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小鼹鼠找家发出的“啪啦啪啦——嘭”的声音线索中,了解并学会讲述地底下生长的各种不同的植物名字。
2、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实物:红薯、马铃薯、萝卜、胡萝卜、芋头
2、纸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认识不同声音。
1、今天,徐老师带来了几只喇叭(课件)都什么颜色的?
2、这个喇叭里面藏着好听的声音。想先来听听哪只喇叭的声音?
(1)那先来听听红喇叭发出的声音【火车声】(2)耳朵真灵!刚才红喇叭发出什么声音?
3、(黄色喇叭)哎呀!那这只喇叭里藏着什么声音呢?
(2)啪啦啪啦砰——是什么声音呢?
二、说一说:故事中的精彩。
(一)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1、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可爱的小动物。(第一张幻灯片)
唉!这个小动物很可爱,它在跟我们玩捉迷藏呢,露出一个小脑袋,猜猜它是谁?
2、知道小鼹鼠的家住在哪里吗?
3、哇!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大的雨,地面上积满了水。然后,这个水就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漏到了地底下小鼹鼠的家里。
4、你从哪里看到小鼹鼠的家漏水了?
5、你们看小鼹鼠在干什么?(它拿着家里的瓶瓶罐罐在接水。)
(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幻灯片)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
(2)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挖着挖着,你觉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3)到底撞到了什么呢?(幻灯片) 徐老师把它撞到的东西拿给你们看看。(红薯)
(4)对了,这个东西是长在地底下的,小鼹鼠啪啦啪啦,嘭!撞上去了,一看这是什么呀?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
(1)(出示幻灯片)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嘭!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萝卜?
(2)你们看的真仔细,萝卜的下面长着一根小小细细的尾巴。谁能告诉我,萝卜长在哪里的?
(三)小鼹鼠认识更多的植物。
1、小鼹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还会砰到什么呢?我们用手来做只小鼹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钻一钻,猜猜会碰到谁?(谁愿意来当小鼹鼠?)
2、我们来帮他说一说:啪啦啪啦,嘭!(幼儿出示实物)
(1)啪啦啪啦……砰!碰到谁了?胡萝卜长在哪里的?
(2)啪啦啪啦砰!——芋头也是长在?地底下的。
3、小鼹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没想到能嘭到这么多长在地底下的好吃的东西。
(四)鼹鼠和他的好朋友。
1、小鼹鼠你有继续往前啪啦啪啦,……看!他摸到一只大萝卜!咦?小鼹鼠你看,已经挖了一条长长地地洞了。突然,他听到对面也有啪啦啪啦的声音,是谁也在挖山洞呢?
2、噢!原来又是一只小鼹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两个好朋友见面会说什么呢?
三、议一议:拓展活动。
1、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图片上哪些是长在地底下的?有些是长在地面上的?
2、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我们吃的东西是长在地上的还是下长在地底下的?
