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1
课程标准: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内容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没有去过天游峰,对扫路人这个职业也没有深切体会,他们的人生经验不多,对人物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本课的设计要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扫路人的思想,内心,以及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2、方法与途径:通过读,圈,划等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朗读感悟,质疑解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以及扫路人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通过写景、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通过品读能体会到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所蕴含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评价任务:
1、通过环节二和环节三的第1步来检测目标1。
2、通过环节三来检测目标2。
3、通过环节三、四来检测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你最敬佩的人是谁?能说说理由吗?
2.引出课题,齐读。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自学情况入手,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的信息,以便更好的从学情出发,调整教学思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检查生字词语情况
1.出示本节课中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以给大家提个醒儿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
2.巩固读一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词语的读音,加深记忆。
三、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以“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学习,才能了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交流并适时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2.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一下,从这些语句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可以简单的在旁边写一下体会。
(一)外貌
1.第三、八段,你抓住了哪些重点的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2.同样是外貌描写,作者却按照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朴素、慈善、有精气神儿的老人,我们男女生对比读一读体会一下。
(二)动作
1.指生交流
2.一个小小的动作,你都体会到如此到位,了不起,你能通过朗读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吗?
(三)语言
1.“不累不累,我每天……自在悠闲。”
A.指生交流体会。
B.师述:老师听明白了,这两位同学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体会到老人的工作是很累的,老人却说不累。那老人的工作到底累不累?先别着急用简单的累或不累来回答我,如果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那就更好了。先自己找找看,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①“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气”
A.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以及标点符号,体会老人的不易。
B. B.小结:你把老人每天登山时候的表现和游客登山时的类累做了对比体会到老人工作的辛苦,理由充分。你能通过朗读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C. C.指导朗读。
②“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飘下来。”
A.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B.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表达方法,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C:看图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③“我抬头望了望……一千八百多级。”
A.学生交流
B.联系生活中高楼的石阶,推测天游峰相当于多少层楼那么高。
C.指导朗读。
2.体会反衬的表达方法
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抓住描写天游峰又高又险的句子,体会到老人在这儿的工作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就拿游客来说吧,偶尔来一次就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老人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儿工作着,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面对如此沉重的体力劳动,老人不但不嫌弃,不抱怨,还要在工作时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你又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我们体会到的老人的品质都与天游峰有关,看来作者在文章中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并不是闲来之笔,目的是什么?
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反衬,我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学着运用这中方法。
3.指导学生朗读老人的语言。
4.“老人摇摇头……我能舍得走吗?”
A.学生交流
B.小结:是啊,老人的收入肯定不高,喝山里的水,吃大米和青菜,这样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是清苦,可是在老人眼里却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喝的是——引导朗读
5.“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A.指生交流
B.这30年里包含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老人的清贫,节俭,健康;通过找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通过找描写老人的语言的句子,感受老人的敬业爱岗,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将天游峰的高和险贯穿其中,让学生明白作者这样构思的巧妙之处,这样使老人的形象一点点清晰与完善,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四、升华主题,感受作者思想内涵
1.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不管是做人方面还是作文方面的?
