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闰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年闰土教案1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预习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你们瞧,(出示画面配乐)[师朗诵第一段]。生谈感受。
2、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
3、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就是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4.同学们一起和他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少年。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好,开始吧!
2、请浏览完的学生举手回答,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
先写了(回忆),我和闰土的第一次见面,这叫初次相识(板书:初识)。然后写了我和闰土在一块儿相处的过程,(板书:相处)。最后写了我和闰土分开那叫离别(板书:离别)。
同学们,课文正是按照这四部分来写的,
我们都知道在这四部分当中,相处是写得最详细的。好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闰土对我说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写在边上。(①雪地捕鸟(②海边拾贝)(③看瓜刺猹)(④看跳鱼儿)
同学们,这些有趣的事,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经历过的,没看过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叫什么事?(希奇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词都理解得很好。[板书希奇事]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希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生谈想做的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写的这四件事,有什么特点?(①鲁迅先生都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突出闰土的品质。)(②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详细写,海边拾贝和看跳鱼略写。)
3、学习看瓜刺猹
(1)那么文中最详细写的又是哪一件事?(看瓜刺猹)(出示对话)请看,这就是文中的我和闰土看瓜刺猹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在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那是你心灵的共鸣,开始吧!(生读)
(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觉得看瓜刺猹的对话中,哪里最有趣。(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把你的整个身,整个心都投入进去,看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师评价)这猹也太狡猾了,一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体会看瓜刺猹的有趣。(生读)师相机指导:①好奇呀!(管贼吗?)十分的好奇!(管贼吗?)继续。②不,声音太大,会把猹吓跑,月亮地下,读(生读)③这次好多了,但“捏”字,读得还不够轻,“捏”能换成其他的词吗?来,请你换换。(生讲)捏的动作很小,很轻,动作大了,猹就跑了。鲁迅先生用词是多么巧妙啊!再来读,月亮地下(生读)。④担心啊!(生读)十分地担心(生读)⑤快刺啊。(生读)
(4)现在,我们把两个小伙伴请到现场(出示图片)你知道哪个是闰土吗?为什么?(戴黑帽的是闰土,戴红帽的是我,因为闰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那就请同桌之间,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分角色来练习练习。开始吧!(生练习)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再读第一段
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多么有意思的看瓜刺猹。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放音乐,出示第一段)读。(生读)
小结: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机智勇敢)刚才我们怎样学习看瓜刺猹的(先自读找出有趣的地方,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体会闰土给我们的印象。
也正因为这样,才更使我难以忘怀,但是令我难以忘怀的又何止这一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希奇事,用书上的一个词就叫做(无穷无尽)板书:(无穷无尽)既然闰土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端好书,去分享闰土带给我们的那些稀奇的事和快乐吧!
(1)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雪地捕鸟的对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把描写闰土的动作词用△划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谁来说说(生汇报动作词,用红色显示)(生谈体会)顺序性、准确性。是的,这就是鲁迅先生文字的魅力所在。
(3)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看瓜刺猹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闰土的'品质,雪地捕鸟则主要采用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
(4).指导朗读。我想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和闰土去捕鸟了,我们沙地上,读(生读)
5、学习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
我们再到海边拾贝,我们日里,读(生读)潮汛来了,快看,是跳鱼,我们沙地里,读(生读)。
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见多识广)
理解我对闰土的讲的稀奇事的向往,假如我没有见过闰土
6、学习16段.
1)我仿佛感受到了闰土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也难怪鲁迅先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出示两段14段与16段)。
2)在这两段话里,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一起看吧,(出示图片)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从这幅图片当中,你能够想到一些词语或名言警句吗?(①我想到了井底之蛙。)(②我想到了笼中鸟。)(③我想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④我想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是的,你们所说的都是作者鲁迅先生心里所想的,也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3)(出示句子)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再读这一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来,我们合作来读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生接)闰土在雪地捕鸟时,(生接)闰土在海边拾贝时(生接)闰土在海边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希奇事时,而我,却只看见四角的天空。[板书: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吗?
