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爱心》教学设计

《爱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4 13:17: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心》教学设计

《爱心》教学设计1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简短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让孩子尝试着心怀大爱、学会感恩。在当今这个物质条件相当富裕的时代,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4+1的生活模式让稚嫩的孩子一味的索取,家长无限度的满足,爱的回报在孩子心里慢慢的淡化。培养和继承中华美德,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觉得《爱心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我将带着孩子一起品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的同时,发展了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活动主要采用倾听与表达、追问与设疑、联想与创作,通过听、想知道故事中的大树就是我们的妈妈,孩子就是逐渐长大的我们。在说与做中萌发孩子关爱他人及感谢之情,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及身边人的爱。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在活动中大胆表述,萌发爱的情感。

  2、知识目标: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故事的中的内容。

  3、能力目标:认真倾听,能用不同的方式向身边的人表达爱。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与表达,读懂故事,明白大树给予了男孩所有的爱。

  活动难点:在故事中理解大树的付出与男孩的索取,懂得并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PPT、音乐《神秘花园》《感谢》《可爱颂》、爱心卡、彩色大信封3个、红色爱心袋1个、小图片2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绘本《爱心树》,引出主题。

  1。教师与幼儿谈话。

  师: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最爱的人是谁吗?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本讲述爱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们从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它可能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呢?为什么叫它《爱心树》呢?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分段落讲述并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感受大树不同的快乐。

  (1)第一页到第四页

  师:为什么大树很快乐呢?

  师:对,因为有小男孩的陪伴。

  (2)第五页

  师:为什么大树会感到孤单呢?

  师:要是有小男孩陪伴该多好啊!

  (3)第六页

  师:猜猜看那位孩子会说什么?

  师:有可能,我们一起听听男孩说了什么?

  (4)第七页

  师:如果你是大树会答应男孩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来听听大树是怎么说的?

  师:孩子,大树这次是用什么办法带给男孩快乐与满足?

  师:大树用自己的果实帮助了男孩实现愿望。

  (5)第八页

  师:男孩说,我需要一间房子保暖,你可以给我吗?

  师:孩子说说你这次的想法?大树这一次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听。

  师:大树说我没有房子,身体就是我的房子,你砍下我的'树枝拿去盖房。

  师:你是小男孩你会忍心砍掉树枝吗吗?为什么?

  (7)第九页

  师:孩子又有很长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很开心,快乐的几乎说不出话来。

  (8)第十页

  师:男孩的心情怎样?我猜男孩这次又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赞同吗?会是什么困难呢?

  师:大家说的都有可能,我们继续往下听。

  师:我年纪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我要带着家人去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师:一条船?大树这次会满足男孩的愿望吗?

  师:你是大树你会怎么做?听听故事中大树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9)第十一页

  师: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

  (10)第十二页

  师:男孩最后一次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大树跟前时,大树说:“我现在只是老树墩,真是抱歉。”

  师:大树为什么要抱歉呢?

  师:因为大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男孩,给予男孩,带给不了男孩快乐和满足。

  (10)第十三页

  师: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大树很快乐。

  三、游戏《爱的传递》,幼儿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对话。

  1。教师与幼儿讨论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喜欢故事中大树吗?还记得故事中的小男孩向大树要了哪些东西吗?大树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它们之间的故事就藏在老师这个爱心里,想打开看看吗?都想打开呀,这样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音乐响起时我们很小心的传递爱心,音乐停止时,爱心落在哪个宝贝手里,请你从爱心袋里抽出一个秘密信封,打开看看并说一说里面的图画故事,好吗?

  2。音乐《可爱颂》,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传递爱心,遵守游戏规则中,大胆讲述图画内容。

  四、借助图片,梳理梳理故事内容,分角色讲述故事。

  师:男孩在一天天长大,由当初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位老人,大树给予了它果实、树枝、树干,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树墩。

  1。分角色完成简单的表演,教师旁白。

  师:在老师的小筐里就有故事中的男孩和大树,请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圈,先想好你要扮演那个角色,然后从里面选好自己的角色记住后贴在自己胸前,试着讲一讲?

  2。感受大树给予男孩的爱

  师:大树很爱小男孩,为小男孩做了很多事情,带给了快乐与满足。孩子你们刚才感受到大树的爱了吗?

  小结:大树爱男孩,男孩给予大树快乐,爱与被爱其实都很很幸福。

  四、找我身然的“大树”,萌发爱的情感。

  1。情感迁移

  师:那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身边有没有像大树一样爱你们的人呢?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2。幼儿相互讨论并回答。

  小结:今天回家向爱我们的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向爱我们的老师说声"谢谢",抱抱一下我们的好朋友。

  五、播放歌曲《感谢》,幼儿制作《爱心卡》。

  1。教师讲解制作要求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有好多感谢的话要说给爱你们人,老师这里准备了爱心卡,请把你们想说的话画在爱心上,把我们的爱心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好吗!

