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西瓜》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吃西瓜》中班教案1
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评:目标2体现了科技、发明与人们之间关系密切的观点。]
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无籽西瓜若干。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评: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评: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评: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评: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幼儿通过比较,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好处。]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吃西瓜》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情趣。
2、掌握歌曲的前奏、间奏,并用各种相应动作与歌词区别。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掌握歌曲的前奏、间奏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图谱,磁带,录音机,粉扑若干,小辫若干条
2、知识准备:对民间双簧的特征(前脸、后背)有一定的了解,表演过双簧游戏
活动过程 :
一、律动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
2、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的动作像谁呀?
二、使用图谱,帮助幼儿初步记忆歌词,熟悉旋律。
1、示范演唱歌曲。
提问:你们听到猪八戒在吃什么呢?
2、出示图谱,初步记忆歌词。
提问:听到歌里唱了什么?(幼儿说,教师贴图谱)
3、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前奏、间奏。
教师:在一首歌曲的开头没有歌词的音乐部分叫前奏,在歌曲中间没有歌词的音乐部分,叫间奏。那《猪八戒吃西瓜》这首歌里,有没有前奏、间奏呢?我们来听一听、找一找,如果听到没有歌词的音乐,就请拍拍手表示出来,好吗?
4、幼儿再次熟悉节奏以及歌词。(根据可操作的图谱,让幼儿直观理解)
教师:咦?猪八戒吃完了西瓜,瓜皮丢哪儿了?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5、学唱歌曲。
(1)放伴奏,师幼齐唱,注意前奏、间奏要拍手。(放伴奏看图谱完成)
(2)幼儿齐唱。
三、用双簧形式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教师做示范当前脸,幼儿后背。
2、幼儿互换角色,分组进行表演。
3、邀请客人上台共同表演。
《吃西瓜》中班教案3
一、 活动目标
1、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各个动作。
2、继续让幼儿感受律动的旋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体验活动的快乐。
3、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二、活动准备
1、电子琴一架。
2、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觉等图片。
三、活动重难点
练习各个动作
四、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教师直接出示图片,告诉幼儿本节课所学内容。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复习一下律动《猪八戒吃西瓜》,大家想想都有哪些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回答,启发幼儿回答不同的内容)
2、老师。再逐一出示切西瓜、吃西瓜、扔瓜皮、摸肚子、打妖怪、睡大觉等图片。
(引导幼儿练习各个动作,较难的动作可以多演示多练习))
3、师生共同练习。
(1)节拍练习。
(2)音符练习。
(要求幼儿轻轻地将小凳子放到桌子下面)
(3)音乐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发现做起来有困难的孩子要及时的给与帮助和鼓励)
4、听音乐练习。
(1) 集体练习(要多鼓励勇于表现者,并注意引导个别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
(2) 分组练习(部分孩子坐到座位上休息)。
(3) 单个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演示)。
5、检测所学效果。
(奖好鼓差,鼓励幼儿敢独自展示自己的成绩或与他人合作)。
(三)结束部分
这节课我们共同练习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所有动作,但是小朋友们千万不敢学习猪八戒乱扔瓜皮的行为,一定要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五、教学延伸
下课以后,我们再创编一下猪八戒吃西瓜的其它动作,再上课时我们共同展示一下那个小朋友想象的动作最多。
《吃西瓜》中班教案4
活动经验:
在教法上注意到设计的综合性:即目标上知,情,意,行的综合考虑又有教学形式上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结合;还有教学资源上课件,充分手工材料,工具等多向利用;甚至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上都能整体规则,这也是与新“纲要”精神匹配的。
另外,创新教案的设计,并不仅仅限于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教案的设计更应富于新颖性,创造性,各环节反映出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创新,如《小老鼠吃西瓜》中改变了以往将操作活动作为延伸活动的形式化,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实践,汲取素材的过程。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
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 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 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
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 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 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 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
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案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反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教案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
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3)综合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
《吃西瓜》中班教案5
设计意图;
夏季天气炎热,孩了们在学习夏天的时候.联想到可以用游泳、吃冰棒、吃西瓜、喝饮料等方式让自己凉快起来。其中西瓜是大家熟知、喜爱的水果。我设计“西瓜”的主题,是深入开展季节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定的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想象、理解。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引导幼儿相互学习;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高数学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的:
