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音乐教案《郊游》

音乐教案《郊游》

时间:2024-06-23 12:34:39 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教案《郊游》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教案《郊游》,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案《郊游》

音乐教案《郊游》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音乐教案《郊游》2

  活动目标:

  ⒈理解歌曲ABA结构,感知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⒉学习用跳跃、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我和朋友去郊游,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⒈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要一起去郊游,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郊游吗?郊游就是出去旅游。那现在就请你邀请你的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郊游吧。

  ⒉(播放歌曲磁带),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手拉手,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⒈有许多小朋友也手拉手去郊游,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去郊游看到了什么?(完整听歌曲一遍)

  ⒉小朋友们是怎么去郊游的?他们去郊游看到了些什么呢?(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你们知道什么叫锦绣?(锦绣的意思是很多漂亮的景色在一起)

  ⒊出示图谱,理解歌曲。

  ⑴我把这首歌曲画了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再来听我唱一遍歌曲吧。(范唱。)

  ⑵你们看懂了吗?小朋友是怎么去郊游的?(请幼儿说一说)

  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把小朋友们出去郊游的事一起来说一说。

  ⒋刚才你有没有听出来这首歌曲有几段吗?(三段)哪两段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那这首歌你觉得哪里是很快乐的,唱起来应该是跳跃、活泼的,哪里听起来是很优美的'、温柔的,唱起来应该是轻柔的、缓慢的?

  ⒌第一段和第三段讲了小朋友去干什么?(郊游)那去郊游的时候心里怎样?(高兴、开心等)那我们唱的时候该怎么唱?用很欢快跳跃的声音唱。

  ⒍那中间第二段是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景色的时候我们要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那我们唱的时候也要慢慢地,用很优美的声音演唱。

  ⒎带领幼儿一起轻松欢快地演唱,感受与朋友一起郊游的快乐情绪。

  三、大家一起去郊游

  ⒈教师带头以邀请游戏的形式,连续邀请幼儿手拉手地边唱边表演。每增添一个幼儿,歌曲就重复唱一遍。

  ⒉请四名幼儿带头。在演唱歌曲前,先找到一个小朋友拉好手,然后一起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唱完一遍后,赶紧再邀请一名幼儿,手拉手边唱边走。不断反复演唱这段歌词,知道所有幼儿均被邀请到。

  ⒊请幼儿两两结伴,共同演唱歌曲。

音乐教案《郊游》3

  一、设计思想

  以声势教学法和唱游教学法为主,利用生活中能发出声响的物品,让幼儿用敲击的方式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型,感受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敲击力度的控制下声音会有大小的变化。通过引导和思考让幼儿从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并大胆的创编节奏,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唱游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真、善、美。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艺术表现的喜好。

  2、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用打击乐演奏的方式表现音乐,从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感官能力的提高。

  3、在熟悉演奏歌曲节奏的基础上,根据节奏型分组演奏,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音频音乐,生活物品(筷子、塑料瓶、不锈钢杯子)、ppt、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师幼问好:以唱歌、打节奏的形式问好。

  2、导入: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小熊邀请老师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老师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小熊,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给小熊过生日呢?可是,生日聚会上每个人都要表演节目哦,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吗?

  3、认识生活物品,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敲击时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能不能将这些物品用在音乐中演奏出好听的音乐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教师示范:老师先为大家演奏一首《生日快乐歌》。教师一边唱歌一边用这些物品打击不同的节奏,将歌曲风格由普通改编为爵士等不同风格,编配不同的打击节奏型。让孩子们感受这些物品所发出的声音,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试一试吗?那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演奏音乐吧。

  4、演奏过程: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利用声势训练法和唱游法引导小朋友们看图谱,根据图谱的画面敲击不同的物体,将简单的节奏相组合,发出有趣的节奏。

  第一遍:认识图谱,了解如何敲打。

  第二遍:分为两种节奏型演奏。

  第三遍:分组表演,互相配合。

  第四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演奏。感受打击乐在音乐中的魅力。

  通过每一遍的演奏学习,幼儿的兴趣得到到了很大提高,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将幼儿的音乐感无形中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活动延申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瓶子,杯子等生活用品来演奏音乐,小朋友们还能从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演奏美妙的音乐呢?

