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派>教学范文>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4 02:05: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知道诗歌的大致意思。

  4、能够体会诗人在诗中寄予的情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态度。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2、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唐朝大诗人贺知章通过咏柳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却是一首深藏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而作的一首惜春之作——《送春》

  (出示古诗)

  二、解题

  关于诗人王令,你都了解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大致有以下这些内容:

  王令,北宋诗人,字逢源。他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任要职,而他父亲只当过几年郑州管城县主簿。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他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并将其妻妹嫁给他。28岁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王令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

  看来同学们在预习时下了很多功夫,不知道预习时诗读得怎么样?[都背下来了(大多数同学)]那好,就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前面读(课件出示诗)

  三、学习生字

  1、正音

  老师听到大多数同学已经背下来了,真了不起,在你预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容易读错,你能帮大家找出来吗?

  A、我想告诉大家第一句中“落更开”中的“更”应读geng。

  B、第三句“犹啼血”中的“啼”应读ti不能读成dī;“血”应读xue不能读成xuě。

  C、第四句“唤不回”中的.“唤”应读huan。

  (同时课件出示这几个字及字音,让这几名同学带大家读一读)

  这几个字音还真是容易读错,谢谢你们的提醒,那就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这回读得怎么样。(齐读古诗)

  2、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

  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这几个读音易错的字中有几个也是本课中的生字,课件出示“犹”、“啼”、“唤”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学这几个字,看看谁记得最扎实。

  3、汇报

  “犹”

  A、我是用音序查字法认识了生字“犹”,我查的音序是“Y”再查音节you,可以组词:犹豫、~如、过~不及。

  B、我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犭”旁,再查4画,组词~且、~自、困兽~斗。

  C、犹的意思是(1)相似,如同(2)还、仍然(3)如同、好比。在本课中是还的意思。

  “啼”

  A、《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中我认识了“啼”是啼叫的意思。

  B、组词:啼哭、悲啼。

  “唤”

  A、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我以前认识交换的换,我把“扌”去掉换成“口”就是呼唤的唤了。

  B、组词:唤起、~醒、叫~、召~

  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了,那么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

  A、犹字要注意右边是尤不是

  B、啼字要注意右边帝的第6笔和第8笔。

  (在写字本上练写几遍,老师下去巡视。)

  同学们掌握的识字方法很多,有换偏旁、加一加、形近字比较,多音字识字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识字方法:拆字法识字又叫减一减。

  “啼”和“犹”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能变成两个新的字,你们认识吗?查查字典自学这两个字。

  四、解诗意

  1、再读古诗,提出问题

  (1)名同学读诗,其他同学评议,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2)自已读一读,看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残花”是什么花“落更开”是什么意思?

  小檐是什么?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

  (课件出示以上问题)

  2、小组学习研讨问题

  下面请小组合作解决以上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

  3、解决问题、理解诗意

  (1)前两句

  题目既然是送春,说明春天已经开始悄悄逝去,第一句中的三月指的就是“暮春”即春天要结束的时候,那么这句话中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意思?

  (残花就是晚春撒落在地上的开败的花,更是又,更开就是又开了。)

  解释的不错,那么你能用自已的话说说这一句吗?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

  看来,同学们合作学习很有成效,你们还解决了哪些问题。

  (我们知道“檐”是屋檐是意思,第二句就是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

  (三月暮春时节,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2)后两句

  “子规”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刚才同学们的问题中有“子规为什么啼出血来?”哪个小组研究出答案了。

  (夜半就是半夜,犹是还的意思,啼是啼叫,犹啼血指的是杜鹃鸟不停地叫,叫的声音很凄切就像要啼出血了一样,是个夸张的写法,并不是真的啼出血来了。)

  这个解释你们满意吗?那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杜鹃鸟为什么这样啼叫呢?

  (第四句就是答案:它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哦,看来连杜鹃鸟也在为即将逝去的春光感到惋惜。送春的方式各有不同,诗人却以杜鹃鸟留春的方式来送春,叫人感受到了杜鹃鸟在半夜里苦苦啼叫的悲切,别有一番意境。除了感伤,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一种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说的太好了,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应有杜鹃鸟那种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巩固诗意,感受意境

  1、同桌合作,结合“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说诗意。

  2、学生汇报

  (看到早春的花落了,现在又开了花朵,屋檐下天天有燕子飞回来。

  听到杜鹃鸟在半夜里不停的叫。

  想到了杜鹃鸟不信呼唤不回来春风)

  [通过学生汇报,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六、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书后填空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书后积累的古诗

  使学生达到会背,简要理解诗意的程度。

  七、总结

  自古以来诗人们便用大量诗文来咏叹春天,今天我们学习了王令的这首《送春》,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呢?

