?能举例说明吗?板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师:在实际计算时,对于单位间进率是10、100、1000的名数,根据需要,有时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维单位的名数;有时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维单位的名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

  2、教学例1

  (1)0.45是多少厘米?

  师: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把米数,也就是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级单位名数。)

  你是怎样想的?(先想1米=100厘米,再想:将改写的'米数乘以进率100。

  师:乘以进率可以怎样计算?(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2)0.36千克是多少克?

  师:可以怎样想?(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要乘进率1000,只要把0.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所以0.36=360克。

  (3)小结:说说如何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

  得出:一想进率,二乘进率,三根据进率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数。

  3、试一试:

  (1)0.34米是多少厘米?

  (2)6.06吨是多少千克?

  (人人练习,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教学例4

  1)1.34吨是几吨几千克?

  师:这题要求的是什么?(是把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化成复名数。)

  可以怎样想呢?先请学生讨论。

  反馈得出:整数部分是1,就是1吨,小数部分是0.34吨就,想:1吨=1000千克,1000×0.34=340千克

  所以1.34吨=1吨340千克

  2)2.5平方米是几平方米几平方分米?

  学生自已练习,反馈校对,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小结:先学生讨论如何把高级单位名数化成复名数。

  得出:整数是几,就把这个数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小数部分进率扩大相应的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

  5、试一试

  (1)6.4厘米是几厘米几毫米?

  (2)7.05千克是几千克几克?

  三、巩固练习

  1、填写

  0.84米=()厘米0.06千米=()米

  0.5千克=()克4.05吨=()千克

  0.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8平方米=()平方分米

  1.25米=()米()厘米

  4.3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吨=()吨()千克

  5.04千米=()千米()米

  2.8厘米=()厘米()毫米

  1.9千克=()千克()克

  2、判断:

  (1)8.2吨是8吨2千克。()

  (2)7.04千米是7千米4米。()

  (3)0.36千克是360千克。()

  (4)1.34吨是1吨360千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案7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xx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x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板书:4y=xx)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xx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xx)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xx)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t;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p104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展新知

  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寻找所摆三角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方法

  1、鼓励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并加以对应,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达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2n+1。

  (1)2×26+1=53(根)

  (2)2n+1=63,2n=62,n=31,能摆31个三角形

  2、通过列表、观察图形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列出算式来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数,从中发现规律。在每个算式中,都有加1,一个正方形3×1再加1;2个正方形3×2再加1;3个正方形3×3再加1,从而推出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是:3n+1。

  (1)3×12+1=37(根)

  (2)3n+1=46,3n=45,n=15。能摆15个正方形。

  三、解决问题

  利用上面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找出摆八边形的规律

  (1)、摆一个八边形,需要7×1+1=8根小棒,摆2个需要7×2+1=15根小棒,摆3个需要22根小棒

  (2)摆n个八边形需要7n+1根小棒。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别应用倍数和因数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熟练地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2、在练习、交流、辨析及涂色等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该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判断。

  复习倍数和因数有关的知识,为今天的熟练地进行做好准备。

  1、引导回忆

  设问:3的倍数有哪些?27的因数有哪些?

  设问:怎样来判断同时是2、5、3的倍数?

  设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组织小组交流: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导入:今天我们就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3、独立在草稿上写出3的倍数和27的因数。

  回忆有关数的特征。

  应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解决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倍数的知识来解决相应的日常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6的倍数和2、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倍数关系的传递性。

  1.基本练习

  (1)组织完成练习六第1题

  1、组织独立选数写算式,同桌交流其中的倍数和因数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个别反馈。

  3、设问:能单独说某数是倍数还是因数吗?

  (2)组织完成练习六第2题

  1、组织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2、组织反馈并交流判断理由。

  3、设问:同时是2、3、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3)组织完成练习六第4题

  1、组织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

  2.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完成组织完成练习六第3题

  引导猜测,然后反馈思路。

  3.拓展练习

  组织完成练习六第5题

  组织学生独立按要求涂色,然后组织反馈想法。

  设问:6的倍数都是2和3的倍数吗?2和3的倍数都是6的倍数吗?

  归纳:6的倍数一定都是2和3的倍数,可2和3的倍数不一定是6的倍数。

  1.独立选三个数组成一道乘法算式或一道除法算式,小组说一说。

  独立思考交流“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指名反馈。

  按要求完成,思考交流。

  独立填写后个别反馈交流填法。

  独立按要求在方框填数。

  2.独立猜一猜哪种盒子能正好装完,说明理由。

  3.独立把表中6的倍数涂上颜色,思考交流

  讨论: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所以6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为什么?

  通过本课练习,学生进一步感悟了2、3和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更灵活和熟练了。

  全课小结

  总结反思回顾,进一步强化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

  1.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2.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相关习题。

  1.各自交流。

  2.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数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分别总结出本单元所学习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以及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算理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0的'乘法,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怎样来乘。末尾有0的乘法要怎么乘。

  独立思考

  举手回答。

  二、口算

  创设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同时选出“计算能手”。

  完成书上第7页第1题。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做。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书上完成口算。

  2、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中20×50013×300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三、竖式计算

  260×1467×189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乘数末尾有0呢?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随堂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4、在随堂本上列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口答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一第3题

  怎样算每小时出生的婴儿数量?为什么用140乘60?