活动反思与意见
啪啦啪啦砰是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它诙谐有趣,通过小鼹鼠找家的形式自然的帮助孩子认识地底下的动物或植物,既让孩子得到了知识也让孩子得到了快乐。活动中我将重点定在了: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难点定在了:通过小鼹鼠找家发出的“啪啦啪啦——砰”的声音线索中,了解并学会讲述地底下的植物或动物。此次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故事中的动植物都是孩子所熟悉和常见的。
中班教案 篇2
制作意图:我制作的稻草人既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操作,装饰环境。
教育价值: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同时让幼儿学会认识各种昆虫,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选用材料:废旧纸盒、废旧卫生纸卷芯、彩色卡纸、泡沫垫、塑料小棍、及时贴、昆虫卡若干、太阳卡、花卡、塑料吸管。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制作方法:
1、讲泡沫垫剪成圆形、中心掏空,作为底托;
2、将卫生纸卷芯两个连接在一起,用及时贴包好,插在底托中心;
3、将废旧纸盒剪成稻草人形状,用彩色卡纸加以装饰,把做好的稻草人固定在卫生纸卷上;
4、制作一些昆虫卡片和太阳卡片一张,花卡一张;
5、把塑料小棍和卡片粘在一起;
6、用塑料吸管剪成段,固定在稻草人背后,把制作好的卡片插在吸管里;
适宜年龄和地点:适合于4-6岁幼儿使用。既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教具,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供幼儿操作。
教育功能:主要用于幼儿语言区域活动,进行故事创遍和讲述。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由来:
在户外活动散步时,鹏鹏指着柳树对我说:老师柳树是不是比松树高,我问你说呢?他又说我和这两棵树比我就矮了。老师我们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可以吗?我说行啊!于是我们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预想目标:
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
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彩笔大小不等的瓶子若干和画册。
活动一:高高的大树
刚才我们在外面散步,小朋友看到了许多树鹏鹏说:柳树比松树高,他还说这两棵树都比他高,刚才我们还和小树比了高矮,你们想一想,幼儿园的苹果树、梨树、李子树如果给他们三棵树按大小个排队谁高谁矮?川川说:苹果树排第一、梨树排第二、李子树排在最后,因为它最矮。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个瓶子,请你们按瓶子的高矮给它们排好队,然后说说谁站在第一、谁站在第二、谁站在第三,告诉老师。小石头说:可乐瓶排第一、酸奶瓶排第二、小药盒排第三。
活动二:比高矮
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矮的相对性概念,出示两个木偶。其中有一个木偶被布遮住一半,孩子们说遮住的木偶比没遮住的木偶矮。我又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木偶放在桌子上,又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说一般高。那么我们请幼儿自由结组来比比高矮,先俩人比、在三人比、最后五个人比并能按大小个排队。为了再次强化高矮,请幼儿观察画册,先采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最后记一记和说一说,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延伸:
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幼儿玩盖楼房的游戏,在动手操作中。来比高矮,和家长联系引导幼儿在家里找出家中的什么家具是高的?什么家具是矮的?进一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教育反思:
在排队时有的幼儿对高矮的概念模糊,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按大小个排队。在不同的角度比较高矮时不能确定谁高谁矮,能力强的幼儿对高矮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讲述身边的人为自己做的事情,学会用感恩的心情去体会、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
2.引导幼儿学习通过实践来关心他人的技能。
3.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自编小故事:《奶奶和小孙女》
2.娃娃一个,自理区中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讨论故事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心,激活经验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人的注意。(故事内容见附件)
2.借助故事,描述身边的人为自己做的事情。
师:小朋友们,故事中的奶奶是怎么关心娇娇的?她为娇娇做了哪些事情啊?
教师小结:原来奶奶每天会给娇娇扎上漂亮的辫子,穿上干净又好看的衣服。然后送她去幼儿园,给娇娇洗衣服,打扫房间的卫生,收拾被娇娇扔的`到处都是的玩具,去市场买娇娇最爱吃的菜。天冷了,给娇娇缝一床暖和的小被子等等。
师:那么你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也这样地关心你们吗?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请3-4名幼儿说一说)
(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二、借助故事,互换角色,讨论如何关心他人
1.通过故事,讨论自己应当如何关心他人
师:刚才听了这个故事,所有的小朋友都说到了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关心自己的事情。如果现在你是故事中的娇娇,你会怎样去照顾奶奶呢?
