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蒲公英教案优秀

蒲公英教案优秀

时间:2024-07-26 10:33: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蒲公英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蒲公英教案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蒲公英教案优秀

蒲公英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在熟读课文、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抓住重点词语,感受蒲公英飘洒飞舞的姿态和孩子们与蒲公英欢快嬉戏的场面,进而感觉自然之美。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觉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方法:朗读 感悟 想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入境

  二、初读

  1、配乐师范读,你给老师评价一下,你们想跟老师读的一样好吗?别急,看老师的朗读妙招。(课件出示朗读妙招)

  2、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用最喜欢、最舒适的方式来读一读诗歌,圈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思考:从诗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交流汇报。

  (1)我会认读;花絮亲昵 睫毛 鼻翼 小绒球 茸茸的 裙子

  (2)选择“绒”和“茸”填空:

  春天,躺在绿( )的草地上真舒服。

  妈妈今天买回来了一床鸭( )被子。

  4、说说你读诗歌的感受。

  三、赏诗

  (一)学习第一小节( 课件展示诗歌第一小节。)

  1、指名读 。

  2、生生评价

  3、生齐读诗歌一、二行。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板书:飞舞)

  4、学习三、四行。体会“茸茸的”“一一絮又一絮”

  师:从这幅画卷中,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蒲公英?

  师:“一絮”是什么样子的?(像棉絮一样纤维状的。)

  师:我们听说过“一个”“一条”“一只”,有没有听说过“一絮”?原来“絮”也可以当量词用,不光表现出了蒲公英的数量,还清晰地描绘出了它的形状,诗人的这个“一絮”用得多好啊!(课件显示蒲公英花絮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絮,一絮又一絮就组成了这茸茸的蒲公英,多么可爱呀。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再读这两句。

  5、生自由读诗歌三、四行。

  师:几个朴素的词,几笔简单的勾画,一朵朵灵动的蒲公英便跃然纸上。让我们再美美地把这一节读一次。

  6、生读诗歌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是创作诗歌的第一秘诀。诗人都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抓住本节诗歌中的哪个词展开想象,写出精彩的内容呢?(淘气)

  师:在你的周围,谁有淘气的表现?

  那你们想一想,蒲公英会和谁淘气?怎么淘气呢?

  (二)学习第二小节(课件展示诗歌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师:蒲公英有哪些淘气的表现?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生读表现蒲公英淘气的句子,找出三个动词。

  3、课件展示:落,染、碰、沾。

  4、师: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

  5、师:假如老师把这个“沾”换成米字旁的.“粘”好不好?(板书沾 粘)(不好。米字旁的“粘”让人感觉它是牢牢地贴住,而这个“沾”则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轻盈。)

  师:同学们,这几个动词准确、生动,使整幅画面都活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蒲公英和孩子们嬉戏的场景。(板书:嬉戏)

  6、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师描述画面)

  7、试着仿照诗歌续写。

  8、展示学生的小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难怪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其实写诗也不难,它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瞧,我们的作品不是很精彩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自己的作品。

  师:文字很美,画面也很美,但读起来没有音律的美感。问题出在哪儿?因为不押韵。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的重点是押韵。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板书:音乐美)比如,诗中的“花季,行迹,鼻翼,裙子,不弃也不离”押(i)韵.

  师:让我们回到诗歌中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8、生齐读诗歌第二小节。

  师:美好的事物总是脚步匆匆,当盛夏来临的时候,蒲公英的花季也要结束了。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作者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当经历了一次次难舍的离别之后,她忍不住面对蒲公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三)学习第三小节(课件展示诗歌第三小节。)(生齐读)

  自由读第三小节,思考:为什么说蒲公英是个奇迹?我们可以从蒲公英身上学到什么?师评价。

  (四)学习第四小节(课件展示诗歌第四小节。)

  1、 师:对于“我”的追问,蒲公英回答了吗?

