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4-05-02 08:27:4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7篇(经典)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7篇(经典)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长大的变化,知道自己在慢慢长大。

  2、了解在自己长大的过程中,本领会越学越多,激发幼儿喜欢长大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婴儿时期使用过的物品,如:衣服、鞋袜、帽子、手套、等。

  2、幼儿从婴儿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的ppt课件、摄像短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长大的变化。

  1、出示场地上的部分物品,引发幼儿兴趣。·

  师:这些东西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幼儿选用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尝试操作。·

  师:桌上摆放了许多物品,请你们选一样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穿一穿,玩一玩吧!

  3、幼儿交流穿戴完的感受。

  提问:你用了哪些东西?觉得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因为我们都长大了,小时侯用的东西就嫌小了,穿不下,戴不上了,不需要了。

  二、观看PPT课件,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激发幼儿喜爱长大的情感。

  1、分段播放课件,观察小宝宝是怎样一步步长大的`。

  师:你们发现自己长大了吗?怎么看出来我们已经长大了呢?

  2、激发幼儿喜爱长大的情感。

  幼儿自由谈论:用什么方法能让自己长大。启发幼儿谈论自己在幼儿园的变化,学会了哪些本领。

  3、观看幼儿在园的摄像短片。

  师:原来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这么多本领,真棒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幼儿园里的进步吧!

  小结:每个人都会长大,天天好好吃饭、睡觉、锻炼身体,能让我们的身体长大,好好学本领,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能干。

  4、做健康操结束。

  师:你们喜欢长大的自己吗?长大了真高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愿意为弟弟妹妹做榜样。

  2、鼓励幼儿大胆主动的与弟弟妹妹进行交往。

  3、学习关心和帮助别人,运用已经学过的折纸技能,尝试为小朋友做礼物。

  活动准备

  1、事先组织幼儿参观小班幼儿入园的情景。

  2、歌曲《小娃娃跌倒了》的磁带;故事《成成当哥哥》的磁带及挂图;

  3、折纸范例2个;幼儿用折纸用的纸张。

  活动重点:愿意为弟弟妹妹做榜样

  活动难点:幼儿能大胆主动的与弟弟妹妹进行交往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小班小朋友是怎样上幼儿园的?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弟弟和妹妹和你有什么不一样?

  评析: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要有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表现,为弟弟妹妹做榜样。

  2、师:小朋友现在是小哥哥和小姐姐了,你想为弟弟妹妹做点什么事呢?

  有一个小弟弟在路边摔倒了,哭个不停,怎么办呀?谁能帮助他呀?(请幼儿发表自己的做法。)那我们来听一听歌曲中唱的小朋友是怎么样来帮助小弟弟的。

  3、幼儿欣赏歌曲《小娃娃跌倒了》。

  提问:小弟弟摔倒后,怎么样啊?如果你摔倒了会怎么样?歌曲中的小朋友怎么做的?

  4、再欣赏一遍歌曲,小朋友一起打节奏。

  评析:通过欣赏歌曲,让幼儿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做法,会使幼儿有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长大了,更应该为小弟弟小妹妹做出榜样。

  5、师:有个小朋友,也上中班了,他很想做哥哥,可是他遇到了麻烦,是什么麻烦呢?他能做一个真正的哥哥吗?请小朋友听故事《成成当哥哥》

  6、看图片,听故事《成成当哥哥》

  提问:谁是成成的妹妹?成成和妹妹玩什么?妹妹让成成帮她干什么?成成会吗?他怎么么样帮助妹妹的?妹妹高兴吗?后来小西妹妹为什么高兴了?成成怎样学会系鞋带的?

  评析:通过听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7、师:小朋友要想当哥哥姐姐帮助弟弟妹妹,就要比弟弟妹妹学的知识多,本领大,要不怎么帮助他们呢?

