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16 00:07:0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九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合集九篇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 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以发展教育的观念为指引,以学校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为指南,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理念下的政治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导学案”应课堂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而生,它既可以将学生自主学习引入正轨,又将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与题目在课下解决,这样,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1、必修2,根据必修1、2设计的导学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不断寻求新的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35、36)班的数学,(35、36)班是平衡班,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较高涨,比较自觉,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数学层次并不相同,部分同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教研活动:

  1、落实提高课堂效率,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的导学案与教师的集体备课设计为一体,第一、课前预习。教师设计此部分内容之前必须针对本课

  题的三维目标与考纲认真备课,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对于重难点做特殊标记,并针对预习提纲给出的内容设计预习检测题,预习检测题难度不易过高,与本课题的重难点相关的知识点有选择性的录入此处,让学生在做此部分时不能感觉太简单了也不能感觉无从下手,要有一部分题目让他能够通过讨论探究完成。第二,探究活动。第三、课堂检测。此处设置的题目难度深度一定比预习检测部分要更难更深。此部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前做。从此处开始分“才”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提前尝试着做,做题慢的`同学可以先不必看,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第四,拓展延伸。这里出现的题目属于拔高题,一般很少有学生在课前能够做对,所以此处也不要求学生课前做,当然不排除有的同学想要挑战一下,这是提倡并且大力表扬的。第五,反思总结。学生利用这部分一方面可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对自己本课题从预习探究到课堂探究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便于日后改进。上课时要明确重点、难点,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并且难点要解决好。课堂讲新课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20分钟之内,最好能在10分钟之内解决问题,多给时间学生练习或进行与学习有关的活动。

  2、做到课后教学反思

  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没有要纠正与改进的?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学案、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3、落实好备课电子化,为加快对试验课的理解和掌握,积极探索教改进程,建立备课组资料库,备课组成员要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收集和筛选资料存库,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组会议上整理,及时应用到具体教学中。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导学案。

  4、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注重研究教师如何讲、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积极推进新课改,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交流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

  3、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扎实基础的同时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5、落实抓好平时的一周一限时训练,一周一综合,注重知识的渗透 6、落实竞赛辅导:主要利用下午第三节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至两次辅导。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9.2~9.6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4~9.20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1~9.27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5~10.11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2~10.18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19~10.2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2~11.8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9~11.1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和度的互化;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2周

  11.16~11.2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函数y=Asin(wx+q)的图像

  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借助计算机画出图像观察A w q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第14周

  11.30~12.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单元考试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第15周

  12.7~12.13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运算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第16周

  12.14~12.20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德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夹角、及垂直关系

  第17周

  12.21~12.27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用向量方法解决莫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两角差点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19周

  1.4~1.10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期末复习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具体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双基要求:

  在基础知识方面让学生掌握高一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基本技能方面能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能使用计数器及简单的推理、画图。

  2.能力培养:

  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能根据问题的情景设计运算途径;会提出、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的数学问题,并进行交流,形成数学的意思;从而通过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3. 思想教育: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基本情况分析:

  1、4班共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5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差生约 人。

  2、4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5班在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学考试中,数学成绩在100’及以上的有 人,80’—99’有 人,60’—79’有 人,40’—59’有 人,40’以下有 人,其中最高分为 ,最低分为 。

  3、4/5班分别为高一年级9个班中编排一个普高班和一个普高班之后的体育班,整体分析的结果是: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简易逻辑、映射与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数列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3、教材重点:几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

  4、教材难点:关于集合的各个基本概念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映射的概念以及用映射来刻画函数概念、反函数、一些代数命题的证明、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6、采用了由浅入深、减缓坡度、分散难点,逐步展开教材内容的做法,符合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规律,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每阶段的内容相对独立,方法比较单一,有助于掌握每一阶段内容。

  7、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8、全期教材重要的内容是:集合运算、不等式解法、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

  四、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并能熟练求解。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的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思考,获得并集与交集运算的法则,感知并集和交集运算的实质与内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法则的发现、完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集、并集运算的含义,识记与运用.

  难点:弄清交集、并集的含义,认识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在思考中感知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在独立钻研和探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尝试实践与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思考:观察下列各组集合,联想实数加法运算,探究集合能否进行类似“加法”运算.

  (1)A = {1,3,5},B = {2,4,6},C = {1,2,3,4,5,6}

  (2)A = {x | x是有理数},

  B = {x | x是无理数},

  C = {x | x是实数}.

  师:两数存在大小关系,两集合存在包含、相等关系;实数能进行加减运算,探究集合是否有相应运算.