  2、 师:亲昵,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是啊,“亲昵”的举止能代替一切的言语,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相处的这份美好、温馨、和谐。

  3、、 生与生应答读诗歌三、四小节。

  师:蒲公英不说一语,却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漫天飞舞;蒲公英不说一语,却与我们快乐地嬉戏;蒲公英不说一语,却带给我们无尽的相思和回忆,与我们亲昵。就让我们带着对蒲公英的这份美好的情感,读读这首小诗吧!

  4、指名配乐读文。(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轻松的语调朗读诗歌)

  5、生配乐齐读诗歌。

  师:让我们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记在脑海里,让这温馨的画面永远留在心中。

  6、练背,指名背。

  四、总结

  师:同学们,在《蒲公英不说一语》这首诗歌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板书:拟人)让我们欣赏到了三幅画卷:飞舞、嬉戏、亲昵。它们诗中有画,诗画相融,这就是诗歌的“绘画美”。(板书:绘画美)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到了诗歌的美,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如此美好。让我们尊重一切,关爱一切,哪怕是一株草、一朵花。

  五、拓展学习

  1、推荐阅读韦娅的儿童诗《会飞的叶子》《阳光跳到窗台》。

  2、作业:试着为心中所爱的事物献上一首诗歌!

  六、板书设计:

  蒲公英不说一语

  飞舞 嬉戏 亲昵 (拟人)

  音乐美 绘画美

蒲公英教案优秀2

  《会飞的蒲公英》是一篇叙述性散文。文章写了“我”在母亲的鼓励和引导下,一点一点地飞行着,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也是妈妈的)希望,终于飞出大山,真正成了会飞的蒲公英的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升华情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内容蕴涵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课文脉络,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按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体会”会飞的蒲公英”与”妈妈的殷切期望”的相似之处,学习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并按一定线索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层层深入,感悟文意。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一种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出示蒲公英图片)。看,它圆圆的脑袋,洁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这是一朵怎样的蒲公英呢?(板书课题:会飞的蒲公英)

  二、整体感知

  (一)、回顾体裁,设置悬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课题旁标明:叙述性散文)那么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呢?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紧扣文题,提出问题。请大家把书打开,老师请几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蒲公英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并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文中第2自然段的内容)对蒲公英来说,“外面的世界”指的是哪些地方?(田间、山坡、草地、路边、村庄、校园的沙地、河边、沟谷……)结合课文内容,你能理解“闯荡”的意思吗?(指蒲公英离开妈妈,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独自生存)

  过渡:妈妈的这句话难道仅仅是感叹蒲公英坚韧不拨的品格吗?(不仅感叹蒲公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妈妈还希望“我”能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妈妈的愿望实现了吗?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吗?(课文第8自然节相关的内容)

  三、研读悟情

  (一)、抓住主线,理清思路。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妈妈一直对我进行着关于蒲公英的教育,“我”成长的历程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到表示时间段的词语。(随即板书:童年、小学、中学、大学)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妈妈分别给了我什么礼物,怎样教育引导“我”的,“我”的表现又怎样?

  (二)、落实重点,注重学法。教学时,我以板书为主线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汇报“我”在每个成长阶段,妈妈对“我”的教育方式及“我”的表现情况时,我具体采取了以下教法:

  童年时期(第1——3自然节)注重落实6个知识点:

  1、板书。我在童年时,妈妈送了“我”什么礼物,我的快乐在哪里呢?(随即板书:蒲公英、山坡)妈妈是怎么送给“我”这份礼物的?(引导学生读第1——3自然节)

  2、引导学生对省略号的运用,培养孩子的想像能力和积累词汇的意识。“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省略了更多五颜六色的野花)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花?

