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时间:2020-04-19 08:01: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版三年级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接下来,小编把精心挑选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分享给大家,欢迎你们阅读和借鉴。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篇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导语,抓单元训练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目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思路。

  (二)预习内容

  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杂拌儿

  翡翠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逛庙会

  ()七八() 万()更() ()灯()彩

  有()有() 各()各() 日()不()

  ()()不同 万不()() 灯火()()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记下来。

  三、教导学案

  (一)读议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合作填表,并说一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风俗习惯

  (二)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反复朗读体会。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体会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结合自己过年谈感受。

  (三)总结提升

  北京人过春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走进民族村》之《英国人的圣诞节》《云南的歌会》,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阅读提纲:

  1.英国人是怎样庆祝新年的?与我们中国的节日有哪些不同?

  2.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四、课堂检测

  1.我会写

  fěi cuì chū xún biān pào

  ( ) ( ) ( )

  áo zhōu zá bàn fēng zhēng

  ( ) ( ) ( )

  2.我会填

  ( )的展览会 ( )的香味

  ( )的玩具 ( )的姿态

  ( )的技能 ( )的日子

  3.我会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五、课后作业

  1.读课后“阅读链接”,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并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2.搜集各民族春节有哪些习俗?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读准轻声词、儿化词、多音字;通过讲授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杂拌

  儿、正月、万象更新、腊月、腊八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

  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4.感受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丰厚博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

  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感北京春节的氛围

  1.事先板书课题,说说感受,读出不同的读法。了解春节北京。

  2.提示本文作者。

  3.过渡:老舍是一个老北京,这么一个老北京写这个具有文化底蕴的老城市的传统节日,又会透出

  怎样的京味儿和年味儿呢?请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

  4.这篇课文的用词很有特色。归类出示字词,指导学生读好。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通过读文中句子,了解杂拌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5.请学生说说北京的春节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1.过渡:老舍是怎样写出北京春节的这些特点来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完成这份表格。

  既然是填表可要注意简洁,尽量用几个关键词来表示。填好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核对一下。

  出示表格:(时间、风俗栏内容待学生填。)

  时间

  风俗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除夕

  赶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灯火通宵、鞭炮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正月十五

  挂灯、吃元宵

  正月十九

  残灯末庙,春节结束

  2.交流小结,北京的春节何时始,何时终。随机理解腊月正月。了解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三、感受北京春节的年味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透过这么一个表格看到了老舍眼中北京的春节印象。老舍选取了春节一个多月中的其中六天来写,如果让你选其中的一天去经历一番,你喜欢哪天呢?

  预设:除夕

  元宵(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随机重点教学除夕与元宵两天。)

  (1)除夕:

  1)师:除夕一到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就到了!请生自读。

  2)说说读着这段文字,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逐步感受完段落中的每一句)

  师: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异常简炼,高度概括,却一下子把除夕的热闹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指名读。

  齐读。

  3)师:老舍的语言虽然概括,却又是如此的丰富,既写出了人们的繁忙喜庆,又写出了满城的鞭炮不绝,还写出满街的'红火绚丽,写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齐读。

  4)师:不光如此,同学们再来看: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可以看到那是家家的热闹。我们再读下去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如果我们也用刚才一样的叠词来说的话,那是怎样的热闹呢?(概括出人人处处时时户户)

  5)师:怪不得老舍谈起除夕,一开口便说除夕真热闹。

  齐读出热闹。

  (2)引述正月初一:

  1)引读这一部分,说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有什么不同。理解截然不同。

  2)体会初一的早上为什么如此安静?

  预设:因为除夕实在太热闹了。

  为了下午能继续热闹。

  3)引读下午的情景。

  (3)正月十五:

  1)写元宵节的内容有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清楚元宵节的情景的。

  2)请学生读读两处写灯的地方。说说我们眼前一下子展现出了怎样的情形?出示画面,指导学生读好两个部分。

  3)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正月十五怎样?引读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4)思考老舍写正月十五的花灯,仅仅是在写灯吗?