  六、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都会演奏音乐了, 个个都是小小演奏家,我们一起愉快的结束这次活动吧。(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班幼儿正处于4—5岁年龄阶段,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了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自己的情绪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于是我结合《纲要》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了“小小演奏家”这一音乐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1、引导幼儿能按一定的节奏型为乐曲作即兴伴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引出节奏型,使活动更加顺畅。

  为了让活动看起来不生硬,我带着孩子学小鸟飞到大森林里,又在森林里做早操这两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并将创编好的儿歌运用到这里。引导幼儿通过边做早操边有节奏地说儿歌,随之转化为节奏图谱,又以给兔子命名的方式说出节奏型,引导他们感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熟悉了这一节奏型的节奏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

  2、活动游戏化。

  活动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情绪高涨,积极、主动、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开展的。我所创设的.森林背景,为的是在与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入森林中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模仿小鸟的许多动作、与森林中的大树做游戏等活动,来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主动、更专注。之后又以游戏的口吻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做早操,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向孩子们展示小兔节奏图谱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等。

  3、运用多种感官使幼儿逐步掌握节奏型。

  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4、还有一点是我在活动中随时进行了调整。

  在用不同声势打节奏的环节中,设计活动时,我本想让每一组的幼儿用不同的声势来为乐曲配伴奏,如:一组跺脚、一组拍腿、一组拍手等,一边打节奏一边来体验这种合声所带来的快乐。活动进行到这时我感觉他们对节奏型的掌握还不够好,分开打节奏更易受到别组的影响,同时音乐又很长,一种声势打下来孩子会很累,于是我调整为在整个乐曲中带孩子变换不同的声势来配伴奏,也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音乐教案《郊游》4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们一块来玩节奏游戏,你们愿意吗?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你们真棒!学的真快!那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小乐器一起做游戏呢?那你们赶紧把他们从你的凳子下面请出来吧~~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 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2、在活动开始的音乐律动中有个别孩子没有跟随音乐和老师一块跳舞,应该通过语言的引导来让幼儿参与进来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音乐教案《郊游》5

  活动目标

  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

  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音乐教案《郊游》6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乐曲图谱、铃鼓、双响筒、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

  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师: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摇、晃。比较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用乐器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哪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

  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

  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可以吗?”

  五、结束活动

  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音乐教案《郊游》7

  教育目标:

  1、 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2、 激发幼儿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掌握x x 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 学习正确使用乐器节奏,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双响筒、响板、沙棰)。

  2、 经验准备:谈话活动(了解春天的变化)。

  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一、谈话活动:

  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教师:小朋友门大家好!今天是星期一小朋友们都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一个一个看起来真精神。刚才老师看到院子里的小树、小草也都穿上了嫩绿的新衣,看起来也很精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有哪个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小树、小草也都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小朋友门可以在野外放风筝郊游,提到郊游老师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欣赏歌曲

  《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1、歌曲我们听完了,小朋友们觉得好听吗?歌曲很好听老师这里呀!可就有问题了,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写部分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这么动听的歌曲如果我们给它加上动作是不是就更优美了?现在我们就跟着音乐来给歌曲加上优美的动作,前奏我们可以拍手,歌曲唱到走走走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掐腰左右脚原地踏步,象这样(老师演示)当唱到小手拉小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双手拍腿(同样老师演示),当唱到中间比较优美的地方是我们想象一下白云在蓝天下漂啊漂啊多么美啊(老师演示手在上放左右轻轻的摆动)。

  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加上我们刚学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四、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来!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接下来呢!我们再来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在伴奏之前呢!小朋友先来看老师这里,(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习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五、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音乐教案《郊游》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音乐教案《郊游》9

  活动目标:

  1.在屎壳郎造房子过程的动作情境中,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能根据乐曲的变化做动作玩游。

  2.在游戏中幼儿根据屏幕上滚动的数字结果,对应自己的座位号快速进行比赛,且将大粪球沿着事先贴好的路线手眼协调的推滚至终点。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大号瑜伽球两个、大转盘、手腕花红绿八个、自制小粪球多个、长城线和起始线、数字卡片编辑好的音乐。

  (大瑜伽球一一粪球)

  前期经验铺垫:给幼儿铺垫关于屎壳郎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知识,并讲述故事《屎壳郎造房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草原上有一种小益虫它叫屎壳郎。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屎壳郎们都忙着给自己造一个大大的暖暖的房子。屎壳郎们本领特别大,它们每天都会从家里出发走很长很长的路,他们很有力气,在去

  大草原深处的路上它还要超过小河,穿过草丛,这样才可以到达造房的地方。

  教师提问:小屎壳郎要具备哪些本领才能造房子呢?