14、同学们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当闰土在海边做各种有趣的事的时候,我又在做什么呢?当闰土在海边时(生讲)。此时此刻我们似乎觉得,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是指那小小的一片天空。它还指什么?(生讲,师评价)
我的知识贫乏不正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吗?你们都读懂了鲁迅先生的心,你们都成了闰土的好朋友。可惜,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出示,师读最后一段)但是,这位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读(出示第一段,生读)
三、拓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也进一步理解了表现人物品质的几种写作方法,下面我们着重练习语言描写。(配乐出示)正月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那一天,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两个好朋友呆在厨房,不肯出去。xxxx他们还有很多没有说完的话。他们所说的每一句都表达了他们的依依不舍之情,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写下来吧。(好朋友总是这样,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趣事,分别的时候,割舍不下的是那份浓浓的祝福,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吧,都写下来吧!)(生写)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闰土,给我们讲了四件希奇的事,详细写了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其它的略写,做到有详有略,并且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也应该要用上这些写作方法,写事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最后,就让这位不凡的朋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上。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到图书室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少年闰土教案2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描述画面。
2.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要求读正确。
2. 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 自学生字词。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三、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他的哪些事?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 默读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用“”画出写景优美或场面生动的.句子,不懂的地方用“?”标记,可用铅笔在书上写旁批。
2. 交流讨论。
(1)读了课文,你觉得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自由发言,并在书上找相关内容说明。回答不全面可互相补充。同时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闰土:机智勇敢、知识丰富、活泼可爱。)
(2)讨论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求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尽量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3)学生质疑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1. 从第1、第4段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动作的词句,仔细品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试背第1段。
六、拓展延伸
1. 仿照文中第1段的写法,写一个人物片断。
2. 课后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少年闰土教案3
背景分析
一、学校环境:龙湖镇小地处瑞安市比较偏僻的山区,这儿经济、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至今还一直走着传统教学的路子。
二、学生素质:社区、家庭环境、学校的办学条件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无法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时代呼唤: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将受其冲击,新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语文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角色也将随之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或施教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以下就是我在这样的背景与理念下尝试让学生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少年闰土》的案例。)
案例课题《少年闰土》(义教五年制第九册第24课)
达成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
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重点:
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
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习
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
(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
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边 说边板书:主动、探究、合作)(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
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
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的小组号。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注意:汇报人要报清楚自己小组负责研究的内容,要阐述清楚本组就这一内容研究后的意见或结果。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有条理。其他组一定要认真听,并作好笔记。等他汇报完后,小组开展讨论,若有不同意见或补充的可以提出。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
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
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
(生大多没啥反应,可能是第1小组汇报人声音不够响亮,他们没听清楚。)
师:大家听清楚刚才第1组的发言了吗?
大多数生:没有。
师:那请第1小组汇报人重新汇报一次,希望这一次能大声说出自己组的观点,让每个同学都听清楚。
(第1小组重新汇报一次,这次声音响多了。)
师:现在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
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
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
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
第3组:
……
(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
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
(下课铃响)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下课
反思评价
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
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
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少年闰土教案4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去感受、概括闰土的人物形象。但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文章的结构梳理、内容概括、写法揣摩等方面的学习还缺乏敏感性和准确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另外,本课是“初识鲁迅”主题单元的第一课,要求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鲁迅做一些了解,但要避免学生照搬大段“人物简介”,可以借助单元导语页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把握鲁迅的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能说出“我”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快速阅读课文,回忆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相机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指名读在“我”记忆中的闰土;指名读初次相识的闰土。
二、概括“新鲜事”
1、过渡:相见后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根据自学提示自读6—17自然段。
2、读后汇报,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三、再识闰土
“看瓜刺猹”
1、过渡:这四件事情中你对哪个事情最感兴趣?课文描写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你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相机板书: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3、指名读,读后指导,分角色读。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小组合作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相机板书:见多识广)
4、分角色读6—17自然段
四、“我”的内心世界
1、听了闰土给我讲这么多新鲜事,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读18自然段,找出内心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2、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过渡:庭院深深,高墙耸立。“我”在高墙里能做些什么呢?与闰土进行对比,你的感受是什么。
五、离别
正月过去了,闰土便回家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虽然相处时间短暂,但这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六、拓展阅读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富有活力的少年长大后是怎样的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鲁迅的《故乡》。
少年闰土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体会“我”与闰土的友谊,对他的怀念之情。
2.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句子的含义。
3.能练习用词组概括闰土告诉“我”的四件事。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闰土热情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体会“我”与闰土的友谊。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鲁迅简介)生读内容。
今天学习的课文节选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出示“少年闰土”)
2.课前,带着两个问题预习了课文。
出示:
1)读读课文,说说你对闰土、“我”有哪些了解?
