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30 11:50: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对黄河灵魂精魄的赞美;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知识要求: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要求:想像黄河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知道黄河魂指的是什么;通过语言文字想像黄河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陕西的宜川,山西的吉县之间,黄河的河面从五百米以上的宽度猛然收缩为五十米左右,河水骤然落下。形成了万里黄河最壮观的瀑布――壶口瀑布。今天我们一块来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壶口瀑布”而叫“黄河魂”呢?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适当批注

  三、 自学自学生字新词

  1、 读生字

  2、 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理清层次结构。(小组讨论,全班发言)

  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壶口瀑布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实际如何?作者存有疑虑。

  第二到五自然段集中描写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气势。

  第六、七自然段写作者的感受。

  2、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看录像或图片)

  ⑴请学生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我”来到壶口,感觉如何?

  ②你对壶口瀑布这一景观哪里最感兴趣,说说(自由发言)

  点拨:在这几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形象优美的词语,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比作千万条黄鳞巨龙把跌落深渊的水向上冲的样子比作强劲的龙卷风等等,读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身临其境。

  ⑵带感情读课文

  3、 学习第三部分

  ⑴作者歌颂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精神?反复读第六自然段。自由发言,谈体会。

  ⑵为什么用黄河魂作题目?

  老师归纳:壶口瀑布在黄河上,它的形成离不开黄河,离不开黄河的水,最主要的是壶口瀑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精神、壮举和气概正是黄河水的灵魂的集中体现,这里的“魂”指的是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

  ⑶满怀感情读这部分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自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雪景的特色,体会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遵循阅读课文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相关雪景图画的欣赏,引导学生品悟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松坊溪雪景的特色,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松坊溪雪景之美,培养学生品味、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之趣以及热爱祖国山河之美。

  重难点

  1.把握雪景的特点。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导入新课

  1.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雪景图画,师生共同观察各幅雪景,交流自己所看到的景物。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看到景物及说说对雪景的初步认识。

  3.教师导入新课:通过我们刚才对这么多雪景的欣赏,大家一定能想到一句话,那就是:画中有书,书中有画。大家想不想走进课文?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松坊溪,到文中去感受我们刚才所看到的.雪景。(出示课题:松坊溪雪景)

  4.学生齐读课题:《松坊溪雪景》

  二、自读课文,感受雪美

  1、教师出示要求:

  (1)松坊溪的雪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文那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那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阅读)

  3、学生交流、共同探讨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指名、举手回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4、文中哪出景物最吸引你?自己多读几遍。

  三、集体品读,探究雪美

  1、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雪花飞舞的雪景。学生欣赏、讨论、交流,在文中找到描写画面的相关语句,并用波浪线划出来: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雪花分别比作什么?

  (3)、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他们的外形一样吗?各自有什么特点?

  (4)、从作者把雪花分别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这一比喻中,你体会到了雪花的什么特点?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溪石覆雪的景色。师生共同欣赏、讨论、交流:同学们在画面上看到什么?溪石上有什么?远远看去像什么?你们能在文中找出描写该画面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出来吗?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1)、学生朗诵这句话。

  (2)、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把溪石分别比作什么?

  (4)、作者由白雪覆盖的溪石联想到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些事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由此,你又会联想到那些事物呢?

  (7)、这句话中,作者除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之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8)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老师在屏幕上出示石桥披雪的句子。师生共同欣赏、讨论、交流:在这幅图中你又看到了什么?桥上有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在生活中,什么事物是这种颜色的?在文中能找出描写该画面的句子吗?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白雪覆盖的石桥是什么颜色的?

  (2)、从这一特点上,作者联想到什么?

  (3)、所以,白雪覆盖的石桥像什么?

  (4)、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5)、学生朗诵这句话。

  4、老师出示倒映雪景画面,学生观察、讨论:画面中有那些事物?他们的身上披着什么?溪水中是一个什么世界?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这一画面的句子?