《春》教学设计2

  ㈠导入:

  曾经有个乞丐,胸前挂了块牌子,沿街乞讨,牌子上写着“自幼双目失明”几个醒目的大字,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冰雪融化了,小草发芽了。乞丐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也是身无分文,只送给乞丐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那句话后,人们一下子变的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同学们猜一猜诗人送给他的那句话会是什么呢?

  (有说是“失去了父母”;有说“可怜可怜我吧”)

  师:“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看不见春天真那么值得同情吗?(生:春天太美丽了)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

  师:与春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师:这样美的春天看不到真是让人遗憾。有人既看到了又写的很优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

  ㈡讲授新课:

  ⒈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薄(b)烟厚薄(b o)水涨(zh ng)起来了涨(zh ng)红了脸

  应和(h)和(h)平

  ⒉谈谈你看到的江南的'美景是什么样的?

  小草碧绿如茵;花繁华似锦;春风温柔;春雨柔润。

  ⒊理清思路,有条理的表达。

  那么多的景物却并不杂乱,哪些是盼春;哪些是绘春;哪些是赞春?

  ⒋绘春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⒌品位语言

  以春草为例:

①叠词的运用。偷偷的、嫩嫩———

  ②动词的运用。钻———

  ③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生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④你喜欢哪句或哪一段,说出你的理由。

  ⒍赞春部分: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②作用: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

  ㈢总结:

  ①江南的春天有那么可爱的事物,共同来感受一下: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花(赶趟儿),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雨像(牛毛、花针、细丝)

  ②作者把难描难画的春天描绘的这么美,你觉得需要什么?

  观察、情感、技巧。

  ㈣作业:

  写景作文:《秋》

《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二、理解诗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是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须重点讲解。

  教学难点:

  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起了铺垫作用;下阕的评古是为了论今,也就是说,评点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做陪衬。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必须讲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彩页。这幅画是挂在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以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 雪》为主题创作的。画的一边是一片白茫茫的江山,“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画的另一边,在云海茫茫中旭日东升,照耀大地,显得“江山如此多娇”。

  生读预习提示,介绍写作背景、主题、特点。

  补充:开赴抗日前线途中作。

  二、播放录音,注意正音。

  三、学生读课文。

  四、正音:

  分外(fèn) 妖娆(ráo) 逊(xùn) 数风流人物(shǔ)

  五、参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

  指名口头解释: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顿

  六、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②上阕写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写我国北方壮丽的雪景)

  ③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习新课。

  1.找出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简述理由。

  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2.既然要赞颂的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为什么还要评说历代帝王?

  评点历代帝王的不足,能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3.上阕写景是否显得多余?

  必不可缺,因为它们既可融入赞美祖国山河之意,又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评古论今就很自然,水到渠成,主题才得以深化。

  小结: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把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古代帝王、当今英雄尽收笔下,最后一锤定音。主题鲜明突出,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4.这首词语言精确,试举例说明。

  ①“舞”和“驰”把静的高山和广的高原写活了,给人奋发向上之感。

  ②“惟余”极写白雪覆盖面之广,黄河水“顿失”写出冰封之速,突出北国之严寒。

  ③“略”“稍”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治方面不足的程度写得恰如其分。

  5.朗读点拨。

  三、做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诗。

《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阅读《春姐姐》认识“去、绿、鱼、曲”四个字。

  2、学习韵母ü,掌握其字形、读音,会读带四声的u。

  3、继续练习四声的读法。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和ü的四声

  教学难点:ü的四声读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谁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儿歌认生字

  1、 师: 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可真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儿歌《春姐姐》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学习已经认识好多字了,看看这首儿歌中哪些字是你认识的,试着读读。

  学生试读 指名读 师领读 齐读 指名读

  2、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有五个生字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它们是谁呢?让我们掌握欢迎它们。(课件出示生字)

  试读、指名读 齐读,打乱顺序读 开火车读

  3、试用生字说一个词或一个句子。

  三、中间休息、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在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休息一会儿,来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你可以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也可以跟着拍手,还可以到台上来跳舞。

  放音乐,学生自由休息。

  四、学习韵母u

  这首歌真好听,听完了歌,刚才认识的生字还记得吗?

  齐读生字,慢读体会发音时的嘴形

  师讲解:这四个字发音时嘴形是一样,这和它们的拼音都有很大的关系,仔细观察这四个字的拼音,你有什么发现?q后面也是ü,但ü碰到j、q、x,上面的两点就要被去掉了,但它的发音还是ü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ü

  师示范读ü

  讲解双唇成扁圆形,舌尖向前抵下齿背

  齐读 指名读

  师:四个小声调也赶来了,这样u就能唱出好听的歌,来试一试。

  试读 齐读 指名读 随机读 开火车读

  使学生充分掌握ü的四种声调的读法。

  五、通过游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学们读得真好

  谁如果能摘下神奇智慧果就会变得聪明无比,想不想来试试?注意你只有大声喊出智慧果的名字,才能把它摘下来,我们一起帮他喊吧!

