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时间:2024-07-07 14:00:53 教案 我要投稿

将进酒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1

  一、关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二、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提问: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提问: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寻今,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气氛和奇险壮观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诗只是为了写景吗?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将进酒教案2

  教学目的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 中 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 ——《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习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歌从这一句点酒入题,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诗中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联系前面“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苦短的悲感来看,似乎反映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回答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一句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并且高度自信。“有用”而“必”,这是何等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因此在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在《行路难》的最后他不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吗?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这一句便成了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

  回答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怀用世之才,立志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所谓“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更是愤怒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这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

  5.小结

  同学们的回答很好,其实同学们的有不同的看法,正是李白矛盾苦闷复杂的内心体现。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开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际,唐玄宗就已开始失去励精图治之心,封建统治阶级渐渐脱下开明的外衣,朝廷广开才路的诏令也越来越变成一纸空文。不过在“安史之乱”前,阴影还潜伏在光明下面。因此,他一方面对唐王朝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对它还抱有很大幻想。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业未成,而自悲自叹;一方面又觉得来日方长,此生还大有可为,而自说自解。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就出现了明暗交错、悲欢杂糅的调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避世,“但愿长醉不复醒”也是一种消极避世;“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渴望用世,“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是渴望用世。

  6.集体朗读(板书:苦闷矛盾)

  五、讨论艺术手法

  过渡语: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承载。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矛盾、苦闷的内心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请大家展开讨论,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分析。(板书:解读艺术手法)

  1.讨论

  (1)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而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前一句把壮浪的说得更壮浪,后一句把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极度夸张,极言名贵。

  “与尔同销万古愁”,愁思之深,感情之奔涌,非如椽巨笔不能为之。

  2.小结

  (板书:比兴夸张)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奔放豪迈的印象,与比兴、夸张手法的运用很有关系。读者明知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意绪是悲凉的,但却感到它们被表达得气势磅礴。这些诗句正如受伤雄狮的悲吼,照样能震荡山林,而决不是秋虫在窗下哀鸣,枯草在风中瑟缩。

  六、指导背诵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欣赏诗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朗诵了,接下来让我们在前面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遵循感情发展的线索会帮助我们记忆,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乐观(5—8)狂放(9—14)愤激(15—22)更狂放(23—27)愁苦(28)

  悲 乐 狂 愤 狂 愁(幻灯片9)

  (学生单独背诵、齐背)

  七、总结创作风格

  说到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浪漫主义,不过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风格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就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不完全相同一样。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呢?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幻灯片10)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板书: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八、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看一首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比较一下两首《将进酒》,看看在创作上有何不同。(幻灯片11)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思想内容方面:这首诗的诗眼你这为应该是哪一句,为什么?相比之下,你认为两首《将进酒》哪一首写得更好,为什么?

  参考:应当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句说何况正值暮春时节,娇艳鲜红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触到时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劝君终日酩酊醉”这样劝人及时行乐的句子。

  李白说“行乐须及春”,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那么这两句意味“须及春”。这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那种理想与现实碰撞而产生的痛苦情绪似乎更为沉重,而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和自信则在这里是几乎看不到了。这与李贺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关系,他是一位二十七岁便夭折的天才,自幼体弱,相貌近乎丑怪,却有一颗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贵族的血统,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击,连进士考试都未能参加,后来只得到一个从九品的小小官职。羸弱多病的体质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伤感。他虽也有远大的抱负,更怀着对于生命的深深眷恋,却常常感觉到前途迷茫和年华流逝的恐惧。这首诗正是此种眷恋和恐惧的产物,从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封建社会青年诗人才华横溢而带有病态的内心世界。

  两首诗歌的高下,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论诗歌的境界,李白诗的高度是极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贺。

  2.艺术手法方面(课后思考)

  (1)多用精美名物,辞采瑰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

  (2)省略叙写语言,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自成完整意境,有如电影“蒙太奇”,启迪读者联想。

  (3)结构奇突,结尾二句在前文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大的描写基础上,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九、布置作业

  1.背熟李白《将进酒》

  2.就李贺《将进酒》的艺术手法写一篇赏析性小作,题目自定。

  (回放配乐朗诵幻灯片,下课。)

  十、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感知思想内容:矛盾苦闷

  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

  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作者邮箱:

将进酒教案3

  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诗中的真正情感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诗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教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二.诵读全诗: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三.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

  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

  (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2.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二.总结:

  《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一、整体感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问: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白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

  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内容;预习《兵车行》。

将进酒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 吟诵,赏析。

  2、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 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 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预习检查

  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三、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二)、读

  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

  “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四、课堂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分类作业 A类: JC,背诵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B类: 想想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展开

  提示:1.政治遭遇;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结构: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感情基调:悲→欢→激愤→狂放

  写作特点: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将进酒教案6

  说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ɡ),请、愿之意,《诗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jiānɡ,拿)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读李白集》中写道:“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李白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主观诗人,他的内心往往积蓄着沉厚强烈的感情,一旦遭遇外界契机的触动,发而为诗便如山洪暴发,喷涌而出。

  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品味诗歌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的意境,领会诗中宏大广阔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全诗,探讨诗的感情,体味诗歌中情感激越跳荡、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教学用具

  1.有关于李白饮酒诗的讲义或幻灯片。

  2.《唐之韵》中《将进酒》的MTV。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配以下面的导入语,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饮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由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诗与酒和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诗人亦号之曰“酒圣”,又有“诗酒英豪”之称。李白的劝酒诗也是古代宴饮诗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歌。

  二、指导诵读

  1.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本诗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3.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4.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教师散绎示范:您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汹涌奔流直到大海不再回头;您没有看见高堂上的明镜而悲叹满头的白发。早晨还像青色的丝线傍晚却变成白雪一样。人生得意的时候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上天生下我这样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处,千两黄金散尽之后还会再来。杀牛宰羊姑且尽情作乐,应该一次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杯不要停。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荣华富贵不值得苦苦追求,但愿长醉酒不醒。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很寂寞,只有喜欢喝酒的留下了美名。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畅饮名贵的美酒纵情欢乐。主人怎么说钱少,只管买酒来和你痛饮。五花的宝马,千金的皮裘,叫小童拿出统统换美酒,和你们一起消解这万世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

  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

  ⑤练习背诵。

  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像。“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2)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入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做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诸字上,突出邀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5)“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三、赏读,感知内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像《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前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曹植自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2.《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他物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戳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这首诗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他崇拜曹植,赞扬他“斗酒十千恣欢谑”的做法,也证明了他这个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四、重点解读

  1.具体研习,攻克重难点。

  (1)诗歌开头“黄河”和“人生”之间有何联系?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颍阳去黄河不远,故借以起兴。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间事,因而“不复回”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喻意。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两鬓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极有气势。其中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于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尽管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但“白发如丝悲何益”,竟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于是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是人并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绝望。于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强烈的自信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既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为何反而对着元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明确: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关系亲密随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与狂傲,再加上兴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羁,因而反客为主。

  (4)如何理解诗末的“万古愁”?并试分析此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诗末“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与开篇之“悲”关合照应,而“万古愁”的含义更为深沉。愁若止于一身是毫无意义的,难以引起他人共鸣。若只叹韶光飞逝,那也易于浅薄与单调乏味。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也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语才可当之。关于感情基调,本诗尽管多次出现豪情万丈,洒脱不羁的诗句,有悲、有乐、有愤、有狂,但情感的源头还在于愤激,豪放洒脱只是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之情。

  五、对比思考

  1.《蜀道难》和《将进酒》这两首诗都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呢?

  明确:《蜀道难》把想像、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从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雄浑的艺术境界。诗人寄情于笔下的飞流激湍、奇峰险壑,语言雄放,句式参差错综,韵律富于变化,把大自然、神话、历史和现实熔为一炉,且激情奔放,气势雄浑而富有变化。《将进酒》大量运用大胆的夸张,借以表达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造成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诗歌的开头,借助想像,写黄河从天而降,东走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浪漫色彩极浓。诗中屡用极言其多的数量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出豪迈的诗情。全篇大起大落,节奏疾徐尽变,语言参差,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

  2.试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方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选用的题材有关。《梦》诗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诗作于此后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因此只能采用曲达。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悲——乐——愤——狂放——愤激