  3、对比的写作方法的渗透。作者在描写山坡一侧和另一侧不同的景致时,你发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品味内涵。1)描写蒲公英外形的句子,感受蒲公英轻盈飘飞的情景。“花儿怪逗人的……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2)描写“我”和妈妈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希望孩子也能像蒲公英那样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说明妈妈的话在“我”的心里留下的印象很深,“我”梦想到自己也像蒲公英那样了,到世界上去闯荡。

  5、抓住重点词语感受“我”天真、活泼的性格。当你看到这么可爱的蒲公英时,你高兴吗?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天真、活泼的性格?(快活地拍着、蹦蹦跳跳采摘、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

  6、抓住两个“常常”理解我的梦想的产生。文中用了两个“常常”,赶快找一找,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妈妈常常领“我”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所以“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小学阶段(第4——6自然节)注重落实7个知识点:

  1、板书。随着这美好的梦想,我上小学了,妈妈送了“我”什么礼物,“我”又在哪里飞来飞去呢?(随即板书:花书包、山路。妈妈是怎么送给“我”这份礼物的?(引导学生读第4——6自然节)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母亲的心愿。“歪歪斜斜”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妈妈掌握的知识很少,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希望我能飞出大山,考上大学)

  3、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文中的破折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解释说明的作用)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我”在小学时的表现,同时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哪些词语体现了我向妈妈汇报在学校有所收获的迫切心情和愉快心情?(如“跑回家、刚刚、一边……一边、跳来跳去”等,说明“我”已越来越理解母亲的心),你能用“一边……一边”造个句子吗?(学生造句)

  5、适当拓展延伸。你们知道《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歌的'内容吗?(课件出示儿歌内容,引导学生激情诵读:“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6、结合实际升华情感。小作者时刻牢记妈妈的心愿,时刻不忘向妈妈汇报每天自己在学校的收获,你的父母对你又报以怎样的希望,他们常常对你说什么,又为你做了什么?你每天又怎样表现的呢?谁愿意说一说?7、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抓住描写“我”和妈妈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1)“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些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儿。”——看到孩子会飞了,妈妈很高兴;

  2)“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我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妈妈对我的成长很满意。

  中学阶段(第7自然节)注重落实3个知识点:

  1、板书。带着这美好的梦想,我上了中学,妈妈又送了“我”什么礼物,“我”又在哪里飞来飞去呢?(随即板书:连衣裙、大马路)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送给“我”这份礼物的?(引导学生读第7自然节)

  2、抓重点词句理解妈妈的心愿。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为什么望了好久好久?(说明妈妈为了让我能飞出大山所花费的心思之多)你还发现了什么?(“守着”说明妈妈做连衣裙用了很长时间)(小油灯说明家里生活的贫穷和山区的闭塞)

  3、通过对比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看板书:“我”原来在山路上飞来飞去,现在在大马路上飞来飞去。从“山路”和“大马路”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家乡发生的变化,山区渐渐由贫穷走向富裕,这进一步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上大学及大学期间(第8——14自然节)注重落实6个知识点:

  1、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几年之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这时妈妈又是怎样教育引导“我”的,“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导学生读第8——14自然节中重点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1)“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不知不觉”说明了小山坡是母亲对“我”寄予殷切希望的精神领域,也是“我”和母亲交流情感的乐园,共同的愿望使“我”和母亲已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以前我们常来这里,这次再来这里已达到了不知不觉的程度。)

  2)“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盈满了泪花。”(在小学,当“我”给妈妈唱儿歌时,妈妈曾激动地流过泪;“盈满了泪花”说明妈妈如今“我”考上了大学,妈妈因激动而再次流泪了)

  3)“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这是妈妈对“我”再次提出的要求。妈妈对“我”的期望不止是飞出大山,还有很多很多,说明妈妈有远大的志向,对“我”报以更高的期望)

  2、板书:带着妈妈的重托,我开始在哪里飞来飞去?(板书:林荫小道)

  3、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想象林荫小道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想象,使他们对富诗意的大学生活产生强烈的向往)

  4、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我”的表现,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一年后,“我”终于有了一定的收获,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什么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出示句子:“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孩子告诉妈妈,自己已经懂得怎样去闯荡了)你认为应怎样读这个句子?(指导学生充满深情地朗读)

