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课件>教学课件ppt

教学课件ppt

时间:2022-07-15 10:48:42 课件 我要投稿

教学课件ppt模板

教学课件ppt模板1

  《矿产》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课件ppt模板

  教学要求:

  1.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

  2.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

  3.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小刀、钥匙等。

  演示材料:小方盒、玻璃瓶、矿物、有关矿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铁、铝矿石。

  铜、铁、铝等各种金属都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1、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观察铜、铁、铝矿石。

  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刀刻比较矿石硬度。

  二、了解什么矿产、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

  三、学习制作矿物标本的方法。

  根据课本上制作矿物标本的过程与方法制作标本。

  1、准备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

  2、将搜集到的金属矿物和能源矿物及其提炼物分别装入小方盒和小瓶中;

  3、制作标签。一般有矿物及其提炼物名称、产地、特点、用途、制作人、制作人等几栏;

  4、贴标签。对应所制作的标本,把标签贴在小方盒或者玻璃瓶上。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制作方法与过程,由学生课外制作。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制作标本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教学课件ppt模板2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时间: 二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 、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 、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

  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着你转)

  3、学生讨论并交流。

  4、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

  5、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6、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 1 )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 2 )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 3 )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7、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8、分组汇报。

教学课件ppt模板3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教具准备:

  演示文稿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准备

  1、 你认为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举例说明。

  2、 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 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 漂泊 思念 传授 歌谣 研究 创造 推动 认真 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3、 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 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 讨论结果:(1)总结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播放民谣)

  1、 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 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为什么要教这儿的人织布?)

  二、 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 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 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三、 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 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2、 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 学生读句子。

  演示: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段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的书上。

  (2)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演示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 从中你感受到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4、 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四、 自主归纳

  演示: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 等方面。

  五、 读写结合

  1、 你对集体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2、 学生讨论发言。

  六、 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七、 板书设计

  黄道婆——棉神

  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流落崖州

  来到崖州——学习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推动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去世后——追念她的功绩

教学课件ppt模板4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

  小结: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1、提问

  (1)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 ?

  (2)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如电池、发电站等。

  (3)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演示。

  (4)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师生一起填写手摇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

  2、分组讨论,记录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水能、风能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简单介绍其他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电池是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太阳能电池则是将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因此电池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各种发电机也是能量转化器,它能把动能转化成电能。发电厂或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由各种动力带动,比如水电站、风电站、火电站分别是由流水、风以及燃料燃烧引起的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而产生电的。因此,利用各种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转化为电能。

  4、小结。

  风、流水产生的机械能,煤、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以及原子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各种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四)课外延伸

  寻找我们生活中、动物、植物能量转化的例子,并进行分析记录。

教学课件ppt模板5

  浩瀚的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课文围绕着银河系和宇宙展开,按照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推理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宇宙的浩瀚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围绕银河系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银河系和宇宙的各种特征。

  3.能对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说明理由。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科学小论文,并能发现别人或自己

  小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说出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提出几条保护美丽星空的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认识宇宙的浩瀚。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或资料。

  课时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你见过“银河”吗?描述你见过的银河的样子。

  学生交流。

  教师:在晴朗的夜晚,远离都市的灯光,仰望星空,看到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光带横贯天空,那就是银河,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银河系。

  (二)新课教学◆活动1:银河系和宇宙

  教师:关于银河系,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分小组进行整理,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分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银河系有关视频)对银河系的情况进行小结。关于银河系,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学生活动。

  教师:关于银河系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认识清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去解开银河系更多的奥秘。

  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地球、太阳、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

教学课件ppt模板6

  备课时间 .6.14 执教时间 .6.15~16教案总序号:63、64

  教学目标 :

  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难点:顺畅朗读,准确翻译。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正音。

  二、解释重点字词

  三、个别学生朗读、翻译,边明确。

  四、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1、讨论: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2、讨论: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3、讨论: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读,正音。

  二、解释重点词语

  三、串讲课文。

  讨论:

  如何理解“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刚才合情合理你的狗白着出去,黑着回来,你难道会不觉得奇怪吗?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所以,《杨布打狗》这则故事批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后记:寓言深刻的寓意要讲明,讲通,让学生理解。

教学课件ppt模板7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蛙和蟾蜍。

  2、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两栖动物在外形、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方面的共同特点。

  3、能将两栖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两栖动物的外形、生活方式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两栖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

  1、两栖动物在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个体发育等方面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塑料缸)、塑料袋、毛巾或卫生纸。

  3、青蛙和蟾蜍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搜集关于蛙的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蛙的图片或播放关于蛙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看后回答:你从中知道了一些什么?关于蛙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此处可以将青蛙的种类、青蛙的外形特点、行为方式、个体发育的相关图片或课件一次性展示(播放)完,展示(或播放)过程中,除了背景音乐外,教师可以不对学生作任何讲解)。

  2、学生独立回答问题,教师将重要信息或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用词组或短句板书在黑板上。(此处不要求学生能正确表述关于蛙的知识结论)。

  3、提出研究问题:蛙类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了解它们呢?

