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时间:2024-06-16 21:38:1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教学计划汇编八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教学计划汇编八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培养跆拳道一身知识一身的优秀人才,养成活泼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竟争进取的精神。

  2、 使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吕,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与紧张,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学习体育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挫折等意志品质。

  3、使学生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能发挥平时所学的'知识。

  二、训练阶段

  基础训练阶段

  1、柔韧性:是发挥各项技术的根本保证

  2、基本步法:是运用各种技术的根本保证

  3、基本腿法:是有效打击的基本武器

  实战运用阶段

  1、前腿横踢的实战运用

  2、后腿黄踢的实战运用

  3、前腿下劈的实战运用

  4、后腿下劈的实战运用

  5、后踢技术运用

  6、组合技术运用

  三、内容比例

  1、体能素质训练30%

  2、基本技术训练40%

  3、实战训练10%

  四、训练内容

  1、基本姿势

  2、基本步法

  3、拳法技术

  4、腿法技术

  5、组合技术

  6、基本战术

  7、进攻方法

  8、防守方法

  9、边线技术

  五、实施措施

  1、实施训练过程不断检验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安排。

  2、定期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检测,掌握学生身体机能。

  六、全年训练时间安排

  1、每个学期开学后,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15:30-----17点训练。

  2、暑期每一至五晚18:30----20:00训练。

教学计划 篇2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1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计划 篇3

  一、班情分析 (包括学生数、学生原有成绩、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作业习惯以及差生情况等)

  五年级有四个班,共140多人,经过二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据说这届学生大部分学习比较自觉,但不够稳定,尤其要抓好几个调皮的学生,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上学期的考试成绩,除了四班不及格的较多以外,其它各班不算太差,今年又重新分班,各班情况基本平衡,所以抓好学习态度不放松,持之以恒,应该能教好。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学要求 (按大纲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制定一学期切实可行的教学总要求)

  过程和方法:

  1.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1.2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1.3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1.4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1.5能浓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悼念可以有、实验等多种方法。

  2.3知道猜想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2.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5会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3.1能提出某项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3.3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4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4.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4.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4.3在探究过程的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4.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

  5.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2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5.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5.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5.5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5.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5.8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1.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用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1.2懂得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操持平衡。

  1.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2.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2.3能将材料的特征与它们的用途相联系。

  3.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2列举常见的败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不同繁殖方式。

  4.1能捆常见的岩石特征,如颜色、颗粒、软硬等。能列举岩石的功用。

  4.2知道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合而成的,知道铜、铁等金属的来源。

  5.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官是对外界的反应。

  5.2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5.3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4能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5.5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1.1尊重证据。

  1.2愿意合作与交流。

  1.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生活。

  2.1想知道,爱提问。

  2.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3愿意合作与交流。

  2.4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2.6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1能参与较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2愿意合作与交流。

  3.3珍爱生命。

  3.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2喜欢用尝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5.1愿意合作与交流。

  5.2珍爱生命。

  5.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第五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广义地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况与水平等等,都是质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仅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五、教学措施(按大纲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制定一学期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

  1、 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教学计划 篇4

  学科:信息技术 任课教师:高存波 任教班级:高二(14、16、23—26)

  学生状况分析:

  高一学年度系统学习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较好。本学期主要做好复习工作,迎接12月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20xx年12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

  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

  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

  教学策略:

  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

  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

  4、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及时反馈,做好总结。

  5、在上学期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7、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8、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

  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

  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教学计划 篇5

  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一天”“地面形态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等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地球上的一天”是教材要孩子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单元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第五周~第七周)

  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复习、期末评价(第十六周)

教学计划 篇6

  六年级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一天”“地面形态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等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地球上的一天”是教材要孩子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单元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计划 篇7

  会计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

  《会计基础》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会计基础》既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又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课程。本课程要求对

  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力求全面而客观,并辅之以必要的操作训练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能基本掌握凭证、帐簿直至报表的`一般流程。

  为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该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是商业的语言,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是随着人类生产实践及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产生和发展.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学的重点:

  复试记账的概念和原理,复试记账的理论依据:会计衡等式;会计六大要素及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和具体运用;会计循环系统,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即资金筹集、供应过程采购业务、生产过程产品归集、销售过程、

  财务成果形成、财务成果分配的账户设置与账户运用;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论及运用;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特点、优缺点;财产清查中的两种盘存制度理论和操作;会计两张主报表的概念、结构、编制。

  教学难点:

  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如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等理论性较强的基本理论问题;经济业务内容的分类;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理论及运用;材料的成本计算和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中的两种盘存制度理论和操作;会计两张主报表的概念、结构、编制。

  三、教学时间的安排

  授课时数为160学时,各章课时具体安排

  四、教学方法

  围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以适用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在讲授基础会计课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采用灵活、多样化教学,逐步

  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单项传授教学为师生互动、交流式教学;变传统教学手段为现代化教学;对有些章节可采用讨论式、自学式,区分不同的对象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倡导多媒体教学,在有条件的教室,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对某些章节如会计凭证、账簿等,在教学设备应许前提下尽量与实验室相结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课程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依据,主要根据平时测试、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到课情况等,其中期中考试占主要部分。期中考试一般采用随堂考试形式,具体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定。一般情况下,平时成绩的比重不超过40%。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统一考试的办法。试卷要求覆盖面广,考试内容复盖课程的各章、各节;试卷的各能力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占一定比例;试卷的难易程度应合理。考试题型,可选择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计算、综合业务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