  延伸阅读

  1.试分析《玉阶怨》中“怨”字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深情: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1)此诗写一位贵妇人思念丈夫不至而产生的幽怨情绪。诗人饱蘸感情,突出主人公的一个“怨”字,而在怨的背后,表现出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怨”正说明她对丈夫思念之切,感情之深。

  (2)一、二两句写主人公站在门外,凝视着远方的道路。夜深霜寒,虽被露水浸湿了罗袜,她仍然站着,似乎她思念的远人由远而近的走来了。透过作者含蓄的笔触,可以看出她焦灼的神态。

  (3)后两句突出其思念丈夫的缱绻的情怀。“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久久不见丈夫归来,于是圆圆的皎洁的秋月,增加了她的幽思,旧欢新愁的悲喜相交,使她在受着苦苦的煎熬。

  (4)终其诗,不见一“怨”字,但“怨”意却深结其中,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但这种“怨”皆因“爱”而起,正是因为她对丈夫的深情,才使这“爱”“怨”交织,感人至深。

  2.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首先,诗人李白对他的前辈诗人孟浩然是十分崇敬的,也惟其平日对孟浩然有如此深情,因此也才能在送别之时写出这样的感人至深的诗篇。

  (2)此诗一、二两句写送别的地点时间以及被送者将去的地方,三、四两句则通过景物的描写倾吐诗人对孟浩然依恋不舍之情。

  (3)孤帆破浪而去,渐渐消失在天边,人去江空,何日重见。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写出黯然伤神的情绪,但碧空长江仿佛流动着诗人的无限惜别之意。别景寓离情,正是这首诗特别感人的原因。

  学习卡片

  一、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的常调,与这种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世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他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世思想,融入了来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境。

  (二)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出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李白虽为诗仙,却非一味地飘逸,他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排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他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倔,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

  二、一位豪中见孤倔的诗人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们一说起李白,就可以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

  迄今为止,无论是研究者笔下的李白,还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实自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这种定型化了的历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传奇色彩,使后世骚人望尘趋拜。然而这种定型化了的诗仙形象,也使人们与李白产生了一种近乎膜拜者与偶像之间的距离,一种雾里看花、云中观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限制了我们循着诗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轨迹——诗歌,走入李白心灵的殿堂。

  其实,李白的性格既有洒脱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执著、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伤亦如影子一样与欢乐相随,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诗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满欢乐、飘逸洒脱的诗篇中,夹杂着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与孤独的感伤。无论是希世之叹,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对现实的抨击,其中往往寓藏着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李白的诗豪放中见悲,有极为深沉的悲感。这种认识从较深层次揭示出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诗中的李白心态。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痛苦心态。

  孤独感伴随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摆脱掉。李白作于临终前的《临路歌》云: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很显然,这位以背负青天,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而自负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带着终生的孤独与遗憾,离开他既憎恶然又执著地热爱着的世界的。

  三、鉴赏示例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宵。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吗?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惚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教案7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将进酒》,乐府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三、诵读感知

  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慨时光流逝,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

  深沉悲怆,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有气势。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黄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应该怎样读?

  这几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体现,于深沉的悲绪中洋溢着暂时的欢乐,应读得充满喜悦,而且是稍带夸张的喜悦。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个三字句,酒酣之时,喜悦之至,短句叠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读得充满喜悦之情,节奏要快,声音有力。

  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诗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该怎样去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达了蔑视荣华富贵的高洁志向,也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斩钉截铁,后句要深沉悲怆。

  5、“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如何读?

  这几句又恢复了诗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读出狂放的情感来。

  6、最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讨论该怎样读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与尔同销万古愁”与狂放转入深沉的悲哀,应悲怆深沉。

  四、通读全诗,描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曲线图。时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洁→古来圣贤→同销万古愁(悲壮)→(喜悦)→(决绝)→(狂放)→(悲怆)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诗人是怎样营造这种气势的?

  选择“黄河水”和“海”两个意象,用“天上来”和“奔流”两词修饰,运用夸张的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

  2、结合第3和第4句来看,作者写黄河之水,目的何在?运用什么艺术手法?

  表现时间像生命的流逝如同黄河之水一样,势不可挡地一去不复回,作者是借用此意象表达时如白驹过隙的感慨。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4、赏析“悲”字的表现力。

  运用拟人的手法,似乎“高堂明镜”看到诗人无为而老的样子,也不禁悲从中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深化了人生苦短、老大无成的深沉愁绪。

  三、李诗鉴赏,师生共同研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诗人所说的“人生得意”,你是如何理解的?