(教师进行归纳)
2.通过身边的事例,讨论如何关心他人
师: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很辛苦,下班回到家时,你们又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拿拖鞋,背助他们捏捏肩,帮捶捶等。
三、设置情境,进行实践,强化认识
1.渗入角色,操作实践
师:假如你现在是爸爸妈妈,你有一个宝宝,你会怎样去关心她?为她做些什么呢?(邀请3—4位幼儿进行表演)
师:宝宝哭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宝宝饿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宝宝冷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2.引导幼儿,提升经验
师:今天我们班的宝宝真的很能干,我们都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希望大家能多多关心身边的人,做个懂事的好宝宝。
附:
故事内容: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漂亮又聪明的小孙女,名字叫娇娇,娇娇的爸爸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上班,很少回来,她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奶奶都会给娇娇扎上漂亮的辫子,穿上干净又好看的衣服,然后送她去幼儿园,娇娇已经上中班了,可是她不想自己走路,总是让奶奶抱着,奶奶说:“我老了,抱不动你了”,娇娇不听,又哭又闹不去幼儿园,奶奶只好抱她去。送下娇娇,奶奶赶快回家,因为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给娇娇洗衣服;打扫房间的卫生,收拾被娇娇扔的到处都是的玩具;去市场买娇娇最爱吃的菜;天冷了,给娇娇缝一床暖和的小被子…有一天,娇娇在幼儿园等奶奶来接她,可是等了好长时间,小朋友都接走了,奶奶还没来,后来,邻居的阿姨来接娇娇,告诉她奶奶病了。娇娇回到家,看见奶奶躺在床上,不能陪她玩了,也不能给她做好吃的了,娇娇很伤心、她特别希望奶奶快点好起来。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观察自己的变化,激发对自身的认识,增进对父母的亲情。
2. 举更多的例子来充分表明,让幼儿明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
3. 学念儿歌“我长大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成长的喜悦。
4. 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5.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的重点:让幼儿清楚的明了自己在一天天慢慢的长大。
2. 学习的难点:幼儿两两相对比身高,说出来我比谁高,我比谁矮。
活动准备
1. 儿歌“我长大了”
2. 准备字宝宝“长大”身高“
3. 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
活动过程
1. 幼儿先向老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
2. 让幼儿感知了与发现了自己现在与小时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如外貌、身高、并提问幼儿自己现在学会了哪些本领。
3. 跟幼儿洽谈一年年的过去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告诉幼儿我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
4. 教会幼儿,哪些是婴儿时候的食品和用品,哪些是自己现在的'食品和用品,让他们清楚的区分,对比。知道自己真的成长了。
5. 长大的过程必须量身高、称体重、比高矮,这样才能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量一量身高。叫幼儿与自己的同伴比一比,尝试从高到矮、矮到高排队,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学到排序这方面的知识,又能认知自己长大了。
6. 学念儿歌“我长大了”更一步的加深自己长大的记忆。
7. 告诉幼儿,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在装礼物、送礼物的过程中,感受迎新年带来的欢快气氛。
进一步感知6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能进行数、物、形匹配。
重点
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难点
熟练的进行数、物、形配对。策略:通过实际包装礼物、送礼物环节让幼儿有直观的认知,在操作中获得经验上的提升。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圈、正方形、三角形。
标有4、5、6数字的礼物盒子、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小动物们送来了好多礼物。
二、复习认识各种标记
让幼儿说说小动物给小猪送的什么礼物,根据标记说说礼物的名称、数量、颜色或大小。2、师:小猪收到好朋友送的生日礼物,高兴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三、包装礼物
1、我们也给小猪送一份生日礼物吧!小猪很喜欢吃糖果,我们就给它送糖果吧!
2、出示装满各种糖果的盒子,让幼儿说有些什么糖果。
(1)出示糖果盒,让幼儿知道其包装要求。(看标记、认标记)
(2)个别幼儿尝试自选材料操作,按数取物,根据数字装上相应数量的礼物。包装好礼物后说说自己装了几样什么物品。(如果幼儿并没有装上相应数量和形状的礼物,则师请下面的幼儿一起来数数,再次实践,若还是没成功请其他幼儿来帮忙。)
3、幼儿自由结伴(分组)完成选糖果和包装(贴糖果)。
四、送礼物
1、给小猪送礼物。能按数字标记,把礼物放到相应的数卡展示台。
2、提醒每个幼儿自己检查礼物上的数量形状颜色是否匹配,是否与数卡匹配。
五、讲评
1、与同伴分享自己包装礼物和送礼物的过程。
2、操作完成后,幼儿互相“送礼物”,并互赠祝福语。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将画面画出来。
2、要求幼儿能抓住乌龟和小鸟的特征进行绘画。
3、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把画面画的丰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
要求幼儿能抓住乌龟和小鸟的特征进行绘画。
活动难点:
让幼儿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将画面画出来。
活动准备:
幼儿已学过故事《会游动的小岛》。油画棒、绘画纸、人手一份。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会游动的小岛》,引导幼儿欣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会游动的小岛》原来是什么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乌龟。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师:提问小朋友看,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欣赏完画后回答)。
师:那你们知道这幅画是怎么画的吗?