  2。幼儿开始制作《爱心卡》,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六、请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爱心卡》挂在“爱心树”上。

  师:孩子们带着我们的爱心树给后面的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爱心树》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专家之一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他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孩子之间耐人寻问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的故事。因为故事讲述的小男孩在不断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是大树一直在默默的帮助和支持,男孩才获得了满足愉快。故事情节离孩子生活较远,孩子较难将情节与生活进行直观的链接,因此在执教过程中,提问环节及幼儿分组进行讲述环节,幼儿的能动性稍微有些欠缺,预设和生成有细微差距。根据幼儿反应进行灵活调整,采用猜想、假设、追问、移情等方式,又一次激活幼儿的思维,尤其在唤醒爱、萌发爱、表达爱的环节孩子的思维达到了制高点。

  从整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来看,预设的三维目标幼儿情感、知识、能力相吻合。后面将一步结合本次反思进行梳理、整合,让本节课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极限,更好地为幼儿所享用。

《爱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讲普通话,逐步养成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订一个爱心计划。

  教学准备:

  准备爱习卡。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小朋友,你们最爱谁呢?为什么爱他(她)呢?

  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如:我爱我的'爸爸,因为他辅导我做作业;我最爱我的妈妈,因为她做家务很辛苦;我最爱老师,因为他教我学了很多知识。

  2.大家说得很好,你准备怎样向你爱的人表达你的爱心呢?

  二、口语交际训练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板书课题:爱心卡)

  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如:我能为他佬什么呢?

  3.这个小朋友做到了哪些?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提醒妈妈别忘了带提包。

  4.你还能想得出这外小朋友会干什么吗?

  引导学生想象,如:帮妈妈洗碗、叠被子、扫地等;帮老师收本子,教同学做作业。

  5.你准备怎样献自己的爱心呢?请找几位同学商量一下,订一个爱心计划。

  教师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在组内交流。

  6.让学生自愿到讲台前读自己的爱心计划。

  三、口语交际例文

  我的爱心计划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商量,制定了一个爱心计划,我准备这样做:

  做完作业后,帮奶奶捶背。

  每天给爸爸泡一杯茶。

  每天帮妈妈收碗。

  每天帮老师擦黑板。

  把文具借给同学。

  以上是我的爱心计划,我一定努力做

《爱心》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爱心伴我长大》。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成长的欢乐。这一活动主题由“爸爸妈妈都爱我”和“我在长大”组成。

  学情分析

  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他们每天都过着众星捧月般优越的生活,渐渐地缺失了爱心和责任,而本课内容对培养刚刚步入学校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参照课程标准以本课主题目标为依据,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并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对爱的模糊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感受爱的基础上表达爱传递爱,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

  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以及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以作示范。

  学生准备:

  1.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2.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照片及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8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都爱我”。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9-P4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长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妈妈的爱在哪里

  1.播放短片《小三三的一天》,老师对画面进行描述。

  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小闹钟唱起了歌,可爱的小三三起床了,妈妈赶紧抱起小三三,迅速穿好衣服,替三三刷牙洗脸,涂抹面霜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手帕放进她的兜里,又从厨房里端出冲调好的美味牛奶,和嫩嫩的鸡蛋,为小三三系上小兜,甜甜地看着她吃着营养丰富的早餐……

  2.大家快来找一找:妈妈的爱在哪里?

  3.学生发言:(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的爱藏在香香的衣服里,每天夜里,在小三三甜甜入睡后,妈妈还在洗手间里用心地搓洗着衣服。

  (2)妈妈的爱藏在美味的牛奶里,每天早晨,全家人还在梦乡里,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为小三三准备好营养的早餐。

  (3)妈妈的爱藏在小牙刷里……

  (4)妈妈的爱藏在温暖的臂弯里……

  4.师小结: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了太多的准备,其实不只是小三三,不只是妈妈,我们每个亲人都在这样爱着我们。

  活动二 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

  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在你的成长旅途中,除了爱你的妈妈,还有哪些关心你们的家人?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

  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爱的火车”(见教材38页),火车“呜呜”开动。

  4.同学举手要求“火车请开到这里来”,火车开到他身边,当他讲完一个家人关心自己的故事后,就跟在老师后面坐上一节车厢,这样,“爱的火车”越开越长。

  活动三 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看图思考:当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

  4.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5.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也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

  6.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①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②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③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

  (3)抢答题

  ①奶奶烧了一桌好菜,我……

  ②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工作忙,他没有买。我……

  ③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做早餐,我……

  …………

  (4)公布竞赛结果。

  7.教师小结: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猜猜看

  1.了解学生的年龄情况。

  2.投影仪展示某学生从出生至今的系列成长照片,配以讲解或提问:

  (1)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你们小时候的照片,能猜一猜他是谁吗?

  ①“出生当天和妈妈合影”(师:瞧,刚出生的小宝宝脸上还是皱巴巴的,哭个不停,可一旁的妈妈是多么幸福啊!)

  ②“一百天,抬头照”这时候多大了?(对,在一百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爸爸妈妈都会给你们留下珍贵的纪念。瞧,这时的×××(该生的名字)已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③师:(半岁,坐姿)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怎么过呢?舒舒服服洗了个澡!

  ④师:(八个月)八个月的我最喜欢妈妈的怀抱。(温馨的画面继续延续)

  ⑤师:(十一个月)终于可以独立地站一小会儿了。但远处爷爷、奶奶的目光始终不肯离开我。(强调家庭每个成员的作用)

  ⑥师:(一岁)啊,我一岁了!有了第一个生日蛋糕,全家人都为我庆祝。

  ⑦师:(二岁)长牙后的我多么精神啊!