  指名玩游戏

  (出示智慧树,指学生到前面先读后摘,其他同学跟着读)。

《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会遣词造句。

  能力目标:

  训练朗读及鉴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春景的美好,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教学法指导:

  品读意境美、语言美。用“数学化”的原则指导思考,即“公示——领悟——运用”,以动脑为核心,把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调动起来,把思维与课文归于一体。

  教学时序: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儿歌《春天在哪里》、PPT画面)

  【师】春天里有什么?(荡漾的东风、明媚的阳光、娟娟的细流、嫩绿的草儿、万紫的花儿、细密的春雨、欢悦的人们等)

  二、赏古诗、得方法:(PPT画面、附诗、配乐解说)

  【师】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通过视觉效应,写出了颜色;那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从听觉上,再现了声音;“踏花归去马蹄香”,通过嗅觉,表现了气味;“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触觉感受春风的柔和。因此,写景散文重在观察,而观察就是要五官一起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事物、感受生活,再经过加工,就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散文。

  赏析写景散文的方法:

  听、视、嗅、触全身心感受;

  声、光、色、态形象主体化;

  文中滋味先品读;

  替换对比之精妙。

  三、听读课文,理清层次:(音乐PPT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问】

  1、作者细致观察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征?

  3、作者如何观察再传情传神地表达出来的?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在文中勾画自己认为写的传神的字“△”、词“”、句“”,并体会它们好在哪里?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绝妙生动?

  2、精读语段

  (1)春雨的特征一多二细;

  (2)写了雨中的景物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在地里工作”的人们;“稀稀疏疏的、静默的”房屋。雨中景物的特点概括为“安静而和平”(用原文词语作答)

  (3)文段中含蓄地写了春风,依据是“密密地斜织着”中的“斜”

  (4)“笼”字用得好,好在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高度。

  (5)本段描写雨中景物的顺序是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从近到远。

  3、口头作文(看景物图——秋实累累)

  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绘图片的内容。(即兴点评)

  五、朗读训练(春风图)

  六、结束语

  今天这堂课,我们徜徉在美丽的春天里,你们给了我一片阳光,已经让我的整个春天都灿烂了。谢谢!

《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润 卖弄 呼朋引伴 黄晕 舒活 花枝招展

  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涨 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

  第 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颂春

  三、写作思路

  《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 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 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

  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例 如 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 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例如:“水涨起来了”。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这些词语凝练形象,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文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句中夹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叠词的运用也使描述更加有表现力。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中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形容春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的这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不但细,而且亮,都是惹人喜爱的。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结尾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同时拟人,不仅比喻很巧妙,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五、诵读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诵读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法之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尤其适合这种方法。 学生应当在预习中查字典词典,读准“预习提示”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勾画 出描绘春天的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再读课文时,应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语音语调的处理方法。第一 部分表达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情感,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表达作者对春的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总之,通过诵读,可以创造一种情境氛围, 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乃至情感美,得到美的感染熏陶。

  六、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揣摩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 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 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再有,作品的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亦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绝不比成人差,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探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这是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他们的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对学生来说,联想、想像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揣摩的方法可以贯穿于学习课文的全过程。如学习“春草 图”,想象自己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公园,与家人、亲友嬉戏追逐;学习“春花图”,想象或联想你到过的果园,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的景象;学习“春风图”“春雨图”,想象自 己置身在江南的乡间、田野之中享受春风的温情,感受春雨的沐浴。在想象与联想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扩充文中描绘的意境,揣摩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将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感受力。

  七、选取重点段落详细讲解分析

  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因此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 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落实三点:学 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指导学生由语文的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反复研读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兼作圈点批注,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 入课文,激发爱美的情怀。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 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 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

  二、指 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歌颂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要求:

  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

  3.文中从迎接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4. 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先自行解决,然后将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至全班。

  三、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有同学说文章开头“迎春”写得很精彩。确实如此。“盼望着,盼望着”,两个词叠用,不仅能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而且把读者的心“吊”起来,引起共鸣。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即使动态助词,用得也很考究。学生 轻声读一段,体会四个动态助词的作用。两个 “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从第2节开始,作者用彩笔描绘春景了,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优美。同学们朗读第2、3、4节,要求读顺畅,读后:

  ①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

  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

  ③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同学们就这些展开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略,详见“教材分析”)

  综上所述,要把现实生活的春移到笔下,使文中真正洋溢着春的气息是很不容易的。从这三段中我们就可领悟到不少写作的奥妙。请同学们朗诵、熟读,咀嚼一下刚才讲述的要点。(此时教师要加强诵读指导,对学生朗诵中的表现要及时指点、评价)

  四、学生独立分析,开展评论。

  《春》这篇散文广泛地写春景,刚刚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下面的春风图、春雨图、春天人活动的图景,请同学们自己赏析。赏析时注意: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重点分 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点拨一二。(点拨内容从略。)

  五、诵读第2至7节,思考回答:

  1.作者绘春景按照怎样的顺序?