2)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我”和闰土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反馈问题一:读读课文,说说你对闰土、“我”有哪些初步了解? (边交流边帮助学生梳理闰土、“我”的身份、年龄等内容。)
1. 闰土的身份——“忙月的孩子”; (出示词语理解: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值年——封建社会的家族分若干房,每年轮流主持祭祖,轮到的叫“值年”。
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我国旧时有一种迷信,一个人诞生的年月日时,各以天干地支相配,合成所谓八字;这八字在五行中各有所属,用以推断人生的祸福吉凶。如果五行俱全,主吉;五行缺土,主凶。因此后文有“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的说法。)
2. 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连起来介绍一下闰土。
4.大家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闰土和“我”的了解,齐读课文第2~4小节
反馈问题二: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我”和闰土的感情如何? (“我”和闰土感情很好,是好朋友。)
三.以“‘我’和闰土为什么会有深厚的友谊?”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身份截然不同,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找到最能帮助你理解的一小节,把它读出声来。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1. 指名读
2. 再读句子,根据这句句子提提问题
( 学生可能会提“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有哪些?“往常的朋友”指谁?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二)重点解决“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1.各自默读第6——17小节,用圈划的方法找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的词组,简洁的概括闰土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
交流板书: 雪天 沙地捕鸟
夏天 海边拾贝 月夜 瓜地刺猹
潮汛 沙地观鱼
2.闰土讲的这么多的希奇事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反复诵读,想想为什么。
3.交流:读文、谈感想。
4.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读课文第6——18节。(一人读闰土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插叙)
(三)了解“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内容。重点解决“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1.出示第13、16、18小节。这三段插叙描写了“我”内心的感受,读读想想,它起了什么作用。
理解“素”、“单”在句中的意思。(从来、只)
2.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出示)师生对答:
3.闰土告诉我的新鲜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在他们的书本上是看不到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4.(出示院子和海边的图片)说说现在你读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5.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听写:
闰土生活在海边广阔的天地里,而广阔的天空在我眼里只能看到狭小的一块院子里的天空,就像是“坐井观天”,我们的视野狭窄,知识贫乏,不象闰土见多识广。 7.小结:少年闰土热情活泼,他的生活让“我”羡慕、向往。他的希奇事,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虽然“我”和他身份悬殊,但这不能阻止两个纯真少年的友谊。因此,“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四、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4、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板书 少年闰土
闰土 (好朋友) “我” 忙月的儿子 少爷
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雪天 沙地捕鸟 并不知道 夏天 海边拾贝 素不知道 月夜 瓜地刺猹 所不知道 潮汛 沙地观鱼
聪敏能干、见多识广 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佩服、向往)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五色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我”从来都不知道
少年闰土教案6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课文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读了这段文字,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的闰土与“我”是很不一样的。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我”却孤陋寡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
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2)对词语的理解。其间:那中间。其,那。本课指西瓜地里。祭祀:节日或每逢祖先生辰忌日,人们向神或祖先献供品,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迷信的人利用五行相克相生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闰土五行缺土,所以起名叫“闰土”,表示五行齐全。许下愿心:即许愿。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装弶:弶,捕鸟的用具。装弶,就是把弶装置好,用来捉鸟。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秕谷:干瘪的谷子。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跳鱼儿:指弹涂鱼,体长约10厘米,稍侧扁,浅褐色,栖息于海滨滩涂,常出水跳跃,上陆觅食,可食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出产。
二、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三、教学建议
1.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结合单元导语和课后资料袋,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
2.初读课文时,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鲁迅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有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学生读起来会感到不习惯,理解起来也有困难,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如,“便是”,就是的意思。“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无端地觉得”,就是没有原因地觉得。“素”,向来的意思。“素不知道”是说向来不知道。“如许”就是“如此”“像这样”。“先前”,就是以前。“单知道”,只知道。这些词语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疏通。还有一些词,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可作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要正确区分多音字“正”在“正(zhèng)在厨房里”与“正(zhēng)月”以及“佛”在“仿佛(fú)”与“神佛(fó)”中的不同读音。“五行(xíng)”“供(gòng)品”等词的读音也要提醒学生注意。“畜”读chù,不要错读成xù。
3.这篇课文是描写人物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这些特点的。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4.这篇课文表现了“我”与闰土深厚的情谊,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指导朗读,首先要让学生入境入情,这样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把“盼”“赞许”“分别时的难受”等情感表达出来。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地展开想象,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朗读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得琅琅上口。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并在小组内交替朗读互相评议。
5.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第一件事先讲捕鸟。这件事紧承上文“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闰土讲了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说明闰土是一个捕鸟能手。这样引得“我”总盼望下雪。第二件事是讲海边拾贝壳的乐趣。贝壳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第三件事是讲看瓜刺猹,讲得很详细。看瓜刺猹多么紧张惊险,这样的生活多么神秘动人。正因为闰土讲述的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三十年来,一想到闰土,头脑中就会浮现出这个画面。这与课文开头描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月下瓜地刺猹的动人情景是紧密相联的。这两部分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后,再加以指点。第四件事讲看跳鱼儿,写得很简略。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教学时也应有所侧重。要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段展开想象,在对闰土的特点的认识中受到熏陶。
6.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要让学生能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加以理解,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课文写景优美,写场面生动,可引导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他们的感受可能会不一样。老师要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并说出理由。另外,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把一些场景尽可能说得具体一些。