  ⑧师:(四岁,小博士艺术照)哟,已经成为一个“小博士”了!现在的×××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了!掌声祝贺他!

  (特意选择一名平日大家都喜欢的好榜样,看到他的健康成长,激发了同学们对成长的'快乐感受)

  (2)过渡语:我们再来猜猜这几个小不点是谁?

  3.展示几位同学不同时期的照片,注意选择一些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激发每个人对成长的关注,还有调皮的、好动的、有才华的,起到 “以点激面”的作用,教师边以简洁语夸赞这个小孩。

  (1)这是谁?请照片的小主人站起来告诉大家。

  (2)你们看,变化真大!爸爸妈妈把才一岁的×××带到“世界文化名人园”来,她现在真的是一位爱学习的小姑娘。

  (3)师出示一个调皮学生的“百日照” ,并提问:看看他是谁?

  (4)师:(郑重地)这是班里发言声音最响亮的一个同学。

  (5)师:(示照片)对,这个爱爬的大头孩子就是非常会画画,有着诗人名字的×××。

  (6)师:瞧,妈妈把一岁的彭泰戈打扮得多漂亮啊!(妈妈的用心,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感同身受,而学生也在一点一滴感受这成长背后的关怀。)

  (7)师:(示照片)哇,五岁的×××已经帮妈妈洗碗了,现在的她更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好榜样!

  (以一个全面发展的同学结束了这个阶段的成长展示,学生早已热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说自己的成长变化。)

  4.师总结:同学们,所有的这些照片都说明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

  活动二 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比比看看活动:

  (1)学生取出自己带来的小脚印图或相册中出生时印有脚印图,与现在的脚比。也可以分别量一量,记下来。

  (2)用毛衫与身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的头比,得出结论:头长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每吨吃一顿饭。……

  3.小组活动的小结: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的比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4.问问、称称、量量活动。

  (1)实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是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学生分别上台介绍当时的体重、身长。

  (2)现在称一称:教室的一角放一台秤,现场称一称,量出身高。

  (3)对比:你又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5.幸福的回忆活动。

  (1)演示一组孩子成长的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2)出示书上的一组照片,配有母亲叙述的录音。引导到“听妈妈真情诉说”活动。

  (3)小组活动:自由组合,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搜集来的故事,并将听来的事情告诉好朋友。

  (4)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中,他们操碎了心,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谁能夸夸自己的父母?并把带来的父母照片贴到“爱的小屋”中。

  (5)总结。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有了爸爸妈妈的爱心我们才会茁壮成长。我想大家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回报爸爸妈妈?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活动三说说成长的变化

  1.展示活动:我的小相册。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成长过程。

  师:现在的你和小时候比除了个头长高了,饭量增加了,还有什么变化?

  2.展示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小相册”找一找自己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不仅外在变化了,而且也变能干了,懂得更多了。)

  3.“我能行”调查表

  “我能行”调查表

  1)你能独立背书包上学、放学上吗?从上学到现在你一直是自己背书包,可以得2颗星。

  2)你是自己洗头、洗澡吗?如果你做到了,得2颗星,爸爸妈妈偶尔帮洗头、洗澡,得1颗星, 完成不了的不得星。

  3)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你接过包、递过茶吗?从上学开始,偶尔做到,得1颗星,经常做到,得2颗星。 没有做到不得星。

  4)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有没有制作过礼物送给他们?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得1颗星,制作过礼物送给他们,得2颗星。

  5)你会洗碗吗?一星期洗x次。 会洗,得1颗星。每星期洗2次或2次以上,得2颗星。

  6)你每天早上都是自觉起床、洗漱,不需要爸爸妈妈的催促吗?每天自觉完成,不需要催促的,得2颗星,有时候要催促,得1颗星,经常要催促不得星。

  7)你回家后能自觉的复习和预习功课吗? 每天自觉完成,不需要督促,得2颗星,有时候要督促的,得1颗星,经常要督促不得星。

  8)在家你经常对爸爸妈妈撒娇,发牛脾气吗? 听从爸爸妈妈的教导,虚心改正的,得2颗星;偶尔顶嘴,得1颗星;经常顶嘴不得星。

  调查结束,统计各自的星星数量,小组内比比谁获得的星星数量多。根据调查结果,教师表扬、肯定学生的表现。

  4.过渡语:同学们真的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松树那样,让我们唱一唱、跳一跳吧!

  5.师生:同唱同跳《小松树,快长大》

  (贴切的内容配以简单动作,强化了教学内容,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转换了课堂节奏。)

  6.教师总结:爸爸、妈妈还有家中的长辈及老师们都是我们的“阳光雨露”,正是这阳光和雨露的哺育,才会有我们今天健康成长,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长大后我们还要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

  板书设计

  个子长高了

  我在长大学会懂事了

  知识丰富了

《爱心》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识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我们已经学完了,还记得是哪三篇课文吗?