2.学生交流。
3.大家还觉得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扫路人吗?带着敬佩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收获,这样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总结全文了,升华了主题,又对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方法。
五、作业设计
1.拓展阅读:《挑山工》
2.仿照作者的方法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折弯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横折弯钩”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折弯钩”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折弯钩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折弯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横折弯钩的字。
1、出示范字。
横折弯钩: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3
设计说明
《画杨桃》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在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画杨桃”的故事,组织学生研读文本,补白对话的提示语,达到以读促讲、读中顿悟的目标。同时,通过品读文本积累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再通过认识作者生平了解到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以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件出示实物——杨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指名简单介绍杨桃,课件出示相关文字:“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
2.教师介绍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3)在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此处设计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几个主要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3.汇报交流结果: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倒”在本课读dào,另一个读音是dǎo。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词语,读dào时,可组词倒水、倒立、
倒车;读dǎo时,可组词摔倒、不倒翁。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义;“审”上表义,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义,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义。
②用字理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珏从刀,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本义是人头。借指篇、张。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假借为虚词。
③扩词识记。
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可靠依靠
肃:肃静严肃
4.将生字放回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集中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识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做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图、座、室、交、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
座:半包围结构。
室:上下结构,撇折上一点不要丢。
交:上下结构。
页: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居中的位置,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5.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6.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四、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具有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我”、同学们、老师。)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3.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关注到了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关注到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研读文本,品读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是圆的就xxxx,是方的就xxxx,不要把圆的画成xxxx,也不要把方的画成xxxx,否则就是xxxx。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2.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1)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前句要读出指责的语气。后句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是怎么做的呢?(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xxxxxxxx。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指名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3)师生互动,引导朗读,表演对话。
过渡: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4.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5.课件出示老师的'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师相机板书: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1)指名朗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7.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文中揭示的道理。另外,“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通过想象说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了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课、摆、哈、抢、嘻。(认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摆”第三笔是提;“嘻”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5.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书写时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节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重视难点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课件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意在使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然后以老师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教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4
一、抓住词语,突破课题
1、从“壮、状”的区别开始启航。
上课伊始,我首先说:“同学们经常写错这样两个字,请大家看我板书。”我把“壮、状”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其中,我把“壮”字写在黑板的中上部,把“状”字写在黑板的左上侧。接着,我说:“我们知道,‘状’字是形状的状。大家想一想,‘壮’字能组成哪些词语呀?请大家说一说!”
我一边听同学们发言,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说了很多:
壮汉壮丁壮年健壮壮士雄壮壮实粗壮壮丽
壮胆壮观壮美壮大茁壮肥壮壮举悲壮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志凌云老当益壮豪言壮语身强力壮
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分类:
(1)可以用来写人的词语: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志凌云老当益壮豪言壮语身强力壮
壮汉壮丁壮年健壮壮士强壮壮实壮举悲壮
(2)表现美的词语:
壮丽壮观壮美雄壮
(3)表示心情的词语:
悲壮
最后,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分好的类别读一读,记一记。
2、理解课题
(1)谈话导入新课:
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课题之中就含有这个‘壮’字。下面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
我先引导学生说说“歌”字的意思,然后,我向同学们问道:“课文要写的什么方面的歌呀?”同学们看着课题,有的说:“是赞美生命的壮歌!”有的说:“是关于生命的悲壮之歌!”
二、初读课文,尝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过程如下:
1、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