1、鼓励幼儿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体验快乐。
2、学习圆形的二、四等分的方法。培养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道具、头饰等。
2、购买西瓜的录像带、电视机、幼儿填写的调查表。
3、颜料、排笔、白纸、纸西瓜(每人一张)、剪刀。
4、各品种西瓜若干、纸杯若干。
教学过程:
1、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西游记”片段,激发幼儿兴趣。并帮助表演人物想出把西瓜搬走的方法。
2、幼儿动手操作,学习二、四等分的方法(对折、撕、剪均可)。
3、观看录像带,回顾分西瓜的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填写调查的表格。分享学习经验。
4、介绍自己带来的西瓜,巩固其特征及用途。与同伴一起品尝西瓜的美味。
5、搬运西瓜。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
活动延伸:
1、开设表演区域,学习“西游记”的片段。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表演的'欲望。
2、开设计算区域,巩固分类、点数和二、四等分的操作。
3、开展体育活动“运西瓜”。
4、玩角色游戏“卖西瓜”,通过模仿成人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
《吃西瓜》中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有表情的复述故事大意。
2、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不骄傲,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知道不同水果的不同吃法。
活动准备:
1、小猴、小牛、小驴、喜鹊的头饰。
2、西瓜、香瓜、核桃梨等水果的图片。
3、《小猴吃瓜果》的六幅图片。
4、故事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回答出各种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颜色、重点指导幼儿说出各种水果的吃法。
二、欣赏故事
1、教师出示小猴的头饰: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小猴子”他也喜欢吃瓜果,我们来听一听小猴子是怎样来吃瓜果的。
2、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欣赏《小猴吃瓜果》的故事。
3、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小猴子吃了那些瓜果?”、“小猴子是怎样吃瓜果的?”、“他为什么不听别人的劝告?”。
三、播放录音,熟悉故事。
1、教师播放《小猴吃瓜果》的故事,幼儿听故事
2、教师逐幅图的向幼儿讲解故事的内容,一边提问如“小猴子先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小猴子又遇到了谁?”、“他们又说了什么话?”,“小猴子是怎样做的?”可以让幼儿手拿头饰进行回答,也可以组知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3、可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故事复述。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多次的出现错误?当遇到不会或是不明白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能不能象小猴子那样做?引导幼儿
四、故事表演:
幼儿互相帮助带好头饰,在老师布置好的果园里,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可提醒幼儿要把各种动物的对话说清楚。
《吃西瓜》中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办法。
活动准备:
1、图片7幅。
2、课件《蛤蟆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啊!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图片二、三师: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帮它想了什么办法?(幼儿观察图片)师:青蛙的这两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理由。)师:那我们来看看蛤蟆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图片四师: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地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什么?(竹管)蛤蟆看见竹管,一下想出了好办法。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讲述)
4、出示图片五、六师: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述第三、4段故事。再请幼儿讲述。)
师: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还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费了,这时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师小结: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开关了,而且他们还在水龙头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看,这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排着队轮流喝起了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5、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观看课件)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来把这个故事欣赏一遍。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观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6、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师:我们小朋友要像这只蛤蟆一样爱劳动、爱动脑筋、关心别人。
《吃西瓜》中班教案8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浆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 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浆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 想象讲述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四.延伸活动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五.活动反思
一 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 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 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案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反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教案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吃西瓜》中班教案9
一: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二、活动准备
⒈投影《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投影。(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四、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吃西瓜》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7.圆圆的大西瓜教案
8.中班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