  生答:《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

  师:说的真好,现在我找三个同学分别读一下这三篇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生读)

  师:这三句话分告别了我们什么呢?(生答)。对,这三篇文章分别写了送报人与客户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兄弟之间的那种纯美的仁爱之心。今天,让我们带着这咱心情走进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爱心项链》,看看这篇文章又写了发生在哪些人之间的什么样的故事。下面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爱心项链”(板书)。好,齐读一遍课题,看这个字“链”谁来读一下。(分别找两人)什么偏旁?(金字旁)加一个什么字?(连)。把金属做的东西连在一起就成了链。谁来为它组词?(项链、铁链、锁链)真棒,老师想知道什么是爱心项链?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同学们如果想帮老师找到答案,要怎么办呢?(读课文)对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你们找到了解决问题方法。那么下面就带着问题开始读课文吧。

  2、学习课文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找到的答案,什么是爱心项链?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边听边板书:爱心 善事 爱心项链)

  师:文中的哪段话是这个含义?(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爱心就是项链上的一根金线。

  师:是啊,人不仅要富有爱心,还要有善举。文章中哪些人有爱心?他们都做了哪些善事?(生答:中年人、青年人、克雷斯)

  师:出示课件(书中有一段话介绍了克雷斯在两次获救中做了些什么?)

  生答:

  克雷斯帮助( )做了()。

  (结合生活进行想像回答)

  师: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他们所做的善事虽然不同,但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就是当他们帮助别人后,都会说什么呢?

  (生答)

  师:这体现他们怎样的品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师:因为克雷斯富有爱心,帮助别人不图回报,因此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帮了他,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3、教学延伸

  师:爱是一根心链柱紧了你我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打造爱心项链的人更多层出不穷,且不说雷锋、赖宁、抗非典的英雄邓练贤、叶欣等,就说春节期间南方的那场冰雪之灾,抗冰英雄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等在灾害面前,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虽然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串成高擎的爱心项链永存。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爱心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

  (课件出示:一杯牛奶)

  师:读完这篇短文后,什么地方令你感到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是啊,姑娘一杯不经意的牛奶,成就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她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他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姑娘早就忘记了这件事,可受帮助的人没有忘记,于是那杯牛奶成了挽救姑娘生命的医药费。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生答(关爱、爱心、帮助)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时,并没想过要得到回报,但后来却得到了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教育打架的学生时用了一首《打人诗》,出示课件(你打我,我打你,其实就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

  下面,你____我,我____你,其实就是借别人的手____自己。

  师:今天我们也作回小诗人,把这首诗改一改,告诉人们应该互相帮

  助。

  六、结束。同学们,我们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行动,让我们也成为爱心项链的传递者,让爱像空气一样充满我们的生活,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面,布置今天的作业。

  板书设计:

  爱 心 项 链爱心+善事=爱心项链

《爱心》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图意。

  2、听清录音中的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

  3、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清楚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的。

  4、通过听说活动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听清录音中所叙述的事。

  2、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做过的献爱心的'事。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范例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小朋友,我们每天都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来,学习很多文化知识,可是你知道吗,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小朋友根本上不起学,需要大家关心帮助他们。

  2、出示课题:听说活动 献出一份爱心

  3、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了解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同龄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人人都应该有爱心,由此引出本课的听说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听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

  1、出示图: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图中的女孩在做什么?

  2、看图听录音:听清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捐书 捐款

  3、看图再听录音:听清玲玲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交流反馈,师生评价。

  4、三听录音:听清录音的内容怎样将玲玲做的事说清楚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接着说什么。集体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的教学从看图和听录音入手,而且每次听录音都有明确的要求,有层次的推进,为学生接下来的说话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

  1、 回忆我们学校里曾经组织的献爱心活动的事或者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给同桌听。

  2、 集体交流,指导说话:围绕献爱心的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要献爱心的,是向谁献爱心,具体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1)个别准备。

  (2)指名说,指导学生评议。

  说明:要组织好学生的评议,针对说话时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纠正,如:学生无法说完整或说不连贯,教师在旁边要及时适当修正。

  (3)同桌互相交流

  说明:这是大面积操练、让全员参与的一个环节,要组织好教学,落实质量。同时各种形式练习说话,不但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听说机会,而且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

  (四)、课堂总结

  评出最有爱心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说明:课堂结束,通过评选奖励,让学生明白我们人人都应该做个有爱心的孩子,从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爱心》教学设计6

  一、主题目标

  1、师生共同搜集、交流身边爱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关爱之心。

  2、学习教材,化爱心为行动,激励学生去做关爱他人之善事。

  3、引导学生对报刊杂志等媒体上的爱心广告进行收集、整理。

  二、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能将心中的爱化为行动,力所能及地去爱他人。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37页呈现了妈妈和我们是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的两幅场景,并展现了学生描写自已的爸爸三次无偿献血的日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2、收集自已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6个心形图。

  六、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

  2、动手试一试。

  3、互去交流:

  老师这里的.“心”不能链接,但有一种“心”却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它是什么呢?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爱心)

  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的爱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帮助的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8、过渡语:谁能给我们讲讲你和同学们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9、互动交流: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爱心小故事。

  10、教师小结:“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如缕缕春风,爱心带给我们无限温暧,爱带给我们快乐和健康。

  11、小小发布会:班级公益广告发布会。

  老师这里有几条关于爱心的公益广告词,谁来读一读。

  (1)个别学生领读教科书38页的几条广告词。

  义务献血:是爱,是勇气,是关怀。

  一滴血,一片心,一份爱。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关爱残疾人、老年人:

  点亮一支烛,我就远离黑暗。

  奉献点滴的关爱,

  共享一样的蓝天。

  关爱遇到困难和不幸的人:

  问候一声,可以安慰一颗受伤的心;

  牵一牵手,可以牵出一份人间真情。

  爱,既是付出,也是享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师:除了书上的这几条爱心的公益广告词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爱心的公益广告词?