教学计划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要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

  2、P=W/t,P=Fv的运用

  ㈡过程与方法

  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Δt→0为瞬时功率

  2、P=Fv,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投影片、录相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

  教师: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快慢的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快慢的差异。)

  预测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1、人上高楼(如8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

  2、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

  3、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

  4、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5、……

  (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t的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时间3h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1min

  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时30s

  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请思考以下问题:

  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2、所用时间不同,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教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

  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4、……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㈡、新课推进

  一、功率的含义

  1.定义: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板书)

  2.定义式:P=W/t(板书)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书)

  4.单位:(板书)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定义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板书)

  W→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换算关系:1kw = 1000w?1w=1J/s(板书)

  说明: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5. 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板书)

  6. 讨论与交流:

  小实验:把一段粉笔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粉笔开始下滑。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粉笔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

  ⑴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粉笔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

  ⑵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7. 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

  ⑴汽车发动机5×104W~15×104W

  ⑵摩托车约2×103W

  ⑶喷气客机约2×108W

  ⑷人心脏跳动的功率1.5W左右

  ⑸火箭的发动机约1×1013W

  ⑹万吨巨轮106W以上

  ⑺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⑻人的平均功率约1×102W

  ⑼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

  二、功率P与力F、速度v的关系(板书)

  1. 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推导(板书)

  教师: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⑵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⑶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⑷……

  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正确的答案(1)。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教师: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2.公式:P=Fv(F与位移s或v同方向)(板书)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注意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总结:v是平均速度 ,P是平均功率 (F为恒力,且F与 同向)(板书)

  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板书)

  说明: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教师: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陡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⑵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行驶到达坡顶。

  ⑶……

  师生共同分析:

  ⑴根据P=Fv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

  ⑵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

  ⑴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为什么?

  (汽车上坡的时候,司机常用换挡的方法来减小速度,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⑵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应如何做?

  (汽车上坡时,要保持速度不变,就必须加大油门,增大输出功率来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⑶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为什么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越大,起吊速度就越大?

  (起重机在竖直方向匀速吊起某一重物时,由于牵引力与重物的重力相等,即牵引力保持不变,发动机输出的功率越大,起吊的速度就越大。)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教师:由P=W/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P=W/t求出的功率是平均功率。?

  教师: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教师: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m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m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000m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教师:你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以及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是怎样理解的?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

  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是实际功率。

  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容易将机械损坏。

  机车启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的功率而不是合外力或阻力的功率。

  ③平均功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功功率的平均值叫平均功率。通常用定义式P=W/t描述,只有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才等于瞬时功率。

  ④瞬时功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叫做瞬时功率。通常用P=Fv表示,必须注意F、v与P的同时性。

  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

  ⑴当牵引力F一定时,功率P和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当速度v一定时,牵引力F和功率P之间关系如何?

  ⑶当输出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和速度v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公式P =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车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运动速度。课件展示下列关系:

  F一定时,P∝v??(板书)

  据P=Fv可得??v一定时,P∝F??(板书)

  P一定时,F∝??(板书)

  3.推广式:P=Fvcosα??(α为力F与瞬时速度v方向间的夹角)

  说明:

  ⑴当F为合外力时,P为合外力做功的功率;当F为某一外力时,P为该力做功的功率;

  ⑵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一类问题中,式中P为发动机的实际功率,F为发动机的牵引力,v为汽车的瞬时速度。

  4.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激励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探究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

  预测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时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学的帮忙);

  ㈢、本课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后补充,用实物投影的形式显示本节课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几个问题: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单位有 W、KW、1KW=1000W

  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W/t,P=Fv其中P=W/t和P=Fv可用来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来求解瞬时功率。

  ㈣、布置作业 (一)请同学们探究功率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和达最大速度的条件等等。

  (二)思考题:

  1.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时间t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t秒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2.设飞机飞行时所受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P,则飞机以2v的速度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

  3.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设某运动员的质量是50kg,他1分钟跳180次,假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占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则该运动员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瓦?(g取10m/s2)

  【板书设计】

  ξ7.3功率

  1.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3.公式: 求平均功率

  P=Fv→v是平均速度,P是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

  4.公式P=Fv

  ①F一定时,P∝v

  ②v一定时,P∝F

  ③P一定时,F∝

  【设计说明】

  1.本节讲述功率的概念,功率公式的应用。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公式P=Fv的意义,教学过程要尽量地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要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有所理解。

  2.功率这一概念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如各种家用电器、汽车、火车发动机等都有标称的额定功率,所以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做了简单介绍,以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3.关于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与汽车的最大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课后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以便通过分析汽车由开动到匀速行驶的物理过程,使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

  【设计点评】

  1.这节课对 “功率”的概念的教学由浅入深,从功率的初步概念到公式的推导讨论,再到公式应用分析,教学结构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

  2.打破了常规概念教学的死板,用类比法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基本公式,又从学生的练习中推导出另一公式,再从例题练习中理解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的不同,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都体现了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3.能理论联系实际,把功率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解析一些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课后探究汽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的过程,引导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符合新课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