  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这种“得意”并不是作者才能为国所用,自己建立不朽的功业,而是与处境类似的三两知已千里相聚。诗人之所以尽欢,并不是真正的“尽欢”,而是无力改变不被任用现状的豪放之语,这也反映出李白狂放的性格。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李白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启示可以自由发挥,不拘一格,但要言之成理)

  3、赏析诗人筵席描写。

  一是体现丰盛,二是体现热烈,三是体现“酣畅快乐”,运用夸张的手法,活脱脱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狂放的李白。但“且”字还是带出来了悲愁,只是暂时忘却了不得志。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赏析短句的表达效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忘形到尔汝”。

  5、如何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包含的感情?

  由狂放转而为愤激。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6、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陈王”与酒联系较多。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7、赏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结尾艺术。

  A、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

  B、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

  C、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四、总结:

  1、《将进酒》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2、李白的其他饮酒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附:杜甫诗中关于李白饮酒的描写:

  A.“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B.“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

  C.“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3、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探究学习:这个问题可以从李白的思想世界入手分析。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人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李白生活在玄宗、肃宗时代,唐玄宗溺爱声色犬马,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小人,许多有识之士被挡在政治大门之外。李白首次人长安,希望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结交了宰相之子崔宗之、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等朝中的显赫人物,希望他们能向皇帝引荐自己,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招来一些人的嫉妒。后来李白又干谒韩朝宗等人,也没有实现他步入仕途的梦想,只好四处云游。等到玄宗诏用天下有才华的人时,李白才又一次人长安,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得意狂语。开始时他也确实得到了玄宗的宠信,替皇帝写写诗做做赋,但他的才华不久就受到皇帝身边的佞巨权贵嫉妒诋毁,他的狂放傲岸也让皇帝吃不消,升迁的大门自然被悄悄地关上了。当他发现自己仅是皇帝的御用文人时,不满情绪渐生,要求还乡,玄宗顺水推舟准许他的请求“赐金放还”。肃宗时,李白参加永王幕府,受到永王重用,自己认为可以“暂欲清幽燕”、“不惜微躯捐”了,并自比谢安,辅佐永王,平定安史叛乱,当永王篡权的叛乱被镇压后,自己也身陷牢狱被流放,险些丢了性命,后经亲友的全力营救遇赦才脱险。李白的梦想和希望从此彻底破灭了。这次也使他认识到了当时的统治者颠倒是非,宠爱佞臣奸人,排挤打击有才能的正直之人的现实。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成了李白的挚友。

  4、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探究学习:李白嗜酒,我觉得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处世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人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5、在李白的“酒诗”中也能看出他想像奇特及豪放飘逸的诗风,试找出一些诗句加以说明。

  探究学习:“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这些诗句的想像是如此的奇特,夸张是如此的大胆,足见李诗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

  五、布置作业

将进酒教案8

  【将进酒 (李白)】(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解决办法:通过诵读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解决办法:结合课文内容与诵读共同解决。

  (三)教学方法:

  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

  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诗与酒总是如影随形,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在纵情豪饮的同时,才忘情吟唱出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谈到饮酒赋诗,那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李白这个人爱酒如命,他不但自己贪杯,同时还喜欢劝朋友跟他一起开怀畅饮。有诗为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劝酒诗《将进酒》。(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出示目标:

  了解完本节课的目标以后,我们来看题目。

  三、解读题目: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

  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本文是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做客时所写的劝酒诗。

  四、整体感知:

  既然是诗歌,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我们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心声。

  (一)检查预习:

  课前已经给大家留了预习作业,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大声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谁能说一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二)教师范读:

  这位同学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但是他的朗读在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上稍有欠缺,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在我朗读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我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

  (三)自由朗读:

  我刚才的朗读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开音量,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这首诗,想想你就是李白,一会再找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自由朗读三分钟,教师个别指导)

  我看同学们在下面都读得都很好,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呢?(找两位同学来朗读)

  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朗读的音调和节奏的掌握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课下同学们可以互相切磋一下。

  五、鉴赏分析:

  通过同学们的课前预习,课上的范读和自由朗读,你读出了李白的那些情感变化呢?