  (3)学生交流自已收集的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4)学生说一说:看了或听了这些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后有什么感受?

  12、教师小结:大家被爱所感动,相信它能让我们产生更多的“爱心行动”。

  七、活动要求

  收集自已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的准备活动一定要落到实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资料,教会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筛选有用的信息。

  八、板书设计:

  爱心链接

  爱是付出爱是享受

  一方有难赠人玫瑰

  八方支援手有余香

  九、作业设计:

  学生自已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

《爱心》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超前悬思。

  1、你喜欢看书吗?说说你在课外,都读过哪些书?

  看来,同学们读的书可真不少啊,都称得上是一个小书迷了!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照亮你世界!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力量,引领你成长!书,是我们成长道路中最好的伙伴。与书为友,天长地久啊!

  2、出示ppt,介绍书

  今天的阅读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书,一本会让人会记住一辈子的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

  20xx年被美国评为100本最佳图书之一;20xx年中国优秀儿童读物;20xx年全国十佳童书。

  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

  作者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集诗人、插画

  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

  这本书非常令人感动,你们想读吗?

  3、出示ppt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

  用你的眼睛去观察封面,你猜猜这本书写的是谁的故事?再猜猜这本书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4、读书啊,就得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你能从文字中,画面上读出更多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思,走进这个故事。(板书: 边读边思)

  二、讲述故事,边读边思。

  (一)感受快乐

  1、播放ppt :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

  过渡: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想象回答。

  2、播放ppt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也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1)孩子们,这是一本绘本书,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得边看图,边读文字。仔细看看图,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边读边思,就得这样借助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二)品味“给予”

  1、播放ppt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小朋友们,看看图画,说说你怎么看出大树的孤寂?

  (生交流)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2、播放ppt :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

  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后来有一天,孩子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我需要一栋房子保暖。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一栋房子吗?”“我没有房子,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于是,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大树很快乐。孩子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来吧,孩子,”它声音喑哑地说,“来和我玩玩吧!”“我年纪已经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儿了。”孩子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离开这个地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航行到远处去,你就会快活了。”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1)男孩来了,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大树给予了他什么?(练习概括)

  (2)可它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

  可此时,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难过、失落、苦涩)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播放ppt :又过了很久,那孩子又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没有苹果了。”“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我也没有树干,”大树说,“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真是抱歉,”大树叹了口气,“我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真是抱歉……”“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

  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完成思考题目。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评点:读书就得像你这样擦亮智慧的眼睛边读边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在倾诉----, 在----

  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这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格式: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追问,但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 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感恩、爱心、奉献---)

  2、小结:读着,想着,你看,这本书薄了,变成了一个词,一句句子,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里。老师更希望这棵满载着我们大家思想智慧的爱心树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的思维活起来。

  四、笔录所思,把书读活。

  1、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出示)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

  小结:或许,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2、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

  3、听着大家的交流,老师也很感动,我也做了首小诗,跟大家分享一下“有这么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师配乐朗读)

  4、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天下的妈妈,用我们心底最最真诚的心声祝福天下所有的

  妈妈都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5、请问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却还没有回报过一点点呢?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精心制作一份礼物,写上自己的心里话,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播放《感恩的心》。

  五、总结读书方法——边读边想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故事,获得了一种启迪,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思。我今天把这个我很喜欢的故事于大家一起分享了,那么请孩子们以后多阅读书,多增长知识。

《爱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教学难重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要有理有据。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认识、理解“勇敢”。

  游戏:自我测试,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测试勇敢)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敢一个人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勇敢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4.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5.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提纲,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其余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你对勇敢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评议。

  6.结尾。

  (1)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把你战胜挫折的体会写在小书签(课前发给学生)上,送给自己或同学、老师。

  (2)格言背后的故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写。

《爱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

  2、行为和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的技能。

  4、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通过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

  在课前,我让孩子回家翻一翻自己婴儿时穿过的衣服和鞋袜,并与现在自己的相对比,从而了解自己竟长那么大了,得知自己长那么大都归功与父母的辛勤哺育。再听一听爸妈讲述在自己的成长中照料的趣事,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再问一问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是怎么辛苦地照料你的,体会父母的艰辛、劳累。现在上小学了,家长又是怎样担心你的学习的……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前的小调查、小搜集的情况

  1、同学们,爱的寻访,真心的收藏,你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请来“爱的小屋”交流交流。

  2、投影出示:小脚印、小衣服、小帽子、小奶瓶、学步车……

  (1)这些东西你熟悉吗?在哪见过?何时用过?

  (2)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来的有关小物品。

  3、从这些物品中,怎么能看出你的变化呢?