  生:集合A与B的元素合并构成C.

  师:由集合A、B元素组合为C,这种形式的组合就是为集合的并集运算. 生疑析疑,

  导入新知

  形成

  概念

  思考:并集运算.

  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称C为A和B的并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 = {x | x∈A,或x∈B},Venn图表示为:

  师:请同学们将上述两组实例的共同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回答→补充或修正→完善→得出并集的定义.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共性,感知并集概念,从而初步理解并集的含义.

  应用举例 例1 设A = {4,5,6,8},B = {3,5,7,8},求A∪B.

  例2 设集合A = {x | –1

  例1解:A∪B = {4, 5, 6, 8}∪{3, 5, 7, 8} = {3, 4, 5, 6, 7, 8}.

  例2解:A∪B = {x |–1

  师:求并集时,两集合的相同元素如何在并集中表示.

  生:遵循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师:涉及不等式型集合问题.

  注意利用数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生:在数轴上画出两集合,然后合并所有区间. 同时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学生尝试求解,老师适时适当指导,评析.

  固化概念

  提升能力

  探究性质 ①A∪A = A, ②A∪ = A,

  ③A∪B = B∪A,

  ④ ∪B, ∪B.

  老师要求学生对性质进行合理解释.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形成概念 自学提要:

  ①由两集合的所有元素合并可得两集合的并集,而由两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又会是两集合的一种怎样的运算?

  ②交集运算具有的运算性质呢?

  交集的定义.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即A∩B = {x | x∈A且x∈B}

  Venn图表示

  老师给出自学提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我学习交集知识,自我体会交集运算的含义. 并总结交集的性质.

  生:①A∩A = A;

  ②A∩ = ;

  ③A∩B = B∩A;

  ④A∩ ,A∩ .

  师:适当阐述上述性质.

  自学辅导,合作交流,探究交集运算.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发展培养基本素质.

  应用举例 例1 (1)A = {2,4,6,8,10},

  B = {3,5,8,12},C = {8}.

  (2)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

  例2 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学生上台板演,老师点评、总结.

  例1 解:(1)∵A∩B = {8},

  ∴A∩B = C.

  (2)A∩B就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中那些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组成的集合. 所以,A∩B = {x | 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例2 解:平面内直线l1,l2可能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相交于一点,平行或重合.

  (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L2 = {点P};

  (2)直线l1,l2平行可表示为

  L1∩L2 = ;

  (3)直线l1,l2重合可表示为

  L1∩L2 = L1 = L2. 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归纳总结 并集:A∪B = {x | x∈A或x∈B}

  交集:A∩B = {x | x∈A且x∈B}

  性质:①A∩A = A,A∪A = A,

  ②A∩ = ,A∪ = A,

  ③A∩B = B∩A,A∪B = B∪A. 学生合作交流:回顾→反思→总理→小结

  老师点评、阐述 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后作业 1.1第三课时 习案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反思升华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 = {–1,a2 + 1,a2 – 3},B = {– 4,a – 1,a + 1},且A∩B = {–2},求a的值.

  【解析】法一:∵A∩B = {–2},∴–2∈B,

  ∴a – 1 = –2或a + 1 = –2,

  解得a = –1或a = –3,

  当a = –1时,A = {–1,2,–2},B = {– 4,–2,0},A∩B = {–2}.

  当a = –3时,A = {–1,10,6},A不合要求,a = –3舍去

  ∴a = –1.

  法二:∵A∩B = {–2},∴–2∈A,

  又∵a2 + 1≥1,∴a2 – 3 = –2,

  解得a =±1,

  当a = 1时,A = {–1,2,–2},B = {– 4,0,2},A∩B≠{–2}.

  当a = –1时,A = {–1,2,–2},B = {– 4,–2,0},A∩B ={–2},∴a = –1.

  例2 集合A = {x | –1

  (1)若A∩B = ,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B = {x | x<1},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如下图所示:A = {x | –1

  ∴数轴上点x = a在x = – 1左侧.

  ∴a≤–1.

  (2)如右图所示:A = {x | –1

  ∴数轴上点x = a在x = –1和x = 1之间.

  ∴–1

  例3 已知集合A = {x | x2 – ax + a2 – 19 = 0},B = {x | x2 – 5x + 6 = 0},C = {x | x2 + 2x – 8 = 0},求a取何实数时,A∩B 与A∩C = 同时成立?

  【解析】B = {x | x2 – 5x + 6 = 0} = {2,3},C = {x | x2 + 2x – 8 = 0} = {2,– 4}.