  1、悲(同义词即可)(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悲)(板书:悲 人生短暂)

  朗读指导: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面对明镜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和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语调低沉,节奏比较缓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用悲叹的感情朗读一下前四句。(教师点评指导)

  1、欢(同义词即可)

  (1)既然人生短暂,那么李白主张朋友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在这里似乎是在告诉友人,我们就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珍惜时间,及时行乐。)(板书:欢 及时行乐)

  (2)此时的李白似乎有一些消极厌世了,大家认为李白是不是完全的消沉下去了呢?(不是)从哪一句看出来李白并不是完全地消极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这句话显示出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但是我们要注意,“必”是“一定”的意思,当我们说“一定”时,既表示我们做某事的信心,又表示这件事还没有成功。所以你从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还读出了什么?(李白虽然有才,却没得到重用。)

  背景补充:事实上,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进皇宫供奉翰林,但是豪放不羁的他不愿意为沉迷酒色的唐玄宗歌功颂德,做任由他人摆布的文字工具,所以他被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长安8年后所写的。因此,当李白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丝怀才不遇的感伤,因为他原本也是一个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人。

  朗读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李白劝友人高举酒杯、及时行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节奏应该比较轻快,而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比较高亢激昂、信心十足。请一位同学朗读“人生得意须尽欢”到上片结束。(教师点评指导)

  3、愤(同义词即可)

  (1)此时的李白酒兴正浓,只想与友人开怀畅饮,微醉的李白还要为朋友高歌一曲。他唱的是什么内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2)“钟鼓馔玉”指什么?(富贵豪华的生活)

  李白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是什么呢?(蔑视)

  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到富贵豪华的生活呢?(权贵)

  (3)所以作者既不贪图荣华富贵,又不贪图权势权力。他的好友杜甫就曾在诗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由此足可见李白对权贵强烈的蔑视之情,这种蔑视和愤怒源于他的怀才不遇。(板书:愤 怀才不遇)

  讨论:那为何他之前还要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呢?(这正是李白性格当中的矛盾之处:他既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仕途受挫又使他的内心极度蔑视权贵。这种矛盾的性格来源于他的怀才不遇。)

  (4)在李白眼中,像他这样怀才不遇的人是否只有他一个呢?(不是,“古来圣贤皆寂寞”。一个“皆”,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古代圣贤都是会被冷落的,其实李白是想说,圣贤被冷落的直接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不重视人才,所以在这里,再一次体现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和愤怒。)

  (5)李白在这里列举了哪位古代圣贤?

  (陈王曹植,他与李白一样都才华横溢,但也都怀才不遇。李白以陈王曹植自况,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个别词语的重读,例如“不足贵”、“不用醒”、“皆”、“惟”。请一位同学朗读“岑夫子”到“斗酒十千恣欢谑”。(教师点评指导)

  4、狂(同义词即可)

  (1)陈王可以“斗酒十千恣欢谑”,再名贵的美酒都可以拿出来纵情欢乐,那么李白呢?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即便千金散尽,也还可以用五花宝马、千金狐裘这些名贵的东西去换取美酒,让大家一醉方休)

  (2)结尾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性格呢?(狂放不羁)(板书:狂 蔑视权贵)

  朗读指导:结尾部分正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充分体现了李白飘逸狂放的性格,所以我们要读出强大的气势,结尾“万古愁”要读出拖音。请一位同学朗读“主人何为言少钱”到全诗结束。(教师点评指导)

  六:小结:

  “莫道有酒终须醉,酒入愁肠愁更愁”,李白原本想借酒消愁,但是到最后仍然难消内心的万古愁绪。李白虽有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虽渴望功名,却不被权贵接受。李白内心的矛盾注定他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因为当时的官场绝不欢迎像他这样狂放不羁、不受约束的文人。这不是李白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古来圣贤皆寂寞”,毕竟像李白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太多太多了。

  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找一或两名同学总结)就让我们带着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放生齐读一遍这首诗。(全体学生齐读)

  通过我们的学习,同学们对李白情感的把握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切磋一下。

  七、总结:

  李白做不成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但他却成了留芳千古的诗界狂人。请记住那个蔑视权贵的李白,请记住那个狂放不羁的李白,请记住那个自信乐观的李白。