  二、活动: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活动:

  比比看看活动:

  (1)学生取出自己带来的小脚印图或相册中出生时印有脚印图,与现在的脚比。也可以分别量一量,记下来。

  (2)用毛衫与身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的头比,得出结论:头长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每吨吃一顿饭。……

  3、小组活动的小结:

  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的比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4、问问、称称、量量活动。

  (1)实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是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学生分别上台介绍当时的体重、身长。

  (2)现在称一称:教室的一角放一台秤,现场称一称,量出身高。

  (3)对比:你又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5、幸福的回忆活动。

  (1)演示一组孩子成长的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2)出示书上的一组照片,配有母亲叙述的录音。引导到“听妈妈真情诉说”活动。

  (3)小组活动:自由组合,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搜集来的故事,并将听来的事情告诉好朋友。

  (4)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中,他们操碎了心,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谁能夸夸自己的父母?并把带来的父母照片贴到“爱的小屋”中。

  (5)总结。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

  三、亲情悄悄话活动。

  1、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2、交流悄悄话,相互启发,共受教育。

  3、小组讨论:怎样将悄悄话传递给父母呢?猜一猜,父母听后会说什么?做什么?

  4、课后延伸:记下父母听了悄悄话后的动作、语言,体会父母欣慰的心情。画一画父母当时的样子。

  5、总结。

  这节课,共同感受了爸爸妈妈给我们无私的爱,体会到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的艰辛。小朋友们也把那一句句爱的话语写在了“亲情悄悄话”里。那么,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呢?

  四、听故事,学孝敬之行

  1、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讨论:这首歌说的是谁的故事?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

  4、齐唱《小乌鸦爱妈妈》。

  5、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

  五、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1)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2)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3)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3、抢答题

  (1)妈妈烧了一桌好菜,我……

  (2)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他没有买。我……

  (3)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烧饭,我……

  4、公布竞赛结果。

  六、听儿歌《好爸爸,好妈妈》,表孝敬之情

《爱心》教学设计10

  题目:

  爱心

  提示与要求:

  在我们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里,你曾得到别人的关爱,也曾把自己的一份爱心献给他人、集体、社会……请你选其中的一件,以“爱心”、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爱心是什么?所谓的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

  关于爱心你能想到什么?献血?捐款?帮助他人?

  审审题:

  关于爱心我做过什么?看过什么?

  做过什么――――记叙文

  看过什么――――观后感

  还可以――――写人、散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写作段式(最常见):

  总——分——总

  开头点题——叙事——结尾点题、升华

  上述为六要素

  一个好的开头:

  排比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给贫困孩子们捐的没一支铅笔;每一本作业本;每一本书。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把我们不爱穿的衣服和鞋子捐给孩子们。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把我们的零花钱赞起来捐给贫困的孩子们。

  爱心是什么?“爱心就是雪中送炭”。

  比喻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阳光洒满大地,一片金灿灿的,使人温暖如春。阳光照亮人的心灵,驱散身边的一切黑暗,指引前进的方向,找到那条熟悉的回家的路。

  爱心是正在燃烧着的红烛。即使被烧得只剩油了,也从不求回报。它默默无闻地把自己奉献出去,只求照亮别人,让别人得到温暖、快乐、幸福,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名人名言: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

  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莎士比亚

  为人们多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无所谓。因为我们造的是好因,自得好果――方海权

  一个好结尾:

  呼吁: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共同用爱心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点题升华:温暖的日光照着这条爱的'长龙,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些献爱心的人们啊,是你们用爱染亮了黑色的五月,是你们用温情重燃了灾区人民的希望。

  首尾呼应:看着这道靓丽的风景线,我的心里也激起了爱的浪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朝离我家不远的捐款箱跑去。

  事例:

  一个人为了上大学批发一些商品来零售,可是好几天没有卖出一个,就在他想着要辍学回家的时候,由于太渴了,他敲开最后一扇门,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他问可不可以给他一杯水,小女孩让他稍等,然后端给他一杯鲜奶。并鼓励他,没有困难过不去。多年之后他成为一个医生,遇到一个病人,是曾经那个小女孩,她病得很严重。他为她尽心治疗。治愈之后把医疗费用单给小女孩,小女孩以为余生就要在不尽的债务中度过。没有想到最后费用总额却写着一杯牛奶。

  爱之链:

  一个人在镇子外面车抛锚了,他在寒风中等了很久,终于有一个骑着马的人经过。这个骑马的人告诉他不要他的钱,希望他以后可以帮助别人。而且对他说这句话。又有一次他被困在一个岛上,有一个年轻人帮助了他,并告诉他,他不要钱,但请你以后可以帮助别人。

《爱心》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爱心卡。

  2、通过制作爱心卡,增强孩子向别人表达的情感。

  重点:指导学生制作爱心卡。

  难点:会制作你喜欢的爱心卡。

  关键:

  课时:1课时

  教具:已制作好的爱心卡、课件。

  学具:纸板彩纸胶水

  相关知识点:留言条的内容

  教学突破点:增强孩子向别人爱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明确爱心卡要送的对象:

  1、清楚制作的爱心卡要送给谁,在确定送给什么人之后,再明确爱心要写的内容。可以把三个已制作好的爱心卡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