2、教师示范绘画乌龟和小鸟的方法。先用笔画乌龟的背壳,再给乌龟画上头和眼睛嘴巴,最后给乌龟画上四条腿,先画小鸟的头再画它的`身体,接着画上小鸟的翅膀和尾巴,再给画面添画上天空和湖面等相应的背景,最后给整幅画图上漂亮的颜色。
4、幼儿自由绘画《乌龟》,教师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评价作品。比比谁的画面饱满,色彩鲜艳。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蚕豆、黄豆、赤豆)
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叫什么吗?”(种子)
二、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教师: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
(1)观察: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2)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提问:红豆有几颗?(十颗)
黄豆有几颗?(十颗)
蚕豆有几颗?(十颗)
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
(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
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三、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教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
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
2.提问: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提问: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能基本完整地朗诵儿歌。
2、乐意参与仿编,并能大胆地讲述。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与儿歌对应的`图片一套,妈妈和宝宝等配套图片若干,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自我介绍,谈话引入。
二、出示图片,初步理解。
1、出示鸡蛋(苹果、雨点、星星)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泡泡?
2、讨论:鸡蛋(苹果、雨点、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为什么?
三、结合图谱,完整朗诵。
1、教师完整朗诵,幼儿欣赏。
2、强化句式:XX是XX吹出的泡泡。
3、师幼看图谱有表情地朗诵。
四、参与仿编,大胆讲述。
1、讨论:你还看到哪些泡泡?它们是谁吹出的泡泡?为什么?
2、幼儿操作小图片,参与仿编并与同伴互相说说。
3、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仿编的儿歌。
4、结合图片将原文与仿编完整朗诵。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找找、说说还有什么泡泡,又是谁吹出来的?
区域活动:把图谱与小图片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自由仿编儿歌。
附:儿歌《吹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出的泡泡,
苹果是果树吹出的泡泡,
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星星是天空吹出的泡泡,
我吹出的泡泡是一串串欢笑。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五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两组数量一样多。
2、培养对应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5的数字娃娃;1"5数字娃娃的家;大火车图片两辆;小火车图片人手一个;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复习1"5的数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他们说小朋友们要想和它们一起玩,必须先完成一项任务。
师:(出示五座带数字的房子)
原来任务很简单,小客人家门前没有路,它们想要小朋友们帮它们铺上一条鹅卵石的小路,数目要和房子上的数字一样多。只有全部放对了,小客人才会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感知相邻数
师:小朋友们都排对了,小客人愿意与你们玩游戏,你们看,它们来了(将1"5的数字娃娃对应在房子上面)
师:原来是数字娃娃,它们还给我们送来了两列小火车,想让小朋友们给火车装上货物。(出示两列对比火车)
师:上面这列火车的第一个车厢有几个苹果?下面这列呢?数字娃娃想让两个车厢的苹果一样多,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引导幼儿使用添1或者去1的`方法使苹果一样多)原来上面拿走一个苹果或者下面添上一个苹果,就一样多了。
3、游戏巩固认识
师:数字娃娃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完成了它们给小朋友们的任务。现在,它们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了。
师:数字娃娃送给每个小朋友一列小火车,可火车里的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不一样,所以要请很厉害的小朋友来试试看,让苹果和下面的数字一样多。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使用添1去1的方法)
4、结束
师:数字娃娃说,中(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它们要住在我们班了。让我们将数字娃娃贴在墙上。
活动反思:
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3-10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经典]07-25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11
[精选]中班教案07-31
(精选)中班教案07-29
中班教案[精选]07-22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