7.课文中有两处闰土外貌的描写,刻画了闰土可爱的形象。课后,可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老师或同学的外貌。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可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不写出人名,只写特征。在集体评改时,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8.课余,可引导有兴趣的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四、教学案例
自主阅读感受形象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认识了一位活泼可爱的海边的农村少年──闰土。我们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出示句子)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闰土是个朴实天真很受大人疼爱的健康的海边少年。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海边农家少年啊!课文中的“我”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生:文中的“我”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师:“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呀?生:是和“我”一样的少爷。师:是呀,“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中讲了几件事?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生:讲捕鸟拾贝壳管西瓜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生答师板书)师:在这几件事中,作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件事?生:看瓜刺猹。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件事最惊险最刺激,作者写得也最详细。师:讲得真好。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走进这四件稀奇事,你会对朴实天真的海边少年闰土有更多的了解。出示阅读提示:阅读课文中所写的四件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你从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生:刺猹这件事表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师:说说你的理由。生:“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轻轻地走去……”从这句,我看出闰土很勇敢。师:月亮地下,猹来了……请大家轻轻地把这句话读出来,注意不要把猹吓跑了。师:还有没有?生:“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油一般的滑……”师:虽然猹会咬人,而且这么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说明闰土不仅勇敢,而且机智!请同学们把他们俩的对话读一遍,男同学读闰土的语言,女同学读“我”的语言。师引读:闰土又对我说,(生开始读……)师: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虽然30年过去了,当“我”回忆往事,却仿佛那一幕才刚刚经历,就在眼前一样。引导学习第一段,从景物(天空圆月大海沙地西瓜看瓜人)和颜色(深蓝金黄碧绿)等描写中体会意境的美;从手捏钢叉奋力刺猹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个别读──小组读──齐读,体会。师生继续交流学习另外三件事。(片段设计: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诸菊美)
五、相关链接
关于深奥难懂的词语
文中为何有些话深奥难懂?如,“项带银圈”为何不是“项戴银圈”?“素不知道”“无端”“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等词句的意思。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划分的界限。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写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21年,虽然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正值古今汉语交替时期,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
关于小说《故乡》的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是有差异的。
六、拓展阅读
故乡(节选)
鲁迅……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少年闰土教案7
教案点评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 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6、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教案示例一
20.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健康 可爱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
少年闰土教案8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⑴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⑶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发展目标: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
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
1、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引语:
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忙月秕谷鹁鸪
四、重点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
1、选择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交流:
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2、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那些事?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段,看看讲了几件事?
交流板书:
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海边看鱼
3、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4、说说你准备怎么学这几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
(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5、让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
(选择学习内容。)
弹性填空:
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⑴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朗读。
⑵用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查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情景,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⑶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五、小结,作业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那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
(是瓜地刺查,因为课文一开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二、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
(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查?)
2、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划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
过渡语:
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那些问题?
(他们指谁?)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得出结论:
我: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
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
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
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用铅笔轻轻划去,比较着读,仔细品味有何区别。
3、讨论交流:
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
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引导进行自主迁移
过渡:
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教师板书:
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教师出示下水文:
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精神
6、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六、结课,拓展
选做题:
1、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2、我与闰土分别之后,会不会再见面呢?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想象一下,可爱的闰土会变成什么样?
投影片: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嘴,他就是闰土。
──节选自《故乡》
说说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3、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伙伴,进行研究,寻找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研究少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课后写一份研究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我
出身农家少年地主少爷
外貌紫色圆脸
戴小毡帽?