  由A∩B 和A∩C = 同时成立可知,3是方程x2 – ax + a2 – 19 = 0的解. 将3代入方程得a2 – 3a – 10 = 0,解得a = 5或a = –2.

  当a = 5时,A = {x | x2 – 5x + 6 = 0} = {2,3},此时A∩C = {2},与题设A∩C = 相矛盾,故不适合.

  当a = –2时,A = {x | x2 + 2x – 15 = 0} = {3,5},此时A∩B 与A∩C = ,同时成立,∴满足条件的实数a = –2.

  例4 设集合A = {x2,2x – 1,– 4},B = {x – 5,1 – x,9},若A∩B = {9},求A∪B.

  【解析】由9∈A,可得x2 = 9或2x – 1 = 9,解得x =±3或x = 5.

  当x = 3时,A = {9,5,– 4},B = {–2,–2,9},B中元素违背了互异性,舍去.

  当x = –3时,A = {9,–7,– 4},B = {–8,4,9},A∩B = {9}满足题意,故A∪B = {–7,– 4,–8,4,9}.

  当x = 5时,A = {25,9,– 4},B = {0,– 4,9},此时A∩B = {– 4,9}与A∩B = {9}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x = –3且A∪B = {–8,– 4,4,–7,9}.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结: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希望上面的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 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 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点思想:

  使先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根底上,进一步领会数学对开展本身思想才能的作用,领会数学对推进社会提高和迷信开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明价值,进步做为将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本人开展与社会提高的需求。

  二、教学详细目的

  1、取得必要的数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艺,了解根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实质,理解概念、结论等发生的背景、使用,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办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经过不同方式的自主学习、探求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缔造的历程。

  2、进步空间想像、笼统概括、推实际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置等根本才能。

  3、进步数学地提出、剖析和处理Issue(问题)(包括容易的实践Issue(问题))的才能,数学表达和交流的才能,开展独立获得数学知识的才能。

  4、开展数学使用认识和创新认识,力争对理想世界中蕴涵的少许数学形式实行思考和作出判别。

  5、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决心,构成锲而不舍的研究肉体和迷信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渐认得数学的迷信价值、使用价值和文明价值,构成批判性的思想习气,崇尚数学的感性肉体,领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运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1(?)》,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秀保守的前提下,仔细处置承继,借签,开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Issue(问题)提出,笼统概括,剖析了解,思考交流等探讨性学习进程。详细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生动的展现方式,激起兴致和美感,引发学习热情。

  2、“Issue(问题)性”:专门布置了“课题学习”和“探求活动”,培育Issue(问题)认识,孕育创新肉体。

  3、“迷信性”与“思想性”:经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络与启示,强调类比,推行,特别化,化归等思想办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Issue(问题)的方式,进步数学思想才能,培育感性肉体。

  4、“时代性”与“使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巧提议”和“信息技巧使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理想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增强数学活动,开展使用认识。

  5、“人文使用价值性”:编写了少许阅读资料,开辟先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开展脚印中获得养分和动力,片面感受数学的迷信价值、使用价值和文明价值。

  四、教法剖析:

  1、选取与内容亲密相干的,典型的,丰厚的和先生熟习的素材,用生动生动的言语,创设可以表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办法,以及数学使用的学习情境,使先生发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先生“看个终究”的激动,以到达培育其兴致的目的。

  2、经过“察看”,“思考”,“探求”等栏目,引发先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实在改良先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行,特别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办法,尽能够养成其逻辑思想的习气。

  五、教学措施:

  1、激起先生的学习兴致。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请求、师生说话等途径树立先生的学习决心,进步学习兴致,在客观作用下上升和提高。

  2、留意从实例动身,从理性进步到感性;留意运用比照的办法,重复比拟相近的概念;留意联合直观图形,解释笼统的知识;留意从已有的知识动身,启示先生思考。

  3、增强培育先生的逻辑思想才能就处理实践Issue(问题)的才能,以及培育进步先生的自学才能,养成擅长剖析Issue(问题)的习气,实行辨证唯心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络;增强温习检验任务;抓住典型例题的剖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根本办法,注重进步先生剖析Issue(问题)的才能。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注重数学使用认识及使用才能的培育。

  六、教学进度布置

  依据县局一致布置。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一个普高一个职高,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

  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组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05-16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优)05-19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经典[13篇]07-22

高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9-04

高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08-04

高一上学期数学工作计划06-05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集锦五篇10-15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汇总8篇08-24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汇总10篇08-11

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