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高粱根的特点,体会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它坚韧不拔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杆子,硕大而血红的稳头,有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这是什么?(边叙述边演示高粱图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高粱情》。(板书课题)
2、作者为什么对高架有着深厚的感情呢?结合插图说说高粱的秆子、穗头、根各有什么特点?(出示投影)
看图完成:⑴ (正直的)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
⑵ 用自己的话说说高粱的样子。
⑶ 课文以(高粱情)为题,说明作者与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出最能体现高粱特点的句子。
3、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三、检查初读情况
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的特点,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高粱在“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板书:神圣地位)
第二段(3~5自然段)具体讲高粱的特点。(板书:根的特点)
第三段(第6自然段)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着“我”前进。(板书:激励前进)
四、深入理解课文
1、作者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里“神圣”应怎样理解?(意思是极其崇高而神圣)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呢?
(从“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杆子,硕大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上地的根)这就是高粱在作者心目中的印象,看投影,观察这是怎样的杆子?怎样的穗头?怎样的根?作者还想到了什么?(读“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格”。)
2、直接找到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的自然段读。
⑴ 坚韧不拔是什么意思?(意志坚毅不可动摇)
⑵ 从哪里可以看出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现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还有高粱的根)
3、高粱深深教育了“我”,它对作者有着怎样的影响?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跋涉”是什么意思?(这里指艰难前进)
作者为什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艰难前进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它从高粱身上学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影响了他,教育了他,所以他对高粱有深厚的感情)
4、作者通过介绍根的.特点要赞扬什么?(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5、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作者用打比方和拟人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高粱气根的坚韧,采用直接引用父亲的话的方法和亲身体验的方法介绍了高粱的根很苦,采用举例的方法介绍了高粱的根深深扎入地下。教学设计利用了教材的这些特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汇报、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抓重点词语和中心句来引导学生体会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格,悟出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学习高粱坚忍不拔的品格,锻炼自己顽强的拼搏意志。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点难点】
1.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课文提示】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2.王安石,宋朝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当政时,推行变法。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
【正音正字】
怨谤(bàng) 难壬人(nàn) 胥怨(xū) 盘庚(gēng) 会晤(wù)
【阅读课文】
1. 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人“习于苟且”;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
2. 实施变法时,出现了什么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实施变法时,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
司马光认为,这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3.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为天下理财”; “辟邪说,难壬人”。[来源:学,科,网]
【课文简析】
王安石任宰相时,为了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增强国力,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变法的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是其代表,三次写信给王安石,攻击变法,要求恢复旧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给司马光及其同党的答复。
本文是以书信形式写成的驳论。文章列举司马光的种种责难,然后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这样,王安石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本文不仅严正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受命于人主”,还借此机会重申自己“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的决心,矢志不悔。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王安石、司马光以及王安石变法。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翻译:我说: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我认为和您交游相处友好的日子很长久了,但是议论政事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
原文: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翻译:如果硬要辨解,最后一定不会被理解,所以简单地写回信给你,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再三想到您对我的重视厚遇,对(书信)往来不应草率莽撞,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情况,希望您也许能谅解我。
原文: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翻译:读书人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名称和实际的关系,名称和实际关系明白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原文: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翻译:现在您用来教训我的是认为我超越权限、惹事生非、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诬陷。
原文: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翻译: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拟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生非;为国家清理财政,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问巧言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
原文: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翻译:至于怨恨和诬陷那么多,那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原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翻译: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才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就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
原文: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翻译: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而改变他的计划,因为计划合理才行动的,这事看不出可以后悔的地方。
原文: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翻译: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有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原文: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翻译: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仰慕到极点。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原因 ) ②终必不蒙见察。( 被,表示被动 )
③故今具道所以。( 说 ) ④辟邪说,难壬人。( 批驳 )
⑤非某之所敢知。( 领教 )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未能助上大有为( 作为 )
为天下理财。( 替 )
不为征利。( 是
②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表示承接关系,而且 )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
3. 下列对“人习于苟且非一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们学习苟且之事不是一天了。
B,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C,人们对得过且过的学习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D,人们对苟且之事反对不是一天了
4. 下列对“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如果说应当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
B,如果说现在应该一切不把事当事做。
C,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情都不做。
D,像你所说,现在应该一切事情都不做。
5. 文中“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一句,表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论不是个人恩怨,而是政见不一。
6. 文中追述“盘庚之迁”的用意是什么?
以确凿的史实针砭当时士大夫的流俗,说明反对的人多就一定错了。证明自己的境况,与“盘庚之迁”时一样,因此决“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表达了改革的决心不变。
7. 文章最后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是否向司马光认错?为什么?
王安石说“某知罪矣”,这不是向司马光认错。
王安石认为自己“错”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没有因改革“认错”,反而认为自己改革还不够坚决,不够迅速,不够彻底。 )
8. 本文是驳论。作者旨在批驳什么观点?[
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9. 作者是如何驳论的?
