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汇编9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本班学生基本来自本镇各个村居,还有部分是外来民工子女,基础较弱。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培养同学的迁移能力,提高同学的口算水平.
3.培养同学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算理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口算
(1)20+40+300= (2)300+400+20=
(3)60-20+300= (4)300-200+6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题
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谁积极动脑筋,依靠自身的力量,学会这局部知识.(板书课题)
2.学习例6
出示例6 320+40=
师说:谁来给大家读读题?同时贴出直观图.
师问:谁能看着直观图,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
计算过程多让同学说一说(自身小声说,同桌同学互相说)
3.学习例7
引出例7
师说:320+40=360大家都会正确计算了,那360减40你们会算吗?
出示例7 360-40=
师问:360减4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同学如说不出可看例6下的直观图.)(60减40得20,300加20得320)
师问:这道题不是减法吗?为什么300要加上20?
4.比较
师说:观察例6、例7,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一起的地方?(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然后几十加几十或几十减几十,再与几百合起来)
5.练一练
160+30= 230+40= 190-30=
270-40= 60+120= 180-60=
同学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过程.
6.学习例8
师问:这道题谁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300加上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
师问:那720减去400怎样算呢?
出示:720-400=
同学独立说计算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7.比较
师问:比较一下例8里面的两道题有什么一起的地方?(都是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加几百或几百减几百,再和几十合起来)
8.练一练
(1) 150+300= 240+400= 450-300=
640-400= 700+210= 810-700=
(2) 410+50= 770-600= 280-60=
630+200= 300+370= 490-80=
9.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和几百加减,几十和几十加减,最后再合起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老师看看谁最认真,今天的知识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140
40
350
200
440
300
560
30
650
40
360
200
6个小组竞赛,把答案写在反馈板上,看看哪组全对的同学多.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0+80= 360-200= 550-40= 400+450=
30+260= 630-200= 620-300= 720+40=
40+430= 760-60= 190+200= 890-80=
25+47= 300+570= 700-400= 87-75=
给相同的时间,看谁算的题对的多,谁获得胜利,给予褒扬,还可以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有什么绝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一)
例6 320+40=360 例8 720-400=320
例7 360-40=320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计 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
一、除法…… 7课时
二、混合运算……6课时
三、方向与路线……3课时
四、生活中的大数……7课时
五、测量……3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走进乡村…… 2课时
六、加与减(一)……12课时
七、认识图形……6课时
八、加与减(二)……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2课时
九、统计……4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今学期二年级共有学生40人,上学期期末成绩不太好,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认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好做小动作,学习成绩比较差。这个班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少,大都上进心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今学期要注意方法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长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会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实际生活情景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学会用方快图表示统计的结果,会看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和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方面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别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合作用。
(4)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实际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丛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据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合作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口诀、观察和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位置方向,增强数学的好奇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简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任务保障: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更、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2、优生方面:
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3、差生培养:
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单周星期一的上午升旗后至第二课结束、星期四科组活动后至下午第七节课结束。每位老师都要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星期四集体备课时,由两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在星期一的集合备课中,主要是对上周四备课中的.情况作补充。每次备课都要用一定的时间交流一下前一段的教学情况,进度、学生掌握情况等。
二、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
教学中用配备资料是《高中数学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星期五发给学生带回家完成,星期一交,老师要进行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最好安排时间讲评。试题量控制为10道选择题(4旧6新)、4道填空题(1旧3新)、4道解答题(1旧3新),大约90分钟可以完成。
三、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
培养数学能力兴趣。本学期第二课堂与数学竞赛准备班继续分开进行辅导。平常意义上的第二课堂辅导学生,主要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以复习巩固课堂教学的同步内容为主,一般只选用常规题为例题和练习,难度低于高考接近高考,用专题讲授为主要形式开展辅导工作。以每班平均有3人参加来计算,总人数到达57人,所以计划按一个班进行第二课堂辅导工作。
四、加强辅导工作
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所以每位老师必须重视搞好辅导工作。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体验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2、会画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动手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
四、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1课时
轴对称………………………………。。1课时
镜面对称……………………………。。1课时
复习…………………………………。。1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老师去了一趟天安门,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这四张底版都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给这位阿姨拍摄的。)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2、游戏。
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3、做一做。(课本P67“做一做”)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18名。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们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于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仍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不太好。在本学期中必须进行积极引导。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量的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先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总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多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抓好“双基”教学。
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能用乘法诀进行乘法计算。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做好优、差生的辅导工作,让优生更优,差生脱差。
5、做好“家校通”工作,让家长与学校互相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五、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
6的乘法口诀(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5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9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东南西北”是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方向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在活动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学中以学生十分熟悉的身边具体情境作为学习的资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以自主活动为主线,展开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具体情境中学,玩中学,学中做。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但能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2.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
3.体会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小组活动: 学校操场周围有那些景物?
2.拍摄校园景物并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趣导入。
(1)小朋友,老师和你们来做拍手游戏好吗?看看谁听得仔细,拍得准确: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2)你们有没有留心刚才拍手时老师说到了哪些方向的词语?(上下、左右、前后(3)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呢?
(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4)有一首儿歌教我们辨认方向的,你们会背吗?(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二、联系实际,说一说,辨认方向。
(1)。找一找:找教室里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
我们教室里也有东、南、西、北,东面在哪儿? 太阳从哪儿升起?
找出教室里的东面,再让学生跟据儿歌指出西面、南面、北面、教师贴上标记卡片。(东、南、西、北)
(2)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3.)辨一辨,说一说。辨认四个方向。
请同学分组,每组面朝不同的方向,说一说,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找出规律:刚才我们面朝的方向不同,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是不变的?
A引导发现:
1、面朝的方向不同,前后左右的方向就不同。
2.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
东——西,南——北。
3、生活中我们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
4、建立方向标
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在数学上,在作图时,就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西 东
南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空间观念差,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从游戏活动引入,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儿歌为起点,通过背、找、说、辨、等系列活动,使学习内容与学生自己的肢体、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活跃的氛围中初步认识东南西北,培养方向感,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引导探究,玩中做。
(一)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孩子们见过中国地图吗?(出示地图)看一看,它像什么?(像一只雄鸡,正在迈着步子往前走呢(2)介绍东南西北的代表城市,地图的右角上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板书:北↑)这个叫做方向标,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猜猜它表示什么?(箭头朝上,表示上面方向就是北方。)哪个地区在北方?哪些地区在南方?
(点击)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地图上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猜一猜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2)我国的西面有什么城市?我国的东面是宽阔的东海。
(二)。操作——设计学校平面图。
(1)课件展现美丽的校园,让学生介绍自已的校园。
(2)要求以操场为中心介绍,说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景物和建筑?
(3)请你当小小设计师:作校园平面图。
同学们要是能把校园的分布情况用一幅平面图表示出来,我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想试试吗?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好了图纸,中间是操场,操场周围的主要景物,同学商量一下,完面设计图。请大家先标上方向标,再根据这个规定设计你的平面图吧!完成的同学同桌相互看看,你们设计的一样吗?请一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
(4)展示并交流。看着贴好的图再次介绍操场景物。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平面图形的作图规则后,让学生作校园平面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学生身边的资源转变成课堂教学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方向标”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四、巩固拓展,思中用。
1、给小动物带路。课件演示
2、指挥交通我能行。课件演示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五、作业
找一找: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请你画一画。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当中,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01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6-15
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数学07-2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18
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10-10
初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7-1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5-1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4-26
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10-1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