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经典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复习内容:《学标点》。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2、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重难点: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准备:小黑板、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
二、进入标点符号的王国。
1、出示标点符号,介绍它们的特点。
2、出示句子,说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
三、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各小组进行比赛。
四、进入训练场。
五、教师巡堂指导。
六、教一首有关标点符号的儿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味紫罗兰的心路历程,品味主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重点:
分析紫罗兰的形象,从其心路历程上品味主旨。
方法:以读代练,在充分的朗读上品味内涵
过程
一、激情导入:
如果立即做选择,你愿意在寂寥的天幕中做医科光芒四射但转瞬即逝的流星,还是选择做医科如萤火虫般默默无闻的小星?(学生自由谈)
你的选择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定位。(引入课题)
二、听录音,找出本文最能代表紫罗兰心声的句子,并谈谈你对原文的理解。
三、为了这个追求,紫罗兰的命运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一)、起初,字罗兰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课文中的语句)
后来因何发生了变化。
思考:对紫罗兰和玫瑰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带感情读出来。
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紫罗兰命运的第二阶段(执着追求)
对于紫罗兰的想法,旁人是怎样的态度?(玫瑰劝,造化威胁)
请学生带感情、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学生评议分角色朗读的情况)
师启发:应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
对于后文的结局此处有过暗示吗?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伏笔的写作手法)
五、终于,紫罗兰实现了愿望,由此她的命运也进入了第三阶段,概括一下。
这个结局旁观者的.态度怎样的?紫罗兰的态度怎样?
带上感情朗读紫罗兰的心路历程,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写上旁批,读给大家听。
(既锻炼读的能力,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深入分析主旨
1、作者对紫罗兰的态度是褒还是贬
2、你对紫罗兰这一形象有何看法?(允许学生畅谈,言之有据即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七、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八、强化练习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
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3、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2、难点: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教学准备:
1、准备作文要求的课件。
2、放一段关于活动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
老鹰捉小鸡
3、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回忆生活,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你喜欢的活动。
4、出示作文要求的课件。
记一次活动
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个传统活动,也可以是个新活动。如果大家能自己创编一个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写活动:
写清楚活动是怎么玩的。
写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一起举行活动。
(1)分小组进行。
(2)提出要求:要一边玩一边观察,一边玩一边思考。
2、交流活动的感受。
3、如果写这个活动,该怎样写呢?有哪些内容必须要写呢?
4、学生交流。
(1)活动的规则要写。
(2)举行活动的过程要写。
(3)活动时还要关注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并把人物写具体,这样便有趣了!
5、教师相机提问。
(1)活动过程中会反复进行,进行很多次?莫非一个一个地写吗?
当然不能一个一个地写,要选择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可以写两个,也可以写三个,但不能面面俱到。
(2)活动中有很多人物,怎么写呢?是不是一个一个地写呢?
也不能一个人一个人地写,应该注重写场面的方法,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
可以对整个人物活动场面进行概括地描写,然后具体描写一个或两个同学的具体活动以及表现。
6、在老师点拨基础上重新构思。
三、学生编写活动作文。
1、根据自己的感受理清活动的顺序。
2、选择印象深刻的活动写具体。
3、老师适时点拨。
4、修改作文。
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多彩的活动
活动规则
印象深刻的过程点面结合
活动的体会
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师板书],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找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找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找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
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师辅助)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轻松的话语、期待的眼神、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4、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0
语文天地语文教案04-12
语文教案(经典)09-04
[精选]语文教案10-02
语文教案(精选)09-22
语文《雾凇》教案05-31
(经典)语文教案10-30
语文教案【经典】10-04
[精选]语文教案11-13
【精选】语文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