①、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②、有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做上记号。
③、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生命的壮歌”里是几首歌?概括起来说,这“生命的壮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同位讨论,相互交流。
3、大组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书,老师分别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好以下问题:字音,个别句子的读法,把初步的感受读出来。
②、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简单的问题当时就引导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就集中起来,记住,告诉学生那些问题将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
③、回答“初读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地再次默读或者浏览课文,再一次思考,感受,归纳,总结,使自己的感受更加明朗化。
然后,我组织学生们谈谈读完课文以后的感受。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而且在第一个同学的表述方式得到我的肯定以后,自觉地学会了表达。我把他们说的全都板书在黑板上了。
同学们说出来的词语是:
颂扬之歌庄严之歌悲壮之歌赞美之歌
壮勇之歌壮举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我的思考及认识】:
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一个老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最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在随着教学环节的'转换和阅读的一步步深入而逐步沉浸到了课文之中,从轻松到沉重,从喜悦到悲壮,学生逐步从课文之外深入到了课文之中,心在读中感受,心在悟中感化。我在课堂上触摸到了学生的心,感受到了我的收获。
1、引导学生从分辨入手,激活了学生储存在大脑之中的词语,让他们在表达、分类之中加深认识了“壮”,为后面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设下了伏笔,让教学活动先入同学们的心。入心方能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投入。
2、在对“壮”有了温习、加深和拓展之后,有了这个基础,老师的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和兴奋点转移到了具体的情境中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壮”就有了新的思考,也就说,把学生的思维延伸了,拉长了,一环扣一环,波澜不断,信息不断地撞击着学生的大脑。
3、在初读阶段,学生再一次抓住“壮”字,在游历课文的过程之中,围绕着“壮”字,积极思索,深入思考,潜心会读,用心感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鲜明的主题,那就是生与死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之中进入了人类终极的思考,感受到了死的伟大,死的哲学意义。所以,在学生有了这些较为深入地思考之后,自然就唱起了生命的颂歌——颂扬之歌,庄严之歌,悲壮之歌,赞美之歌,壮勇之歌,壮举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4、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关于三维目标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抓住“壮”字,先入情入心,然后通过知识的学习,课文的阅读,大脑的思考与感悟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抓住了知识学习这个“把手”,在扎实的研读过程之中,借助了思维、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就生成了,感受如有源之水,从学生的嘴巴里自然唱出了对生命的赞歌。
小学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主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课文通过学生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别开生面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另外,小丽的做法还启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环保意识,加之语言能力有限,让他们了解怎样爱护不算难,但要了解为什么要爱护却不容易。但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激动。因此,教师将生硬的说教安排于一个又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倾听、理解、表达和交流。
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要求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会区分昨与作的不同,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认字和写字能力。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引入课题:小朋友说得真好!生活中值得爱护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样去爱护,这就值得思考了。老师今天介绍一篇好课文给大家,大家一定会明白很多很多板书:特殊的作业
二、鼓励质疑,引发兴趣
教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A 、特别是什么意思?
B 、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
C 、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小结: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动感知
自由试读
师:开书
小组学习。
学生识字。
师: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带代的读音相同,怎么组词,怎么区分?
昨作两个字的样子、读音相象。昨天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作业人来做作业,所以是单人旁。
(猜字游戏:一个学生指字,一个学生猜字是作字吗?不是作字。是业字吗?对、对、对,你猜对了。)
四、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教师:小朋友很开心。猜字游戏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我相信小朋友还会认识的。再读课文:这一次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A 、我知道什么是特殊的作业,小丽画的画很特别,因为她爱护花草树木。(出示多媒体画面)
B 、小丽做得好,我们要向她学习。
C 、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小丽想到了,说明她爱动脑筋。
师:小朋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弄明白了吗?(明白了)
五、引伸创造,发展感悟
师:小丽的特殊的作业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并不是故意破坏花草树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错事,以后他们一定会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罗老师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你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照出来、唱出来、说出来、画下来)
小组活动:准备一下,表现你对春天的热爱。
小组表演。
多媒体:教师展示有关春天的照片、图片。
六、创设情境、指导行为
三块木牌子是干什么的?(写广告)写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草人人爱,千万不要踩。
●小花说:千万别摘我,我怕疼!
●不要乱给小动物吃东西。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花草树木。
小结:小朋友真不错!真正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大自然里的动物和植物。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回忆自己小时侯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
4.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主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把课文翻到第186页,看图,说说这里两个小朋友都在干些什么?
2.大家在午睡的时候有没有干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呢?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
1.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两遍。
2.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1.给课文标自然段。2.找出生字。3.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3.学习生字。(1.带读生字。2.让学生组词。3.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看谁写得好,并给以鼓励。4.让学生说出记好字的方法,并加以讨论)
4.带着刚刚学习过的生字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发现并积累词语:噘不省人事仿佛昏睡眯缝反抗奥妙罢了等)
5.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范读1.让学生找出我和弟弟做游戏的句子。2.你能读好它吗?并加以指导)
6.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朗读说说现在为什么作为妈妈的.“我”不再去逼自己的孩子午睡了?)
7.展开想象:说说将来的某一天我作为一位家长,我让孩子午睡,而他们却以假睡来蒙骗我,我该怎么做?为什么?