项戴银圈
生活经历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雪地捕鸟四角天空
海边看鱼
【自我评析】
本片教案采用选择式教学法,在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负荷、学习方法、学习的伙伴等等,其核心就是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选择学习的进程,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着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另外,本课也是选择是教学法的变式之一主导选择课型的范例。
少年闰土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1、教学内容: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2、教学重难点: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课文时代较远,有些句子还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片面的理解,对人物感情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所以我先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拉近与课文的距离,然后采用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材料,并采用联想法、谈话法将学生带入文章情境,从而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四、媒体选择和设计
ppt
五、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鲁迅)
学生搜集鲁迅资料,师归纳介绍。
师:本组课文就让我们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师:让我们先翻开导读,看看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生:本组课文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导读中的要求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拿出预习学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交流。 (小组共同交流预习学案的内容)
师: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们小组内还有哪结不明白的问题呢?
(生质疑问难)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交流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请看大屏幕(出示导学案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小组内共同交流,合作解决这两个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二)小组汇报交流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师:哪一小组先来汇报这第一个问题。
生1:我们小组从第四段可以看出他的样子:他正在厨房中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师:让我们来看一个闰土的形象。谁能具体地说一说闰土形象特点。
生2:从小毡帽的“小”字,我体会到他很年轻。
生3:从“圆脸”我能体会到很可爱。
生4:课文中说他是紫色的圆脸,我想问,为什么他的脸会是紫色的呢?
生5:我认为他肯定是经常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
2、闰土向“我”讲述的四件事情中,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哪个小组先来读一读。
(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
师:这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的脑海里是否也已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呢?
(师示范读第一段)
师:月亮底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哪位同学起来将你的感受读给在座的同学听一下。
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 师: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2)师: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生: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生: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生: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师: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生: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说:捉泥鳅、捉蝴蝶、打陀螺)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
师生对答:
闰土知道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师: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我往常的朋友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在闰土奔驰在海边瓜地的时侯,在雪天捕鸟的时侯,在海边拾贝壳、潮汛看鱼的时侯而我和我的朋友们只看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呢?)生读第16段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五、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少年闰土教案10
【教学内容】
《少年闰土》是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发生在名人身上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感悟名人的伟大与执着,并能在阅读中紧扣语言文字,理解句子的意思。课文描写了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在瓜地手拿钢叉,向猹尽力刺去的画面,以及相见时闰土告诉我许多希奇事反映出闰土的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课文按“闰土要来了──闰土来了──闰土讲希奇事──闰土走了”这样的脉络写出了未见面时的我对闰土的思念,相见时我对闰土的喜欢和钦佩,分别时的难过,表现出我和闰土之间的纯真的友谊。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2、能学习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写一个同学的外貌。
3、知道闰土是一个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了解我和闰土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出示看瓜刺渣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讲述画面、揭示课题,并简介鲁迅。字词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重点字词的选择,学习的方式可由学生根据实际自行确定。不过,这篇小说写于二十年代,有些词语或体现旧中国农村的风俗,或带有文言文色彩,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教师要领导他们查工具书自己学懂,允许存疑,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课文第一至三段教学:
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粗线条处理。教学第一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画图,并熟读至背诵。教学第三段,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语,并思考讨论:这些描写反映闰土什么样的特点?
3、教学第四段:
这是课文重点,里面有几个含义较深的句子,是理解的难点。教学可这样进行:
⑴先让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然后从中心句生发开去,让学生将第四段分成四层,可用不同的方式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⑵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希奇的事。教师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倾向来确定重点学习内容。
4、教学第五段:
先让学生思考:
课文怎么写“我”与闰土的分别和友谊?再让学生议论:“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5、总结。
【达成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背诵第1自然段。
3、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能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出人物的特点,了解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童年友谊的思想感情。
5、尝试并初步学会“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先分组讨论设计本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进行综合、罗列;再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目标进行研究学习;然后各小组汇报、交流,相互评议,最后评出“最佳组合”。
【教学重点】
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学习目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学,分组标号
1、揭示课题,师向学生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小说《故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习:
师: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你们听,这堂课我们改变一下学习方式,让你们讲,老师听,怎么样?