  二、制订观察研究方案。

  1、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

  2、小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小结:为了了解蛙类共同特点,我们选择青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它的外形特点,研究它的捕食、游泳方式,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研究方法按课堂上学生的表述灵活处理)。

  三、开展科学研究。

  1、各小组在讲台前方自主选择观察研究的青蛙活体及相关实验材料,按照活动方案有组织地观察青蛙的外形特点、如何游泳,做蹼足作用的实验,比较蝌蚪与幼蛙的不同。

  2、各小组汇报观察研究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填写“我们的发现”表格。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讲评。

  第二课时

  一、指导认识了解蟾蜍。

  1、教师出示图片指导看书或播放课件。

  2、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蟾蜍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它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蛙和蟾蜍有哪些共同之处?”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要点作为主板书板书在黑板中央。

  二、总结与交流。

  1、蛙和蟾蜍具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因此生物家将它们归为了同一类动物。那么它们与鸟类、鱼类等其它动物相比较,有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它动物不具有的特点呢?

  2、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其主要特征。总结出一条就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一面小红旗。

  3、小组汇报,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本课学习情况。

  4、学生将其共同特点填写在31页课文中间的空框中。

  三、应用与实践。

  1、看书31页下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辨别其中的两栖动物。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2、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农田、草地、森林、池塘、小溪中的两栖动物,研究其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并作好考察记录。

教学课件ppt模板8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教学课件ppt模板9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 熟读、背诵全文。

  3、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全文,熟读、背诵全文。

  难点了解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的写法,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范仲淹

  (请你查找有关资料。)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浩浩汤汤属予霪雨日星隐耀樯倾楫摧忧谗畏讥岸芷汀兰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解释下列词语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朝晖夕阴: 骚人: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长烟一空: 静影沉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录音,思考:本文叙述何事?描绘怎样的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梳理文章结构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疏通字词,弄懂文意

  予观夫巴陵胜状() 南极潇湘( )

  观 极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感极而悲者矣( )

  而或长烟一空( ) 而或长烟一空() 政通人和()

  或 一 通

  或异二者之为( ) 一碧万顷( ) 北通巫峡()

  政通人和( ) 浊浪排空( )

  和 空

  至若春和景明( ) 而或长烟一空( )

  2、小组交流,翻译课文。

  3、赏析

  登上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欣赏好在哪里?

  四课堂小结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1、默写字词。

  2、小组朗读、背诵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

  首句中“谪”字点名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大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小组讨论交流)

  2、品味

  文章第2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3、阅读第3、4段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第3、4段写景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情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2)请找出这两段中两个抒情句,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4、想一想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第五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比较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

  5、拓展思维

  同学们,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课件ppt模板10

  目的要求: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般常识,使学生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江省地图。

  2、与当地邮局联系,准备实地参观采访。

  3、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一、谈话引导,激情导入。

  1、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2、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3、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1、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找找自己的家乡。

  3、自主合作,找到家乡。

  (1) 几个学生自由组合成“找家乡小队”,在省地图上找家乡。

  (2) 小队上台指着地图汇报。

  4、开展小型的在地图上找家乡比赛活动。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书本的空格中。

  2、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3、学生上台展示。

  四、小结谈体会。

教学课件ppt模板11

  教学目标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5、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6、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一、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二、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三、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四、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五、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

  一、了解细菌和病毒。

  (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

  (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

  (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

  二、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

  (1)小组交流、展示。

  (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

  (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

  (4)名片展示与评价。

教学课件ppt模板12

  第七课时

  ●课题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理解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索——引导相结合

  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及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看课本图片

  图1-15

  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这是和数学有密切联系的现实世界中的一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幂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得出这个问题的结果.

  [生]根据题意,可得需要这种杀菌剂1012÷109个.

  而1012÷109= =

  =10×10×10=1000(个)

  [生]我是这样算1012÷109的.

  1012÷109=(109×103)÷109

  = =103=1000.

  [师]1012÷109是怎样的一种运算呢?

  [生]1012×109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1012÷109我们就称它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师]很好!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和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

  Ⅱ.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及其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先来看同底数幂除法的几个特例,并从中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出示投影片§1.5 B)

  做一做:计算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m>n).

  (1)108÷105;(2)10m÷10n;(3)(-3)m÷(-3)n.