  8、今天老师准备了两件小礼物,要送给小班的小朋友,你们看,怎么样啊?(展示折纸范例),你们想送什么礼物给弟弟妹妹呢?,老师只给大家准备了各种彩色纸,你能用这些纸做个小礼物送给弟弟妹妹吗?(提醒幼儿想好了再做)你想做个什么呢?(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9、幼儿进行折纸活动。教师进行指导工作,对有困难的小朋友,给予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后,老师给小朋友的作品写上名字。

  师:我们把小礼物送给小班的小朋友吧,别忘了,要给小朋友说一句话,如:这是我折的小鸟,你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把这个送给你。

  评析:通过为小班的小朋友送礼物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的积极性高涨,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长大了,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在新的`一年里奋发上进的愿望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萌发了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能较快地适应中班的新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中,初步形成责任意识,并获取了一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幼儿在为小朋友送礼物的过程中表现得都非常热情,但不会表达,只是把礼物放到小朋友的手中,却没能按要求说话,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小班教案 篇3

  目标:

  使幼儿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培养合作的。

  准备:

  头饰、道具、椅子。

  过程:

  (一)

  1.歌表演:"一只蚂蚁"引导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力量大"的主题。

  2.分组表演,体会团结的`重要性和合作成功的愉快。

  (二)比赛搬椅子

  两队:一队四人、一队一人,每队要搬四把椅子,看哪队先搬完,其它小朋友看后评议哪队赢,为什么会赢。

  结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

  实际点评:在进行搬椅子比赛时,第一遍孩子们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孩子们出"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第二遍时豆豆小朋友一人四把椅子(左手两把,右手两把)一起搬起和四个人同时到达,结果出现了变化,有经验的老师启发引导孩子们说出,只要动脑筋,想出好办法,战胜因难,就能以少胜多。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发展幼儿的攀岩能力,手臂力量。

  2. 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勇于向上攀登。

  活动准备

  攀岩墙。

  活动过程

  一、提出攀岩的要求

  1、今天我们来玩攀岩墙,看看你能不能爬到老师碰不到的地方。

  2、爬的时候手要用力抓住,不然可要摔下来的。

  二、组织幼儿轮流玩

  提醒幼儿下来时手要抓紧,脚踩稳了再放手,不要跳下来。

  三、活动讲评

  四、幼儿原地休息;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附件(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演青蛙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音乐活动中,声音的听辨 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听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是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音乐元素进行体验、经历和掌握。

  活动背景:

  小班的孩子在音乐的听辨上,需要完整的学习,包括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这节音乐活动中,运用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图谱教学法,用孩子能看懂和理解的图形和符号,将听到的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将各种符号用于表现他们听到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在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

  活动目标:

  1.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

  2.学习看图谱念儿歌。

  3、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听鼓声来分辨不同的声音,学习看图谱念儿歌。

  活动难点:能分辨两段不同的音乐,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剪纸、黑板、音乐、鼓

  活动过程:

  一、鼓声听辨《猫来了》

  1.师带幼儿演唱《小老鼠上灯台》并做律动稳定情绪。

  2.师表演并提问:

  (1)师学小猫的动作问:

  师:“小猫走路时的脚步是轻的.还是重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学小老鼠的动作问:

  师:“小老鼠走路时的脚步是快的还是慢的?迈的步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为什么?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3.出示鼓,进行声音的听辨,并引出儿歌。

  猫来了

  喵 喵 ︱ 喵 0 ︱小 猫 走 过 来 0︱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 ︱吱 留 0︱快 点 躲 起 ︱ 来 0 ‖

  (1)出示鼓演奏两种声音,幼儿听辨:

  在鼓上轻拍三下。“这是谁的脚步声?”(小猫)

  在鼓上用手指频繁的轻击并划圈。“这是谁的脚步声?”(小老鼠)

  师边演奏鼓边说儿歌一遍。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老师一起说儿歌。

  师:“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距离越来越近了,那它的三次叫声“喵喵喵”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响)请小朋友创编一个动作来表现小猫的叫声。(注意要突出一次比一次声音大)

  师:“快点躲起来”做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4.带幼儿在地板上演奏并说儿歌。

  二、图谱学习:

  1.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图片。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下小图片,给小朋友一分钟的时间仔细看一看它们。