  八、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情感变化:

  悲(人生短暂)

  欢(及时行乐) 性格:狂放不羁

  愤(怀才不遇)

  狂(蔑视权贵)

将进酒教案9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

  2、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味本诗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二)简介背景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先自由读,再1齐读),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读后点评)。

  (五)鉴赏要点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句写悲壮之情。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极言人生短促。)

  开头四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

  之前,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感情朗读(自己先示范,后学生齐读)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乐之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女生感情朗读。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这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这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男生感情朗读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什么?)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全体齐读。

  3、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愤激——狂放(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找同学回答)

  4、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

  (1)政治遭遇(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诗人的秉性、情趣、个性的人格)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中这样写到“……(李白)自己的生命还想要超出世间。……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不是在现世规则之下对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规则对宇宙万物的掌握。或者说,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万丈,也由于相同的缘故而倍受打击。

  正是以上的种种原因是的李白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立体的自我,成为了宇宙间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种复杂的个性体现在诗歌之中,则是快、狂、逸、达。

  (再根据遭遇和矛盾齐读课文)

  (六)全文总结:

  李白是诗人,是酒仙。诗人的思维是穿越今古的罗盘,承前一千年,启后一千年。诗人摇摆的身躯不羁于长安城内的莺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载。诗人放荡的思绪飘荡于崇山峻岭之间,游弋于碧波万倾之中,面对无人理解的苦恼、伤楚、迷顿,还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得潇洒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记昨天今天和明天,把历史当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颓然而废,只在某个月夜轻轻叹息一声,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那个把包罗万象的躯体释放于长天大地的李白,这就是那个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的李白。

  让我们还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诗句来结束我们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小作文:我眼中的李白

将进酒教案10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好处。

  2、了解作者在诗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背景简介

  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二、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读qiāng,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学习过程:

  一、在这一首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明确:

  (1)开头四句写悲,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境界阔大,慷慨生悲——“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何况又是生逢知己,酒逢对手,因而转悲为乐。

  (3)“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举杯浇愁”借此倾诉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以曹植自况,更加深了诗人的愤激。

  (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酒至酣处,反客为主,豪放之态,狂放之极。

  二、依你看,此诗中的警策句(关键句,主旨句)是哪两句?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酒后吐真言,“天生我材”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上句是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和摒弃,下句是不醉不休,长醉不醒,是对此种现实极度愤慨的排遣。同时照应题目,点出这是劝别人和劝自己买醉的真正原因。

  三、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明确:同为有才人,同为“酒中仙”,同是有志不得伸。满纸不平之气,借曹植自况。

  四、如何理解篇末的“万古愁”一词?

  明确: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

  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

  五、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至少列举三句)

  明确:(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本来壮阔的写得更壮阔,同时,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运用比喻、夸张,悲叹人生短暂,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加短暂,突出青春难再,人生短暂的感慨。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既是他人生价值的铿锵宣言,同时也是他抑郁情绪的快意释放。

  六、小结:学习了《将进酒》,希望同学们能像李白那样虽遭遇不幸仍能保持乐观旷达,同时也祝愿同学们人人都能“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堂检测:背诵全文。

  课外延伸:李白的诗酒文化

  说起诗与酒,当推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灿烂的诗篇中,无处不飘香着他的诗酒文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对诗酒如此的沉迷,当真是到了“成仙”的程度。

  李白的诗与酒,最脍炙人口的当属他的《将进酒》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种高歌的引吭,如隔世的洪钟,至今不绝如缕。

  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写下了许多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但为国立功的理想和不满黑暗现实的`秉性,又构成了他特有的“诗酒”人生。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他年轻时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这个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人生导向,使他在此后的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成了李白诗酒文化的主旋律。“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但一杯辣酒、一怀愁绪,始终掩饰不了他对政治赤诚的追求。如他在《悲歌行》里,和主人边喝边唱“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中提到了“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自比飞将李广和屈原的惆怅,使他曾经在“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里,转成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低吟与呐喊。在这样的情怀里,他的万古之愁如浓云薄雾挥之不去,召之即来。因为有追求,所以有困顿。但大志未酬、时世黑暗的现实,使他终于喊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心境,为他营造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境界。而对酒的迷恋,使这位“天上谪仙人”超然于尘世之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道出了一个诗者和饮者对人生的感悟。