  2、指导爱心卡的格式和内容。根据小明、王林、林晓峰制作的.爱心卡,展示爱心卡的四部分内容:

  (1)要写给谁。

  (2)要写什么话。

  (3)自己的名字。

  (4)日期。

  二、用多种形式制作爱心卡:

  制作什么形式的爱心卡,可以画画,也可以剪贴、写话、写诗、制作贺卡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三、选择合适的通迅方式送达给对方:

  根据自己与对方的距离、空间,选择合适的通迅方式送达制作的爱心卡。

  特色作业设计:试着制作一张爱心卡送给你想送的人。

  板书设计:表达爱心卡

  内容:1、要写给谁。

  2、要写什么话。

  3、自己的名字。

  4、日期。

《爱心》教学设计12

  设计意图:

  付出和给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因此,我选择了《爱心树》这个绘本,既能通过观察多变的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更能通过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得到爱,给予爱都是一种快乐的传递,爱他们的人默默为他们的付出,也希望他们学会感恩。

  活动目标

  1、讲述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故事内容体会爱与被爱,无偿付出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画面男孩每次出现大树的形态变化,感受大树对男孩的爱。

  难点:教育幼儿要拥有一颗爱心,了解付出的快乐,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爱心树》绘本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师讲述: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

  问:请你看看,每次小男孩跑来的时候,大树的姿势都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大树弯下腰,张开枝叶,和男孩打招呼)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男孩每天都会来树下采集树叶,把叶子编成王冠......玩累了,男孩就在树下睡觉。

  问:男孩都和大树玩了那些游戏?大树是怎样陪他的?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1)采集树叶(2)爬树(3)荡秋千(4)吃苹果(5)捉迷藏(在采集树叶编成王冠时,男孩很骄傲,而大树的枝叶和男孩的头一样上扬,一样威武;在爬树时,大树的枝叶撑起了一个保护的臂膀,保护着男孩;当男孩荡秋千的时候,大树的树枝紧紧缠绕着男孩,不让男孩摔倒;当男孩吃苹果时,树枝让他安静的坐着享受它丰硕的果实;当它和男孩玩捉迷藏时,树枝与他一同嬉戏,共享欢乐;玩累了,男孩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叶变成了一把遮阳挡雨的大伞,保护男孩。

  师: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树很快乐。你从哪可以看出他们很爱对方?(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男孩在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

  2、讲述故事后半段,提升幼儿情感,感受树的无私奉献,快乐付出,施与舍得情感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好孤独。(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树下出现了四只脚,树上的名字也多了一个,男孩爱上了女孩,他不在经常到树下,大树的枝叶像手臂一样,抱在一起,给自己安慰,很孤独,失落)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树下......男孩坐下。故事完。

  问:男孩都和树索要了什么?树是怎样做的?

  (1)男孩和树要钱,树把所有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去城里卖了换钱,这样男孩就会快乐,树也会很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2)男孩和树要房子,树把所有的树枝让男孩砍下拿去盖房子,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也会快乐。之后男孩好久没来,树很难过。

  (3)男孩再次出现,树很快乐,他又和大树索要一条船,大树让男孩砍下了树干造船,这样男孩会快乐,大树就会很快乐。

  (4)好久以后,男孩再次回来,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男孩说他只想要一个安静,一个休息的地方,大树努力的挺着自己的老树墩,让男孩坐下,大树很快乐。

  (5)小结:大树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可它还是很快乐,你知道为什么?因为大树爱他!谁就像大树一样爱我们呢?

  孩子们,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爱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他们无私的付出来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做一个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付出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即使无偿的付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快乐。

《爱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正确认读本课中8个生字,书写15个生字。正确理解“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忍不住、涌出”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共学、交流讨论、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一起读课题。

  2、出示“钻石”图,你觉得钻石怎么样?多么美丽的钻石啊,再来美美地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以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咽、唾沫、凑上、一瞬间、绊倒、匆匆忙忙、竟

  (1)自由读;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齐读。

  3、把刚才多读了几遍的句子展示一下。指名展示,全班练读。

  4、相信这回同学们再去读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和流利了,去试试看。

  5、整体感知,理清故事脉络。

  《七颗钻石》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怎样?

  很久很久以前——

  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累得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

  当小姑娘给了小狗一点水之后,木罐竟变成了——

  当母亲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时,奇迹又发生了,——

  当小姑娘把水罐递给过路人时,突然——

  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充满着神奇的想象。

  三、走进故事背景

  1、这则故事的题目很美——七颗钻石,故事的结局也很美妙,然而故事的开始并不美妙,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来到遥远的以前。

  2、指名读文,同学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词语让你产生这样的联想?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①指名学生交流。

  ②相机导出近义词的教学。

  刚才你们关注到的词语里有两个词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干涸——干枯)(板书,读一读)

  到文中去看看,这两个词语的位置能换吗?为什么?

  ③这就是那次大旱灾的情景,谁能读好它?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④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动物,你最需要什么?

  这时候水意味着什么?