8.开火车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复习: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仿写185面作者和弟弟一起游戏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将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面临的共同话题,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力图体现的教学特色:A、生活性B、实践性C、活动性D、探究性E、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每个小组分若干硬纸片。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普遍现象。
4、设计一些节水措施。
5、制作CAI课件。学生活动安排:
小组合作学习5×5(25人)课时安排:一教时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调节氛围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
1、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谈谈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与海水的组成比例,初步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3、播放录像。
4、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5、教师小节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1、师导言:把切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那么人类资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2、游戏:
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
第五次切苹果,教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得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
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的体验。
4、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5、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四、集体讨论:
水污染如何防治?
五、小记者调查行动
学生汇报,通过调查的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认识。
六、在停水的日子里
1、导言: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2、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3、师小节过渡。
七、制定节水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想办法)
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
八、总结延伸
1、总结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
2、设计广告语,宣传防治水污染
3、演示广告语
九、实践活动:
1、取一个苹果(其他水果、蔬菜也可以),称出重量。然后,把它切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再称重量。你发现了什么?减少的主要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用试管(或透明下班杯)采集纯净水、自来水、小河浜水和大江河水(比如渭河、泾河)各一试管。①看水的颜色;②闻水的气味;③把试管放入试管架,观察沉淀物的多少。比较哪种水质最好,哪种水质最差?(需在教师带领下采集水样,注意安全。)
小学语文教案8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9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
借助课外工具、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教法与学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喜欢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思考: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渗透方法。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可引导学生采用想像记忆或编字谜的方法记忆。
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教师评议。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再指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
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上小黑板范写最拿手的生字,然后说一说自己书写时应注意哪些。
(2)学生评议。
(3)学生自由在作业本上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听写生字词。
二、再读品味,感受情境。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应抓住“清晨、傍晚”体会琴声出现的频繁;引导体会象声词“叮咚”的好处,它使读者身临其境,感觉亲耳所闻。[]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同样写法的地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2—14自然段。
学生齐读,分段读课文,谈感受。重点感悟以下句子。
“琴声常常伴着雨点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
(朗读体会“洒”字的韵味,它把琴声写活了,仿佛琴声感染了周围的人和景,突出了琴声的美妙。)
“我深夜回来,走进这条寂静的胡同,……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为什么说琴声是“温暖的”?)
“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引导学生谈谈:“那样”是怎样的?)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流水般的琴声,又响在我的耳边,流淌在我的心里。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此段与第1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采用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咀嚼。)
3、品读完句子后,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这个弹琴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谈:练琴刻苦,锲而不舍,冬练数九、夏练三伏,琴艺高超等都可以。)
4、小组合作,找出写“我”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想想都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抓住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上不同的词语。)
CAI出示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
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引导学生用换词等方法辨析带点词的意思,秋夜晴朗,琴声悠扬,怎不叫我“羡慕”;冬夜寒冷,我深夜归来,聆听亲切温暖的琴声,我自然是“感谢”了。
5、抓住文中的四个疑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来体会“我”的情感。
CAI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先让学生找到它们分别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想: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品读完这些句子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为什么“我”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的人呢?(琴声太优美了,被她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
6、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想像中诵读。
朗读时,语气要清缓抒情,饱含情感,表达出对优雅琴声的喜爱,对小姑娘的钦佩、赞赏之情。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2、琴声叮咚
想见他。
勤学苦练
琴声叮咚就是她?
琴技高超
就是她!
小学语文教案10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
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区分:辩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谦虚感受
(“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
一、复习生词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挖掘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恼怒
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
出示:素值捧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待人宽容友好是感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待人宽容友好。
教学难点:
课文中写了谁在画画,都画了什么画?