  我看见溪中映照着远山的雪影,映照着石桥和小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1)、学生齐读这句话。

  (2)、联系上下写文,思考:这白雪世界是指什么?

  (3)、这个白雪世界,从动静角度去考虑,它是动景还是静景?

  (4)、这句话文中那句话照应?

  5、老师出示溪鱼戏水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讨论、交流:画面中有什么?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他们在干什么?在文中找出描写该画面的句段。

  (1)、学生找到描写溪鱼戏水的句段。

  (2)、学生齐读这段。

  (3)、他们有那些颜色?

  (4)、这么多的颜色同学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形容颜色多的成语来概括吗?还有那些?

  (5)、雪地是什么颜色的?这同溪中小鱼的颜色够成什么?

  (6)、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溪中小鱼都在干什么?从小鱼的活动中,你体会到小鱼有什么特点?

  (8)、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示这一画面?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在这篇文章中,师生交流、讨论,给所欣赏到的画面取个优美的名字。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美随处可见,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感受到我们身边的每一分美丽。希望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能够学着作者的写法,把你眼中所看到的美描绘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雪景的句子。

  2、写一篇描写雪景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松坊溪雪景

  雪花飞舞

  溪石覆雪

  石桥披雪

  倒映雪景

  溪鱼戏水

语文教案 篇3

  复习目的

  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理解文章的寓意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4全文的主旨句是:

  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6.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 伯乐指 ;食马者 指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 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三、课堂练习

  1.韩愈,字 , 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并称 韩 柳 。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 )( )只辱于(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

  不以千里称也 (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食马者( )是马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 安求( )

  策之不以其道 ( )( )尽其材( )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15其真无马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李贺虚构的仙境有着怎样的寄托。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

  (二)作者简介:

  李贺一生位卑职冷,病贫交迫,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死

  生问题纠结于心。诗作虽情绪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辽阔,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三)品读鉴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并作点评。(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

  3、学生放声朗读,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

  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样的?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主体部分四幅画面。

  学生描绘后教师归纳:

  画面之一: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

  画面之二:秦妃当窗眺望晓色。

  画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图景。

  画面之四: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

  问: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答: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

  (四)归纳主题

  诗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的浪费了,故怨恨不已。诗作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五)作业

  1、熟练背诵本专题各个篇目。2、课后完成“积累与应用”及相关练习。

  鉴赏资料: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这是一首游仙诗。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红底镶金”、“眼花缭乱”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以及它的用处,感受人民大会堂建设者者的创造精神。

  2.能联系上下文认识过渡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参观倒影大厅礼堂座位繁星

  商量宴会简直眼花缭乱摆设

  2.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词,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2)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第3自然段:正门国徽:红底镶金,闪闪发光

  柱子:12根六七层楼高4个人合抱

  第4自然段:中央大厅大吊灯:5盏

  地面:晶光闪耀

  第5、6自然段:大礼堂座位多:3层9600多个

  300多个10000人

  电灯多:像满天繁星

  灯光亮:灿烂的光芒

  第7自然段:宴会厅金花彩画眼花缭乱

  大圆桌、皮椅子5000人

  第8自然段:会议门---宽敞、各不相同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赞美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正门

  ,中央大厅一一一;大礼堂一一一;宴会厅;

  会议厅一一一一一。

  (4)比较。刚才同学们说的和作者写的有什么不同?(课文还用了过渡句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

  ①用“--”在文中划出过渡句。

  ②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把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的。

  3.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写参观记还要注意些什么?

  (1)把看到的.东西有重点地具体写下来。

  (2)课文用“数字说明、描写、比喻”等方法写出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3)用过渡句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参观记的写作特点之一。

  4.练习巩固。弹性作业,学生自选:

  (1).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摘录过渡句。

  (2)作业本5。

  (3)写出你出家门到学校的过程,注意写好过渡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天地语文教案04-12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12-29

语文优秀教案03-07

(经典)语文教案10-30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下册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