  2、第4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京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

  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2、交流

  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2、交流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六、作业设计。

  一、填表。

  乘数

  395

  46

  234

  78

  乘数

  124

  38

  302

  147

  积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45人。如果学校组织四年级同学看一场足球赛,已知每张门票16元,买足球赛门票要花多少元?

  2、一辆卡车装了44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25千克。这辆卡车一共装了多少千克大米?合多少吨?

  教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熟记小数的数位顺序,正确比较小数大小,并运用小数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3.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备注

  1.复习小数数位顺序,分清每一个数位和计数单位。

  2.正确比较小数大小:

  0.05○0.58.02○8.2

  4.1○4.090.28○0.3

  3.把下面各数按大小顺序填在□里。

  (1)5.140.51451.45.4

  □<□<□<□

  (2)0.80.810.8010.108

  □>□>□>□

  4.书上第1题:填空

  (1)独立完成

  (2)同桌互批

  (3)反馈错误较多的`题目加以指导。

  5.复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要点:

  (1)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2)简便计算时要尽量“凑整”

  6.独立完成第3题-第5题

  7.反馈练习结果,尤其是简便计算题中每一题是如何简便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8.解决问题:运用小数的知识提问并解答。

  第6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背数位顺序表,明确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并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里面的角),它有几个内角?(三个)出示纸片,那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出示课件

  2、提出问题,为后面做铺垫。

  现在有3个三角形(出示课件),直角三角形说:“我是直角三角形,我的内角和最大”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比你们三个角都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锐角三角形说:“我虽然是锐角三角形,但我的个头最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孩子们,它们这样吵起来可不是办法呀!你们可知道它们谁的内角和最大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证明给他们看。

  二、新授

  1、任意画不同的类型的三角形,算一算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就画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算一算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们有三大组,为了节约时间,每一大组画一种又分几小组,三人一小组,一人画,一人量,一人记录。(小组合作,画图,量角,记录,计算)

  指名汇报结果并板书(至少一种一个板书),有不同意见的举手,相差1、2度很正常,量角会有误差(你们完成的又快又好,因此可见小组合作很到位)

  师出示一个大直角三角板,请大家算一算这个三角板的内角和是多少?

  (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大的',都是180°,仅仅一个实验还不能让它们心服口服,下面我们再来做两个实验,让它们心服口服)

  1、拼一拼,折一折

  孩子们,我们又活动起来吧,拼一拼折一折,让它们看一看,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拿出一个三角形(不管形状),撕下三个角,然后拼在一起(注意三个角的顶点要在同一个点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拼成了一个平角,这一点就是平角的顶点)

  我们再拿出一个三角形,折一折(注意科学的严谨性,折的时候不留很宽的缝隙)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个三角形还是组成了一个平角)

  通过这三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不分形状,不分大小,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此时,这三个三角形还争吵吗?它们都心服口服了。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轻而易举就平息了一场争吵。现在你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呢?

  三、练习

  1、抢答游戏(答对的给你的那一小组加一分)

  ①

  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②

  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是多少度。

  ③

  这个小三角形再分成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④

  三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智慧角

  3、判断(用手语表示)(哪个小组同学全部举手,就由哪个小组回答,口说手划答对加一分)

  4、知识扩展

  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小朋友发现并提出来的,当时他只有12岁,比你们大一点点,真了不起,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帕斯卡)

  出示课件

  孩子们,其实你们跟他们同样聪明,以后,我们就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和规律,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孩子们加油吧!

  四、总结

  任何一个三角形不分大小,不分形状,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2、会用生活周围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图片:

  问: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中国),没错,就在中国举行,届时,我们的首都北京会迎来亿万宾客,这幅图像是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它的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0万观众。

  这里,20万平方米,10万都是很大的数字,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数据,而且有的数据还很大。

  出示一组收集到的数据。

  1、海洋里各种鱼虾的种类超过15亿种,每年我们从海洋里捕捞约1亿吨鱼虾。

  2、我国冰川和永久性积雪的覆盖面积约7亿平方千米。

  那么,你能真正体会到大数的实际意义吗?你知道20万平方米有多大吗?

  二、探索新知

  1、学生根据课本实际情景图的要求“估测班级教室的面积,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20万平方米呢?”,小组活动。

  2、引导学生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估测自己所在的教室的面积。

  1万平方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

  20万平方米呢?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全班交流

  3、课前要求学生统计好:我们学校的学生数大约有多少?大约有多少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数才达到1万人?10万人呢?

  4、小组讨论

  你们小组能怎样描述10万人,怎样描述20万平方米?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验证。

  三、知识应用

  1、你不间断地从1数到1亿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谈论怎样估计。

  (1)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一说数学书的某一页的字数,根据自己的估算,1万字大约要几页?

  3、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估计什么?

  四、小结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 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 6.03十8.47= 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 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 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 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 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 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 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 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 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 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 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 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 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 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 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26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02-13

四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04-04

四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04-07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04-02

四年级数学教案:直线、射线和角04-07

分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数学教案04-10

商的近似值四年级数学教案04-04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数学教案01-17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数和复名数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