  教师提问故事情节:屎壳郎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认真看仔细听

  二、教师随乐示范基本动作,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只播放前半段基本动作的音乐

  1.教师播放第一遍音乐,做(出发走走走走有力气一一走走走走过小河一一走走走走穿草丛)的动作,让幼儿熟悉动作的同时初步感知音乐。

  2.数师提问:小朋友们看清楚小屎壳郎做了哪些动作吗?(让幼儿做出教师示范的动作,加深对动作的理解)2海一一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如:动作的方向,动作的顺序等。

  3.教师小结:小屎壳郎很了不起哦!我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4.播放音乐T——S众教师带领幼儿有口今的随乐做动作。

  5. 解决幼儿在动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小屎壳郎们加油哦,这次看看那个小保壳郎做的最棒,再次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6.教师动作退位,让幼儿自己做动作。

  三、游戏“屎壳郎球大赛”

  小屎壳郎们很快就练好了造房子的本领,那我们就来一场屎壳郎造房子大赛(滚球)好吗?

  2.教师出示教具(PPT数字滚动屏、粪球)介绍。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请你们仔细看两位老师老师做。

  3.T-一T的'高级示范(加入完整音乐及游戏部分的动作)执教教师请出配课教师一同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两个是怎么比赛的,什么时候开始滚粪球的?

  4.T--S的再次示范,教师选一位幼儿再次进行游戏示范。

  5. S——S的“屎壳郎滚球大赛”根据手腕花的颜色将幼儿分成相等数量的两组进行比赛。游戏进行四到五遍。每次先到终点的那一组为获胜,可以得到一颗小粪球,累计最后比赛完,哪一组得到的小粪球最多为获胜。

  四、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哇!小屎壳郎们好历害,不仅学会了小屎壳郎造房子的本领,在比赛中还能为自己的组努力赢得胜利,你们是最棒的。输的那一组我们也不要气,平时多加练习,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成功。

  5、大班韵律活动教案《丛林秘境》音乐

  挑战5+线路图,完整表现探险全过程。

  挑战4+分角色表现(探险家和秘境景物)。

  挑战3+确定秘境主题,小组合作创编。

  挑战2+发现秘境,随乐想象。

  挑战1+小溪遇到的各种生物,动作创意表现。

  音乐 用动作表现探险、路过小溪。

  动作 位上动作3遍。

  故事 小探险家们去丛林秘境探险。

  动作建议:

  [1-2]小节:前奏空拍。教师预令“准备出发”

  [3-4]小节:随乐合拍走路踏步动作,一拍一下。

  [5]小节:一手上举靠额头,手心向下做“看”的动作,一手向后撑开。两拍一“看”,双手交替进行。

  [6]小节:一手放耳边做“听”的动作,一手向后撑开,一小节一下定格。

  [7-10]小节:同上3-6小节动作。

  [11-14]小节:创编动作,随乐做各种小溪里生物的游动动作(大胆想象)。

  [13-22]小节:同上3-10小节动作。

  [23]小节:双手交替作拨开草丛动作,曲臂胸前向外打开。左两拍一下,右两拍一下。

  [24-26]小节:小步走动作,一拍一下,共12拍。

  [27]小节:双手交替作拨开草丛动作,曲臂胸前向外打开。左两拍一下,右两拍一下。

  [28]小节:小跑步到椅子后面

  [29]小节:第一拍,举起望远镜站立;第二拍,拿着望远镜反坐在椅子上;第三、四拍,拿着望远镜跳望远方。

  [30-37]小节:分角色表演。表演“探险家”的孩子原位坐椅子上作观看动作。表演“秘境的孩子4人大胆想象创造,合作表演,共32拍,8小节。

  [38-39]小节:一手放耳边,一手向后撑开,作“倾听”动作。两小节,8拍。教师语音提示“太阳下山了,让我们跟丛林说再见,赶快回家吧!”