  2.绘景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明确:

  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围绕“春”写各种景物,采用模式结构的方法把各幅图景组合成篇,犹如长卷,把一幅幅彩色工笔画逐步展示在人们眼前。作者绘春天优美之景,抒赞美春天之情,充满诗情与画意。

  六、朗读第三段,要求学生说明:

  1.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这样结尾与描写景物时所表露的感情有何联系?(难点,详见教材分析)

  七、熟读全文,体会文中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有层次地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八、寻找春天,展开想象。 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精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急需学习的。

  现在我们也带着对春天的热爱去校园里寻觅春天。看校园秋色,想象着天的美景,口头描述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景象。要求:

  分小组进行,互问互答。

  指实景,口头描述春景。

  仔细观察,尽量运用文中的词句。

  对反馈的情况开展评论。

  九、仿写。

  仔细观察秋天景色,用细笔细描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写一篇短文,题目是《秋景二题》。

  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练习: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用得好在哪里吗?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明确地告诉学生依靠联想和想像去体验课文情境。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完成上述探究活动后,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继续设计类似探究性练习题目,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

《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难点)

  2.指导学生用品味词语、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来欣赏诗歌。(重点)

  3.深入理解本诗,扩展了解杜甫其他相关诗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思想。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批注法 赏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动。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诗人在都城长安写下了一首不朽的五律——《春望》。这首诗是我们儿时就已经能琅琅背诵的,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它,用更细腻的视角,更深厚的感情来触摸诗歌所表达的精神世界。

  首先,请同学们一齐朗诵本诗。

  二、赏析首联

  1.本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联中作者都望到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你认为在这四个描写对象中作者着力要体现哪一个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

  国之破。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

  开篇即是春望所见,先用“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两句合而观之,便是说望见春天被攻破了的长安城,山河之上草木丛生,榛莽遍地。这一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出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国已政权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残破不堪。

  3.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在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品析词语赏析法落实点,自选式)

  破:着一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然纸上,实是触目惊心。

  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衬李唐之倾颓惨境。(略)

  春:春回大地,应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略)

  深: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4.背景对比:

  昔日长安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

  今日长安城:破

  4.此联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对照强烈,出人意料。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为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

  三、赏析颔联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第一种:人溅泪惊心。第二种:花鸟溅泪惊心。

  2:那么你认为哪一种好呢?

  第一种,花鸟本为娱人之物,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见之而泣,闻之而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第二种,以花鸟拟人,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乐。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前者触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情。

  3:这一联中的“溅”和“惊”两个字用得甚好,请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这两个字的妙处,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好之后撕去背胶粘到前面的纸上。

  溅:含悲带愤,感情浓烈。惊:敏感惊恐,心灵柔软。

  小结: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到此所望结束了,诗人后两联由悲痛国事转为想望亲人。

  四、赏析颈联和尾联

  1.介绍背景: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

  引诗拓展:杜甫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

  2:“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忧虑,焦急。)

  3:对比诗人的《望岳》和本诗的尾联,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

  《望岳》中的诗人:年富力强,意气风发。

  《春望》中的诗人:垂垂老矣,沉郁悲痛。

  4.诗人写这首诗年仅45岁,却已“白发”,而且稀到“不胜簪”的地步,这可能吗?是什么使诗人如此?

  是“感时”,“恨别”所致。是“国与家”共同的打击所致。是因为“艰难苦恨繁霜鬓”。

  5.相比《望岳》,诗人的气度是不是变小了?例如诗中先忧国,再思亲,最后写到自己的衰老。

  从背景上看: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从年龄上看:从裘马轻狂、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历尽沧桑、日渐衰颓的“老年”;

  从情感上看:由壮志凌云的豪情到对国家命运前途忧虑的悲情,

  从胸怀上看:都是广大的胸怀,《望岳》更凌厉自信,《春望》更深沉蕴藉。

  6.小结:家与国紧密相连,个人和民族血脉相融。以爱家之心爱国,以忧国之心忧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爱国方式,这一直是圣哲先贤思考问题的方式。“家国天下”的背后,有高尚的情感,更有精神的智慧。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也是杜甫伟大之所在。

  五、总结

  杜甫就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让我们带着对古往今来所有忧国忧民之士的景仰,来一起朗读。

  六、板书

  春望

  ——沉郁的家国凝望

  己——家——国

  老——离——破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诗

  2.阅读杜甫其他作品。

《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用时:0.5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粗词)

  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2)欣欣然张开了眼( )

  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

  (3)一年之计在于春( )

  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略

  (4)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

  2.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集体背诵1~5段;

  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二、诵读赏析“春花图”

  1.集体诵读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一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仿佛使人置身于烂漫春花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

  (2)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写野花之多吗?