(学生茫然,不知师何意。)
师:也就是说,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每个人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合作交流。(并就此学习方式作简单解释)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我们分组来学习。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每小组人数3~8人不限,围成一圈,教师给每组标上组号,一共分为10组,并要求每小组选出记录人和汇报人。)
二、设定目标,分工合作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读这篇课文及课后问题,然后小组讨论研究,给这篇课文设计好学习目标,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记录人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意见后,教师帮助综合归纳,罗列成(板书):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课后第4题)。
3、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回答课后问题(指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后第3题)。
6、弄明白“我”是怎样认识闰土的'。
7、了解闰土是怎样的一个人。
8、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分清课文的详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10、谈谈自己的读后心得。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目标作为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自由选题,教师给每一小目标上标上负责研究的小组号。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成果,交流评议
师:下面由各小组汇报人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下面第1小组开始汇报。
第1小组:我这一组负责的内容是给课文分段,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把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1~3自然段,写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第二段,4~6自然段,写闰土来作者家给作者讲捕鸟、拾贝壳、看西瓜、看跳鱼的事;第3段,17自然段,写正月过去,闰土要回家,我哭了,他也哭了,最后闰土还是让他父亲带回家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鲁迅和闰土在祭祀中一起玩,闰土给鲁迅讲了很多有趣的稀奇的事,分开后两人互送东西作纪念。
师:其他组讨论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的?
师:听清楚了吧?各小组讨论一下,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还是提不出意见。)
师:可能同学们只注意完成了自己小组所负责的内容,对其他组负责的内容没有思考过,所以一下子提不出意见来,那这样吧,每组都先汇报研究结果,等会儿,我们综合起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那下面就由第2组开始汇报吧。
第2组:我这组是负责回答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第1个问题,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什么样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个问题,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闰土来了,给我讲了在雪地里捕鸟,在海边拾贝壳,在瓜地里刺猹,在沙地看跳鱼,这些稀奇的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瓜地里刺猹这件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勤劳能干的人,从他给作者讲的几件稀奇的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是我这一组对课后第1题中的问题的解答。答得不好,请各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师鼓掌表扬带动全班鼓掌。)
师:第2组汇报人发言时,不仅声音响亮,有条理,还很谦虚,也很有礼貌,很好。其他组的汇报人都应该象他一样发言。下面第三组开始汇报:
第3组:
……
(各小组全部汇报完后。)
师:大家评评看,哪一小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可以评为最佳组合?
(大部分学生不表态,个别学生说自己组最好,也有个别学生推荐别组的。)
师:这就碰到评价问题了,同学们还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第一次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就让老师先来点评怎么样?
生:好!
师:评价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小组中每个成员是否都主动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探究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是否愉快合作,谁记录,谁汇报,汇报如何等都是评价所要考虑的因素。这次学习,各小组都表现得不错,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只不过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慢慢的,会习惯的。刚才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第6、7两个小组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讨论得非常激烈,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密切合作,非常好。还有第2、8小组的汇报人最有水平,不仅声音响亮,说话也有条理,还有礼貌,真好,至于最佳组合,我们就留给下次评吧!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只让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结果,还未展开讨论,大家回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课文,下节课我们再起来交流学习。
【反思评价】
这堂课,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堂课,这些目的是达到了,而且落实得比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
但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秀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小组只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毕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点只能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
4、学生平时依赖老师惯了,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都非常肤浅,可学生人数多,组数多,教师的指导只能如蜻蜓点水般,无法引导学生深思。
5、纪律难以约束,学生容易谈论课外话题。
等等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少年闰土教案11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预习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你们瞧,(出示画面配乐)[师朗诵第一段]。生谈感受。
2、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
3、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就是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4.同学们一起和他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少年。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好,开始吧!
2、请浏览完的学生举手回答,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
先写了(回忆),我和闰土的第一次见面,这叫初次相识(板书:初识)。然后写了我和闰土在一块儿相处的过程,(板书:相处)。最后写了我和闰土分开那叫离别(板书:离别)。
同学们,课文正是按照这四部分来写的,我们都知道在这四部分当中,相处是写得最详细的。好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闰土对我说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写在边上。
①雪地捕鸟
②海边拾贝
③看瓜刺猹
④看跳鱼儿
同学们,这些有趣的事,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经历过的,没看过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叫什么事?(希奇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词都理解得很好。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希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生谈想做的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写的这四件事,有什么特点?