  四:深入研读,感受神奇变化

  1、故事里有没有出现这意味着生命的水?读读2到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找到了吗?谁来读。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出现了怎样的水啊?(板书:清澈新鲜的水(流))想象一下,这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想象这样的水再来读读这个词。

  这可是意味着生命的水啊,看到这水,小姑娘的心情会怎样呀?谁能把小姑娘当时见到这水的欣喜用朗读表现出来?相机抓住“竟”字引导体会用词。

  不仅如此,后来,水罐里还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呢!多么惊奇啊,你能把第二句话读好吗?

  (3)刚刚我们眼前出现的还是那可怕的大旱灾,现在却出现了清澈新鲜的水,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什么在那么严重的旱灾下,罐子里竟会出现清澈新鲜的水,最后还涌出巨大的水流呢?)

  是啊,为什么呢?答案就在故事里呢,谁能把藏在故事里的'答案找出来?快去细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找。

  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

  3、第一次出现水的原因是什么?

  (1)你找到答案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为什么说答案在这儿呢?能抓住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说说你的体会吗?

  到处找水:

  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谁来想象一下?

  师说,学生口头填空: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但是。

  小姑娘找了那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水,为什么不回家?

  所以她一直找,直到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一天夜里”(夜晚的黑暗没有阻挡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脚步),

  “夜里”让你想到什么?你夜里敢一个人出去吗?

  小姑娘跟你们差不多大啊,她在夜里出去找水,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看来让空木罐变出清澈新鲜的水的原因是小姑娘对母亲的这一份令人感动的爱啊。(板书:爱)

  一起来把这感人的画面再次展示一下,齐读。

  同学们真会读书,把藏在故事里头的答案很快就找出来了,还抓住重点词句说出了自己的体会。

  4、那么涌出巨大水流原因找出来了吗?

  (1)课件出示语段: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自由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测:小姑娘为什么要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小姑娘自己不渴吗?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学。

  小姑娘渴吗?从哪看出来?

  再也忍不住;“忍不住”跟“再也忍不住”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咽了一口唾沫。做一个咽唾沫的动作。是啊,小姑娘的这么一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其实她也很渴很渴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听出小姑娘的确很渴?指名读,大组比赛读。

  小姑娘那么渴,却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请大家展开想象,这个过路人可能是什么样的人呢?……是的,但无论他是个怎样的人,在此时此刻,她也有很多理由不把水给过路人,是吗?要知道这是什么水啊!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了呀!(生命之水。)难道,她递给过路人的仅仅是水罐吗?(还有生的希望)是的,她是把自己生的希望给了一个过路人,读读这句话。(齐读)

  ②为什么小姑娘要这么做呢?她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拿起笔来写一写。

  自由练笔(音乐《爱的奉献》伴奏带)

  交流:把你的想象填到句子里读读吧。课件出示: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于是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指名3、4人后)小姑娘还会怎么想?指名交流。

  (5)通过想象,我们深深感受到小姑娘是那么善良,那么急人所急!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6)正是小姑娘的善良,对所有人的爱心使神奇的变化再次发生,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5、小姑娘的爱心使空水罐变得满满的,还从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世界重新变得美好了。那么这个童话故事里为什么还要写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呢?故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好吗?

  板书:七颗钻石

  干涸、干枯

  爱心

  清澈新鲜的水(流)

《爱心》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帮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学生用于调查需要帮助的对象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呈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小朋友们没有了校园,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小凡不但无钱上学,

  每天还要照顾母亲。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

  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帮助他们。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如果有,你准备怎么做?

  二、自主行动,体验爱心

  活动一 爱心大搜索

  学生把自己帮助他人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将这些“爱心”纸贴在教室内。

  活动二 成立爱心小分队

  1.交流: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学生交流后汇报。

  2.举办“爱心小分队”成立仪式。

  (1)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组合成小组,推举一名小队长,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命名。如爱心基金募捐小分队、助残小分队、帮困小分队等。

  (2)各小组举起队旗,排好队伍。班长宣布×ד爱心小分队”正式成立。

  活动三 爱心策划

  各队讨论确定本小队的爱心行动计划:确定活动目标、帮助对象、活动形式、活动时间。让学生懂得要有计划、有组织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三、拓展活动,传递爱心

  1.教师:社会上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有很多,我们的力量是单薄的,我们应该向社会宣传,让全社会的人都积极行动起来。

  2.爱心倡议:爱心宣传小分队提议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爱心倡议,争取更多的人来支持我们的爱心行动。

  四、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教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铜铺街小学 黄晖)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济困济贫、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活动准备

  课件;各小队活动的工具,如DVD、照相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2.教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可以成立如下小队。

  (1)助残小队

  (2)帮困小队(每班均有低保户,选出一例特殊家庭)

  (3)敬老小队(学校附近有一家敬老院)

  (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学生自愿报名,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

  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三、制定爱心行动计划(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

  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

  帮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常年卧床不起)

  帮助内容:

  (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绩。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四、小论坛

  教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吗?为什么?

  (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五、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安排。

  2.教师向学生强调几个问题:

  (1)班主任、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到各个小队带队。

  (2)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3)活动过程中及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安全。

  (4)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5)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理。

  (6)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现,评选“爱心小天使”。

  (7)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8)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及“爱心人物”。

【《爱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爱心树》教学反思09-28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11-04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08-07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10-04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5-21

教学设计07-13

教学设计10-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9-29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07-24

《aieiui》教学设计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