  (4)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5)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

  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明确: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

  (3)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4)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很有层次;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景象。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一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3.模仿本段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口头描述片断,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的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宛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3.学生集体诵读

  四、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

  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图的讲义资料分发给3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图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现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

  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

  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何在?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1)风轻________的,草软________的。(绵绵 悄悄)

  (2)坐着,躺着,________两个滚,________几脚球,________几趟跑,________几回迷藏。(捉 赛 打 踢)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着,大小的蝴蝶________来________去。(飞 闹)

  (4)……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__的喉咙,唱出________的曲子……(宛转 清脆)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________着蓑,________着笠。(戴 披)

  六、声情并茂地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情味美

  七、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图,赞美、抒唱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可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可以写成作文,也可以写成片断。

  课后反思:优美散文一定要重视朗读,要反复朗读,课堂朗读时间有限,但不能不读,用一节课来朗读都可以,关键要指导,方式可多样,要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了还想读!品的时候,抓住精彩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让学生懂得比喻和拟人在写景中的好处。不要讲得太多,要让学生体悟!不要让你的欣赏代替学生个性化体悟,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是写人的活动?还是写草的情态?很多学生认为是写草的情态,我觉得也很对哦!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要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

《春》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春》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 、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重点难点

  1 、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领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

  3 、通过各种感觉,有感情地描写景物。

  4 、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准备阶段

  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唱春的歌曲

  二、情境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生同唱)

  1 、一曲《春天在哪里》即将拉开今天学习的序幕。同学们都经历了十几个春天了吧!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 、感受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散文《春》,去享受繁花似锦、如诗如画的春天!(师板书课题:春,齐读课题)

  3 、关于朱自清,谁能知道多少?(每人回答限制7秒)

  4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美读课文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三、自学指导

  1 、同学们,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

  2 、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出示字幕:学习指导,时间3分钟)

  ①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②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盼春、绘春、赞春)

  ③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四、展示交流:春天里的风景

  1 、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几生说)说说这是一个的春天。

  2 、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生说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3 、作者写得很有条理,谁来读读盼春这一部分?(一生读、齐读,读后评价)

  4 、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哪几幅图画?(生说师板书: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5 、你最欣赏什么图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从字、词、句、修辞手法、感官等来赏析)

  ★春草图

  1 、咱们先来看看春草图,哪个字词或句子写得不错,谈一谈你的见解。生:“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的活力,小草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更现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钻”,表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2 、 “偷偷”是贬义词,分明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嘛,怎么能用到小草身上呢?(贬义词作褒义词用了,能突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3 、师:不光喜爱,还流露出作者惊喜的心情来。

  4 、师:把这种喜爱之情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就能读出味来了,试试好吗?(一生读)

  5 、师:果然读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来,来,同学们,一起把作者这种喜爱、惊喜的心情读在脸上。(生齐读:)

  6 、 “偷偷”两个字贬义词褒用了,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贬义词作褒义词用的句子?(如:枫叶红了)

  7 、写完小草以后,作者又写了“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一连用了几个动词,这是写什么的?(写人)

  8 、这句其实运用了动静相生的写法,创造了一个春草勃发、儿童嬉闹的动人意境。 9 、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人们什么心情?(高兴、兴奋、愉快)

  10 、是啊,快乐的人与美丽的景合为一体,体现了一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来,读出这种感觉来。(生齐读这一节)

  11 、 (师打开课件)、由这幅春草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野火? 、浅草才能没马蹄、草色遥看?)

  ★春花图(打出春花图来)

  1 、我喜欢“桃树、杏树?赶趟儿”这句话,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可以看出花开得很多”

  师:你能读出“多”的感受吗?(学生读)

  2 、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

  师: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来。(一生读)

  3 、来,咱们继续交流。

  4 、实写: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虚写了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想到了秋实,并且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5 、闹:“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用得好,既有热闹的意思,又有闹腾的意思。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6 、 “闹”字既写出了视觉的感受,又写出了听觉的感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了蜜蜂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师:一字用好,境界全出)

  7 、这个“闹”字,让人想到了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

  8 、师:这一节里,作者为什么写了成千成百的蜜蜂和蝴蝶?(花香才会招蜂引蝶)

9 、 “散在草丛里”的“散”用得好,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随意,自然,像是天然点缀,不是人工刻意装饰的。(师:也许是天女散花吧,想得真好!)

  10 、师:春是有声音的,只要你用心倾听,就会听到大自然的絮絮低语,(师打开春花的图画:看看这些图画,大家想象一下,桃花、杏花、梨花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11 、多么匀称、和谐的春景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和谐的画卷中!(生齐:桃树、杏树、梨树??)

  12 、读得真好,我好像被深深地陶醉了一回。

  13 、由这幅春花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春风图(打出春风图来)

  1 、这一节从触觉、味觉、听觉等方面写出了春风温暖、鸟语花香的特点。

  2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中的“抚摸”一词用得好,我读这句话时,感到有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说明春风很柔和)

  3 、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4 、你被母亲的手抚摸过吗?(抚摸过)

  师:有什么感觉?(生说:温暖、亲切、慈爱)

  师:“抚摸”,一词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

  师:回答真精彩!抚摸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慈爱。春风本无形,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是有情有意。请你读一读这一句,传递你被抚摸时的感受好吗?