  5、紧扣主题提出问题。

  1)我寄信后多久收到妈妈的回信?很快说明了什么?(说明妈妈非常重视“我”的成长)

  2)我收到了什么礼物?(板书:水彩画)(学生朗读相关的内容)

  3)母亲心中诚挚的向往指的是什么?(母亲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走出大山,也希望千千万万山里的孩子能像自己女儿一样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人生道路上越飞越高,同时永远保留大山的淳朴,这也是山里所有母亲的殷切希望。)

  6、体会反问句式的作用。课文为什么用一个反问句作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反问句结尾,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进一步强调这是山里每一个母亲的心声,每位母亲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像蒲公英一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四、回归文本

  (一)、揭示文题,总结写法。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多么感人的散文啊!那么,本篇文章作者为什么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目呢?(因为会飞的蒲公英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期望。文中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会飞的蒲公英”既揭示了蒲公英的特征,又饱含了母亲的期望。)本篇文章采用了象征手法,借助“会飞的蒲公英”来表达妈妈对“我”的殷切期望,以此来象征千千万万个山里母亲渴望自己的孩子飞出大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美好心愿。

  (二)、品评线索,学习写法。本篇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出现了几条明显的线索?(结合板书内容,指出课文是按以下线索进行叙述的:

  1)以时间为线索。(教师指板书:童年→小学→中学→大学)文中几次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如“童年的我”“我上小学了”“我考上了中学”“几年以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想实现了”,这些词语和句子构成了本文的时间线索;

  2)以收到妈妈的礼物为线索。(教师指板书:蒲公英→书包→连衣裙→水彩画)课文在描写“我”的成长过程的时候,每到一个新的阶段,“我”总能收到“妈妈”不同的礼物。如童年时,妈妈送“我”的是山坡上的蒲公英;小学时,妈妈送“我”的是绣着蒲公英的书包;中学时,妈妈送“我”的是绣着蒲公英的连衣裙;大学时,收到了“妈妈”的水彩画。这是以妈妈送给女儿的礼物为叙述线索;

  3)以地点变化为线索。(教师指板书:山坡→山路→大马路→林荫小道)在不同的时期,“我”走在不同的路上。如童年时,“我”的乐园是长满蒲公英的小山坡;上小学时,“我”走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上中学了,“我”走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上大学了,“我”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地点的变化也是课文叙述的一条线索。这样的线索,使文章更有条理。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内容集中,条理清楚。大家要学习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按照一定线索进行写作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写小练笔: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母亲……请你想象一下诗的内容,回家后试着写下来。也可以把自己对父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写下来。

  板书设计: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蒲公英山坡

  小学花书包山路妈妈的希望

  中学连衣裙大马路儿女的回抱

  大学水彩画林荫小道

蒲公英教案优秀3

  一、领悟教材掌握重点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语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幼稚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相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作任何事都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外表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录音磁带、投影片

  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2、本着新课程规范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沛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3、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范文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三、讲究学法贵在探究

  新课程规范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沛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四、巧设程序步入意境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初读,整体感知全文,细读精思,突破教学重点。随课文进行分散识字。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借助媒体步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听本文录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图,导入课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资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利用电教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用它导入新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增加密度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第一小节(出示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看图向我们介绍这种植物?

  (2)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3)相机出示词语:绒球降落伞,学习生字。

  [此环节设计说明:设计自读、展示、交流这几个过程,教师就充沛地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带着问题积极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测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自我感悟、讨论中自主学习。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充沛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灵气与悟性,营造了一种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学习第二小节

  可爱的降落伞们究竟会飘落到哪里去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1)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读懂了什么?

