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计划>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7-05 15:20:2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常用【1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常用【1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五年级级部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圆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二单元: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

  难点: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第三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

  重点、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及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第四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第五单元:快乐足球——比例尺

  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统计

  重点: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认识扇形统计图。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正、反比例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的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改写。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圆;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比较系统的掌握所学几何图形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

  1、借助具体实例,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在综合应用中,加深对百分数、所学几何形体体积的理解,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数学思考:

  1、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尽及解比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经因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3、在探索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计算等数学活动,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作出判断,发展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圆的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总是策略的多样化。

  3、能综合运用简单几何形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和猜测等数学活动,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5、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变通性。

  5、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四、教学措施:

  (一)认知领域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明确对本册教材的各项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努力迎合课改浪潮,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时,尽量提一些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能,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成果。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同桌合作、随意合作、小组合作、优帮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体凝聚力。

  3、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及是订正,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困生,提高优生率。

  4、面对教材,我们不应当急于看《教参》《教案》,而应该先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有惊喜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教材时,必须吃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起点,根据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导学活动的基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给予个别辅导与帮助。

  5、加强口算训练,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加深解答应用题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几何观念,搞好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的连接与润滑。

  6、认真阅读、研究自主练习题,并合理使用练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读题、自悟题、自做题,让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切记走过场。

  (二)情感领域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实物、图形、图片及现有电教设备,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

  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定期的训、不定期的练,使之形成一定的素质。

  4、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优化外部育人环境,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凝聚力。

  (三)动作技能领域方面

  1、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关键。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操作教具、学具和自己制作教具、学具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拼、剪、摆等活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充足,具有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不过探讨力还需要提升,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帮助学生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现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假发和减法,统计。

  教学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旋转。

  五、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

  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41页42页。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

  前置作业:

  1、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有几种?都是哪几种?并画一画。

  2、 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

  3、 准备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可以摆成什么形状?体积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实物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昨天的知识你掌握的很好,相信你,前置作业完成的也很认真吧?你准备了几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啊?都摆成什么形状了?体积是多少呢?

  根据学生回答,其他学生也动手摆。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这个长方体由 4个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所以它的体积是 4立方厘米。

  图下板书:4立方厘米

  师: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又是多少呢?

  学生操作。

  生: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就含有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5立方厘米。

  2、揭示课题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1、提出猜想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摆出一个长方体,并计算它的体积?

  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长 宽 高 正方体个数 体积

  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长方体4

  师: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

  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1、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猜出它们的体积吗?根据回答,课件出示:4×1×1=4立方厘米 4×3×1=12立方厘米 4×3×2=24立方厘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师巡视。

  组织交流,课件出示拼摆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么摆的?体积是多少?

  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

  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

  师: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84立方厘米。

  3、概括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

  V=abh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

  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3

  师: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

  小训练:完成例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

  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9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

  2、长0.5米、宽2.5米、高0.8米

  3、棱长6分米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

  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40cm宽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

  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9名学生。学生学习风气较好,学生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同学凤毛麟角。有几名学生虽然有着聪明的脑袋,却总是不能安心于学习,作业常常草草了事,反而不如一些个虽然思维反应慢、但踏实学习的学生。个别同学存在作业拖拉的现象,缺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本班的学习成绩更上层楼,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在今后不断努力。

  二、全册教材简析:

  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有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有:折线统计图。联系上述3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和整理与复习。

  三、全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因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方程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公倍数和公因数 重,难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认识分数 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4.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5.统计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统计折线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6.分数加法和减法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7.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转化”策略的合理解题步骤

  8.圆 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活实例

  七、 课时安排:

  1.简易方程--------12课时

  2.折线统计图--------3课时 蒜叶的生长--------1课时

  3.因数与倍数--------12课时 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

  5.分数加法和减法--------4课时

  6.圆--------3课时

  7.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8. 整理与复习5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有学生14人。大部分的同学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个别学生(苏亚迪、未太红)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3.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4.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7.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观念、新思路。新观念的形成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路,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会数学的学习方式,只有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形成新的数学认识。在八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对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七年级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学中对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观念、新思路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

  本班学生有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上学期在全镇统考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几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 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4课时左右5?通分……4课时左右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501班有学生79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数学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班的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习中懒惰思想严重。

  2、不太会抓重点,学习方法不当,不懂得灵活运用,学习成效不高。

  3、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4、老师采用上课提问、下课辅导、指导监督等方法提高其学习成绩。

  因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显著的着意教给其学习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习赶上来。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总复习。

  2、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8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除法 10课时

  (4)长方体(二)9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8课时

  (6)百分数 11课时

  (7)统计 5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研修计划 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继续开展“提问反思”的小课题研究。每天上课前三分钟仍然坚持:提问三分钟。每周坚持完成一次“提问反思集”的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相学习、相互提升的目的。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优秀作业明星评比”、“每月上课之星”评比,并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五、潜能生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二、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上学期学的内容掌握得还可以,这学期要提优补差。

  五(3)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有序复习。同时积极研究新课堂改革,钻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提倡短时高效,极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开好家长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交换不同的意见;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可单独,可小组,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准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部署,采取不同的措施。

  3、尊重学生,在言行和举止上努力做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多和学生做平等的交谈,做到师生互动,亲如一家。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建立“一帮一”互助模式,以一名优生带动、帮助一名学困生,这样优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同时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以促进培养更多的优秀生,鼓励提高学困生。

  5、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习和理解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6、合理改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用欣赏的目光和言语去评价孩子们,让孩子们每天都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新的一天的学习。

  7、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8、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9、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四、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五、具体安排: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3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4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用方程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有长方体一、长方体二和确定位置;统计与概率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6、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1、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 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 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 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7、 在方格纸上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8、 掌握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

  9、 提高复式条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读图能力;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1、 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 灵活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学懂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4、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5、 学会除数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6、 准确理解“南偏东30度”和“东偏南30度”的不同。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不同的观察点来判断方向;

  7、 能够快速地分析、找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8、 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作出简单的判断与推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五、教学时间安排

  时 间 内 容 课时数

  第二周至第三周 分数乘法 6

  第三周至第四周 长方体(一) 7

  第五周至第六周 分数除法 7

  第六周至第七周 长方体(二) 9

  第八周 整理复习、期中考试 5

  第九周至第十周 分数除法 7

  第十周 确定位置 3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用方程解决问题 4

  第十三周 数学好玩 4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7

  第十六周至第十七周 总复习 5

  第十八周至期末 期末检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一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和。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三部分是;第四部分是。第五部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二年级已经教学了用类似的方式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共安排四次。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以及参与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解决问题和方法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5-18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5-17

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05-1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2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4-05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6-0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4-04

【热】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6-1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热门]06-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热)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