  4 、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种幸福的感觉。(生齐读:)

  5 、师:同学们想想看,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春风着你。如:像老师的手、像我受伤后奶奶的吹吁声、像爷爷的胡须扎着我的脸蛋儿)

  6 、师: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7 、还有哪个词用得好?“卖弄”一词用得好(师:换成“展示”行吗?)

  生:用“卖弄”好,因为小鸟像让大家听听它的歌喉。

  生:用“卖弄”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卖弄”虽然是贬义词,但在这里当作褒义词来用了

  生:用“卖弄”好,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鸟儿有了自己美丽的家园,通过卖弄喉咙来表现一下高兴的心情。用展示就不会呼朋引伴,因为展示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别人主动来听。而“卖弄”是炫耀的意思,自然要呼朋引伴。

  8 、说得多好啊!你想对小鸟说什么?(师打开小鸟图)

  9 、由这幅春风图,你可以联想到什么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诗句?(几生:)

  10 、多么令人愉悦的美景啊!来,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那亲切柔和、温馨惬意的春风吧!(生齐: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图(打出春雨图来)

  1 、(师打开春风图)在作者的笔下,春雨最具有诗意,“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排比句用得好。

  2 、 “斜织”着,写得好,使人联想到,春姑娘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匠。

  3 、写草儿的青哪个词用得好?(逼)说说理由。(因为小草颜色鲜艳有点刺眼。)师:小草勃勃的生命力真叫人无法抵御!

  4 、描写春雨的词怎么说来着?(生说)描写春雨的诗怎么说来着?

  5 、春天,就是具有一股永恒的魅力!因为,朦朦细雨之中——(——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有披着蓑戴着笠工作的农民??)

  ★迎春图(打出迎春图来)

  1 、师:多美的春天啊!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2 、师:于是,人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

  五、升华主题

  1 、(师打开课件)看到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画,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2 、最后这三段很明显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像娃娃—— “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开始)(初春)(生说师板书)

  像小姑娘—— “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仲春)

  像青年—— “力”(春天充满活力)(暮春)

  3 、作者认为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有力的青年,你认为春天像什么?生:春天像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生: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

  生: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生: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 ??

  4 、同学们对春天的设喻,可以和课文的三个比喻句相比美。看到这么美的春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5、走进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的春天,谁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道(生齐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六、展示交流:春天里的人

  1 、春天的风景好美哟!春天里的人呢?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首先请你们诗意地表达(点击课件显示):诗意地说:草地上的人花下的人风中的人雨里的人户外的人(学生思考)

  2 、老师举个例子,例如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所以老师给了一个诗意的命名:“同一首歌” 。勇敢地尝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说得更好。

  ★我说花下的人:花前倾诉。花样年华。沐浴花雨。花香中的遐想。

  ★我说雨里的人:雨夜春忙。播种希望。

  ★我说草地上的人:绿中的点缀。相约青草地。

  ★我说户外的人:风中的希望。随风飘荡的希望。放飞梦想。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说风中的人:与春天同呼吸。与春天共舞。春之歌。

  3 、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能概括地说说吗(点击课件显示):

  概括地说:春天里的人是的。

  ★春天里的人是忙碌的。

  ★春天里的人是幸福的。

  ★春天里的人是朝气蓬勃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实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希望的。

  ★春天里的人是精神抖擞的。

  ★春天里的人是满怀信心的。

  ★春天里的人是充满幻想的。

  ★春天里的人是快乐的。

  ★春天里的人是美好的。

  ★春天里的人是浪漫的。

  ★春天里的人是不知疲倦的。

  ★春天里的人是喜气洋洋的。

  ★春天里的人是飞翔的。

  4 、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希望我们都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我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其实,当我们在春天卫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点击课件显示):大自然与人的对话春草告诉我春花告诉我春风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提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地说。

  ★春雨告诉我:春天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春雨荡涤了人类的灵魂。你和我一样朝气蓬勃。(春草鼓励了你)只要有一股钻劲,就一定可以成功。(春草给你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因为春雨是由许多雨丝组合而成的。(水滴石穿)

  ★泥土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生命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这里洒下的汗水,孕育着秋天的收获。(洒下的是汗水,孕育的是希望。)

  ★春花告诉我:只有勇于竞争,才能使人生灿烂。(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贮蓄了整个冬季的热情,才酿成了春天美丽的笑脸。

  ★春风告诉我:将你的理想放飞吧!(与梦想一起飞翔。)

  ★春草告诉我:只要根扎得深,就不怕风雨的残暴。(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有顽强不屈的人才能在黑暗中重见光明。)

  ★春花告诉我:不努力是结不出果子的。(不在春天开花,就不能在秋天结果。)

  ★柳条告诉我:做人要谦虚。因为柳条是下垂的。(谦虚是一种美丽。)倾吐春天,会让自己更美丽;享受生命,会让人更完美。

  5、同学们,你们把春天真正地读在脸上了,读进了心里。真了不起!