  (2)然后指导朗读。突出:别也不要只有……才……等词。

  4、学习第三小节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降落伞齐声答到:……(引读第一句)

  (2)绝大局部的种子听了太阳公公的话,到泥土中去生长了。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采用分角色竞赛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2、3自然段设计说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是全文的重要,公开课教案遵循“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老师“导”而不“牵”,没有过多的提问和讲述,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抓着蕴涵丰富形象的重点词语,适当点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知识的容量和密度,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逐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究知识。始终引导学生抓着课文的重点词句,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中获得新知。]

  5、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种子的选择不同,它们的结果怎么样呢?

  (1)自由读,画出表示不同结果的词。

  (2)根据回答补充板书。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此环节设计说明:从读通阶段的整体到读懂阶段的局部回到整体,将各个局部联系起来,融合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感悟会之于心,诵读出之于口,心口相应,增强阅读效果。]

  三、激活想象丰富说话内容

  1、你愿意把介绍给他人听吗?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读后的收获告诉家长。

  [此环节设计说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必需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表象再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学生自然地丰富了说话的内容。这种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适宜的。充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复述了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蒲公英的种子给我们带来一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身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3、学生进行局部字的描红练习。

蒲公英教案优秀4

  活动目标

  1、用绘画来表现蒲公英种子飞翔的样子,体验绘画的乐趣。

  2、能保持画面的整洁,并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蒲公英

  2、范画:蒲公英

  3、幼儿用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二、引导幼儿想象讲述。

  1、教师: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被风一吹会怎么样呢?

  2、蒲公英非常喜欢旅行,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儿去旅行,它们在空中飞呀飞,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3、小朋友想不想把蒲公英的种子在旅行的时候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呢?

  三、示范画蒲公英种子

  教师:画的'时候,蒲公英飞翔的种子画在纸的什么地方?

  看到的景色又要画在什么地方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先画朝各个方向飞的种子,再画地面上的景色,注意画面的整洁。

  合理安排画面。

  五、展示幼儿作品。

  1、鼓励幼儿与同伴讲一讲自己画的蒲公英种子旅行的故事。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画的故事。

蒲公英教案优秀5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像雪片一样飞舞……)

  3.质疑问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3.书空。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蒲公英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掌握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蒲公英吗?你喜欢她吗?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金色的蒲公英》看看她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14《金色的蒲公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

  2.检查学生认字情况:会读并能组词,讲解学生易错的字。

  3、重点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课文。

  5.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三、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四、作业

  1、辨字组词

  练()振()瑰()媚()铃()适(

  炼()震()愧()眉()岭()括(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角()()()()

  冲()()()()

  3、用下列词语造句

  滚瓜烂熟;

  会心:

蒲公英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动画,画面音: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蒲公英的孩子们纷纷出发,你们知道它们去干什么吗?

  生:传播种子

  师:对,在它们播种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就是:蒲公英

  点评:以动画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二类词语,抽读,再齐读。

  2、出示要求掌握的词语,争做小老师领读,从几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最佳小老师”,得到一颗红五星。

  3、请同学进行新旧生字的比较,说说哪些词容易写错,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描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组织评议,引导学生读出景色的美。

  2、配上动画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落降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师:这句话中说什么东西可爱?

  生:绒球。

  师: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觉得哪些东西可爱?

  生:……

  师:这么多可爱的东西,谁能用“可爱”说一句话?

  生:奶奶家的小鸽子真可爱。

  ……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东西可爱,也可以说可爱的什么怎么样。谁来说说看?

  生:可爱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可爱”这个词安排在句子当中,可以说哪儿有可爱的什么。

  生:奶奶家一只可爱的小白兔。

  师:小朋友看,“可爱”这个词的脾气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开头,还可以在句子中间。其实,我们学过的词语中,有很多词都和“可爱”一样,能变动位置。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用词造句时,尽量多考虑给它们多安排些位置。

  四、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语言,读一读。

  2、细读太阳公公、降落伞和另个两个小降落伞的话,

  ①太阳公公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金光闪闪的地方,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太阳公公的话有没有读懂。

  出示卡片,让学生填一填:太阳公公告诉蒲公英的种子,能去,不能去。

  师:但是,太阳公公是这样说话的吗?