将进酒教案11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2.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并在写作实践中运用。

  [教学设想]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蜀道难》,初步了解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欣赏他的《将进酒》。

  二、预读课文

  1.由学生讲解李白生平和作品,引出解题及背景介绍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本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宴饮,此时作者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三、重点解析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 白

  悲伤——欢乐——愤慨——狂放

  同销万古愁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深入剖析作者内心的感情

  2.学习李白的浪漫主义文风表现:夸张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导入课文

  二、重点解析

  1.课文内容解析

  ①《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古代的歌辞,有以饮酒放歌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为戒的。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要点有两个:

  首先要看到“钟鼓”两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概括方式,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现象在诗人心灵中的折光反映。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种概括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其次,“古来”二句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古来圣贤”,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们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辛苦备至,可有谁听他们呢?真是“寂寞”得很!诗人看穿了这一点,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决心逃于酒乡,所以接着就说:“唯有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教案12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六、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一、.写作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赐金还乡”之后。

  二、结构

  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三、感情基调

  悲→欢→激愤→狂放

  四、.写作特点

  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将进酒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预习检查

  1、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读

  1、学生自己读(2遍) 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

  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

  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

  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四、课堂小结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分类作业 A类: JC,背诵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B类: 想想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展开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3.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预习布置 预习《阁夜》。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结构:流光易逝,人生短促→烹羊宰牛,饮酒作乐→长醉不醒→同消忧愁

  感情基调:悲→欢→激愤→狂放

  写作特点:

  1、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十言,参差错落。

  2、夸张的修辞

  课后反思

将进酒教案14

  活动目标:

  ⒈通过观看动画,巩固学习并理解古诗《将进酒》。

  ⒉利用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动画,引起兴趣

  “今天,刘老师带来了一部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播放动画

  “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他正在和两个好朋友喝酒,李白的本领很大,他看见一样东西或做了一件事,马上就能写出一首诗。刚才动画里,他和两个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又作了一首诗《将进酒》

  2、理解诗句的意义

  出示诗“这就是我们前两天欣赏的古诗《将进酒》。”

  “请小朋友再看一遍动画,边看边想,看到动画里的画面,你会想到诗里的哪一句话?”

  播放动画,边看边与幼儿讨论。

  “你们看到了那些画面,想起了哪一句诗句?”幼儿说出一句认读一句,并理解。

  “你们真能干!已经学会了里面好多诗句。”

  “跟着老师完整地念一遍。”

  3、学习完整地朗读

  “李白的这首诗非常有名。朗诵时要有感情,来听听录音机的老师是怎么朗诵的?”

  “哪里念得快?哪里念得慢?哪里念得轻?哪儿又要重些?”

  “让我们做一回小诗人,有感情地念一遍吧!”

将进酒教案15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

  (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感情线索:悲——欢——乐←—歌—→愿——恣——愁(首尾呼应)

  ↑↓

  自己高|潮 转折 万古(愤激、无奈——豪爽、旷达)

  (自信)

  全诗诗眼:悲愁——感情基调:愤激。

  全诗中心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品味思考交流】

  开头四句与全诗主旨关系

  渲染慷慨悲凉气氛,为第二段“歌弦”作铺垫,也与“天生我材必有用”构成对比反衬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与开头之“悲”,后来之“愿”有矛盾吗?你怎样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统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贤寂寞

  作者为什么举“曹植”为例,说明“古来圣贤皆寂寞”?(略)

  “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愁”的对象范围有多大?试举例。

  往古圣贤不被君王赏析之人。

  自己与自己同时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运之人。

  五、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练习默写全诗。

  二、谈谈你最欣赏的名句与欣赏的原因,说说若在作文中引用,可以适合什么话题。

  【把讨论结果写出提纲,课后整理与同学交流】

  三、预习《兵车行》

  读懂诗句,初步掌握内容及情感基调。

【将进酒教案】相关文章:

李白《将进酒》教案04-25

《将进酒》教学反思06-12

大班教案我们的城市教案11-09

清明节教案中班教案09-06

大班美术教案昆虫朋友教案11-11

小班安全教案安全的玩教案03-01

讲课的教案03-24

劝学的教案03-24

小班教案03-24

数列的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