  七、用一句话说春天

  你能用一句精典的话来说说春天吗?比如说:(出示字幕:春天是一位飘着芳香的少女。春天是一幅清新明朗的画。春天是从冬眠中醒来的岁月。春天期待一种绽放的心情。春天,鸟巢是树的风景。春天,彩虹是天空的发卡。花朵站在枝头欣赏春天。)

  八、结束语

  同学们,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年华,就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春》教学设计12

  【教材解读】:

  《春望》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诗篇,写于安史之乱中诗人困居长安之时,表达了诗人忧虑国家、感时怀人的焦急心情。国都残破,春城草深,一破一深,令人怵目惊心。诗人在写景中抒发感慨,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把国破之痛写得十分强烈,把爱国与伤时之情紧密交织在一起,把国和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熟读背诵。

  2、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学习方法】:

  诵读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导)

  1、情景导入:读对联,识人物。

  师导语:在盛唐的诗坛,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分别是浪漫主义的李白和现实主义的杜甫,请读大屏幕上的对联,你能看出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从他的名诗《春望》中感悟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这首诗编入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诗文,多表达古代文人的志趣,我们要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

  2、齐读学习目标。

  3、请展示你的课前预习。[学生展示文学常识、字形、字音、字意等。]

  4、师过渡:《礼记》中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充足的准备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大家预习非常细致,准备好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与诗人对话。

  二、走进文本:(学)

  1、听读感知。

  师:首先我们一起听读古诗。听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听读古诗应该注意听什么?[生:听准字音、停顿,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好,大家尽力做到这几点,别忘了做标记哦![放范读视频,学生标记。]

  你都做了哪些标记?[学生交流]

  2、朗读指导。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感觉也很正确。朗读古诗的技巧包括节奏、停连、重音、语气。请大家看大屏幕:

  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

  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节奏是两字两字一字或者两字一字两字,意思连贯的时候可以停顿短一些,如“山河在”。关键的词读重一些,如破、深。语气依据内容、感情确定。本诗的感情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低沉的。

  3、初读感受。

  师:了解朗读技巧,我们再来感受一遍古诗,这一次,我们小声跟读,注意体会节奏、重音、语气。

  4、自读展示。

  师:学者周汝昌说:古诗“音乐性极强,节奏性特美,乃是世间上千种语文的唯一的一种‘诗的语文’,无与伦比!”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古诗无与伦比的美吧![学生自由读,组长组织读]

  师:哪位同学先展示一下?喜欢哪句就读哪句。展示的同学依组内序号加分。[学生个人展示读,师生共同评价朗读。]

  来,拿起书,抬头挺胸,我们全班一起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学生齐读]

  5、理解诗意。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写的内容了吗?请小组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有小组内理解不了的诗句吗?哪个小组来解决?

  好了,请每组只说一句,依序号双倍加分。[学生小组交流后,师评价。]

  三、个性解读:(研)

  1、小组合作,理解诗情。

  师:古诗评论家钟嵘在《诗品》中提出,最好的诗应该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风力指思想内容,丹采指文词形式。诗歌是抒情性的,但形象性很强,所有的思想内容都蕴含在形象之中,借助形象表达情感。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感悟《春望》之“风力”。(大屏幕设置情景)

  如果你当导演,把《春望》拍成电视短剧,你选择拍什么内容?说说你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展示。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适当指点。

  预设:

  我们选择拍摄国破城荒的景象,画面上突出对比,由壮丽的山河到破败不堪的都城,由繁华时长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不见一人。(这在文学上的写作手法叫“对比反衬”)

  我们选择拍摄花鸟泪惊的一幕,依据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应该是个近景,诗人看花而流泪,听鸟而心惊,特写花上的泪珠和诗人痛苦的表情。(为什么看花会流泪,听到鸟叫会惊心?看到什么样的花会流泪?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心?这在文学上叫“寓情于景”)

  我们选择拍摄烽火家书这一段,依据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长时间的镜头展现战火纷飞、战马奔腾、战争中的废墟、流离失所的百姓,体现出“连三月”之长。特写在战火中焚毁的家信,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的表情,体现家信难得。

  我们选择拍摄白头更愁。具体表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发簪在短小的发髻上摇摇欲坠。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在同学们导演的短剧中,我们看到了城墙、荒草、废墟上的野花,战火中的家信以及诗人满头的白发。鉴赏诗歌,就是要抓住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体会感情。

  2、小组合作,美读感悟。

  师:此时此刻,我感觉我们真实地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了,和诗人的心一起跳动,关心国家,关注人民,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表达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诵读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生配乐、配画、轮读、唱读、演读……]

  同学们的创意真棒,说明大家真正读懂了诗歌,你们不愧为未来的.艺术家!