  体会人多、热闹。

  5)师引读: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大家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笑语连天,怪不得老舍先生说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在这红火而美丽的元宵节,家家户户、男女老少观灯赏月品元宵,心情多么舒畅,怪不得老舍先生由衷赞叹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师:在老舍眼中,北京的春节是,是,也是,这是老舍眼中的北京的年味儿!

  板书:年味儿

  3.了解文章写作的详略

  师: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却只选了这么六个特殊的日子;而在这六个日子中,老舍又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请生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的文字并不华

  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四、品味北京春节中的孩子

  1.过渡:北京的春节不仅仅因为有了这些年味儿而美丽,更因为有了孩子而显得格外热闹。

  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描写孩子的语句。

  2.出示。齐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师:春节里,孩子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4.师:我想大家春节里也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来写一写,让我们大家都来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时间五分钟。交流。

  五、比较不同人眼中的春节

  1.师:春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上总洋溢着我们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北京更是如此。孩子们欢喜,老舍也欢喜!这同样是老舍眼中的年味儿!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请生自读阅读链接材料,体会与《北京的春节》的不同处。

  2.交流:

  (1)梁实秋《过年》

  1)体会他的并不特别喜欢。

  2)体会他的其实挺喜欢。

  3)了解明贬实褒的写法。

  (2)斯妤《除夕》

  1)老舍抓大场面,斯妤则写一个家庭。

  请学生读读最喜欢的语句。

  2)一个家庭都如此热闹,整个村子就更热闹了。

  3)抓局部,反映整体的写法。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篇三:

  (一)趣谈习俗,引发春节记忆

  师:今年过年,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了吗?

  生:收到了。

  师:有的同学笑得特别开心,说明大家收到了压岁钱很高兴。可是,有一位作家,叫梁实秋,他写了一篇文章《过年》。他即便是收到了压岁钱,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不作声。)

  师:读一读原文中的一句话──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师:有的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了?

  生:他说,叩头如捣蒜,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和捣蒜一样,一下一下地,接连不断。太好笑了。

  师:作家形象地刻画出了叩头的样子,让我们感到了语言的幽默。以“春节”为主题,很多作家都创作过,斯妤创作《除夕》,冰心创作《童年的春节》,老舍先生写过──

  生:北京的春节。

  (二)设下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生:老舍。

  师:哪里人?

  生:北京人。

  师:是啊,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运用着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地地道道的北京春节,究竟地道在哪呢?放声朗读课文,作者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自由读书。)

  (三)朗朗读书,梳理春节印象

  生:作者写了腊八、二十三过小年……

  师:是腊月二十三,说,就要说准确,请接着说。

  生: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教师板书: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

  师:黑板上,括号里面,应该填上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生一边表达,教师板书:

  腊八(1.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3.4)──腊月二十三(5)──过了二十三(6)──除夕(7)──正月初一(8.9)──正月初六(10)──正月十五(11.12)──正月十九(13)

  师:在合作中,我们完成了板书。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以什么为序?

  生:以时间为序。

  (四)再读课文,感知传统习俗

  1.读中思,概括习俗,小结学法

  师:请九位同学分部分,朗读课文,每读完一部分内容,请你概括一下,在这特定的节日里,有哪些习俗。

  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在腊八节里,有哪些习俗?

  生: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腊八粥,喝过吗?

  生:恩,喝过。

  师:什么叫泡腊八蒜?

  生: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这就叫泡腊八蒜。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生字──醋,左边是“酒”的右半部分,右边是“昔”字,用“昔”字组个词语。

  生:昔日。

  师:昔日的酒和粮食掺和在一起,发酵后,就变成了──

  生:醋。

  师: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这样的醋,就叫──

  生:腊八醋。

  师:就像这样,读完一部分,请同学概括出这部分中的习俗。谁发现了,同学是怎样概括出腊八的习俗的?

  生:从句子中抓住了关键词语,直接摘录词语,就概括出了习俗。

  2.读中思,分享习俗,体味语言

  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几个儿化音,谁再读一读?

  生: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师:北京人爱读儿化音,读得再亲切自然些,微笑着读一读。

  生: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师:概括地说一说节日习俗。

  生:小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范文

2.《北京》教学设计

3.《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4.《北京》教学设计15篇

5.北京版《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6.北京版《称象》教学设计

7.《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8.北京的春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