  [40-47]小节:同上3-10小节动作。

  [48-54]小节:尾声,向丛林作再见动作,走出教室。

音乐教案《郊游》10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钢琴、自制打击乐器。

  2、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植物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师:在植物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出示植物园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

  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PPT课件,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钢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

  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音乐教案《郊游》1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教学反思: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聆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要给幼儿留有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于一首歌如何表现,我们都应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音乐教案《郊游》12

  一、说设计意图:

  歌曲《郊游》曲调流畅、轻快从容,来源于幼儿生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带幼儿进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现了幼儿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经历。在活动中感受郊外美丽的景色帮助幼儿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说活动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郊游》的课件,带暗示性图片的歌曲图谱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的生活经验。

  三、说活动目标:

  首先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3、情感目标:演唱歌曲感受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我将目标一欣赏歌曲,感受歌曲ABA结构特点设定成难点目标,因为幼儿在发现ABA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较长时间的引导;将目标二在图谱的帮助下记忆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设定为重点目标,因为本节课是一节歌唱活动,对幼儿记忆歌词和演唱歌曲要求较高。

  先来说一说教法。

  1、课件演示法: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在活动的开始环节出示幼儿郊游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并形象的记忆歌曲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图谱演示法: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依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通过将歌曲里面的内容用暗示性图谱的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加形象直观的记住歌词,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下面说一说学法

  1、情境体验法:《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在活动中通过播放郊游的图片的,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2、动作表演法:在幼儿表现歌曲时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让幼儿用声音、动作以及表情来大胆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郊游的快乐之情,使音乐内容更具体化、形象化。

  四、说活动流程:

  我是这样设计活动过程的

  第一大环节:出示《郊游》的图片,直接切入主题,吸引幼儿注意力。首先,谈话切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前段时间我们也组织去了植物园郊游,那么你在游玩时的心情怎么样?”营造出幼儿在郊游时开心的情绪。然后进入主题: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做《郊游》。

  第二大环节:通过播放《郊游》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并初步演唱歌曲。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

  1、在幼儿观察课件后,提出以下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歌曲内容。

  2、逐步出示歌曲完整的图谱,幼儿通过试视听结合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歌曲内容。

  我会让幼儿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白云、阳光都是什么样子的。

  3、接下来我给孩子们示范演唱歌曲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唱一唱,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4、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完整唱歌曲

  5、通过变换演唱的方式对歌词有更深的印象;分男女生演唱感受歌曲ABA的结构特点。

  6、加上动作让幼儿感受郊游的愉快。

  五、说活动反思:

  本节课过程基本走下来了,目标一、目标二基本达成,在目标三的达成度上有些欠缺,轻松愉快没有体现出来,一节课的气氛有些紧绷,这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出示图谱的时候,我有些较真,我希望孩子能通过听歌曲完整的将图谱填完整,但是幼儿的表现往往不像期望的,我在这里可以更加灵活一点,可以自己讲图谱补充完整,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整体演唱次数上我觉得可以再多一或者两遍会更好;另外在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节拍处唱的时候我有些刻意,没有加以修饰,导致幼儿都跟我一样有些刻意,以后会更加注意。

音乐教案《郊游》13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结构,在“郊游”情境中,一拍一下行进和即兴造型表现音乐的A段,在追逐跑游戏中感受音乐的B段。

  2.通过去“植物园”、“动物园”“玩游戏做拼图”的情境,迁移生活经验,创编不同的植物和动物造型。

  3.在语令的暗示中,努力自我调控和相互提醒,按游戏规则,同时开始追逐跑。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一个圆

  2.16把小椅子前面逐一贴上1-16的数字号码

  3.音乐《匹诺曹愿做真孩子(节选)》

  4.青蛙、蜜蜂、菊花、桂花的拼图(每幅图都裁剪成6张左右的拼图)

  经验准备: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掌握1-16数字的认读。

  活动过程:

  1.感受故事情境。

  教师:你们郊游去过哪里?会看见哪些东西呢?仔细听一听、看一看,我去郊游的路上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随乐做基本动作1-2遍

  教师:看到了些什么?是什么顺序?我们一起再做一次。

  教师:1-16报数,携带装备,一起去郊游

  3.身体不同位置的动作创编

  教师:小花除了长在树上,还能长在哪儿?

  教师:兔子的动作除了耳朵朝上,还可以怎样变化?

  教师:这次我们用你自己新的动作来表现。

  4.累加动、植物形象,幼儿尝试挑战四种不同形象创编。

  (1)两种不植物动作创编(幼儿创编后,确定是哪两种,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在黑板上)。

  数师:花有很多种,春天有什么花,夏天呢?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

  (2)两种不动物动作创编(幼儿创编后,确定是哪两种,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在黑板上)。

  教师:除了小兔子,还有什么是宠物?

  教师:除了宠物,还有一类动物是猛兽,你们知道有哪些?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站立到椅于后面,完整随乐做出四种不同动、植物形象

  教师:我是在做什么动作的时候坐下的?