  四、学以致用:(练)

  师小结:诗人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用悲悯的目光观照现实,用写实的笔法进行艺术创造,再现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全过程,也传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七年之后,当诗人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哪些形象?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2、两诗表达的感情是一悲一喜,然而却有相同点,相同之处是什么呢?

  五、总结提升(评):

  1、师总结。古人借诗言志,今人论诗识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是啊,“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诗人因国破而忧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因民生而落泪,这就是诗圣杜甫。他为我们后人树起的,既是文学的丰碑,亦是人格的丰碑。怀着对诗人的敬仰,我们齐背这首诗。

  2、学生总结评价一节课的学习。

  请同学们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

  请语文课代表评价这节课的学习。

  作业

  1、积累杜甫的诗歌,进一步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古诗的方法,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赏读。

  板书:

  春望

  杜甫

  “丹采”“风力”

  国破城荒凄

  花鸟泪惊悲忧国对比反衬

  烽火家书苦忧民触景生情

  白头更短愁

《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1、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2、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3、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诵读欣赏、体味品位、揣摩运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

  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a、老师配乐范读

  b、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c、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体验与反思

  三、质疑交流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春》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武陵春——愁国破家亡之恨

  丈夫痛死之苦船载不动(夸张、比喻)

  文物散失之痛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到位?有多少还存在差距(小组做统计)2、与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愁表现在几个方面能否回答完全或者更多(小组统计有多少能回答完整)3、作者运用的哪些方法来表现这种愁(小组统计有多少能回答完整)4、通过统计结果由小组内部消化不完整原因是什么,并相互交流,做出总结。

  教学反思 九年级学生已经对词这个概念掌握比较到位,对词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了解比较透彻,通过作者时代背景及作者自身的了解,更能看出当时的社会给作者造成的痛苦学生通过积极探讨表现出对当时代发生这种现象在一个女人身上的体现的愁,意境的'挖掘比较深入,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和悲。基本能掌握本课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但是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联系时代背景看问题,思想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的悲愁无法完全掌握作者为什么出现这种心境,通过老师的指点后才能疏通,但是对时代背景还是有很大不解。这个也许与我们现时代大环境较之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的空间差异造成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因此觉得在授课当中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把社会时代风貌特点贯穿给学生,因此引起学生极大的困惑,所以在今后讲授诗词的过程中应该都传授点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特点及知识,这样学生理解诗词也许会更加顺手。

《春》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设想:

  课本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感悟。

  二、教材分析:

  《春》是有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散文的意境美。

  3.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4.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反复朗读,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稿(包括朗诵)

  以小组为单位,选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或歌唱、或积累、或绘画、或朗读)

  教师:1、制作课件、2、准备“早春”短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多媒体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短片后,教师说: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吟诗作文,挥毫泼墨。

  2)学生展示作品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感谢朗读组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文朗读,请同学们先各自朗读品味,然后每个小组合作朗读或者对读。(教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

  2.精读文字3-7自然段,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读赏结合美点寻踪

  1)请以小组为单位再读文章,找出你喜欢的画面或句子,按照以下句式,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多媒体展示)

  我喜欢,因为:

  “以春草图为例,细致赏析文章写景特点和优美语言。

  A:美的画面:我喜欢春草图:因为这幅画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也写出了爱春的人们在碧绿的春的大地上尽情嬉戏的欢乐情态。

  B:好的笔法: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在写春草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笔法,既从点上写出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春草萌芽时的动态及春草的质地美,色彩美,又从面上写出了“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春草旺盛,生机勃勃的画面。

  C:生动的词语:我喜欢春草图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等等。

  2)小组讨论:自选其他几幅图,从以上三方面精读课文。

  3)纵观全文,我们发现“人”活跃在一幅幅画面中,划出相关语句,按照句式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并对春天的人做出评价。

  草地上的人在,所以春天的人是。

  笔下的人在,所以春天的人是。

  4、再读课文化体验

  1)多媒体播放《春》配乐配画朗诵录音,再读文字,再次欣赏春天、思考春天,与自然对话,思考自然带给我们启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的说。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2)结束语:让我们把握好人生的春天,一路攀登,一路欢歌,执着前行。(多媒体展示)

  七、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必选)

  2.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发挥想象,学习作者描写春草,春花,春雨等图的写景方法,将文字第二段简笔勾勒的春山、春水、春日任选其一,进行创造性,补白似的描绘。

  八、板书设计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三个比喻、排比:新、美、力)

【《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教学设计09-16

《春》教学设计11-15

《春》的优秀教学设计08-18

《春》教学设计(15篇)07-14

《江南春》教学设计07-29

《春》教学设计15篇09-26

《春》教学设计合集15篇05-22

《春》教学设计(常用15篇)09-09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10

(优选)《春》教学设计15篇05-17