①鲁迅先生都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突出闰土的品质。
②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详细写,海边拾贝和看跳鱼略写。
3、学习看瓜刺猹
(1)那么文中最详细写的又是哪一件事?(看瓜刺猹)(出示对话)请看,这就是文中的我和闰土看瓜刺猹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在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那是你心灵的共鸣,开始吧!(生读)
(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觉得看瓜刺猹的对话中,哪里最有趣。(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把你的整个身,整个心都投入进去,看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师评价)这猹也太狡猾了,一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体会看瓜刺猹的有趣。(生读)师相机指导:
①好奇呀!(管贼吗?)十分的好奇!(管贼吗?)继续。
②不,声音太大,会把猹吓跑,月亮地下,读(生读)
③这次好多了,但“捏”字,读得还不够轻,“捏”能换成其他的词吗?来,请你换换。(生讲)捏的动作很小,很轻,动作大了,猹就跑了。鲁迅先生用词是多么巧妙啊!再来读,月亮地下(生读)。
④担心啊!(生读)十分地担心(生读)
⑤快刺啊。(生读)
(4)现在,我们把两个小伙伴请到现场,你知道哪个是闰土吗?为什么?(戴黑帽的是闰土,戴红帽的是我,因为闰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那就请同桌之间,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分角色来练习练习。开始吧!(生练习)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再读第一段
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多么有意思的看瓜刺猹。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放音乐,出示第一段)读。(生读)
小结: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机智勇敢)刚才我们怎样学习看瓜刺猹的(先自读找出有趣的地方,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体会闰土给我们的印象。
也正因为这样,才更使我难以忘怀,但是令我难以忘怀的又何止这一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希奇事,用书上的一个词就叫做(无穷无尽)板书:(无穷无尽)既然闰土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端好书,去分享闰土带给我们的'那些稀奇的事和快乐吧!
三、拓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也进一步理解了表现人物品质的几种写作方法,下面我们着重练习语言描写。(配乐出示)正月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那一天,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两个好朋友呆在厨房,不肯出去。xx他们还有很多没有说完的话。他们所说的每一句都表达了他们的依依不舍之情,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写下来吧。(好朋友总是这样,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趣事,分别的时候,割舍不下的是那份浓浓的祝福,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吧,都写下来吧!)(生写)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闰土,给我们讲了四件希奇的事,详细写了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其它的略写,做到有详有略,并且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也应该要用上这些写作方法,写事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最后,就让这位不凡的朋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上。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到图书室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少年闰土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写好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初略了解、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3、了解鲁迅的故事,初识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学习写人方法是本节课重点,在《故乡》一文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激发想象
1、在《少年闰土》一课中,闰土向鲁迅讲了哪几件事?哪一件是鲁迅印象最为深刻的?
2、正因为对这件事印象最深,所以一想到闰土,鲁迅先生马上就会浮现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在鲁迅先生眼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们俩的.关系怎样?
4、闰土是如此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他们的关系亲如手足,难分难舍。只可惜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能够再次相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闰土会变得怎样?
5、同桌交流。
6、指名汇报交流。
二、学习《故乡》原著片段、感受人物性格变化
1、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有趣。鲁迅先生把他们当时见面的情景写在《故乡》一文中,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师生出示《故乡》“他身材增加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一片段。
3、齐读。
4、交流体会感受。
(师想机引导学生探究闰土外貌、性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特别引导学生理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的意思。)
三、认识作品人物、感受写法
1、分角色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闭上眼睛想象两个人的不同形象。
2、鲁迅为什么能把这两个人写得如此鲜活?
3、指名交流汇报。
(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怎样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4、认识孔乙己、祥林嫂等作品人物:
鲁迅先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在他的生花妙笔下,给我们塑造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活灵活现的人物。你们有谁摘抄了这些人物的外貌描写,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个人的外貌描写中,你猜他们会是怎样的性格或命运?
少年闰土教案13
教学案例:(一堂公开课上,上课内容是语文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河水清清,火苗闪闪。)
老师:同学们,弯弯的月牙多么可爱啊,你们喜欢吗?
大多数同学回答喜欢。
可有两三个小家伙摇着头说:不喜欢,我喜欢圆圆的月亮。
(这可完全出乎了老师意料。教师原意是这么美的弯弯月亮,引导学生读出喜欢之情。可学生的回答结结实实地将了老师一军。当时我们都拭目以待着这位教师怎么来引导。)
教师当时一愣,但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和颜悦色地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圆圆的月亮呢?