  [生]解:(1)108÷105

  =(105×103)÷105 ——逆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

  =103;

  [生]解:(1)108÷105

  = = ——幂的意义

  =1000=103;

  [生]解:(2)10m÷10n

  = ——幂的意义

  = =10m-n ——乘方的意义

  (3)(-3)m÷(-3)n

  = ——幂的意义

  = ——约分

  =(-3)m-n ——乘方的意义

  [师]我们利用幂的意义,得到:

  (1)108÷105=103=108-5;

  (2)10m÷10n=10m-n(m>n);

  (3)(-3)m÷(-3)n=(-3)m-n(m>n).

  观察上面三个式子,运算前后指数和底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吗?

  [生]从上面三个式子中发现,运算前后的底数没有变化,商的指数是被除数与除数指数的差.

  [生]从以上三个特例,可以归纳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m,n是正整数且m>n).

  [生]小括号内的条件不完整.在同底数幂除法中有一个最不能忽略的问题:除数不能为0.不然这个运算性质无意义.所以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中规定这里的a不为0,记作a≠0.在前面的三个幂的运算性质中,a可取任意数或整式,所以没有此规定.

  [师]很好!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所以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为:am÷an=am-n(a≠0,m、n都为正整数,且m>n)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师]能用幂的意义说明这一性质是如何得来的吗?

  [生]可以.由幂的意义,得

  am÷an= = =am-n.(a≠0)

  [例1]计算:

  (1)a7÷a4;(2)(-x)6÷(-x)3;

  (3)(xy)4÷(xy);(4)b2m+2÷b2;

  (5)(m-n)8÷(n-m)3;(6)(-m)4÷(-m)2.

  (7)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克特震级表示.描绘地震级数字表示地震的强度是10的若干次幂.例如用里克特震级表示地震是8级,说明地震的强度是107.1992年4月,荷兰发生了5级地震,12天后,加利福尼亚发生了7级地震.加利福尼亚的地震强度是荷兰地震强度的多少倍?

  分析:开始练习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时,不提倡直接套用公式,应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幂的意义.

  解:(1)a7÷a4=a7-4=a3;(a≠0)

  (2)(-x)6÷(-x)3=(-x)6-3=(-x)3=-x3;(x≠0)

  (3)(xy)4÷(xy)=(xy)4-1=(xy)3=x3y3;(xy≠0)

  (4)b2m+2÷b2=b(2m+2)-2=b2m;(b≠0)

  (5)(m-n)8÷(n-m)3=(n-m)8÷(n-m)3=(n-m)8-3=(n-m)5;(m≠n)

  (6)(-m)4÷(-m)2=(-m)4-2=(-m)2=m2.(m≠0)

  (7)根据题意,得:

  106÷104=106-4=102=100

  所以加利福尼亚的地震强度是荷兰的100倍.

  评注:1°am÷an=am-n(a≠0,m、n是正整数,且m>n)中的a可以代表数,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等.

  2°(5)小题,(m-n)8÷(n-m)3不是同底的,而应把它们化成同底,或将(m-n)8化成(n-m)8,或把(n-m)3化成-(m-n)3.

  3°(6)小题,易错为(-m)4÷(-m)2=-m2.-m2的底数是m,而(-m)2的底数是-m,所以(-m)4÷(-m)2=(-m)2=m2.

  Ⅲ.探索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8=2(),

  100=10(), 4=2(),

  10=10(). 2=2().

  猜一猜

  1=10(), 1=2(),

  0.1=10(), =2(),

  0.01=10(), =2(),

  0.001=10(). =2()

  [师]我们先来看“想一想”,你能完成吗?完成后,观察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生]1000=103, 8=23,

  100=102,4=22,

  10=101.2=21.

  观察可以发现,在“想一想”中幂都大于1,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或 ),指数就会减小1.

  [师]你能利用幂的意义证明这个规律吗?

  [生]设n为正整数,10n>1,当它缩小为原来的 时,可得10n× = = = =10n-1;又如2n>1,当它缩小为原来的 时,可得2n× = =2n÷2=2n-1.

  [师]保持这个规律,完成“猜一猜”.

  [生]可以得到猜想

  1=100, 1=20,

  =0.1=10-1, =2-1,

  =0.01=10-2, =2-2,

  =0.001=10-3. =2-3.

  [师]很棒!保持上面的规律,大家可以发现指数不是我们学过的正整数,而出现了负整数和0.

  正整数幂的意义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乘,如an(n为正整数)表示n个a相乘.如果用此定义解释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显然无意义.根据“猜一猜”,大家归纳一下,如何定义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为正整数).

  [师]a在这里能取0吗?

  [生]a在这里不能取0.我们在得出这一结论时,保持了一个规律,幂的值每缩小为原来的 ,指数就会减少1,因此a≠0.