针对司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责难,作者先逐点驳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样,有理有据有节,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成为无中生有,司马光的论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王安石进一步批驳,他没有否认“天下怨谤”。他认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顺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变此”;再列举“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这样,王安石从现实和历史两个方面说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谤”不足为奇。
10,在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什么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
王安石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
11. 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真正原因是:王安石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预习《出师表》。
3. 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鉴于对“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思考,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作者通过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从刚抱回家的姿态开始,就给人留下了这一印象。继而作者又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作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白鹅
高傲 有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 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 ,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课文小结 :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保护鸟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神奇的小岛,叫“海西皮”,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鸟岛”。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复习词语
(1) 认读生字词
西部 青海 朋友 玉白色 闻名中外 筑巢安家
拾到 人类 因为 伸手 密密麻麻 养育后代
(2)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3) 你觉得鸟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么美的鸟岛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来做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
2、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第一)
3、海西皮这个小岛非常有名,不仅中国人知道,很多外国人也听说了它的名字,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它名气很大?(闻名中外)
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举世闻名、世界闻名、驰名中外)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的语气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
2、多美的景色呀!课文第二自然段就给我们描写了春天美丽的鸟岛。想读吗? 女生读
3、鸟儿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一群一群)
那么多鸟儿是一起飞过来的吗?从哪里知道的?(陆续)有先有后 一个接着一个
谁能用“陆续”说一句话?
出示:放学后, 。
电影快开场了 。
冬天快要到了,小燕子 。
4、齐读第一句。
5、现在,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来到这样气候温暖,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开心呀!小鸟们还忙着干什么呢?(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什么叫筑巢安家?
6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美美的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的印入脑海吧。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春天的鸟岛是一幅美丽而充满生趣的画卷,那夏天的鸟岛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用一个词语说说岛上的情景。
是啊,夏天是鸟岛上最热闹的,俗话说的好,人多才热闹,而鸟岛上是鸟多。
2、交流
A、板书:鸟多
(1)你从哪句话读出鸟多的?(出示第一句)
(2)再仔细读读,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鸟多?(最热闹 各种各样 聚在一起 鸟的世界)
每年5、6月份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斑头雁、棕头鸥等180多种候鸟,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数量达10万余只。)所以书上说——各种各样
在鸟岛上,天上飞的,地上跳的,水里游的都是鸟,鸟儿真多呀,这里成了鸟的世界“鸟的世界”还可以怎么说?(鸟的天堂 鸟的天地)
(3)小鸟们聚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
练习说话: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聚在一起,有的--------------,有的-------------,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4) 多开心,多快乐的小鸟呀,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喜欢这句的小朋友一起读,读出鸟的多。
B、板书:鸟窝多 (鸟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1)你从哪句读出来的?(出示第二句)怎样才能读出鸟窝多?
(2)你见过鸟窝吗?老师来画一个。一个够不够?请同学上来画。
(3)结合理解:密密麻麻 一个挨着一个(请同学上台画鸟窝图)还有什么东西是密密麻麻的?
大树上密密麻麻的树叶一片挨着一片。
草原上密密麻麻的羊群一只挨着一只。
集市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一个挨着一个。
花园里密密麻麻的花朵一朵挨着一朵??
(4)喜欢的小朋友一起读
C、板书:鸟蛋多
(1)哪句话写出了鸟蛋多?(出示第三句)
(2)自己练一练,怎样才能读出鸟蛋多的感觉
3、小结:鸟岛上这么多的鸟儿、鸟窝、鸟蛋,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夏天的鸟岛真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鸟的世界。
学习第四段
来鸟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从哪些地方看的出游人爱鸟?为什么游人这么爱鸟?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口头造句
因为 所以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呀!正因为如此,岛上的鸟才不怕人,而且非常多,所以我们说这儿是鸟的天堂,是鸟的世界。
齐声读第四段
4、这么美的画面,我们要把它,牢牢刻在心中,你们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吗?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做一只鸟岛上快乐生活的小鸟吧!一起飞起来吧! 现在老师是鸟岛电视台的记者(教师随机采访)
(1)小鸟,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
(2)小鸟,你在这儿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
(3)小鸟,你在忙些什么呢?
(4)小鸟,这儿游客这么多,有人伤害你们吗?为什么?
师: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应该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真心付诸行动吧,一起做个爱鸟的人。板书:画心形
5、让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鸟岛的神奇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 鸟蛋多
游人多 (爱鸟护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 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会写的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掌握多音字: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满山遍野、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全班齐读课题后质疑:读了课题,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三)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汇报自学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口头组词。
(五)教师重点指导:
1. “卡”字是多音字, 口头组词。
2. 注意“瘦”字中“叟”的笔顺和笔画;杂字上边的“九”字,一撇上不要加点;“盲”字上边的“亡”不要多写一点。
3.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后齐读。(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后思考: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我”是怎么坠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四)出示句子及课文41页的插图: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读后互评朗读。(板书:哭喊)
五、小结
六、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词。(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展示课件第四屏):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 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 (板书:坚持 坚信) 2.汇报自读情况,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1)“我”在坚持着什么?