生1:圆圆的月亮像月饼一样,很好看。
生2:月亮圆圆的时候最亮了。
生3: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太漂亮了。
(这么一说,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喜欢圆圆的月亮了。)
教师仍微笑着说: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多可爱啊,老师也很喜欢。那月亮是不是天天是圆的呢?
生齐声回答:不是
师:那它有时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
生1:像香蕉一样的弯弯的。
生2:像我眉毛一样
师夸道:跟你眉毛一样美(孩子乐得笑眯眯的)
生3:像小船一样
师:是啊,能在上面坐着,那该多好啊
生4:像钩子一样,还是银子打的,亮晶晶的哩。
师:你说得真好,说得真美。是啊,这时候的月亮我们就把它叫作月牙。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
(生读)
师:你们想想叔叔阿姨为什么不写“月亮圆圆”呢?听老师来读。你们来比比。
(教师先读“红日圆圆,月亮圆圆”;再读“红日圆圆,月牙弯弯”。)
师:听出来了吗?来说说。
生1:“月牙弯弯”好,“月亮圆圆”不好。第一句已经有“圆圆”了。
生2:读起来“太阳圆圆,月牙弯弯”好听。
生3:月牙弯弯读得轻轻的,很可爱的
生4:太阳是圆圆的,月牙是弯弯的。这样有变化了。
师:你们懂的可真多,说的可真好。我们好好读读,能把它的好听读出来?
(学生很投入地读)
思考:这个教学片段充分显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睿智,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弯弯月牙”,学生有喜欢的权力,也有不喜欢的权力。教师不是视而不见,
更不是压制这一与文本内容价值取向所不相和谐的声音,而是针对这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尽情地诉说“圆月”的美。在此基础上,话锋一转,“月亮天天是圆的吗?它有时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去发现“月牙”的美,让学生喜欢上“弯弯月牙”。更可贵的是,教师再次引领学生比较“红日圆圆,月亮圆圆”与“红日圆圆,月牙弯弯”朗读感觉,学生在比较中悟出了文本语言的变化美、音律美。在充满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学习了语言,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开放板书促读促思
宁波广厦小学欧绪成
教学案例:《少年闰土》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雪地捕鸟”这一段请你们自己来学习,要求象老师平时那样设计好板书,并能说明理由。
(生默读课文,静静思考,陆续完成。)
生1:我的板书是“支缚拉罩”
师:你为什么这样板书?
生1:这些是捕鸟的动词,连起来就是捕鸟的经过。
师:抓住主要动词来板书,是个好办法。
生2:我板书的.是“匾缚秕谷鹁鸪”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2:这是同学们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我板书出来,提醒大家,就不会错了。
师:很有必要。通过板书让同学们学记易错字。
生3:我的板书是“大雪竹匾远远
什么都有”
师(很纳闷,看不懂他板书的理由):你为什么这样板书?
生3(振振有辞):这捕鸟必须在“大雪”天,用大“竹匾”容易罩住,人必须“远远”地藏起来,不然会被鸟儿发现。这些是捉鸟的条件,结果是“什么鸟都有”。师:你考虑问题很周到,确实缺一不可。
接下来教师根据生1的板书指导复述,根据生2的板书指导写字,根据生3的板书提醒学生写作时要考虑全面。
思考:这一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开放板书,巧妙地引领全员进入文本,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了学生。在学生眼里板书是教师的专权,而现在“权力”下放,就积极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种自主意识的驱动下,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探究时,已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操练,而是充分唤醒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去饶有兴趣地朗读、发现、思辨、归纳,写出符合自己认知能力的板书,结果自然就多元化、个性化了。同时教师丝毫不曾忘记自己的“引领”作用,根据学生的板书,取其所长,一人资源,多人共享。再次引领全体学生涵泳文本,习得语言。
少年闰土教案14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他的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学习。
课前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五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爷”让“我”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
六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胯下捏住刺猬潮汛稻谷
竹匾所谓缚住一望无际无穷无尽
2、填空
()天空中()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的西瓜。
3、缩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猹却将身子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日记中介绍自己要好的小伙伴。
少年闰土教案15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
(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
选择读书的方法。
(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⑴ 第一句:
① 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② 教师点拨:
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金黄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诵句子。)
⑵ 第二句教学:
① 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
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
(试背诵句子。)
⑷ 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
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六、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检查目标的达成。)
七、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少年闰土教案】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教案04-02
《少年闰土》教案15篇04-02
《少年闰土》说课稿11-13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07-07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03-02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03-26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07-07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11-18
少年闰土教案模板集合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