  [师]这一点很重要.0的0次幂,0的负整数次幂是无意义的,就如同除数为0时无意义一样.因为我们规定:a0=1(a≠0);a-p= (a≠0,p为正整数)

  我们的规定合理吗?我们不妨假设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对于m≤n仍然成立来说明这一规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规定100=1.一般情况则为am÷am=1(a≠0).而am÷am=am-m=a0,所以a0=1(a≠0);

  而am÷an= (m

  因此上述规定是合理的.

  [例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Ⅳ.课时小结

  [师]这一节课收获真不小,大家可以谈一谈.

  [生]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指数还有负整数和0指数,而且还了解了它们的定义:a0=1(a≠0),a-p= (a≠0,p为正整数).

  [生]这节课还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a≠0,m,n为正整数,m>n),但学习了负整数和0指数幂之后,m>n的条件可以不要,因为m≤n时,这个性质也成立.

  [生]我特别注意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几个性质,都有一个条件a≠0,它是由除数不为0引出的,我觉得这个条件很重要.

  [师]同学们收获确实不小,祝贺你们!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21,习题1.7第1、2、3、4题.

  2.总结幂的四个运算性质,并反思作业中的错误.

  ●板书设计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归纳: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

  说明:am÷an= = =am-n.

  语言描述: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a0=1(a≠0)

  a-p= (a≠0,p为正整数)

  3.例题(由学生板演)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

  1.下面计算中,正确的是( )

  A.a2n÷an=a2

  B.a2n÷a2=an

  C.(xy)5÷xy3=(xy)2

  D.x10÷(x4÷x2)=x8.

  2.(2×3-12÷2)0等于( )

  A.0 B.1 C.12 D.无意义

  3.若x2m+1÷x2=x5,则m的值为 ( )

  A.0 B.1 C.2 D.3

  4.(a2)4÷a3÷a等于( )

  A.a5 B.a4 C.a3 D.a2

  5.若32x+1=1,则x= ;若3x= ,则x= .

  6.xm+n÷xn=x3,则m= .

  7.计算:[-2-3-8-1×(-1)-2]×(- )-2×70.

  8.计算:( )-1+( )0-( )-1.

  9.已知10m=3,10n=2,求102m-n的值.

  10.已知3x=a,3y=b,求32x-y的值.

  答案:1.D2.D3.D4.B

  5.- -36.37.-18.-

  9. 10.

教学课件ppt模板1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

  的是有创新精神。

  方法过程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价值观目标:

  1.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重点品析:

  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教学课件ppt模板14

  尊敬的关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本次说课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讲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五、六年级教材。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体育活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观察、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篮球运动的集体性使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中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篮球运动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体育活动能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带来情感的愉悦。也为以后继续学习篮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我所教内容是小学五、六年级的课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有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有独立的愿望,自我约束力还不是很强,但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很强。

  2、五、六年级的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是有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有模仿性和表演性的联系,学生有很大的兴趣。

  3、我所上课班级,班风活跃、班级凝聚力强,爱好文体活动,特别爱好篮球运动。也有一些学生篮球基础薄弱,在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在上课时会区别对待、正面引导。针对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

  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情感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点:传接球动作标准、手型正确和传接球的准确性。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拿球时手心空出。传接球速度快,准确性高。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联系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联系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用分组轮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增加学生的联系效果。用比赛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精神。

  五、说学法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本课主要采用了模仿法、讨论学习法、合作练习法和游戏竞赛法,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多思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悟出动作要领,在充满趣味的竞争激烈的游戏比赛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技能,最终解决问题,激发其学练热情和求知欲望。

  六、教学程序:

  (一)准备部分:

  1、首先我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常规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趁机提出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然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贴膏药”游戏。

  2、熟悉球性练习中,先进行各种练习方法的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由于篮球技术训练有些枯燥乏味,一味的进行训练学生会感到疲劳。为了使教学符合实际,给同等水平的同学分到一组。为增添课堂气氛,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同时也能减缓疲劳的程度,提高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先把所学知识内容和要求进行讲解适当进行示范。

  双手胸前传接球:

  1、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

  2、原地两人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3、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纯接的能力。

  (三)恢复整理阶段: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收回器材。

  场地器材:1、篮球场地。2、篮球20个。实心球20只。篮筐4只。

  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三十五分钟运动密度约为45%,运动负荷为中等。

教学课件ppt模板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教学课件ppt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学课件06-22

寒假安全的班会课件模板06-19

惊弓之鸟课件教学反思06-09

《白杨》课件01-23

《皇帝的新装》课件01-13

员工安全培训课件--经典07-14

小学英语优秀课件08-18

课件制作培训总结05-08

白杨课件怎么写01-24

青山不老课件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