①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展示课件第五屏)
②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③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2)“我”坚信着什么?
①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②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展示课件第六屏)
③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进行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七屏) 当我生病时,外婆 。 当我 时, 。
(3)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展示课件第八屏)
(4)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 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指名读后分小组读。
(5)指名读后分组读,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 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板书:看到 听到)
2.指导读法,阶梯朗读。
(1)“我”听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我”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吗?
出示句子: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展示课件第九屏),指导朗读,体会声音的特点。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声音放到句子中去,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指导朗读,读出呼唤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特点。(展示课件第十屏)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 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评价后,请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4)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 (5)创设情境练说: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6)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了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7)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展示课件第十一屏):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学生自由品读后再指名朗读,读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8)齐读。
(9)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10)拓展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满山遍野的( )。
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11)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泪如泉涌)
(12)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13)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感动,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的,泪更是热的!
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
(二)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句子末尾叹号表达的感情。(展示课件第十六屏):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就让我们带着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吧。指名读后齐读。 (展示课件第十七屏):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教师在课件的背景音乐声中与学生交流:在这寂静的黑夜,看到这满山的灯火,也许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绚丽,但在此时,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这满山的灯笼火把意味着什么?
(二)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一)过渡: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二)你想对那些曾经关心、爱护过你的人说些什么呢?说话训练:(展示课件第十八屏): 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三)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总结
六、作业
(一)用“满山遍野”写一句话。
(二)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别人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坚持 听到
哭喊 泪如泉涌 坚信 看到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课文的内容以及学习形式较以前进行了很大的修改,更贴近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有关思想,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10组,每组一般有2-3篇课文,进一步体现努力构建语文教材灵活开放的体系,为教师、学生留有选择、更新、拓展的空间的思想,语文课程是人文内涵最丰富的课程,对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册教材更注重人文性,有利于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各项综合训练,关注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学会写摘录笔记,并养成经常写摘录笔记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
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3)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形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让学生读读比比,咀嚼咀嚼,感悟课文用词的分寸,体会词语细微的差别,呈现的主人公鲜明的形象。
(2)由于情感的激起,品尝到课文语言之美,真正做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略读课文上。
2.重视学生的读,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对课后问题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不要去讲。
4.通过教材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的目的使用语文。
5.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
6.能够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7.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8.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
四、教学方式:
1.读全文,弄清读懂了什么。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会质疑。这样,学生自己能读懂的问题不必讲,整个课堂都围绕着学生不懂的问题走,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分析,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抓住重点、难点是改变串讲串问的突破口。进入五年级,课文比较长了,教学中必须抓住重难点,进行恰当取舍,才能教之有效,学之有效,才能真正地改变串讲串问。
4.在教学中,注意加强整体综合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概括和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下大力气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五、学习方式: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认识基础。依据一定的目标任务的设计,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实验、分工查阅资料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以个人和整体成绩为双重评价标准,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措施:
1、要以《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3、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4、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5、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
6、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
七、教学改革构想:
将教学课堂结构形成一个马鞍形的'流程,课堂上体现三个基本环节,即从整体把握全篇文章入手→进入对重点的局部作精雕细刻的揣摩玩味→再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总结,教给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八、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马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马”为主题,编选了三篇主体课文,包括《马》《古诗二首》《巩乃斯的马》。语文天地中提供了一篇课文《马背小学》然后提供了三个练习.:《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这三个练习都涉及到了和马有关的知识,《畅所欲言》是收集和马有关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初显身手》教材中出示了几幅和马有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和马有关的艺术品,进行介绍。《笔下生花》提供了三个作文题目,分别是收集资料进行介绍、马的故事、想象作文。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马在历史上的作用,探讨马现在的用途。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语。能有目的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3、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掌握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点: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能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每篇课文借助写马表达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出处:高中>总结归纳能力。
(1)实事求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值得提倡。
(2)小结几个文言虚实词的用法和意义
四 总析课文脉络。根据板书分析课文脉络,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五达标测评:指导学生作达标测评题并加以订正(附达标测评题)。学生做完以后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发现共同问题请测评题作得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略)
(附达标测评与板书设计)
前提测评:
一、注音:宿( )根; 黯( )恶;愆( )伏。并( )汾乔木
二、课文关于采草药的.时间否定了什么观点,证明了什么观点?
三、解释:
(1)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2)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答案略)
达标测评:
1、 指出下列文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1)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光芽。
(2) 诸越则桃李冬实。
(3) 深山则四月花。
2、 解释加点词:
(1) 则津泽皆归其根。
(2)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3) 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3、 作者如何论证“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证采草药“不可限以时月”的?
作者:殷利强
地址:甘肃省安西中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天地语文教案04-12
语文优秀教案03-07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9-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精选】语文教案12-29
(经典)语文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