  教师:我在拍手的时候说了什么?(来到公园准备游戏,来到公园准备游戏。)

  提醒如果不记得看见的是什么动物或植物,怎么办?(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听教师的提醒,看图片,记忆动作顺序和内容。)

  5.累加游戏,加入一名配课老师,示范合乐游戏的规则。

  教师:刚刚我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跑的?(x号请起立,x号请起立,x号准备,开始追!)

  教师:我俩什么时候看的号码?(x号请起立,x号请起立)

  教师:谁追谁跑?怎样追的?

  6.反思游戏中的困难。

  教师:刚刚在游戏中有困难吗?谁可以帮帮忙呢?(可能遇到的困难:起跑不一致;没有提前看清椅子上的号码等)

  7.幼儿尝试自主游戏。

  (1)教师发指令,两名幼儿追赶游戏

  教师:这次看看是谁来玩游戏?

  (2)累加拼图游戏。

  教师:这次玩游戏胜利的小朋友,会有惊喜哦!(游戏4次,拼出2种植物,2种动物)

  (3)替换新的4种动植物,创意动作,随乐游戏。

  教师:哇,刚刚大家又看见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它们去游戏吧!(替换新的4种动植物随乐游戏1次)

  (4)幼儿发指令,两名幼儿追赶游戏(此步骤,视幼儿当时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幼儿发指令玩游戏)。

  教师:谁赢了谁是下一个发指令的人

  8.郊游结束,回家

音乐教案《郊游》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

  2、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3、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击乐器,培养幼儿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郊游》。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1、小朋友还记得《郊游》这首歌吗?我们现在一边拍手,一边跟录音机唱。

  2、提问:

  A、郊游这首歌曲有几段?

  B、第几段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C、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D、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二、创编动作。我们已经知道了《郊游》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也知道了A段音乐是高兴的、欢快的,B段音乐是优美的、比较慢的,那么我们现在用动作来表现这种不同的情绪。

  三、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现在我们来看图。郊游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脚步也比较快,唱走走、走走走时,每一拍拍两下。唱我们小手拉小手时,一拍拍一下。

  2、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B段音乐优美、比较慢,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也要慢些,一小节拍以下。

  四、看图谱,分声部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五、看图谱,拿乐器演奏。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老师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员的命令,现在开始,练习数遍。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音乐教案《郊游》15

  一、活动方案

  通过引导幼儿用乐器表现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感受乐曲中的欢快和抒情,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对春天美的感觉。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

  2.乐器(小铃、串铃、木鱼)。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郊游》

  T:秋天来了,让我们出去走走,去郊游,用歌声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唱出欢快和抒情的对比感觉。)

  (二)动作表现《郊游》

  L集体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郊游真开心,有时拍手有时拍腿,看到悠悠白云时手伸得高高的指给大家看。 (引导幼儿配合旋律,用动作表现节奏。) .

  2.分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T:去郊游要请老师走在前面,小朋友跟在后面,导游为我们介绍风景。老师在前面拍手,小朋友跟在后面拍腿,导游带我们去看白云(拍手和晃手)。(幼儿分组担任角色,动作表现属于自己角色的节奏。)

  (三)乐器表现《郊游》

  1.为角色配器

  T:小乐器也想和我们一起去郊游,有小铃、串铃和木鱼,听听它们唱歌的声音为老师选一个乐器为小朋友和导游也选一个乐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为老师、导游和自己选择合适的乐器。)

  2.乐器表现

  T:带上你的乐器跟着音乐去郊游。听音乐分组操作乐器,老师指挥。

  T:换一个角色,换一种乐器试一试。(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操作提示:

  为三个角色找乐器时,老师可引导幼儿根据角色需要配上合适的`乐器。例如:老师走在前面用小铃让后面的小朋友知道前进的方向,在郊游时跟着老师不迷路;’为小朋友选择木鱼,因为木鱼的声音“的笃的笃”就像在走路;为导游选择铃鼓,摇奏的时候就好像白云在天上飘过。用生活经验解释配器,为抽象的声响赋予情景,既便于幼儿操作,又能增强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教案《郊游》】相关文章:

《郊游》教案03-30

去郊游教案03-23

中班歌唱郊游教案04-02

郊游教案及教学反思01-19

大班艺术郊游教案04-02

一起去郊游教案03-06

中班打击乐郊游教案03-22

音乐小屋音乐教案12-18

二年级音乐《郊游》教学反思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