  生:不是。

  师:他是怎样说的?(指几名同学读一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要注意读出“亲切”的语气。)

  师: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他们是怎样说的?

  分别出示以下三句话:

  ①“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②“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③“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3、指名读这三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评议,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第一颗小种子轻视土地、向往沙漠的语气和第二颗种子得意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对话。

  5、抽几桌起来朗读,评出最佳小组,得红五星。

  6、前后四人一小组朗读课文3-4节,可小组商量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7、抽2~3组朗读,评出最佳小组。

  二、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小降落伞们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们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指名说说有什么结果。

  3、小组讨论: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4、派代表进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在下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让其他的同学也得到启发,好不好?那怎么演呢?现在要请大家来当小导演,为我们的演出出谋划策。如果谁提的.建议最多最好,那他这将成为我们班的最佳小导演。要想当上最佳小导演有一个窍门,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导演同学演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演。

  2、学生读课文提表演建议,同学评选出最佳小导演,奖一颗红五星。

  3、分大组练习表演,教师指导: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台词。

  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4、小组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分别得一颗红五星。

  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蒲公英教案优秀8

  分析

  蒲公英四季都有,大桥公园、校园草地,经常能看到,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黄黄的小花、白白的种子球,经常能引起孩子观赏、探索的兴趣。吸管是生活中常见的、被幼儿所熟悉的一种低结构材料。长长的、颜色不同、粗粗细细的吸管容易吸引孩子们的眼光,激发孩子与其互动的愿望。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愿望”的发展特点,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涂鸦、自由表现、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舞动的蒲公英》。

  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欣赏蒲公英的主要外形特征。

  2、在说说、玩玩中尝试用吸管印画,表现蒲公英的主要特征。

  3、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感受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准备

  1、蒲公英的图片、视频

  2、吸管、白色颜料、小围裙、湿巾

  3、场景图:红、黄、蓝、绿底色背景图、彩色积木4块

  过程

  一、情境导入:开着火车去旅行

  1、开着火车出发啦!

  2、小结。

  二、初步感受:蒲公英你好!

  1、出示画面:它是谁呀?

  2、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蒲公英从花到种子的变化

  三、多元表达:蒲公英飞舞

  1、幼儿模仿蒲公英飞舞

  2、认识工具:吸管、颜料

  3、观察印画:蒲公英要出发喽!

  4、幼儿创作:舞动的蒲公英

  四、作品欣赏:蒲公英真美

  1、欣赏不同场景中的`蒲公英

  2、欣赏不同大小的蒲公英

  五、情景结尾:寻找幼儿园里的蒲公英

  反思

  1、场景丰满

  富有想象的场景、旅行的游戏情境及神奇的吸管刷工具让整个活动充满趣味性,深深的吸引小班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活动现场氛围较好。

  2、策略有效

  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形象的了解蒲公英成长的过程及蒲公英种子随风飞舞的过程。幼儿随乐模仿蒲公英飞舞的样子,儿歌“蒲公英飞飞飞,飞到这,停一停,转个圈,落下来”的介入,让模仿动作更具画面感,也更贴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作画的操作的方法也通过儿歌的方式引领,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自然自在的进行艺术表征。

  3、工具新颖

  幼儿对吸管兴趣很大,他们知道吸管能用来喝牛奶、吸果汁、喝奶茶、吸水、吸可乐等等,这些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用吸管加工变成幼儿可操作性的绘画工具,幼儿兴趣较大,并能大胆愉快的参与到蒲公英的绘画中,而且还能用大大的、小小的、我喜欢的来评价其他同伴的作品。

【蒲公英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蒲公英》教案06-22

中班音乐教案蒲公英反思12-16

《蒲公英》教学反思04-05

蒲公英教学反思03-15

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02-22

《蒲公英的梦》教学反思03-07

《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06-07

班会优秀教案04-02

《背影》优秀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