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虚心学习别人长处,待人宽容友好是一种美德。
一、图画导入,揭题
1、学校墙上有一幅漂亮的画儿,上面画着一群动物,画得跟真的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画的吗?她还在这块黑板上画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新课。
2、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卡佳和“我”分别画了几幅什么画。找出文中几处写画画的内容,在这些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自学课文。
3、学生反馈。
三、以读代讲,理解①一⑦节。
1、新来的卡佳在黑板上先画了些什么?哪幅画让我很不服气,你从课文哪一节知道的?(自由读③、④节)
(1)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看图,从图中找出卡佳和“我”,并从人物的.动作神情中体会内心的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后学习⑤、⑥、⑦节。
(1)卡佳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2)你能想想看,卡佳当时心里怎么想的呢?(分小组讨论)
(3)“我”为什么有点生气?当时“我”心里想些什么呢?
(4)引读第⑤节最后二句,体会我当时的得意心情。
(5)自由读第⑤节,讨论理解“下午,我看见黑板前聚集了很多同学。他们说着、笑着。”说什么?笑什么?
(6)讨论: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7)出示第①节中卡佳的话,自由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3、表演朗读③一⑦节。
四、小结,齐读全文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
1、复述本课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一、复习
自由朗读课文。
二、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学习主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用分解部件法识记以下生字:
透热病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指导“救、血、愉”字。
3、完成课后练习2。
第三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比一比.再组饲。
饭()夺()街()作()
板()夸()佳()炸()
临()前()吕()很()
血()愉()串()恳()
三、将搭配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一条炸弹
一张粉笔
一串小船
一个大口
一支珍珠
四、读句子,再加上括号里的词语写下来,使句子更具体。
1、鱼向岸边游去。(愉快地)
2、她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
小学语文教案1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读本组教材的导语
1.学生借助拼音读教材的导语,并思考:好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品质?(爱劳动、爱集体、诚实)
2.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好孩子,那么你发现自己的身上还具有哪些好品质呢?能说给大家听吗?(说自己的长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要读正确。
2.再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汇报朗读情况。
(1)在小组内汇报朗读,互评。
(2)指名朗读。对于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要给予指正或者同学间进行互评。
(3)自由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流利。
(4)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4.课件出示不注音的课文,让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新词,识记生字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交流:哪些词语是你不明白的?
3.出示词语,读一读。
4.创设故事情境,感悟虚心、骄傲等词语。
小刚和小峰是同班同学。小刚学习非常优秀,有了成绩也不骄傲,老师说他是个虚心学习的孩子;小峰学习不认真,取得一点儿成绩就翘尾巴,是个骄傲的`孩子。
小刚待人热情,有客人来马上会拿出好东西招待;小峰呢,有客人来连招呼都不打,亲戚朋友都说他是个待人冷淡的孩子。
小刚还是个十分诚实的孩子,从不撒谎;小峰就不同了,有时家庭作业没做完就骗老师说忘带了,小伙伴都说他是个虚伪的孩子。
边说边问:
你喜欢和谁做朋友呢?为什么?
5.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如诚实、招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
(2)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几个是最难记的,动动脑筋,有好方法记住吗?
(3)读词:虚假、骄阳、傲气、淡绿、诚心、果实、赢了、称赞、招手
(4)用游戏方法巩固本课生字、新词。
四、课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对子让学生认读。
2.鼓励学生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迷宫,迷宫中有许多生字,只要学生读对了读音就可以顺利地走出迷宫了。
2.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生字掌握得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课文?(生读文)
二、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思考:通过读,你们发现课文有什么特点了吗?(每一句话上下行字数相同,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词语)
2.这就是对子,也叫对联。对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
3.教师拍手示范读,学生一齐拍手读。
4.教师拍手示范读,学生一齐拍手读。
(是──非;长──短;虚心──骄傲;诚实──虚伪)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说一说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什么。
(本课要求书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但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短、对二字,只是左边略窄于右边;而冷、淡、情三个字,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热字中间一点不能丢掉。)
2.教师示范书写,注音提示容易写错的笔顺和笔画。如:淡右上的火要捺变点;情字右下的月第一笔是竖,不是撇等。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对子,请把它写下来。
2.课外收集一两条对子,读给同学听。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材简说
足球迷爸爸明明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孝道。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教学目标
1、认识“会”、“洗”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
形成尊老爱幼的好风尚。
美育目标
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随堂笔记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2、谈话:电视这么有趣,我们都爱看,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3、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是怎么看电视的?