  2.引导幼儿选择能表现儿歌内容的图片。

  师:“小 猫 走 过 来”我们从这些图片中选出一个来表示小猫来了,选哪个?(将孩子所选择的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老 鼠 吓 得 团 团 转”用什么样的图片来表示呢?(将图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依次来选择老鼠逃走时“吱溜”的图形,适合小猫“喵喵喵”叫声的图形。

  最后,请孩子们根据儿歌的顺序,将小猫图片、小老鼠图片、以及老鼠洞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师带着幼儿看着图谱来念儿歌。

  三、音乐听辨:猫和老鼠

  1.播放两段音乐幼儿来听辨猫和老鼠的主题曲。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段音乐是快还是慢?(第一遍音乐)

  请小朋友听听这是小猫还是小老鼠?(第二遍音乐)

  2.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第三遍音乐)

  师:“听小猫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听小老鼠在干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用动作表现一下?”

  3.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请幼儿分为两组,进行表演。听到猫的音乐时,小老鼠不动,小猫表演。听到小老鼠的音乐时,小猫不动,小老鼠进行表演。

  四、小结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塑料的特点。

  2、尝试用塑料袋设计工作衣。

  3、养成认真观察、实验的习惯。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手偶一个、布袋、纸袋、塑料袋、海绵人手各一块、一盆水、白色塑料袋人手一个、装饰材料若干。

  ◆活动与指导:

  ☆谈话出示布偶,进行对话,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手偶布布今天要请小朋友帮忙。布布说,他在用颜料作吹画时,把衣服弄湿、弄脏了,很心疼。想请小朋友帮忙做一件工作衣,这样,他再做这样的活动时,衣服就不会弄湿弄脏了。你们愿不愿意帮忙?我们来想一想,用什么材料来做工作衣才能保护布布的衣服不湿呢?"幼儿按自己已有的经验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辨别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1、出示操作材料,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是什么材料?(自己摸,互相摸,明确不同材质的袋子)

  2、请幼儿拿起小海绵,摸摸是湿的还是干的?并鼓励幼儿把小海绵装进自己的袋子里。

  ☆实验

  1、指导幼儿选择一种材料的袋子,将海绵放入袋子中,观察其放入水中的变化。

  教师:把装有小海绵的袋子放在水里,看看你的袋子能不能保护好小海绵。

  2、分别请拿不同材料袋子的小朋友到前面进行实验,找到可以保护小海绵,适合做工作衣的袋子。

  教师:请一个拿纸袋子的小朋友到前面再试一次,我们一起看看纸袋子能不能保护好小海绵?

  再来看一看布袋子能不能保护好小海绵?

  看一看塑料袋子有没有保护小海绵的本领,☆制作1、教师示范,给布布做一件工作衣,并建议幼儿给自己做一件漂亮的小小工作衣。

  2、请幼儿用塑料袋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漂亮的雨衣。

  3、幼儿穿上设计好的小工作衣,老师带上小喷壶,到外面去试一试工作衣能不能保护我们的衣服不会被弄湿?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科学领域中物质方面的探索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制作工作衣的过程中,感受塑料、纸以及布袋的不同,从而发现塑料不吸水的特性。因此,该内容是活动的`重点,而制作工作衣环节是艺术领域在本活动中的渗透,不能因此偏离活动的主要目标。

  活动中,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三人一组,每个幼儿一种材料,一名幼儿参与一种材料的实验,然后进行分享,这样的教育策略,不仅可以使幼儿有意愿去分享别人的实验,也使有限的材料多元化。实验环节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幼儿有时间去尝试操作,同时,教师要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教学反思:

  《我的衣服》是一节以涂色为主的美术活动。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我使用的是幼儿前两天用过的蜡笔。因为小班的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他们对于课堂的纪律、生活的常规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不能对他们有更细致的要求,只能让他们慢慢形成上课的习惯……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经典]07-28

小班教案(经典)08-09

【经典】小班教案08-12

(精选)小班教案04-04

小班教案03-26

小班教案(精选)07-20

小班教案(经典)08-19

小班教案(精选)10-23

(经典)小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