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八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 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方向优于方法,规律重于规则。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善教者善言(趣说、妙问、善喻、智答)”。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设计意图:
常喜欢游戏活动,将数学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按一维及简单的二维分类,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做法。同时,结合春季特点,利用幼儿喜爱的蝴蝶、花的形象,将生活与游戏相结合,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同时,把音乐的艺术美有机地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
活动目标:
1、按外形颜色的一维特征分类,初步探索按外形、颜色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3、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观察的细致性。
活动准备:
1、蝴蝶:红、黄两种颜色,圆形翅膀,方形翅膀两种外形。
2、小花:红、黄两种颜色,课前贴 小朋友手背上。
3、音乐《蝴蝶找花》
4、各种标记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出示蝴蝶,师:“春天到了,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与花儿做游戏。”师生听音乐学蝴蝶飞。教师边跳边让小蝴蝶飞出来。(撒下来)
二、第一次找蝴蝶
1、小蝴蝶飞呀飞,真漂亮!我们找一只小蝴蝶做好朋友吧!
2、提要求:每人找一只自己喜欢的蝴蝶。
3、幼儿找蝴蝶(找的时候,幼儿都要很小心地拿在手里,不要把蝴蝶弄疼了。对个别幼儿 ,老师适当提醒动作要轻)
4、说说你找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细致,回答很多:有红有黄,有的翅膀是圆形的,有的翅膀是方形的)
5、看外形标记为蝴蝶找花
在音乐声中师生共舞,出示画有芳形和圆形标记的花。
师:“下雨了,大雨把蝴蝶的翅膀打湿了,它要找一朵小花避避雨,对了,这是圆形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这是方形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看看你的小蝴蝶应该找哪一朵花。
三、第二次蝴蝶找花
1、提要求:小朋友手上都有一朵小花,请你看看手上的花儿的颜色去找一只相同颜色的小蝴蝶一起跳舞。
2、幼儿找蝴蝶,师生共舞。
3、按颜色分类
出示红、黄的花,你的小蝴蝶应该找哪朵花?请你轻轻地放进去。
四、第三次蝴蝶找花
1、提要求:按两维特征分类
那里还有许多小蝴蝶等着和小朋友做朋友,请你仔细看好这些是什么小蝴蝶要找的花。这是红色圆形翅膀的蝴蝶哟找的花,这是红色方形的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这是黄色圆形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这是黄色方形的蝴蝶要找的花,请你帮助你的蝴蝶找到它的花吧!
2、幼儿找蝴蝶,每人找一只,并为蝴蝶找花,直到找完为止。
五、在《蝴蝶找家》的音乐声中共舞。
做花的造型,学蝴蝶飞,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欢乐的气氛。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方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校计划为主线,为全面 有 效的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转变传统观念,探索一条高效,符合学情的教学之路。
二.工作设想
基于学生基础较差,不学。厌学思想,结合现实情况,做出如下设想: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
2.多与学生谈心,给学生鼓劲
3.培养学习方法,制订学习目标
4. 精备精讲,勤批作业
5.善于管理,讲究实效
三.采取措施
1.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新路子,找到适合学情的方法,恰当的.教学模式。
2.结合学生作业,上课提问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辅导,让学生真正学活学会
3.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导演,作解说,作观众,能让学生说的自己坚决不说
4.作好周测 月测 ,及时总结
四.预计效果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争取在期末联考中取得好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2)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由如上问题,分别得到基本事件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
让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师:为了得到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某种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本小题我们可以按照字母排序的顺序,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排列组合知识,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发现前面两个数学试验和例1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概念深化,加深理解。
试验“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试验“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师:在古典概型下,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让学生讨论、思考交流)
生: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
因此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
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
P(“出现偶数点”)=?=
师:根据上述试验,你能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吗?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师:我们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加以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
5、应用与提高。
例2: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惟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探究:在标准化考试中既有单选题又有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同学们可能有一种感觉,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多选题更难猜对,这是为什么?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15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选择AB、选择AC、选择AD、选择BC、选择BD、选择CD、选择ABC、选择ABD、选择ACD、选择BCD、选择ABC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1/15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两位不同答案的学生回答)
学生1:
①所有可能的结果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共有21种。
②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
③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2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学生2:
①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我们可以用列表法得到(如图),其中第一个数表示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2号骰子的结果。
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
②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1,4),(2,3),(3,2),(4,1)。
③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师:上面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呢?(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
生:答案1是错的,原因是其中构造的21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发生的,因此就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
师:我们今后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时,特别要验证“每个基本事件出现是等可能的”这个条件,否则计算出的概率将是错误的。
本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
6、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作业布置。
(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2)必做题课本130页练习第1,2题,课本134页习题3。2A组第4题
(3)选做题课本134页习题B组第1题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古典概型的特点,公式的生成、发现,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将学习的主动权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
本节课始终本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探究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情境,较好地拓展师生的活动空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看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依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看重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依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素质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7人。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重点教学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五、教学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注重40分钟的课堂效率,做到精讲精练。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
四、学情分析:
702班学生:61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5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小学六年,使用的是原来的教材,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五、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X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六、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 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的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全册教学重点、难点是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07-16
数学教学计划06-12
数学教学计划10-20
数学的教学计划09-16
数学教学计划范文10-09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5-17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9-30
数学教学计划【优秀】08-14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6-27
数学必修教学计划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