4、出示课题。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自由拼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把生字划下来,多读几遍;
3、数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编上序号;
4、指名读儿歌,
5、认读生字卡片;
6、你最爱读哪一段,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7、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8、齐读课文
(1)“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他们不爱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是真的不爱看吗?
(2)理解最后一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啥秘密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说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1、借助拼音自由读短文;
2、由轻声读,画出生字词;
3、同桌互相读;
4、指名读课文;
5、评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培养说话能力
激发兴趣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6、展示读;
7、小组合作谈体会。
8、推举代表发言
9、在文中找出证明观点的语句。
10、感悟,用“因为……所以……”造句,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
练习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今后准备怎么做?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好记的:
爸:上半部写的扁窄,下半部不能太大;
全:“人”要把下面的“王”包住;
关:“天”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完:““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2、难字记忆
写:注意下边的笔顺,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横中线折出;
家:上窄下宽,下边的三撇渐序渐长
1、独立写字;
2、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指名读短文;
2、开火车读文中生字。
3、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4、组合作分析字型;
巩固知识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5、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6、看老师范写,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7、独立写字;
8、评议,再练写,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培养和提高写字能力
练习设计
1、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人谈体会。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象之美。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四个太阳贴画
2、《种太阳》的音像视频。
3、搜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设置悬念
1、看到你们坐得这儿端正,老师奖励你们猜个谜语:"一个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你真聪明!板书:太阳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都是红色的,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却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是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四个太阳》。(齐读课题)
二、自读读文,整体感知
小画家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呢?让我们赶快到文中去看看,请自读课文,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思考:小画家画了xxxxxxxxxx的太阳送给xxxxxxxxxx;
三、小组合作,感受奇妙
这四个太阳,藏着作者的四个不同心愿。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学生上台说到哪个太阳,相机出示哪一个。
(一)感悟金黄的太阳
师:请闭上眼睛,想想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美丽的景致吧!
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传来阵阵诱人的香味。你知道有什么水果是秋天收获的吗?
随机出示:果园里,果子熟了。(葡萄、苹果、柿子、橘子,梨,山楂等)引导学生用"果园里,果子熟了,有xxxxxxxxx,有xxxxxxxxxx,还有xxxxxxxx。"
②你们看,金黄的落叶飘来了,它正忙着xxxxxxxxxxxxxxxxxxx(生接读)
2、选择金黄太阳的小组请起立,请你们来邀请后面的老师尝尝水果的香甜,开心地把这一句读一读。伴乐朗读!
(二)感悟红红的太阳
⑴寒冷的冬天到了,小画家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此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冬日的温暖!(齐读)
(三)感悟绿绿的太阳
当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绿绿的太阳,瞬间你会觉得xxxxx。清凉能换个词吗?———凉快、凉爽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中表现出这种舒服吗?现在请男生来舒服地读一读。
(四)感悟彩色的太阳
1、多彩的`春天可美啦!老师也想读读,谁愿意和我合作读啊?
出示:因为春天是个xxxxxxxxxx的季节,所以小画家画了xxxxxxxx。(贴"多彩"卡片)
品读完学生喜欢的那个季节的太阳后,自学其余三个季节的太阳。
出示学习方法:
1、读一读(圈出表示颜色和感觉的词语)
2、写一写(补充小诗)
(五)小结
师:小作者想要画四个太阳送给四季,让四季都那么美丽、可爱,如果是你,你会画个怎样的太阳送给谁?
课件出示:我想画个xxxxxxxxxxxx的太阳送给xxxxxxxxxxxxxx 。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25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4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2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20
语文小学教案通用07-14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